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可持续性理论下生态文明与高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11-12-24 01:52:18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 依靠高消耗和资本高投入, 高原地区经济保持了持续增长的趋势, 虽然综合指数不断上升, 然而, 这个发展模式并不是很好, 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则呈持续波动, 总体下降趋势。环境约束已成为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硬性制约条件。在新时代,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重视生态文明建设, 倡导绿色发展和低碳发展模式, 减少污染物排放, 强化生态系统与自然环境保护力度, 增强全民生态忧患意识, 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 营造生态文明新风尚, 提高生态文明与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可持续性。
  
   关键词:生态文明; 高质量发展; 可持续理论; 高原经济;
 
  
  引言
  
  高原地区海拔高, 氧气稀薄, 其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保护压力较大, 一旦遭到破坏将很难恢复。由于地理和历史因素使高原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于其他省份。高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改变过去通过增加要素投入量的经济方式为提高生产要素、生产力、生态观、全要素的效率, 在区域经济中关注产业结构、市场结构、经济部类、区域结构的升级, 最终将资源配置最高交配置, 实现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高培勇, 杜创, 刘霞辉等, 2019) .基于这一目标, 在其他省份多年支援下, 高原经济需要摆脱依赖型的发展道路。高原地区生态环境自身脆弱的客观实际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压力, 使高原环境保护面临着严峻挑战 (肖周燕, 2019) .一是生态环境整体退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根本性扭转;二是大量基础设施建设和高强度资源开发活动加剧生态环境破碎化;三是基层环境保护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匮乏;四是高原还存在着各族人民同境外分裂势力之间的特殊矛盾, 保障环境安全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具有高度敏感性 (张永华, 2019) .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任重道远, 但是, 高原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很广阔的, 高原地区特殊的生态环境将是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巨大动力。
  
  现有文献表明各行政区因技术、资金、劳动力等因素的差异, 会产生产业结构、产出表现等方面梯度差异 (陆军, 2019) , 随着海拔的降低: (1) 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度逐渐加深, 利用效率不断提高 (李玉恒, 阎佳玉, 2019) ; (2) 虽然生态环境承载力不断增强, 但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求, 从而难以充分吸纳产业三废, 有害指标对环境的影响程度逐渐加深 (何焱洲, 王成, 2019) ; (3) 资源禀赋优势大多仅限于自然资源 (张涛, 姚慧芹, 2019) , 这一指导原则下的资源性主导产业发展推进环境劣变进程, 在工业化的逐层深入过程中, 不断胁迫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冯莉, 曹霞, 2018) ; (4) 生态功能不同、生态承载差异使得相同水平的经济活动在不同地区显示出不同的经济效果, 产生不同经济效益 (吴明红, 陈天楠, 2018) .所以本文将从可持续理论视角对高原经济的生态文明与高质量发展的困境、如何平衡与实现路径进行研究。
  
  一、理论基础分析
  
  (一) 可持续理论与高原经济
  
  1980年以来人类认真总结自己的历史进程, 重新审视自己在发展中的社会经济活动提出一种新的发展思想和战略--可持续发展。它不仅是发达国家的正确选择, 而且更是欠发达地区生存与发展的自然需要与必要选择。在生态学意义上, 可持续发展要求发展模式维持自然资本存量和全面的生态完整性。务实的解释是, 发展首先强调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的意义是生态完整性。由于地理环境因素, 景区位置分布广, 地势高, 垃圾清理车很难进入, 大部分都是靠人工清理。这样一来, 高原地区对排泄物和废物的自然分解周期长, 能力弱, 不容易自然分解。生态文明是其他四种文明的基础, 很难想象一个生态不文明的地区能做到物质文明、社会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所以说, 高原地区要想发展经济, 生态文明建设不可或缺。
  
  (二) 可持续理论下生态文明的哲学溯源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 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被普遍认为是天人关系, 这个与环境保护紧密联系的哲学命题 (王娟娟, 孙鹏, 2014) , 各家学说多有论述, 其中以儒家的“天人和一”、道家的“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佛家的“山川草木, 悉皆成佛”三家最为精辟。其生态智慧产生于遥远的古代, 却具有跨时代的价值。马克思认为, 自然生态和劳动一样是物质财富的源泉, 任何经济社会形态的存在与发展, 都要以自然界作为它的自然基础 (白永秀, 刘盼, 2019) .中国传统文化中固有的生态和谐观和马克思主义的自然力思想, 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提供了坚实的思想源泉和哲学基础。
  
  (三) 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 随着高原居民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 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地提高, 群众的消费需求以品质化、多样化、个性化为特征。要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 必须努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迫使经济从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改善, 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只有促进高质量发展, 才能全提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 早日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伟大的民族复兴“中国梦”.因此,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
  
  二、可持续理论下高原生态与经济难以高质量发展的桎梏
  
  (一) 高原经济发展需求与生态脆弱的难题
  
  高原地区海拔高, 氧气稀薄, 气候恶劣, 区内居民多以畜牧业和单一农业为主。近年来, 高原地区以独特的旅游资源为基础, 在国家和政府的支持下, 大力发展旅游业, 让当地农牧民依靠自身具有的条件, 积极参与到旅游发展的创造中。高原地区旅游业充分发挥“以一业兴百业”的带动作用和巨大的乘数作用, 调整了农牧民的产业结构, 扩大了农牧民就业结构, 拓宽了就业渠道, 增加收入来源。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经历着来自贫困和生态环境恶化的双重压力, 由于高原历史因素和经济生产方式等原因, 高原地区经济发展, 贫困和生态之间存在着不良循环 (如图1所示) .
  
  图1 贫困和生态之间的循环

 
  (二) 外部市场要素冲击对高原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青藏高原以其独特的宗教文化、神秘的民族信仰和迥异的自然风光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赴藏旅游。然而高原环境的特殊性, 造就了最脆弱的生态环境。因为国内大多数河流起源于高原, 高原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全国水质的好坏。到高原的游客环保意识较差, 很多游客背着很重的行囊, 一路上随意砍伐树木, 毁坏幼木, 只为搭建帐篷。背包客们挑战雪山, 却忘记留在雪山上的一次性垃圾, 这些垃圾以塑料袋居多。
  
  近三年, 高原因为因环保问题对外关闭了3处景区, “实力”验证了走自己的路, 让别人无路可走。2017年4月, 高原地区班戈县旅游局发出通知, 封闭纳木错湖北岸的圣象天门景区, 虽说暂定一年的封闭时间, 可目前为止仍没有重新开放的意思。2018年5月, 高原地区那曲市双湖县旅游局发出通知, 辖区内普若岗日冰川从6月1日暂停各类旅游接待。2018年12月,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进入珠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绒布寺以上核心区域旅游, 也就是说, 以后再也不能到大本营看珠峰。一系列关闭景区举措, 都来源于生态环境的不堪重负, 川藏线G318, 骑行者和自驾游必经之路, 路边都是卫生纸、塑料袋、泡面盒、饮料瓶还有随地大小便的人。冈仁波齐景区, 据景区统计, 这里一年清理的垃圾达200吨以上。高原环境对于降解垃圾非常困难, 长年累月, 垃圾众多, 只能靠关闭景区来恢复生态活力。景区关闭影响周围农牧民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经济效益也有所降低。
  
  (三) 制度要素对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
  
  高原地区政府全面贯彻绿色发展理念, 将绿色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扎实推进中央环保督查整改, 组织开展地区本级环境保护督查。2018年, 高原地区生态环境厅累计投入超100亿元, 深入实施《高原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则》三大类10项工程, 初步完成规划评估工作。评估表明工程实施以来进展顺利, 完成了阶段目标;高寒生态系统结构整体稳定, 生态格局变化率低于0.1%;生态系统服务略增, 增幅4%左右。高原地区大力开展国土绿化行动, 深入实施“两江四河”造林绿化工程和消除“无树村、无数户”行动。目前, 已消除“无树村”800余个, “无树户”8万余户, 占消除计划80%.人工造林、退耕还林、封山育林、退牧还草和保护湿地一系列工程成效显着, 有效治理水土流失, 森林覆盖率达到12.14%.
  
  2018年以来, 高原地区政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着力打好打赢污染防治, 生态文明攻坚战, 多措并举, 夯实责任, 让高原的天更蓝, 地更绿, 水更清。生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也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政府部门大力支持生态文明建设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起积极促进作用。
  
  三、高原生态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可持续措施
  
  (一) 脱贫攻坚战对高原生态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遇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 和全国人民一样, 高原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惊人的提高, 人民的温饱问题的得到了根本解决, 教育、医疗、交通等各项民生事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但由于高原地广人稀, 人口的广泛分布, 还有部分群众没有实现生活水平的跃升, 中央“精准扶贫”政策的提出, 非常切合高原贫困人口分散的实际情况, “精准扶贫”的落地实施方式多种多样 (陈蓉, 2016) .这一政策无疑是高原扶贫工作的一缕曙光, 但是一对一帮扶让部分群众的惰性发挥的淋漓尽致, 就等待帮扶对象的接济, 自己不想劳动。由于高原地理位置的特殊, 高原圣地和最后一片净土的头衔, 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高原的景区分布较散, 交通种类较少, 大多都是二级公路, 就形成游客在路上的吃饭, 住宿, 购物, 出行等一系列都需要发展。陆续就出现高原民宿、农家乐、旅游纪念品、藏药、导游等, 扶贫干部支持农牧民群众, 甚至不惜重金聘请相关领域学者作指导, 培训, 鼓励贫困户学习手艺, 不用帮扶也能脱贫。上述的自主创业全部基于游客, 如果高原特殊的地理环境遭到了破坏, 旅游的人减少, 群众收入也随之减少。群众组成的志愿者在景区搜集垃圾, 在游客消费过程中给游客提醒保护环境, 不要乱扔垃圾, 当地居民明白了只有生态环境好了, 才能保证游客的数量, 自身的经济收入也得到了保障。既提高了游客和当地居民的生态保护意识, 又能发展经济。
  
  (二) 生态产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下的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
  
  众所周知, 高原出产的冬虫夏草需要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 产量也少, 而在世界158种虫草品种中, 高原地区那曲地区的冬虫夏草品质好最负盛名。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 冬虫夏草是统一挖掘, 再上交给国际, 无利可图, 大家挖的也少, 那时候生态压力不大。改革开放后,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 自己卖出的虫草便是自己收入, 有利可图的情况下, 调动了对虫草挖掘的积极性, 造成农牧民们大力挖掘虫草。虫草价格呈走高趋势 (如图2所示) , 影响冬虫夏草价格的因素主要有其成色, 大小, 品牌等。高额利润让当地人看到了增加收入的曙光, 数以万计的人都上山挖虫草, 上山挖虫草的当地群众制造的垃圾留在山上。高海拔地区生态环境自我修复能力周期长, 能力弱, 日积月累, 生态环境越来越差, 导致虫草品质不行, 价格下跌, 直接影响当地居民的人均收入和经济发展。
  
  图2 2014-2018年冬虫夏草价格趋势

  
  高原出产的松茸只生长在寒温带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山林地, 对生长环境要求极为苛刻, 生长周期缓慢, 无法人工培育, 这也是松茸价格只涨不跌的原因。由于近几年松茸价格猛涨, 采摘松茸的当地居民只追求利益, 却忘记遵循采摘松茸的规矩。当地居民上山采摘松茸, 用塑料袋保持水分增加重量, 采摘过程中产生的生活垃圾随地乱扔, 久而久之, 积攒到一定数量便会爆发问题, 高原地区昌都地区芒康县2015年没生长过松茸。没长松茸意味着可能有人上山去采摘, 毫无收获, 浪费人力, 当地居民就没有了一项收入, 直接制约当地的经济发展。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了芒康县近六年的松茸价格 (如图3所示) .
  
  图3 2013年~2018年松茸价格趋势

  
  由图可见, 2015年是松茸价格最高的一年, 不是因为松茸品质好, 而是因为产量太少 (如图4所示) .根据供求经济学的原理, 数量的减少和当地的生态环境是有很大的原因。当地居民口述, 前几年采摘松茸的当地农牧民拇指大的都采了, 小的松茸是深埋地下, 在地底孕育下一年的松茸。过度利用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 大自然的馈赠也就慢慢没有了, 农牧民的收入也随之减少, 制约了当地的经济高质量发展。
  
  图4 2013-2018年芒康县松茸产量趋势

  
  (三) 旅游是高原生态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传统产业
  
  高原旅游经济具有很强的行业关联带动作用及渗透性, 它可以带动旅游地交通运输、住宿、餐饮、娱乐、建筑、文化、绿色农产品、工艺品加工等产业的迅速发展, 对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很强的联动效应 (如下图5所示) .高原地区发展缓慢, 农牧民群众由于文化程度低、缺乏一定技能等特点, 使其缺乏相应的就业竞争力。同时, 旅游业的就业门槛低, 一些基层岗位只需要简单培训便能上岗, 基层岗位也多, 既能给农牧民创造收入, 还能缓解当地就业压力。
  
  生态环境的好坏是发展旅游业可持续性的保证和基础, 生态环境好, 旅游业的持续性就好。高原地区贫困户较多, 农牧民都有脱贫致富的愿望, 在充分认识了自身的旅游发展优势, 可持续发展重要性基础上, 当地农民就会自发保护和改善他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提高生态环境的质量, 可以吸引更多的旅游者。
  
  图5 旅游业对农牧民收入结构的影响

  
  四、可持续理论下高原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再探讨
  
  根据可持续理论, 高原自然生态所创造的资源是有限的, 生态文明建设是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的高度, 多次阐述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位,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雪地冰山也是金山银山”等理念, 深刻诠释了人与自然发展的关系。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 用之不觉, 失之难存。时间证明:无序开发、粗暴掠夺, 人类定会遭到大自然的无情报复。寻求经济高质量发展, 合理利用, 友好保护, 人类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慷慨回报。
  
  高原地区社会历史起点低, 土地贫瘠, 气候恶劣, 严重制约着高原民族地区的经济社发展。高原地处内陆的高寒地区, 交通等基础设施落后, 现代的生产技术、组织方式不能很快传播进来, 这样就会促使当地居民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变强, 如过度放牧, 过度开采等, 借以提高居民收入。
  
  人力资本的积累和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影响着技术创新和技术传播的速度, 在产业结构调整中, 技术进步有着关键性的作用。但是高原地区自然环境恶劣和基础设施供给不足不仅会影响西部地区输出优质旅游和文化资源, 还会对地区的优质劳动力形成挤出效应, 使高原人力资本积累不足, 制约经济发展。
  
  生态环境作为一种公共产品, 生产和消费都具有较强的外部性。在普遍的“靠山吃山, 靠水吃水”的心理下, 当地群众会过度消费生态产品, 最终会导致环境产品数量和质量下降。规范居民个人对环境消费的行为重要措施是环境立法和环境执法。高原地区和全国其他地区相比,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规章制度上存在明显的滞后, 执法力度也低于全国其他地区, 也就导致生态文明建设的困难增大。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 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 是高原民主改革60周年, 是地区全面消除绝对贫困的决战决胜之年。优质的生态环境能快速发展旅游业, 旅游业具有强大的市场优势, 高原地区的旅游业作为扶贫的方式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 并受到政府和业界的密切关注。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孕育出品质好的冬虫夏草、松茸、藏药等一系列生态产品, 生态产品是帮助贫困群众增加收入的最快途径。所以说, 生态环境是营造优质旅游资源和生态产品重要基础, 也是高原地区消除贫困的好方法。
  
  五、研究结论与展望
  
  通过可持续理论下的高原地区生态文明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分析, 结合对测度2014-2018年西藏地区和昌都地区的生态产物的价格变化, 寻找生态文明与高原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平衡路径。研究发现: (1) 优化传统畜牧业的道路, 发展特色畜牧, 提高品质, 形成品牌效应; (2) 发展旅游业过程中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 生态环境是高原经济高品质的巨大助力, 必要时出台相应法律法规强制要求行为规范; (3) 优化生态产品的开发结构, 对开发出台相应政策, 有关部门进行监督, 杜绝因个人利益过度浪费生态资源。
  
  加强高原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边疆稳定和民族团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生态文明建设是面向未来的事业, 需要一代一代人的持续奋斗。当前, 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处于压力叠加的关键期, 我们需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 牢固树立尊重自然, 保护自然的理念。自觉把生态文明建设内化于心, 外化于形, 建设美丽家园使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更要倡导生态意识, 环保意识, 构建全区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 让生态环保思想成为生活中的主流文化, 共同致力于高原的生态文明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白永秀, 刘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国城乡反贫困的特点、难点与重点[J].改革, 2019 (05) :29-37.  
  [2] 程广斌, 陈曦。可持续发展新路径:环境规制和技术进步--基于门槛效应的实证检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9, 47 (03) :69-77.  
  [3] 张涛, 姚慧芹。新发展理念助推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J].河北学刊, 2019, 39 (03) :123-127.  
  [4] 何焱洲, 王成。基于信息熵的乡村生产空间系统演化及其可持续发展能力[J].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 (04) :815-828.  
  [5] 张永华。基于乡村绿色发展理念的农业产业结构优化驱动力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9, 40 (04) :22-27.  
  [6] 陆军。强化国家生态安全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J].环境保护, 2019, 47 (08) :9-12.  
  [7] 高培勇, 杜创, 刘霞辉, 袁富华, 汤铎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一个逻辑框架[J].经济研究, 2019 (04) :4-17.  
  [8] 肖周燕。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动因分析--基于经济和社会发展视角[J].软科学, 2019, 33 (04) :1-5.  
  [9] 李玉恒, 阎佳玉, 宋传�。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典型案例剖析及其启示[J].地理研究, 2019, 38 (03) :595-604.
  [10] 冯莉, 曹霞。破题生态文明建设, 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8, 51 (04) :74-80.
  [11] 吴明红, 陈天楠。我国西部生态文明建设进展与面临的挑战[J].学术交流, 2018 (07) :116-124.  
  [12] 陈俊。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内在逻辑、现实意义与践行路径[J].青海社会科学, 2018 (03) :21-28 35.  
  [13] 范恒山。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助力生态文明建设[J].宏观经济管理, 2018 (01) :10-11 25.  
  [14] 陈蓉, 马耀峰, 罗�敏。二十年来青藏高原交通与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青海社会科学, 2016 (02) :109-114.  
  [15] 齐拓野, 米文宝。黄土高原丘陵区生态因子与经济发展耦合关系研究--以宁夏彭阳县为例[J].生态经济, 2014, 30 (09) :88-90.
  [16] 王娟娟, 孙鹏。主体功能区生态经济系统投入产出变化分析--以青藏高原区为例[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4 (03) :131-137.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