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版电影《嫌疑人X的献身》中的文化差异

发布时间:2017-08-24 05:48:04

  摘    要:本文以中日版电影《嫌疑人X的献身》为研究对象,从中日比较的视点出发,通过对登场人物、情节设定、人物感情等三个方面的比较分析,力图总结出中日版电影在国民心理、价值观、性格三个方面的差异。希望通过对中日版电影《嫌疑人X的献身》的分析,可以进一步加深我们对中日文化差异的理解。

  关键词:电影; 《嫌疑人X的献身》; 中日比较; 文化; 差异;

  作者简介:  刘宁宁(1994-),女,河南新乡人,华东理工大学日语语言文学专业2018级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日本文化研究。;

  一、中日版电影《嫌疑人X的献身》

  (一)日本版《嫌疑人X的献身》

  2008年,日本导演西谷弘首次将《嫌疑人X的献身》改编成电影,并于2008年10月4日公开放映。电影主演有福山雅治、柴崎幸、堤真一、松雪泰子等。

  日版电影《嫌疑人X的献身》的故事梗概基本遵循原作。故事开始于警方在河边发现一具颈部有勒痕、面容被毁、指纹被烧的男尸,经调查判定该男子是无业游民富�偕鞫�。随即,贝冢北警局的女警官内海薰(柴崎幸饰)对此案件展开了调查。内海走访了慎二的前妻花冈靖子(松雪泰子饰)。靖子原是一位陪酒女郎,如今在一家便当店工作,独力抚养着上中学的女儿。离婚后的靖子为了躲避纠缠不休的慎二曾多次搬家,她虽存有较大的杀人动机,但却向警方提供了不在场证明。正在案件束手无策之时内海给汤川学(福山雅治饰)提到了靖子的邻居石神哲哉(堤真一饰),并惊奇地发现汤川和石神竟是大学同学。汤川拜访了石神这位老朋友,并在和他接触的过程中发现了石神与本案件有众多关联。

  (二)中国版《嫌疑人X的献身》

  2016年,苏有朋导演制作中国版电影《嫌疑人X的献身》,并于2017年3月31日公开放映。电影的主演有王凯、张罗一、林心如等。

  在刑警学院任职的物理教授唐川(王凯饰)和中学数学教师石泓(张罗一饰)在年轻时因对数学感兴趣而相识。多年后,唐川在协助警方调查案件时,得知石泓的邻居陈婧(林心如饰)被警方列入了嫌疑人。唐川在调查这个案件时,发现了一个更大的秘密,被迫站在对立面的唐川和石泓展开了一场高智商的对决,一步步推动故事走向震撼人心的扼腕结局注1.

  二、中日版电影《嫌疑人X的献身》的比较

  (一)出场人物的比较

  第一,人物设定。日版电影属于侦探推理类,展开的重点是天才汤川和石神的高智商对决。人物设定方面汤川的身份是一位天才物理学家,物理实验是他的本职工作,而解决此次刑事案件只是他生活的"调味剂".影片中增加了"内海�`"这一女性警察的角色,最终构建成了一男一女的犯罪阵营和一男一女的侦探阵营,在人物数量上保持了角色的平衡。侦探阵营通过增加女警察这种感性的角色,表现出了男性和女性之间理性和感性的对抗,也无形中增加了电影的看点。在整个案件的解决过程中,影片着重突出了汤川和石神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判断力,而两阵营的女性角色则成为突出两位天才高智商对决的"最强辅助".但该影片并没有侧重表现出日本警察的破案能力。

  中国版电影则属于犯罪类型,展开的重点是解决案件的过程和警察与嫌疑人之间的较量。人物设定方面唐川的身份是刑事学院的教授,他的本职工作就是研究国内的刑事案件,因此解决此次案件是他的职责所在。此外,在人物设定方面犯罪阵营主要有石泓和陈婧,而侦探阵营是整个警局,因此构建了一男一女的犯罪阵营和警方的侦探阵营。该阵营角色数量的不平衡性,在人物设定方面已经暗示出正义会战胜邪恶的结局。在整个案件的解决过程中,影片着重突出了唐川的逻辑能力和推理能力,弱化了石泓的逻辑推理,从而着重突出了中国人民警察是国民忠诚守护者的权威形象。

  第二,人物形象。在日版电影中,石神作为老师对上课不认真的学生置之不理,独自沉迷于自己的数学世界。影片将石神塑造成为一位性格冷淡、只对数学狂热的高冷形象。另外,从他为靖子隐瞒杀人事件而制定的详细计划来看,石神还具有极其缜密的逻辑和冷静的大脑。在影片的最后,石神为了保护这位曾给自己带来人生希望的靖子,不惜舍弃自由、替她顶罪。说明石神有愿意为爱付出一切的决心和勇气,将影片的主旨升华到了为爱舍弃一切的层面。

  在中国版电影中,石泓是一位中学的数学老师,他对于不懂几何问题的学生严厉管教。影片将石泓塑造成一位严格的中国教师形象。另外,从他平时不善言辞、不爱与人打交道可以看出他还是一位性格孤僻、对人冷漠的人。再从他为陈婧隐瞒杀人事件而制定的详细计划来看,不得不说石泓是一位极其冷静的逻辑鬼才。

  (二)情节设定的比较

  第一,汤(唐)川的出场。在日版电影中,首先映入观众眼帘的是一条新闻报道。通过真实的影像,快速拉近了电影和观众之间的距离。随后,一位身穿白衣的男子出现在荧屏上,他一边做模拟实验一边解说,其间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这一故事情节设定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制造悬念,另一方面通过该男子和观众的直接对话增加角色的亲切感、快速获得观众的信任。模拟实验后,出现在观众面前的神秘男子就是天才物理学家汤川。由于汤川华丽而神秘的出场,致使这位天才物理学家的形象被塑造的极具魅力。

  在中国版的电影中,首先映入观众眼帘的是一座庄严肃穆的建筑。接着,荧屏上上出现了"刑警""公安"等字样。通过这一设置,给人一种庄重严肃感,无形中增加了观众和电影之间的距离。随后,一位身穿西装背对观众的男子映入眼帘,正在用PPT解说一则已被侦破的犯罪案件。影片将唐川塑造成了一位严肃、学识渊博且有较强侦查能力的警察形象。关于这一故事情节设定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表现中国警察的光辉形象和广泛的学识,另一方面也突出法律神圣的不可侵犯性。

  第二,石神(泓)的结局。日版的结局是石神为了保护花冈母女而献身,但最终花冈无法忍受自己的罪恶感去了警局自首。对花冈压制感情的石神得知此事后,觉得自己之前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已白费,在他最后一声绝望的灵魂般嘶吼中,人们可以读出石神对花冈的爱与恩情交织的复杂感情,同时也表现出日本的物哀式美学。整部影片通过对石神结局的描述,塑造了一位悲剧主人公的形象,同时也表现出对纯爱的赞赏。

  在中国版的结局中,影片着重突出了石泓是通过唐川的劝诫后悔悟的,而不是为了保护陈婧母女而献身。剧情设置上,石泓经过唐川的劝诫后无法忍受内心的罪恶感,故意威胁陈婧的女儿来引起警方注意。但他的做法不仅没有减轻自己的罪恶,反而让事件有了一个更坏的走向。面对这种局面的唐川,毫不犹豫地公开了石神的犯罪事实,并将其抓获。结局设定突出了唐川在法与情、正义与邪恶的对决中,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正义从而也削弱了他和石泓之间的情理羁绊。此外,电影的结局不仅加固了唐川的正义形象让整部影片充满了希望和光明,也对观众起到了教育作用。并且,也在暗示正义终究会战胜邪恶,无论是谁犯错最终都逃脱不了法律的制裁。通过这一结局的设定也表现出中国人对正义和光明的无限向往。

  (三)人物感情的比较

  第一,汤(唐)川和石神(泓)之间。日版石神和汤川登山的场景中,当汤川在雪山遇险时,石神毫不犹豫地向汤川伸出了援手。通过爬山情节的设定可见石神并非冷血无情之人,实则也传达出他已经克服了内心矛盾,暗示了他终会自首。影片结局汤川并没有将自己的推理结果告知警察,而是等石神自首。这也表达出作为石神朋友的汤川在情理之间的左右为难。影片结局的设置,一方面表现出天才二人之间的人情羁绊,另一方面展现出日本人重视义理的特点。

  在中国版中,石泓是在和唐川山中交谈之后,听从唐川的告诫而悔悟罪行的。无法逃避罪恶感的石泓通过故意威胁他人引起警察的注意。最后警方逮捕了石泓,表示出在中国的国土上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触碰法律的人,突出了法律的神圣不可侵犯性。影片结局唐川得知石泓要伤害他人时,毫不犹豫地公开了石泓的罪行。这不仅表达出唐川在法与情的这场对决中认为法律比情义更为重要,也可体现出中国警察不徇私情的光辉形象。与日版的侧重点不同,在中国版电影中并没有着重突出石泓和唐川之间的人情羁绊。

  第二,石神(泓)和花岗(陈婧)之间。在便当店买便当的场景,日版花时75秒。当花冈主动和石神搭话时,石神有意识地挺直了脊梁。花冈侧身打包便当时,石神的眼神在花冈身上多停留了好几秒。通过对石神眼神、表情、姿态等细节的描写将石神对花冈的爱慕描写的细致入微,也表现出日本人重视细节、谨慎内敛的特点。对于花冈来说,她只是默默地接受石神单方面的帮助,并没有给石神任何情感上的回应或物质上的回馈。由此可以看出石神对花冈无声的爱慕,花冈也只是被动接受而已。

  同一个便当店买便当的场景,在中国版中仅花时15秒。石神买便当的过程中两人并没有眼神交流,拿到食物就转身离开了。可见石泓对陈婧并没有爱慕之情,他对陈婧的帮助只是出自于陈婧当时对自己的帮助。对于石泓给陈婧提供的帮助,她并没有一味地接受,而是打算送石泓衣服来表达她的感激之情。但当陈婧发现石泓有伤害自己女儿的倾向后,毫不犹豫地寻求了警察的帮助。由此看来,石泓和陈婧之间并没有爱恋,他们之间的来往也都是互相表达感激之情,当石泓想伤害陈婧女儿的时候,他心中仅存的一点感激也消失了。

  三、从《嫌疑人X的献身》来看中日文化差异

  (一)国民心理角度:悲情与圆满

  日本人似乎都很喜欢以悲剧结尾的影视剧。电影中的主人公石神大学毕业后,因家庭原因没能继续做数学研究,加之不幸的职业生活,他每天孤独度日。在日剧的人物设置中,日本人似乎都喜欢将不幸的人作为影视的主人公。石神为了保护花冈入狱,可见石神为爱而奉献的伟大。花冈自首让石神深知自己所做都失去了意义,剧情以石神撕心裂肺的嘶吼而结束。这种悲剧的结尾催人泪下,讴歌了爱情的伟大,让人久久不能忘怀。影片以悲剧结尾,这和日本人崇尚"物哀"是相符合的。

  对于中国人来说,似乎都比较喜欢圆满结局的影视剧。中国版电影中,石泓听了唐川的劝诫而悔悟,为了引起警方注意竟不惜威胁他人安全,但最终没能逃脱法律制裁。这种以坏人被捕的圆满结局弱化了原作中的悲情结局以及石泓和陈婧之间的感情联系,却极力彰显了中国警察的可信赖性,满足了国人对正义的向往。这也与中国人喜欢正义光明的题材影视和圆满结局一致。

  (二)价值观角度:债与情

  "报恩"的观念并非仅存于日本。中日两国都有"报恩"的观念,但两者之间存在差异。在日本的价值观中认为恩情如同债务。赵子祥在《文化差异与冲突》中指出,中国人和日本人都十分推崇知恩必报、颇具人情色彩的伦理道德观念。在日本人看来,受人之"恩"是一种债务,必须偿还。影片中讲述石神对人生感到绝望打算结束生命时,花冈救了他并给了他活下去的勇气。因此,石神帮花冈母女逃脱警方调查,并甘愿代替花冈入狱等行为,都可以视为是石神的"报恩"行为。对于接受过花冈帮助的石神来说,替花冈入狱是一种解脱,也是"债务"的偿还。影片中描述到入狱的他也终究放下了世间的纷纷扰扰,又开始独自遨游在数学的世界中了。

  在中国版中,石泓为了报答给自己人生带来希望的陈婧,为她制定了隐瞒杀人事件的详细计划。但在影片的最后,石泓面对被捕风险时,他选择了威胁他人而非替陈婧顶罪。由此可见,石泓为陈婧制定计划只是简单的人情感谢,并不包含感情成分。此外,陈婧给石泓买衣服,也只是单纯表示感谢之情而非报恩。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有恩必报,恩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始终离不开一个"情"字。但仅从石泓在面对被捕风险时选择牺牲他人来看,这并非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有恩必报".

  (三)性格角度:暧昧与耿直

  汤川得知石神的犯罪事实后,想忠于真相但又不想看到石神被捕。虽然花冈对于石神指定的计划有时会产生质疑和抗拒,可她始终没有采取行动反抗。一方面,影片将花冈塑造成了一位无奈被动、内心矛盾的女性形象。这些描述将日本人特有的矛盾心理展现的淋漓尽致。另一方面,也表现出日剧喜欢突出人性矛盾这一特点,以及日本人所持有的独特气质。

  在中国版中,无论是石泓斥责学生,还是陈婧求助警察,亦或唐川公开石泓的罪行,这些情节不仅表明了中国人的直率性格,也表现出中国人爱憎分明的特点。由此可知,中国版的电影《嫌疑人X的献身》侧重于突出人性的率真,中国人的直率特点在影片中也有多处呈现。
  参考文献
  [1] [日]东野圭吾。容疑者Xの献身[M].东京:文艺春秋,2005.
  [2] [日]法月纶太郎。『容疑者Xの献身』を电波的に解�iする[J].ミステリマガジン,2006(51):66-69.
  [3] [日]东野圭吾,嫌疑人X的献身[M].刘子倩,译。海口:南海出版社,2014.
  [4] 庞丹青。东野圭吾小说的本土化改编--《嫌疑人X的献身》电影读解[J].戏剧之家,2017(7):95-96.
  [5] 赵子祥,王铁军。文化差异与冲突--中日文化精神与国民性的社会学比较[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9.
  [6] 郭馨凝。嫌疑人与献身之争--《嫌疑人X的献身》中日文本改编[J].文化学刊,2017(7):50-53.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