岑巩县实施精准扶贫中畜牧业发展的意义与策略

发布时间:2011-10-03 06:25:17

  摘    要:畜牧业是岑巩县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2019年岑巩县生猪产业覆盖贫困户4 941户20 812人,肉牛产业覆盖贫困户2 610户11 297人,肉羊产业覆盖贫困户174户748人,生态家禽产业覆盖贫困户4 676户19 274人,畜牧业覆盖贫困人口比例达87.03%.文章就岑巩县畜牧产业的主要扶贫模式、扶贫效果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发展建议.

  关键词:岑巩县; 畜牧业; 精准扶贫;

  作者简介: 吴艳(1988-),女,大学本科,助理畜牧师,主要从事畜牧产业技术指导工作.E-mail:851142901@qq.com

  岑巩县位于贵州省东部,黔东南州东北部,辖9镇2乡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29个行政村,总人口23万人,是国家级贫困县,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4年全县共识别贫困人口14 802户59 900人,贫困村68个(其中深度贫困村8个),综合贫困发生率为31.1%.近年来,岑巩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省、州大扶贫战略行动的统一部署,紧紧围绕"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工作要求,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齐心协力打好科学治贫、精准扶贫、有效脱贫攻坚战,大力发展畜牧产业带动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助推脱贫攻坚,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保驾护航[1].至2019年底,岑巩县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16 492户64 435人,已累计脱贫15 486户62 296人,68个贫困村(含8个深度贫困村)整体脱贫,未脱贫1 006户2 139人,综合贫困发生率降至1.0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 277元,增速11%.2020年3月岑巩县退出贫困县序列,实现脱贫"摘帽"[2].现将畜牧产业在岑巩县精准扶贫中所起的作用介绍如下,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建议.

  1 主要扶贫模式及效果

  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岑巩县依托贫困地区的地理气候、自然资源条件,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畜牧业,有效带动建档立卡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发展畜牧业作为产业扶贫的重要措施,以产业兴旺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多元化畜牧养殖为"龙头",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带动贫困户实现增收.充分利用山水资源优势积极引导贫困群众发展生态畜牧业,念好"山字经",打好"生态牌".

  1.1 主要扶贫模式

  1.1.1"强弱牵手"发展模式

  让有技术、有资金、有销售渠道的养殖大户组建合作社,贫困户将扶贫项目资金投资到合作社,合作社运作养殖场,负责养殖技术及销售,贫困户只出钱投资,最低签订3年合同,每年享受8%的分红,合同期满后退还原始资金,贫困户可自愿决定是否继续参与合作社,也可以实行"公司 合作社 贫困户"联合实现抱团发展"强弱牵手"的发展模式.

  1.1.2 扶贫资金撬动模式

  2014-2019年期间,岑巩县共投入6 000万元,采取贫困户自身先投入资金购买仔猪、鸡苗、牛犊等,扶贫项目资金由镇扶贫办申报,对贫困户养殖的猪、牛、养、禽按照不同规模不同资金数额进行补贴,此举既提高了贫困户养殖的积极性,也用活用好了扶贫项目资金.

  1.1.3 规模场带动"三优先"模式

  岑巩县利用建设的8个标准化养猪场,48个50头规模以上养牛场,38个养羊场,23个家禽养殖场,按照用工优先考虑贫困户、土地流转优先贫困户、养殖分红利润优先贫困户的原则带动贫困户增收.

  1.2 贫困户发展畜牧业的优势

  一是布局分散,粪、尿等养殖污染物总量不大,且处理简单方便,通过种养结合,对环境影响小,可改善土壤养分结构,增强土壤肥力,有效提高蔬菜、粮食作物品质及产量,实现种植业和畜牧业良性循环、协调发展.二是饲料资源丰富:可以充分利用山场、林地、闲散土地等自然资源和农业副产品(如糠麸、秸秆、青绿饲料、剩余饭菜等),饲料成本低,粮食消耗相对较少.三是劳动力成本较低:主要是利用家庭成员闲散时间,不计较劳动报酬.四是畜禽产品质量优良:由于生产环境远离城市和居民区,自然生态状况好,畜禽生长周期较长,生长过程中较少受到疫病威胁和污染,畜禽产品质量好[3].

  1.3 畜牧产业扶贫效果

  2019年岑巩县共计出栏生猪9.82万头、牛0.93万头、羊3.76万只、家禽118.36万羽,禽蛋产量2 433 t,水产品产量2 965 t.以"猪牛羊三带"为引领,建设标准化养猪场8个,50头规模以上养牛场48个,养羊场38个,家禽养殖场23个.2019年全县生猪产业覆盖贫困户4 941户20 812人,肉牛产业覆盖贫困户2 610户11 297人,肉羊产业覆盖贫困户174户748人,生态家禽产业覆盖贫困户4 676户19 274人(见图1).2019年岑巩县畜牧业覆盖贫困户总数为12 401户,占总贫困户数的83.78%,覆盖贫困人口52 131人,占总贫困人口的87.03%.畜牧业带动贫困户实现户均增收9 200元,人均增收2 188元.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农户养殖技术低,防疫意识淡薄

  贫困农户多数文化水平较低,对动物疫病的防疫意识淡薄,对于一些重大动物疫病,如非洲猪瘟、禽流感的防控难度大,一旦感染可能给整村甚至全县的畜禽养殖带来毁灭性打击[4].

  2.2 养殖分散,产业化程度不高

  养殖数量不稳定,多为一家一户分散饲养,产业化程度低,抵御自然灾害和抗风险的能力弱.龙头企业和农业专业合作社规模小,带动能力弱,产业科技创新水平较低,龙头企业与农户的联结机制仍然不够紧密,畜牧业加工仍以粗加工为主,附加值低.

  2.3 人才缺乏,畜牧养殖服务能力弱

  畜牧业养殖服务的人才缺乏,高层次畜牧养殖人才难以引进,乡村年轻人员流失严重.为畜牧业服务的大多是政府部门人员,较少有社会力量参与,虽然政府部门人员大多有理论知识,但养殖实践经验较少,畜牧养殖服务能力弱.

  2.4 畜牧养殖项目建设滞后

  畜牧业发展对环保、土地等条件要求较高,在申报畜牧项目时因原项目库建设滞后,前期对项目的可行性、必要性研究不足,造成上级项目计划下达后,部分项目因缺乏可行性等原因难以落地实施,造成被动调整和重新报批计划,直接影响了项目建设进度和对贫困户的带动力.

  3 发展建议

  3.1 加强技术服务,普及动物防疫知识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贫困户发展畜牧业的技术指导和服务,积极引进人才,加强培养职业畜牧人才,培养1支"懂畜牧、爱畜牧"的队伍.认真贯彻落实《动物防疫法》《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着力推进春、秋动物防疫工作,普及动物防疫知识,加强非洲猪瘟、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知识的宣传,采取"养、防、检、治"综合措施,坚持免疫与扑杀相结合,做好动物疫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强制性免疫等基础工作,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完善应急处置工作机制.实施优先病种防治计划,重点疫病逐步实现从有效控制向净化消灭转变.加大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力度,建设无害化处理厂,推广无害化处理与保险挂钩[5].

  3.2 积极推进种养结合

  改变农户的传统思想,实施农牧结合,走种养结合产业化发展道路,形成"种植-养殖-加工-销售"一条龙整体发展模式,逐步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水平、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格局,推动新兴草地畜牧业的发展,为农民增收和社会协调发展作出贡献[3].

  3.3 巩固特色产业,强化产业覆盖

  立足本县实际,切实抓好以畜禽为主的养殖业发展,立足各乡镇区域优势,因地制宜选择效益好、见效快、覆盖面广、能带动贫困农户致富的优势产业,在山林地结合自然资源条件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和家禽养殖业,积极发挥特色产业的扶贫带动效应,大力发展和培育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逐步形成规模大、品牌优、效益高、各具特色、各显优势的农业特色产业集群,力争做到"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

  3.4 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带动发展

  着力解决传统畜牧业松散,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程度不高的问题,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调节,积极培育市场主体.一是引进有实力的大型畜牧企业,同时每个行政村组建专业合作社,通过龙头企业和经济合作组织的引领,带动畜牧业发展,巩固脱贫成效.创新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和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推行"村委会 合作社 基地 农户"运行模式,借助农村养殖大户、营销大户和龙头企业的生产、加工、销售优势,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组织.
  参考文献
  [1] 李刚.贵州省岑巩县扶贫工作成效明显[J].祖国,2018(9):80.
  [2] 贵州省人民政府.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正安等24个县(区)退出贫困县序列的公告[EB/OL].(2020-03-03). http://www. guizhou. gov. cn/xwdt/djfb/202003/t202003 03_52996891.html.
  [3] 刘洪美.对永仁县畜牧产业精准扶贫工作的思考[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6(12):46.
  [4] 张锁良,宋宇轩.我国畜牧业存在的问题、对策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J].家禽生态学报,2014,35(11):6-10.
  [5] 许金新,张文娟.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浅析[J].山东畜牧兽医,2019(8):69-70.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