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快速康复外科联合综合护理在肝癌肝切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发布时间:2016-12-08 01:54:22

电大护理毕业论文名师推荐范文6篇之第五篇:探究快速康复外科联合综合护理在肝癌肝切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探究快速康复外科联合综合护理在肝癌肝切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05~2019-01收治的肝癌肝切除患者88例, 采用摸球法分为甲组和乙组, 各44例。甲组采用快速康复外科联合综合护理, 乙组采用综合护, 出院前1d开展随访观察效果。结果:甲组并发症发生率2.27%, 低于乙组的20.45%, 甲组住院时间、排气时间、下床时间均短于乙组, 甲组疼痛评分1.68±0.11分, 低于乙组的2.26±0.14分, 甲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均低于乙组, 血清白蛋白高于乙组, 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快速康复外科联合综合护理在肝癌肝切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着, 可减少并发症发生及治疗时间, 改善其肝功能及疼痛感, 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快速康复外科; 综合护理; 肝癌; 肝切除术; 并发症;

  肝癌是临床肿瘤科常见疾病, 主要由遗传、不良生活环境及病毒感染等因素导致, 属于我国高发、危害极大的恶性肿瘤[1].患病初期, 患者可出现肝区疼痛、乏力、胃痛、消瘦及腹胀等症状, 随疾病发展, 肝有明显增大并伴随上腹部包块, 最终可导致肝功能丧失, 对其正常生活及健康造成威胁。肝切除是临床针对肝癌患者实施的有效治疗措施, 通过切除坏死肝组织来达到治疗效果, 但手术属于侵入操作, 故而有必要辅以护理干预, 促使其尽快恢复[2].本院围绕肝癌肝切除患者护理工作开展研究,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05~2019-01收治的肝癌肝切除患者88例, 采用摸球法分为甲组和乙组, 各44例。甲组男性24例, 女性20例, 年龄40~76岁, 平均58.3±1.7岁;乙组男性23例, 女性21例, 年龄40~77岁, 平均58.5±1.6岁;两组基线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甲组采用快速康复外科联合综合护理, 具体内容如下:术前1d, 护理人员给予患者正确指导, 使其禁水禁水为手术实施营造良好条件, 术前2h给予患者口服5%葡萄糖。术中留置引流管, 于术后24h拔除, 治疗过程中控制患者体温, 避免低体温影响其生命体征, 可采用保温毯或温水冲洗;手术操作应尽可能控制切口大小, 并控制液体的静脉输液, 将中心静脉压控制在4~5mmHg, 病房温度则控制在19℃~22℃, 有效减少外在环境对患者生理造成的负担;术后早期, 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开展床上活动, 并根据恢复情况制定运动干预计划;拔除引流管后, 护理人员鼓励患者下床活动及适当走动, 根据自身耐受程度逐渐延长活动时间;对于存在疼痛感患者, 应对其疼痛感觉进行评估, 可使用泵辅助氯诺昔康针进行镇痛, 以提高治疗体验及干预效果。乙组采用综合护理, 具体内容如下:护理人员综合评估患者病情及治疗措施, 根据其认知水平实施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 将疾病形成及治疗重要性告知患者, 并针对患者心理特点实施心理疏导, 缓解其不安及恐惧等负性心理;稳定其心理状态后, 针对其实施饮食指导、用药指导、生活护理等, 使其以良好身心状态接受治疗。

  1.3 研究指标

  出院前1d开展随访, 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排气时间、下床时间、疼痛评分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白蛋白等肝功能指标变化。

  采用数字法评分法评定疼痛感, 0分为无痛, 10分为剧痛, 由护士发放给患者数字评分表或标尺, 让患者标记, 护理人员进行记录和统计, 分值越高疼痛感越强[3].

  1.4 数据处理

  研究数据采取SPSS21.0统计学软件包处理。无序分类资料以百分比率 (%) 表示, 采取2检验;数值变量资料以表示, 采取t检验;P<0.05为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甲组并发症发生率2.27% (1/44) , 低于乙组的20.45% (9/44) , 其中甲组胆汁瘘1例, 乙组出血3例、胆汁瘘3例、膈下感染3例, 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X2=5.528, P=0.019) .

  2.2 住院时间、排气时间、下床时间对比

  甲组住院时间、排气时间、下床时间均短于乙组, 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表1 住院时间、排气时间、下床时间对比

  2.3 疼痛评分对比

  甲组疼痛评分 (1.68±0.11) 分, 低于乙组的 (2.26±0.14) 分, 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t=21.609, P=0.000) .

  2.4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白蛋白等肝功能指标对比

  甲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均低于乙组, 血清白蛋白高于乙组, 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

  表2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白蛋白等肝功能指标对比

  3 讨论

  目前临床针对肝癌患者多采用肝切除术治疗, 通过从腹部建立切口对肝组织及肿瘤情况进行观察, 针对坏死组织实施切除以达到治疗效果。但是在治疗中, 患者受临床症状影响存在严重负性心理, 且手术属于侵入性操作, 术后患者肝脏功能减退外加并发症发生风险, 极易影响患者身心健康, 故而有必要在治疗中辅以护理干预, 改善其身心健康, 并确保治疗效果[4].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及综合护理均是近年来临床广泛采用的护理措施, 其中快速康复外科护理主要应用于手术治疗或骨科患者, 通过尽早干预并给予有效指导使其肢体功能及生理功能尽快恢复;综合护理则广泛应用于各内外科疾病中, 通过综合评估其身心状态, 以其身心状态为切入点, 针对心理、心理及治疗等多方面实施护理, 促使干预效果进一步提升。本研究结果, 甲组采用快速康复外科联合综合护理干预, 其并发症及疼痛感均得到有效控制, 发生率 (2.27%) , 低于乙组的 (20.45%) , 治疗时间及患者肝功能各指标均处于良好范围之内, 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临床将快速康复外科联合综合护理应用于肝切除术治疗中, 可有效发挥两种护理模式的优点, 综合评估患者身心状态, 并结合治疗情况制定护理内容;治疗后则结合其恢复情况制定康复护理干预, 积极促进其生理功能恢复, 从而协助临床取得满意效果。

  综上所述, 在肝癌肝切除患者中采用快速康复外科联合综合护理具有显着效果, 可减少并发症发生及治疗时间, 改善其肝功能及疼痛感,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方安宁, 严家来, 周卫凤, 等。微小RAN与肝相关疾病诊疗的关系[J].卫生职业教育, 2018;36 (5) :144-146
  [2] 马金财。探讨腹腔镜下肝切除手术治疗肝癌的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4 (40) :64
  [3] 徐春艳, 钱红, 陈玲。多模式镇痛护理干预对肝癌开腹术后患者疼痛控制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 2017;32 (5) :449-451
  [4] 黄珏, 徐静, 吴兰梅。快速康复外科联合综合护理对肝癌开腹肝切除术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河北医药, 2018;40 (5) :793-796

点击查看>>电大护理毕业论文(推荐6篇)其他文章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