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密欧与朱丽叶》与《牡丹亭》的比较阅读

发布时间:2012-06-13 03:47:39
   摘要:《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创作年代相近, 有着不少相似点。本文探究了两者的相似之处, 即两者的主题较为相似, 且都善于设置巧合, 都来源于历史题材, 都运用了大量诗化的语言。同时, 两者也存在不同之处, 即人物形象的设置不同, 创作的社会背景有差异, 戏剧结构不同, 介绍角色的方式也不同, 在结局的设置上有着各自的特点。笔者希望通过对这两部作品的比较阅读, 探究中西方古典剧作和中西方文化的异同, 进一步提高戏剧欣赏水平, 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关键词:《牡丹亭》; 《罗密欧与朱丽叶》; 比较;
 


  
  一、引言
  
  汤显祖与莎士比亚分别是东西方杰出的戏剧家,他们于同一年离开人世,他们的名作《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分别代表着东西方戏剧文化的巨大成就,而这两部作品的创作仅相差四年左右,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中英两国的交流很少,汤显祖与莎士比亚不太可能有什么交集,却在16世纪末的相近时期,写出了具有很多共通之处的作品,即《牡丹亭》和《罗密欧与朱丽叶》。
  
  二、相似点
  
  (一)主题较为相似
  
  《牡丹亭》和《罗密欧与朱丽叶》都是描写爱情的着作,主人公杜丽娘与朱丽叶都生于名门,都对自由平等的爱情十分向往,追求个性解放,反对封建伦理的压迫,敢于为爱殉情。
  
  (二)都善于设置巧合
  
  在《牡丹亭》中,由于巧合,春香发现了花园,由此引出杜丽娘来到花园游玩,从而思春。
  
  进京赶考的柳梦梅因失足落水被杜丽娘的老师陈最良救助,才拾得了杜丽娘的画像。同时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若朱丽叶早醒来几分钟,劳伦斯早赶到墓地几分钟,故事将被改写,就达不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效果了。
  
  (三)都来源于历史题材
  
  《牡丹亭》的故事脱胎于明代《燕居笔记》中的拟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记》,且《牡丹亭》中的一些情节可以在元杂剧中觅得踪迹,汤显祖将原本不到三千字的话本扩充成长达五十五出的鸿篇巨制《牡丹亭》,对故事做了大量创新,根据剧情需要,增加了一些配角人物,并加上了明清戏曲舞台常见的热闹场景,如武戏。
  
  《罗密欧与朱丽叶》取材于意大利班德洛的《短篇小说集》,把九个月发生的故事压缩为四天发生的故事,并添加了罗密欧的决斗环节,在关键处作了微妙的改动,加深了戏剧冲突,并凸显了悲剧主人公形象,突出人文主义的悲剧主题。
  
  汤显祖与莎士比亚都结合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对其进行改造,使故事更能吸引读者,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
  
  (四)都运用了大量诗化的语言
  
  《牡丹亭》选取了多种意象,并将它们巧妙组合,利用押韵的手法,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朦胧美。《罗密欧与朱丽叶》也采用了意象群的形式,运用比喻、拟人、双关、反讽等修辞方法,采用押韵的形式,给读者以美感。
  
  三、不同点
  
  (一)人物形象的设置有不同之处
  
  虽然杜丽娘与朱丽叶都具有抗争意识,但杜丽娘对爱情的追求含有一定的妥协色彩,她的自由思想是朦胧的。她在梦中对爱情的追求是大胆勇敢的,但当她一醒来,还是想要父母认可他们的婚姻。这是因为,杜丽娘从小就学习封建纲常,且终究不能完全摆脱它。
  
  父母要求私塾先生向杜丽娘传授《诗经》,其主要原因在于《诗经》的开篇便是后妃之德。
  
  虽然杜家有无穷无尽的藏书,但是杜宝认为,杜丽娘只是个女孩,所以只是安排其学习一些与妇女有关的书籍。同时,杜丽娘这个人物还具有一定的夫贵妻荣的思想,她期待柳梦梅在科举考试中获得成功,荣耀门楣。
  
  而朱丽叶则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典型代表,她敢于放弃一切,大胆地追求爱情。在中世纪,人们认为月亮是至高无上的,因此,人们习惯于对着月亮起誓,而当罗密欧要指着月亮起誓时,朱丽叶制止了他,表现了朱丽叶对被认为是至高无上的神权的否定,对人文主义思想的肯定。面对父母的逼婚,她态度坚决,冒着巨大的风险,吞下了毒药,当她发现罗密欧死后,她坚定地拒绝了神父的帮助,拔剑自刎。笔者认为,朱丽叶比杜丽娘更果断、大胆,对封建势力的反抗也更为坚决。
  
  (二)创作的社会背景不同
  
  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创作于16世纪末期,正值文艺复兴开始萌芽,英国的封建制度趋于瓦解,新兴资产作为一支新的社会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莎士比亚对在现实社会中实现人文主义理想充满了信心。
  
  《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罗密欧未受到邀请而乔装打扮混入舞会,被朱丽叶的堂兄认出,堂兄欲赶走罗密欧,却没有得到周围人的响应,这才使得罗密欧与朱丽叶有进一步交往的可能。
  
  后来罗密欧与朱丽叶为经家人的同意,在神父的见证下结婚了,并在之后常得到神父的帮助。
  
  这反映了当时的人们追求个性解放、自由平等的思想。最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死使得两家人和好,展现了爱情的伟大力量,人文主义的思想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是热情奔放的、激烈的,但这是建立在资产阶级力量已较为强大的基础上的。
  
  因此,杜丽娘比朱丽叶更不幸,她被父母和老师紧紧束缚着,很难有与异性接触的机会,与柳梦梅奉旨成婚,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是较为含蓄的,他们的结局表明这样的爱情在那个年代的现实生活中很难实现,只能发生在梦境和幽冥,虽然当时的人们已有了一定的反对封建压迫的思想,但对于这样的爱情,只是持着向往的态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反抗封建势力的力量还不够强大。
  
  杜丽娘与柳梦梅追求爱情的艰辛历程表明了明代中叶新思想战胜旧思想的任务的艰巨,新思想还有待发展壮大。
  
  (三)戏剧结构不同
  
  《罗密欧与朱丽叶》以“幕”为单位,剧情发展较为快速,显得较为紧凑,层层推进,扣人心弦,凸显出主人公由喜转悲的过程,注重戏剧冲突,描述的故事仅为数天。而《牡丹亭》以“场”为单位,全剧五十出,但每一出都有着作者的用意,为下面的剧情做铺垫,以时间为主线从容地推进,描述的故事长达数年,剧情发展较为缓慢。
  
  (四)介绍角色的方式不同
  
  中国戏曲艺术不是“叙述”,而是“评述”或“述评”,开场自报家门,介绍身份、性格等。
  
  《牡丹亭》的开场方式便符合我国戏剧介绍人物角色的传统,面向观众做自我介绍,可以让观众对杜丽娘、柳梦梅等角色的辨识更为明晰,有利于观众理解剧情。《罗密欧与朱丽叶》一开始就有出场表,表上的角色按出场顺序进行排列,比较有条理,两者各有千秋。
  
  (五)戏剧结局不同
  
  朱丽叶原本想假死,最终却真的为爱而死,而杜丽娘死了之后却得以还魂,她为情而死,因情而生,与柳梦梅最终喜结连理,《牡丹亭》的大团圆的结局符合我国戏剧创作的传统,才子佳人,最终奉旨成婚的结局在当时的戏剧创作中较为常见,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传统思想的影响。
  
  而莎士比亚以最终以朱丽叶与罗密欧的死作为结局,把美好的事物毁灭,并展示给观众,这符合西方戏剧创作的传统,且突出了莎士比亚对封建势力的强烈批判。
  
  四、结语
  
  《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出自于相隔甚远的东西方作家之手,它们有着共同之处,但由于社会背景、文化观念的不同,它们之间也有不同之处,但它们的本质是相通的,都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鼓励人们敢于追求爱情、自由。
  
  参考文献
  
  [1]郑尚宪。论《牡丹亭》对《杜丽娘慕色还魂》的创造性改编[J].四川戏剧, 2014 (7) :20-22.  
  [2]洪忠煌。莎翁怎样点铁成金--有关《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比较研究[J].贵州大学学报 (艺术版) , 2014, 28 (3) :11-15.
  [3]郑婉秋。《牡丹亭》中杜丽娘人物形象与生命意识分析[J/OL].北方文学 (下旬) , 2017 (6) :61.  
  [4]梁玉莹。《罗密欧与朱丽叶》之爱情悲剧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1, 8 (10) :108-109.  
  [5]邹元江。对《牡丹亭》叙述方式的反思[J].艺术探索, 2017, 31 (3) :119-124.  
  [6]段三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道德冲突分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 3 (8) :37-38.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