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裂缝间距特性

发布时间:2019-03-02 02:21:24
   摘要:分析了AASHTO—1993和《力学经验法路面设计指南》(MEPDG)中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CRCP)平均裂缝间距模型特点,现场采集了29个CRCP试验段共计1 171条裂缝间距数据,对裂缝间距数据进行了归类、统计分析、分布拟合和方差分析。分别确定了AASHTO—1993和MEPDG模型参数,并利用采集到的裂缝间距数据对2类模型进行了有效性验证。分析结果表明:CRCP裂缝形态可划分为6类;4参数Dagum分布能更好地拟合CRCP裂缝间距分布;相同配筋率不同板厚的CRCP平均裂缝间距没有显着差异;AASHTO—1993模型高估了平均裂缝间距,误差为0.13m;MEPDG模型显着低估了平均裂缝间距,误差为1.7m。
  关键词:路面工程;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裂缝间距;配筋率;力学经验法路面设计指南
   1裂缝间距模型1.1 AASHTO—1993模型AASHTO—1993版路面设计指南在CRCP配筋率设计中规定了3项设计准则:平均裂缝间距等: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裂缝间距特性范围在1.1~2.4m之间,最小裂缝间距是为了降低潜在的冲断破坏,最大裂缝间距是为了防止裂缝处的剥落;裂缝宽度应小于1.0mm,其目的是防止渗水和剥落;钢筋应力应不大于其极限拉伸强度的75%,其目的是使钢筋在其允许应力的工作范围内。
  通过对美国早期修筑的大量CRCP试验路的调查、统计和理论分析,AASHTO—1993版路面设计指南提出了CRCP配筋率设计的经验计算公式和诺谟图,其中,平均裂缝间距和配筋率的关系为P=[1.062(1+ft/6 894)1.457(1+0.5αs/αc)0.25·(1+0.04φ)0.476][(3.278 X-)0.217·(1+σw/6 894)1.13(1+1 000Z)0.389]-1(1)式中:P为配筋率(%);X-为AASHTO—1993中平均裂缝间距(m);ft为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kPa);αs、αc分别为钢筋和混凝土的热膨胀系数;φ为钢筋或钢丝直径(mm);σw为CRCP早龄期施工车辆作用产生的荷载应力(kPa);Z为混凝土28d的干缩应变值。
  可以看出,AASHTO—1993版路面设计指南CRCP裂缝间距模型有以下特点:属于经验法路面设计方法范畴,设计准则中的裂缝间距及宽度要求均由20世纪中叶美国修筑的CRCP的现场调查数据归纳总结而来,公式参数较少,较容易获得,经验性较强,力学意义不明确;配筋率设计公式未考虑基层和面层的摩阻力对裂缝间距的影响,而目前的研究成果认为较小的层间摩阻力有利于形成合理的裂缝分布形态;忽略了环境(温度和湿度)和材料特性对裂缝间距的影响;设计准则未直接反映路面使用性能指标,如路面国际平整度指数和冲断破坏数量。
  1.2 MEPDG模型美国MEPDG第1次以路面使用性能作为直接设计标准,建立了各类路用性能的预测模型。指南中CRCP设计有2个基本指标,即冲断和平整度,必要时还可以将裂缝宽度作为一个附加指标。在确定设计标准时,MEPDG中CRCP设计指南规定:在95%的可靠度水平下每英里冲断数为10~20个比较合 适;钢 筋 埋 置 深 度 处 的 最 大 裂 缝 不 能 宽 于0.02in(0.5mm);裂 缝 处 的 传 荷 能 力 不 能 低 于95%;平整度的容许值由用户确定。在指南提出的基于11个步骤的冲断预测模型中,裂缝间距计算模型是一个重要的步骤。如果对于CRCP进行预切缝处理,那么裂缝间距已知,反之,MEPDG给出平均裂缝间距模型为[1]L-=ft28-Cσ0(1-2ζ/hPCC)f/2+UmPb/c1db(2)Um=0.002k1(3)k1=117.2f′c28(4)C=1-{2cos(144/l��8)[tan(144/l��8)+tanh(144/l��8)]cosh(144/l��8)}[sin(288/l��8)+sinh(288/l��8)] (5)l=EPCCh3PCC12(1-μPCC)k[ ]s1/4(6)σ0=EPCCεtot-Δmax2(1-μPCC)(7)εtot-Δmax=αPCCΔteqv+ε∞re(8)Δteqv=Rom2(1.000+0.111 6h3/2PCC-0.565hPCC+0.685h1/2PCC)·1-exp -hPCC122πγ2��[ ( )]PCC(9)c1=0.577-9.5×10-9ln(εtot-ζmax)ε2tot-ζmax+0.005 02L-ln(L-)(10)εtot-ζmax=αPCCΔtζmax+εshr(11)εshr=ε∞RPCC(12)式中:
  L-为MEPDG中平均裂缝间距;ft28为混凝土28d劈裂抗拉强度;f为基层摩擦因数;Um为粘结应力峰值;Pb为纵向钢筋配筋率;db为纵向钢筋直径;c1为第一粘结应力系数,根据平均裂缝间距种子迭代计算得到;hPCC为混凝土板厚;ζ为钢筋埋置深度;C为Bradbury翘曲应力系数;σ0为Wester-gaard正应力系数;k1为粘结滑移系数;f′c28为混凝土28d抗压强度;l为相对刚度半径;EPCC为混凝土弹性模量;μPCC为混凝土泊松比;ks为地基反应模量;εtot-Δmax为无约束时混凝土面层顶面与底面间的最大当量应变差;αPCC为混凝土热膨胀系数;Δteqv为等效温度;ε∞为无约束时混凝土的最大干缩应变;re为路面面层顶面与底面间的相对当量湿度差系数,查表求得;Rom为利用最小季度温度获得的有效范围,查表求得;γPCC为混凝土热扩散系数,查表求得;εtot-ζmax为钢筋埋置深度处的混凝土最大总应变;Δtζmax为钢筋埋置深度处混凝土温度与硬化时温度的最大温差;εshr为无约束时钢筋埋置深度处混凝土的干缩应变;RPCC为混凝土相对湿度。
  可以看出,MEPDG的CRCP配筋设计是力学经验法路面设计方法的体现,设计标准中的裂缝间距模型由力学原理推算而来,只是使用性能冲断预测的中间变量,裂缝间距模型不作为设计控制标准,这是和AASHTO—1993标准及中国规范标准的一3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13年大区别。
  MEPDG在其研究项目中采用LTPP数据中的8个Vandalia US40CRCP路段对裂缝间距模型做了标定,该路段基层采用粒料基层,标定的主要参数为基层摩擦因数。可以看出,MEPDG CRCP裂缝间距模型的标定工作十分有限,模型的可靠性有待进一步验证。最近,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的先进的交通工程实验室(ATREL)的Kohler和Roesler采用铺筑于2001年12月的5个CRCP试验路段对MEPDG CRCP裂缝间距模型进行了验证研究,该路段基层为粒料底基层和柔性基层。结 果表明,MEPDG模型预测值大于实际平均裂缝间距观测值,误差范围为0.22~0.40m。在裂缝间距分布模型方面,统计 数据表 明,伊 利 诺 斯 大 学 试 验路和LTPP试验路的裂缝间距数据均服从Weibull分布。可以看出,MEPDG裂缝间距模型在其开发过程中没有经过大量试验路数据的标定,而且目前的标 定 和 验 证 研 究 工 作 没 有 针 对 贫 混 凝 土 基 层CRCP,但是中国的CRCP基本采用贫混凝土基层,因此,有必要利用中国的实体工程数据对MEPDG裂缝间距模型进行验证,以确认其正确性。
  2实例分析2.1工程概况及计算参数本研究以太古(太原—古交)高速公路为实体工程,进行了29个CRCP试验路段的铺筑。太原—古交高速公路是山西省高速公路网规划的太原区域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山西省晋煤外运的重要通道。太古高速公路设计 全长23.497km,其中主线长20.497km。
  CRCP试验路段分左右两线,其中右线为重交通荷载,路面结构形式为18cm贫混凝土基层、26cm CRCP面层;左线为极重交通荷载,路面结构形式为18cm贫混凝土基层、28cm CRCP面层。左右线CRCP配筋率均为0.7%,钢筋网片布置于距离路表面上1/3处。试验路段于2011年7~9月铺筑,图1为修筑的CRCP路面实体工程。为了验证AASHTO—1993和MEPDG裂缝间距模 型的正确性,需分别按照AASHTO—1993、MEPDG模型进行平均裂缝间距的计算,本文采用的计算参数见表1、2。
  2.2裂缝分布描述现场裂缝观测表明,CRCP浇筑后的3~4d内,裂 缝开始出现,平均裂缝间距随龄期增长而迅速下图1 CRCP实体工程Fig.1 Real project of CRCP表1 AASHTO—1993平均裂缝间距计算参数Tab.1 Calculation parameters of average crack spacing forAASHTO—1993指标 取值 备注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MPa  4实测钢筋与混凝土热膨胀系数比1.32 AASHTO—1993推荐值荷载应力/kPa  0交通关闭钢筋直径/mm  16现场实测配筋率/% 0.7现场实测表2 MEPDG平均裂缝间距计算参数Tab.2 Calculation parameters of average crack spacing for MEPDG指标 取值 备注混凝土28d劈裂抗拉强度/MPa  4实测混凝土28d抗压强度/MPa  45实测混凝土板厚/m  0.27左右线板厚均值混凝土弹性模量/MPa  3.3×104EPCC=1052.2+34.7/f′c28基层摩擦因数6.6 MEPDG推荐值纵向钢筋直径/mm  16设计指标纵向钢筋配筋率/% 0.7设计指标相对当量湿度差系数0.28 MEPDG公式混凝土热膨胀系数/℃-17×10-6JTG D40—2011推荐值混凝土最大干缩应变0.004 8 MEPDG公式混凝土相对湿度/% 75 MEPDG公式降,在7d后,平均裂缝间距几乎不再变化,裂缝分布达到稳定。调查发现,CRCP裂缝的形态主要可分为6类:第1类是垂直裂缝,这种裂缝较为常规,走向基本垂直于路面行车道中线,是理论上的典型横向裂缝,这类裂缝占裂缝总数的83.5%;第2类是Y形裂缝,这可能是由于局部区域混凝土浇注不够均匀,在较大的应力作用下出现了破裂,当夹杂有张�,等: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裂缝间距特性斜向裂缝时,这种裂缝便会出现,这种裂缝出现的比例也较大;第3类是倾斜裂缝,包括垂直倾斜裂缝和弧形倾斜裂缝,这类裂缝走向不与路面行车道中线垂直;第4类是弓形裂缝,这类裂缝两头对齐,中部向前(后)突出,成弓形,调查还发现有2条弓形裂缝结合在一起而形成“枣核”形裂缝;第5类是折线裂缝,这类裂缝由2到3条直线裂缝连接而成,连接角度可为钝(锐)角或直角;第6类是间断裂缝,这类裂缝是正在形成的裂缝,没有贯穿路面,未来可能发展为上述裂缝中的一类,这类裂缝仅占裂缝总数的2.6%。第2~5类裂缝占裂缝总数的13.9%。是根据现场调查结果归类后绘制的6类裂缝,图中裂缝尺寸不反映现场实际情况,只描述裂缝的走向和形态。部分根据现场实际裂缝形态绘制的裂缝,图中裂缝尺寸等比例反映现场实际情况。调查还发现裂缝有如下特征。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