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例研究促进高校体育人才就业新机制

发布时间:2017-08-12 08:38:17
  摘 要:新时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体育锻炼的追求也不断增加,急需大批专业人才的体育指导。但是,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高校体育人才的就业形式依然不容乐观。因此,探讨相应的就业发展新机制显得尤为重要。该文主要阐述了高校体育人才的内涵,具体分析了我国高校体育人才面临的就业问题,并提出了几点促进高校体育人才实现就业的措施。
  
  关键词:高校体育 实例研究 新机制。
  
  近年来,随着高等院校扩招政策的贯彻实施,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问题。其中,体育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就业前景不容乐观。就目前来讲,我国急需大批具有各种专门知识的体育人才,但也存在着人才积压与浪费的问题。因此,探讨高校体育人才就业新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1 高校体育人才的内涵。
  
  所谓高校体育人才指的是经过全国高考体育加试合格,具有良好身体素质和体育专项技能的大学生[1].到目前为止,我国高校开设的体育专业主要包括社会体育、运动训练、体育教育、民族传统体育以及休闲体育等[2].据统计,开设社会体育专业的高校有97所,开设运动训练专业的高校有86所,开展体育教育专业的高校有192所,开设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高校有47所,开设休闲体育专业的高校有29所,每年有3万余体育专业毕业生走向社会。就目前来讲,我国上述5个专业的培养目标与方向均各有自身的专业特点,其课程设置也不尽相同,或为社区俱乐部提供健身指导员,或为中小学培养体育师资,或为社会提供专项教学与训练人员,但都具有体育教育和训练的本质特性。通过分析总结可知,高校体育人才的主要就业方向是国家机关、公安部门、出国留学、学校、升学、企事业单位、村官等[3].
  
   2 我国高校体育人才面临的就业问题。
  
  2.1 社会所提供的固定职业岗位不足。
  
  就目前来讲,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也更加重视自身身体的锻炼,对于健身技能的专业指导也更加需求,体育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人们对于体育的追求也更加多样化,对于高校体育专业人才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事实上企事业单位文体活动的组织、全民健身以及社区健身指导等十分缺乏固定的岗位设置,难以满足高校体育人才在该方面的就业需求。
  
  2.2 缺乏对体育的重要性认识。
  
  由于受高考升学、地域性差异等因素的影响,我国高校体育人才培养存在一定的差异[4].由《中国教育统计年鉴》可知,我国现有的大中小学体育教师规模与学校数量明显不对称。并且,自2001年以来,全国体育教师总量有减少的趋势,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严重不足,特别是农村。此外,人们对于体育与健康的认识差别也极大地影响了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
  
  2.3 高校体育人才的笔试能力有待提高。
  
  就当前专业设置来说,体育各专业界限过于细化,较为缺乏自身的特色优势[5].比如,在课程结构的层次配置上,由于课程基础狭窄的状况,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具有较强的统一性,而缺乏相应的灵活性,阻碍了学生知识与思想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与社会适应性等方面的培养,从而使学生在参加社会招聘考试中面临诸多困难,进而使毕业生就业陷入困难处境。
  
  此外,就目前来讲,我国国家机关、村官、公安部门、学校、企事业单位等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大都采用笔试 面试的形式。其中,笔试测试内容主要侧重考查应聘人员对于时事常识的关注性、逻辑判断能力、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以及资料分析理解能力,主要考试内容涉及政治、法律、经济、管理、人文、科技等多个领域。因而,若不经过专门的准备和训练,则很难通过笔试考试,进而与自己心仪的职业擦肩而过。
  
  2.4 缺乏就业去向的多样化。
  
  众所周知,体育教育专业与其他四类专业存在着密不可分的亲缘关系。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扩大,新的体育专业便应运而生。但是,由于招生就业政策不配套,专业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缺乏紧密结合,难以对市场做出准确的预测,进而使体育人才的培养与市场需求产生偏差。此外,由于多数学校盲目追求热门专业,使得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直接影响了体育专业毕业生的顺利就业。
  
  2.5 缺乏完善的就业服务机制。
  
  就现阶段来说,我国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成为毕业生就业市场的重要组织机构。到目前为止,虽然按省市区域设置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大都已建立,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沟通,难以实现异地招聘考试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也就无法有效降低毕业生求职成本。此外,一些学校缺乏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全局考虑和总体安排,就业指导工作内容狭窄,缺乏对就业趋势的深度调查研究,难以有效提高信息服务工作。因此,即使教师对目前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的讲解清楚、明了,也很难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就业观念和价值取向,进而影响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使得一些毕业生面临就业发展的困境。
  
   3 高校体育人才就业措施。
  
  3.1 注重观念引导。
  
  就业指导与服务作为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因此,必须重视引导高校毕业生形成良好的就业观念。具体来讲,为促进高校体育人才实现良好就业,一是应积极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合理调整其就业期望;二是应鼓励学生考研,继续进行深造学习,提高学历层次;三是应鼓励学生积极考取相关等级证书,并积极参加企事业单位、村官等招聘考试的辅导与培训;四是应加快相关信息化建设,及时更新相关招聘信息;五是应积极发挥校园市场的主渠道作用,增加招聘活动场次与岗位。
  
  3.2 加强专业建设,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
  
  随着社会体育人才市场的不断变化,学校应加强该方面的调研活动,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换句话说,只有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学校才能够培养出更多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学生,才能够使学生成为综合素质强、宽口径、厚基础、具有较大发展潜力和宽文化的人才,才能够确保高校体育人才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与发展。
  
  3.3 加强就业反馈。
  
  作为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也关系到学校的社会声誉与生存发展。从本质上讲,若要解决高校体育人才就业问题,必须重视高校体育教育的深化改革,加强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紧密联系。因此,高校应建立健全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制度,并逐步完善人才培养以及就业与招生的联动机制。
  
   4 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既与学生自身的前途密切相关,也对我国的社会稳定具有重要影响。虽然我国高校体育人才就业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但我们应坚信,通过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必将更加有助于促进高校体育毕业生实现良好就业,更有助于保证社会的稳定。
  
  参考文献:
  
  [1] 汪艳,崔传宇,赵冠豪,等。促进高校体育人才就业新机制探究--以高校体育人才社区体育创新实践活动为例[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17-220.  
  [2] 陆卫平,陈燕首。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困境与对策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5):428-431. 
  [3] 王国基,杨赳赳,王国军,等。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与社会需求趋势调查[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1(2):95-97.  
  [4] 吴玲敏,刘丽珍。基于体育人才需求的湖南省体育类大学生就业促进的对策研究[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111-114.  
  [5] 罗屹,龚建伟。重庆市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培养现状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6):91-94.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