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奥斯丁在《傲慢与偏见》中婚姻观的体现

发布时间:2011-12-25 00:30:40
   摘要:《傲慢与偏见》是小说家简·奥斯丁的代表作之一, 作者通过这部作品深刻解析了她对爱情与婚姻关系的理解, 不仅反映了19世纪初期英国女权意识的觉醒, 也引领了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热潮。奥斯丁认为婚姻应该以爱情为基础, 而金钱又是爱情的条件之一, 只有二者都具备才是幸福美满的婚姻。
  
   关键词:简·奥斯丁; 婚姻观; 爱情和金钱;
 
  
  美国着名文艺评论家埃德蒙·威尔逊认为:最近一百多年以来, “英国文学史上出现过几次趣味革命, 文学口味的翻新影响了几乎所有作家的声誉, 唯独莎士比亚和简·奥斯丁经久不衰”.经过时代变迁、岁月洗礼之后一两百年的检验, 奥斯丁的六部小说受到一代代读者的交口称赞, 部部堪称上乘之作。尤其是这部脍炙人口的《傲慢与偏见》, 更是世界文库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简·奥斯丁出生于18世纪后期的英国, 当时英国文坛处于青黄不接的时期, 在18世纪70年代至19世纪头十年都没有产生任何重要作品, 直到1811年奥斯丁的《理智与情感》的出版以及两年后《傲慢与偏见》的问世才给英国文学注入“强心剂”, 从而为英国19世纪30年代现实主义小说高潮的到来扫清了道路。《傲慢与偏见》以男女主人公的爱情纠葛为主线, 描写了四起婚姻, 作者用幽默的人物对话和细腻的场景描写提出了道德和行为规范的问题, 并充分展示了作者独特的婚姻观, 即“婚姻是以爱情为基础的, 但是光有爱情是不幸福的, 爱情是要以金钱为条件的, 而爱情本身是以素质、智慧及品德为基础的”.小说第一句话就写道:“有钱的单身汉总要娶位太太, 这是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 贝内特太太不仅将此奉为真理, 而且将其运用到替女儿们寻找理想丈夫的过程中, 并乐此不疲。
  
  1 伊丽莎白和达西先生
  
  奥斯丁心中最理想的爱情和婚姻关系通过伊丽莎白和达西先生的坎坷爱情路而表达得淋漓尽致。故事的开始就交代了达西的个性特点致使倔强又自尊心很强的伊丽莎白产生了偏见, 虽然达西每年有一万英镑的收入, 但他贵族式的傲慢依然让包括贝内特太太在内的几乎所有邻里都很不满意, 这也为日后伊丽莎白对他的诸多误会并拒绝达西的求婚埋下了伏笔。两人之间的爱情在一次次的冲突和误解中缓缓推进, 也为两人日后婚姻的美满幸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正符合奥斯丁婚姻观中最重要的一点:“婚姻是以爱情为基础的”.伊丽莎白只是出身于中产阶级家庭, 社会地位和家里财产都远远不及达西, 虽然她在不了解达西的情况下拒绝了他的第一次求婚, 但在她第一次见到彭伯利庄园的时候也会由衷地感叹道:“在彭伯利当个主妇也真够美气的!”这就透露出达西的家世和财产也是吸引伊丽莎白后来爱上达西的重要条件之一。伊丽莎白真正爱上达西是在达西承认并改正他对宾利和简之间爱情所犯的错误并帮助贝内特家体面地解决莉迪亚和威克姆私奔问题的过程中, 达西的人品、智慧和贵族风度深深吸引了她, 两人的爱情在诸多的变故中变得坚不可摧, 即使达西的姨妈凯瑟琳夫人多次出手阻挠也没有将两个相爱的年轻人分开。奥斯丁将19世纪初期女权意识的觉醒放在了伊丽莎白的身上, 这一形象对当时的英国社会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而小说中男女主人公跨越阶层的理想婚姻也充分体现了奥斯丁爱情与金钱缺一不可的婚恋观。
  
  2 简与宾利先生
  
  简是贝内特家的长女, 性格乖巧、善良沉稳、举止优雅, 除去她的家世, 简本身完全符合当时上流社会的淑女标准, 外加她出众的美貌, 因此在内瑟菲尔德庄园的第一次舞会上就成功吸引了宾利先生的注意, 两个年轻人相爱了。但也正是因为简的性格过于矜持克制才使得达西先生误会简并不爱自己的好友宾利。而宾利先生虽性格随和开朗、温文尔雅, 但也优柔寡断和软弱, 这给两人爱情的曲折埋下了伏笔。两人性格上的优点使他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并筑成了牢固的爱情基础, 最终成就了这桩传统的美好婚姻。他们的婚姻是理性的, 因为有真挚的爱情做基础, 这完全不同于夏洛特和柯林斯的婚姻。
  
  3 夏洛特与柯林斯
  
  夏洛特是伊丽莎白最好的朋友, 二十七八岁依然待字闺中, 家境和贝内特一家差不多, 是威廉爵士的长女, 虽受过良好的教育, 但她没有贝内特家两个女儿的美貌, 深知这个年纪在当时的英国社会想找到爱情的机会很小了, 所以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婚姻上, 也就是说她可以不要爱情, 只要找到能让自己后半生安稳度日的有钱人就行了, 这时柯林斯的出现正好迎合了夏洛特的这种需求。柯林斯是个阿谀奉承又自命不凡的牧师, 他来贝内特家要求娶一个女儿仅仅是因为他的恩主凯瑟琳夫人说了一句:“柯林斯先生, 你该结婚了, 像你这样的牧师应该结婚”, 也就是说他的婚姻也是不需要爱情的。他觉得娶一位贝内特家的女儿是在帮助贝内特家解决日后财产继承的大问题, 所以一开始就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 这当然招致了贝内特先生、夫人和小姐们的反感, 在他向伊丽莎白求婚遭拒之后几乎是一夜之间就转而将目标锁定在了夏洛特身上。这两人各取所需, 以闪电般的速度结婚了, 当然这样没有感情基础的婚姻是不牢固的, 也是不幸福的。在后来伊丽莎白去看望夏洛特时, 夏洛特拥有了大房子和一个花园, 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 只是不想看见柯林斯罢了, 她对伊丽莎白说:“只要能忘掉柯林斯先生, 这房子里里外外倒真是舒服得很”.奥斯丁对夏洛特的婚姻充满了同情和怜悯, 但也是极其反对这种没有爱情的婚姻的。夏洛特这个角色其实是当时英国社会众多中产阶级家庭年轻女性的一个缩影, 她们受过良好的教育却没有多少财产, 这使得这一群体中的很多女性难以找到理想的爱情、拥有幸福的婚姻, 她们渴望爱情也渴望嫁给有钱的男士过上富裕的生活, 但现实总是很残酷。奥斯丁在她那个年代见过太多这样孤独终老的女性, 所以在小说中夏洛特的生活勉强算是过得去的, 至少爱情、婚姻和金钱三者中, 她拥有了两样。而现实中的奥斯丁就没有做出像夏洛特那样的选择, 她个人崇尚爱情至上, 婚姻一定要以坚实的爱情为基础, 所以她在二十多岁的时候拒绝了富家男士的求婚, 最后也是孤独终老。
  
  4 莉迪亚与威克姆
  
  奥斯丁最反对最看不起的一段婚姻就是关于莉迪亚和威克姆的, 两人没有爱情、没有金钱, 一个年少无知, 一个处心积虑。莉迪亚只是个15岁处于青春期的小姑娘, 她继承了贝内特太太年轻时的美貌, 也继承了母亲愚蠢无知的特性, 最大的幻想就是能有几十名军官都对她一见倾心并向她大献殷勤, 她还幻想能在众多的军官面前卖弄风情, 使自己成为军官们眼中的焦点。而威克姆只是个徒有其表的坏人, 他凭借自己的一副好皮囊到处诱惑富家小姐, 曾经差点带着达西的妹妹私奔, 却暴露了此人的品质极其恶劣。他诱惑达西小姐私奔完全是因为女方拥有三万英镑的嫁妆以及他对达西的嫉妒以及报复, 计划失败后又转而瞄向其他有钱的女性。而他带着没钱的莉迪亚私奔也是因为当时他已负债累累, 在躲债的路程中有个女伴总是不错的选择, 还可以借此机会敲诈贝内特先生一笔。如果不是达西先生及时施救并替威克姆偿还了所有债务还给了他一笔钱, 那么贝内特家将蒙受奇耻大辱并会影响家里其他几个女儿的婚事。这样的婚姻一定是不会幸福的, 两人的激情很快褪去, 威克姆对莉迪亚也就失去了兴趣。奥斯丁对这种草率又轻浮的婚姻是极其厌恶的, 但对莉迪亚的无知和浅薄又有些许的同情, 在奥斯丁看来:只有金钱没有爱情的婚姻固然不可取, 但完全不考虑经济问题的婚姻也是不明智的。
  
  奥斯丁通过《傲慢与偏见》中这四段典型的婚姻表达了自己的婚姻观和婚姻理想, 用讽刺的手法剖析了爱情、金钱和婚姻的关系, 在18世纪的英国是一种进步, 即使在21世纪依然对女性的婚恋观有具有指导性。简·奥斯丁认为有爱情基础的婚姻才会幸福, 爱情是幸福婚姻的必要条件, 但不是唯一条件, 幸福的婚姻需要有金钱的保障。在奥斯丁所处的年代, 社会大众认同有物质保障的婚姻, 但当时女性地位极低, 不仅没有独立赚钱生存的能力, 而且在出嫁时还要赔上大量的嫁妆, 这就使得女性不得不去依附婚姻中的男方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所以在当时许许多多的婚姻是没有爱情的, 物质保障才是要考虑的第一要素。奥斯丁在作品中用夏洛特和柯林斯的婚姻嘲讽了当时社会物质至上的婚姻观。而奥斯丁认为最美满的婚姻就是伊丽莎白和达西先生的婚姻, 因为他们的婚姻既有爱情为基础又有金钱做保障。作品中奥斯丁对达西先生的财富有许多的详细描述, 这在奥斯丁看来就是男女主人公幸福生活的保障。而作者也用伊丽莎白第一次拒绝达西求婚的情节向所有读者传达了一个明确的观点就是:女性在面临爱情和金钱时应该把爱情作为首要考虑的因素, 追求真爱是走向幸福婚姻的前提。同时, 奥斯丁也告诉所有在爱情和金钱中难以抉择的女性:在婚姻中爱情并非至上。如果达西先生没有那些财产, 伊丽莎白也不会最终选择达西, 奥斯丁通过许多细节描写阐释了这种观点, 尤其是伊丽莎白第一次去参观达西先生的庄园时表现出的好奇、惊喜和憧憬正说明了这一点。总之, 爱情和婚姻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奥斯丁的这种以爱情为基础, 以金钱为保障的婚姻观不仅在当时是正确的, 而且在现代社会对女性的婚恋观也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参考文献
  
  [1] (英) 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M].孙致礼, 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10.  
  [2] 刘国屏, 于心文。世界文学名着导读[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1997.  
  [3] 王琳。浅析傲慢与偏见中奥斯丁的婚姻观[J].电影文学, 2007 (12) .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