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光体育报告文学的叙述策略

发布时间:2012-01-26 20:09:45
  摘要:鲁光的体育报告文学在叙事视角上表现为限知视角和全知视角的交叉运用,在叙事节奏上运用了时间的转换、间隔和重现,在叙事方式上采取顺时序叙述与逆时序叙述相结合的方法。这些叙述策略的运用能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中人物的心理以及作品的主题思想,也为当下体育报告文学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体育;报告文学;叙述策略;叙事视角
  
  报告文学作为特殊的体裁曾取得不菲的成就,尤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体育报告文学涌现出一大批经典作品,如《扬眉剑出鞘》《中国姑娘》《强国梦》《足球教练的婚姻》《中国男子汉》《羽球情》等。作为体育报告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鲁光的长篇报告文学《中国姑娘》《中国男子汉》曾获首届全国体育文学奖和第二届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由此奠定他在体育报告文学领域的地位。鲁光能够在体育报告文学领域内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一方面得益于他选取了反映时代精神和中国体育面貌的素材,另一方面是他在叙述策略方面表现出来的智慧与实力。
  
  一、全知视角与限知视角的交叉运用
  
  纪实性文学作品多采用全知视角进行叙述,而鲁光的体育报告文学作品在采用全知视角的基础上,还加入了限知视角进行叙述补充,对作品背景进行了详尽的说明,满足了读者的好奇心与探究心理。
  
  (一)全知视角
  
  “全知视角在叙述模式、传播与接受方式相对单纯的时代,通过强化叙述者的权威性,使之充当一个无所不在、无所不知又无所不能的‘叙述君王'.”[1]它使事件安排井然有序,掌控着绝对的话语权,既让读者看到能看到的,又让读者看到一般情况下看不到的,将故事的来龙去脉在文本中介绍得一清二楚,甚至将人物内心的想法也一一展露在读者的眼前,让读者拥有充分的知情权。
  
  《美的探险者》通过对李月久的描写,塑造了一个为美探险,为美拼搏的自由体操世界冠军的形象,体现了他虽属鸡却如同猛虎的性格以及其为国争光的奋斗精神。例如在李月久参加比赛时,观众看见他一米五四的身材,议论纷纷。“李月久心里明白,这声响是冲着他来的。他一点儿也不生气,不慌不忙地向裁判举了一下手,心想:’等着瞧吧!‘”[2]89这里以李月久的所听所想展开叙述,体现了他的斗争精神。接着作者又以旁观者的角度,对李月久的单杠动作来了个特写镜头,突出其一气呵成的动作有一种令人惊叹的美。随后又加之以局外人的身份,对在场观众的反应也进行了描述“一切声音都消失了,观众的目光,犹如千万条探照灯光柱,紧紧追逐着李月久那处于激烈运动中的身影。”[2]89这一句侧面烘托了李月久的成功。作者通过对李月久的内心世界进行挖掘,对外部环境进行渲染,将全知视角运用得淋漓尽致。叙述者在这一视角下有着充分的自由,能使读者全方位了解当时情况,以引起读者的共鸣。
  
  同样以全知视角展开叙述的作品还有《琴声悠扬》,它通过全知视角记录了中国体操队钢琴师周家声和美国姑娘南希之间的交流,展现了大洋两岸的友好来往。开篇作者运用全知视角,展现了两人久别重逢的场景,细致描写了周家声的外貌与南希的形象,让这两位主要人物一出现就在读者心里留下印记。接着又以第三人称的口吻回忆两人相识到相知的过程。在他们彼此结识的那场赛事上,南希姑娘请求周家声为她即兴弹奏,周家声答应了。接着便以全知视角说明了周家声慨然答应这个难题的原因:“他从小就喜欢艺术,爱画画,爱唱歌,爱跳舞。从音乐学院附中毕业后,就一直从事女子自由体操的音乐伴奏。他熟悉中国民族音乐,他精通西方古典音乐,而且更重要的是他非常熟悉自由体操的旋律和节奏。虽然没有见过南希的动作,但他对自己的伴奏并不胆怯。”[2]82通晓人物的过去,显然是掌控者在给读者进行解释,也进一步让读者了解周家声的为人和高超的琴艺。最后笔锋一转,详细写到当前的偶遇情况及几个月后的来往。在全文的构思中,全知视角贯穿始终,多层次、多角度的体现了体育文化的魅力。
  
  (二)限知视角
  
  限知视角分为两种,一种是叙述人即作者的限知,叙述人的限知视角采用第一人称“我”来进行叙述,讲述的是“我”的亲身经历、心路历程。以作者化身的这个“我”来展开叙述,“我”不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叙述的是“我”与他们的故事,增加了文本的可信度。另一种是被叙述人也就是作品中人物的限知。作品中人物的限知有时采用第三人称进行叙述,有时是自述,人物自述的这个“我”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能够拉近读者距离,让读者感同身受。在鲁光的体育报告文学作品中,更多的是两种限知视角结合使用。
  
  《两个印度姑娘》采用人物自述,也就是采用作品中人物的限知视角进行叙述。如在描写孟秋霞时,就通过孟秋霞自述对中国的感情:“你瞧,我从北京回国才一个多月,就这么强烈地思念中国的一切!”[2]5直观地表现了孟秋霞对中国的态度。还有她自己诉说婚房最珍贵的财富是她和未婚夫从中国带回来的四百多本中文图书,从侧面展现了她的中国情结。在描写白爱蜜时,也通过白爱蜜自述在中国农村度过的不平凡的一夜,感受到中国农村近几年的发展变化,中国农村与印度乡下的面貌是不完全相同的,在对比叙说中自然流露出她对中国的深情。
  
  此文通篇还以“我”的所见所闻所想来展开叙事,这个“我”是作者的化身,故事也是作者的亲身经历,这就是采用所谓的叙述者的限知视角进行叙述。作者参与其中,对两位在德里亚运村工作的印度姑娘进行描写。随着“我”和两位印度姑娘的交流加深,她们的世界逐渐展现在读者眼前,她们的喜好,她们对中国朋友的思念,对中国的特殊情结,甚至在这次赛事中,中国金牌总数排名第一,她们由衷感到高兴、幸福,像自己得到了冠军一样。“我不仅想把她们美丽动人的眼睛摄进底片,更想把她们对中国的一片深情,留在我美好的记忆中。”[2]22经过“我”的限知视角,她们的美丽善良,还有对中国的痴情,都一一浮现在读者眼前,仿佛读者也和她们一起经历了这段难忘的时光,让读者感同身受。
  
  二、叙事节奏的转换、间隔与重现
  
  节奏,本义指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引申为均匀的有规律的工作进程。一般文本都有它内在的节奏,就像音乐一样,时而快时而慢,引人入胜。“在叙事文当中,节奏的变化基本体现为内部时间的巧妙安排,特别是时序上的变化。”[3]117鲁光的体育报告文学作品的节奏就体现在时间的安排上,时间的变化暗含节奏的变化,叙事节奏的基本形式表现为时间的转换、间隔和重现。
  
  (一)转换
  
  “读者对于节奏的获取需要有外界的刺激,而在报告文学内部,这种外部的刺激就来源于对原有连贯叙事时间的打破,或者叫做革新。通常情况下,叙述者�用转换的方式来完成刺激物的组建。”[3]118叙事节奏上的转换就是把原有的叙述时间打破,利用转换组建新的素材。有的是在快速的场景穿插舒缓的特写;有的是在叙述故事之外插入其他元素;还有的是打乱原有的时间顺序,以调动读者的积极性。鲁光的体育报告文学作品中就多次运用了转换,全面展示了事件之间的前后因果联系。
  
  《理想的翅膀》一文,先是以局外人视角,描写了一位特殊的病人正靠着两手支撑在病房里匍匐锻炼。接着从主人公角度出发,转到墙上的一幅照片:“一位身穿短裤背心、英气勃勃的青年运动员,手撑钢管,飞越过高映在天幕上的横杆,象一只展翅凌空的雄鹰。”[2]213这时才表明这位特殊的病人是中国撑杆跳名将胡祖荣这一身份。通过前后对比,读者就会产生撑杆跳名将现在为何会躺在病房的疑问,引起读者探寻真相的欲望。由局外人视角转换到主人公视角,节奏的转换流畅自然。作者在描写胡祖荣的少年时代时,写到他偶然间目睹撑杆跳这项运动时,就被它深深的迷住了。那时他还不是训练队里的一员,通过自己的勤奋练习,终于进了青少年业余体校。之后他一步步朝着理想进发,在雅加达运动会上为祖国夺得一枚金牌,意气风发。却没想到更大的磨难正在前方等着他,在一九六六年金边运动会上,大雨倾盆,胡祖荣不幸落败。正当他斗志昂扬,准备重新起航时,没想到被文革这盆冷水当头浇下,这一沉寂便是三年,直到一九六九年才恢复训练。他又一次准备重展雄风的时候,突发伤残事故,梦想再一次破灭。也就有了文章开头,胡祖荣默默在病房训练那一幕,作者由此解答了读者的疑惑。作品中既有交错的叙述,又有顺序叙述,悄然转换,自然而然,正是这些时间顺序上的转换使作品的节奏灵活多变,也使得人物形象更深入人心。
  
  《强将手下》也是如此,作者先写了杨伯镛参加比赛前的自信平静,给人一种稳操胜券之感。然后又转换到了他小时候与球类结下的不解之缘:小时他和家人打球,没赢不吃饭。这类事培养了他执着坚定的意志品格,在他的生命中镌刻了难以磨灭的痕迹。紧接着镜头转换到两年前杨伯镛带队女篮,给她们做思想动员,加油鼓劲。随后画面又跳到印度德里赛前奔赴战场的路上,写了杨伯镛对女篮队长宋晓波的嘱托。接着对这场节奏紧凑的比赛进行了细致的描写:“今晚,体育馆里座无虚席。当中国和南朝鲜队一上场,整个看台就沸腾起来了。”[4]终场哨声长鸣,中国女篮获胜,她们抱在一起欢呼雀跃,杨伯镛激动得满脸通红。最后作品对所有姑娘聚焦,描写她们获胜后的各种形态。文章通过转换写出了中国女篮这个集体,每一位都在为中国荣誉奋斗。她们不怕磨难,怀揣梦想,一步一步接近光辉灿烂的前方。让读者在短短几次转换之后,了解到中国女蓝教练和队员的付出与奋斗历程,激发了读者的爱国情怀。
  
  (二)间隔
  
  “间隔是对叙事连贯性的一种打断。”[3]119这里所说的间隔是叙事节奏上的,类似于停顿,它是指对叙述时间进行短暂分隔,打断原来的逻辑,插入一些其他的背景介绍,环境描写或者关于其他方面的叙述等,形成一种节奏上的变化。这种描绘是必不可少的,既可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又能激发读者的好奇心。
  
  《中国姑娘》记录的是中国女排的群像剪影,以爱国为主线,以人物串场的方式进行叙述。作品重点突出了中国女排精神:“鲁光在《中国姑娘》中说女排精神代表的是刻苦训练、坚韧不拨、顽强拼搏和奋斗不息的精神,这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一部分。”[5]鲁光在叙述中穿插了环境描写,打断原来的叙述顺序,以形成节奏的停顿。例如作品描写领队阙永伍时写到,在比赛前夕,回想十年前的往事:那时也是她率领中国女排去参加比赛,依据实力很有可能名列前茅。却被通知排球队不要出国,去参加文化大革命。听到这个消息,她大受打击,因为这是她为之奋斗的事业。当她伫立江边时,作者插入环境描写;“猛烈的江风,吹散了她的一头秀发;滚滚江水,卷起了她心海的波涛。”[6]107这既是环境的描绘,也暗含人物心理的复杂。作者打断了前文对这件事情的叙述,接着在后面展开自她十八岁起为中国体育事业努力奉献,甚至牺牲了她的爱情,塑造了一个无私奉献的爱国者形象。后文在描绘中国女排结束训练回宿舍的路上也插入了环境描写,“走出体育馆大门时,那蓬蓬迎春,正在乍暖还寒的春风中,摇曳着黄灿灿的花枝,热情的赞美这群迟归的姑娘。但是,姑娘们拖着沉重的双脚,匆匆地从它们身边走过,压根儿就没有留意迎春花的多情。也许,它们何时发绿长叶,何时含苞,何时开花,她们也没有留意过呢!”[6]115这一段描述间隔开她们的训练,节奏舒缓,从侧面写出了姑娘们专心于训练的岁月;同时也和后文宿舍台阶多少级,姑娘们心里的一清二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写出了她们训练的刻苦程度,体现了她们的心无旁骛。
  
  另一部作品《东方的爱》在叙述了石茂和林萱这对中国体操教练夫妇在法国任教的时光时也运用了间隔的方法。文章的开头就描绘了法国机场“形形色色的服饰,在这儿形成了彩色的河流。从男人和女人身上散发出来的刺鼻浓香,在彩色河流的上空飘动。”[7]239这是对异国风情的描述,在叙述石茂和林萱出国任教的过程中,运用间隔,使叙述的节奏有短暂的停顿。在写完夫妇俩的“面试”,分隔两地之后对石茂的居处也做了简单的介绍:“海水蓝茵茵的,隐约可见海中的岛屿和山峦。”[7]249这种独特的风景没能使石茂分心,他的精力都在队员身上。这种间隔打断原来的事情发展,在节奏上放慢,给读者留下了想像空间。
  
  (三)重现
  
  “’重现‘,不外乎就是某种相同或相近的东西重复再次或者多次出现。”[3]120就像音乐一样,间隔一段时间会有类似的旋律,歌词也会有所反复,这样有突出思想感情,加强节奏的效果。作为纪实性文学的体育报告文学也一样,叙事节奏的重现加强了节奏感,主题也会更加鲜明,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例如《中国姑娘》描写曲培兰时,重现了她在训练场上顽强拼搏的扣球身姿,摔倒,挣扎,再摔倒,再挣扎。“崭新的球衣球裤磨烂了,套在膝盖上的两层厚厚的护膝磨烂了,露出了渗血的粉红色嫩肉……”[6]109她的刻苦训练、奋斗不止的精神令我们钦佩。“关于运动员训练生活的细节描写刻画了一个个体育人物的性格特点。”[8]还有在描写陈招娣主动加练,三次罢练的故事中也是如此。罢练并不是陈招娣在使小性子,而是在本来训练就很累的基础上,主动加练,虽然任务越练越重,但她还是坚持了下来,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了加练的任务。与此同时,作者还描写了阙永伍的三次恋爱经历,每次都差一步要修成正果了,但是为了中国的体育事业,一拖再拖:“你爱我,就等我,得等几年。等得了,就等;等不了,也就只好吹。”[6]108青春经得几回等,加上不知道要等几年,就这样为了祖国的荣誉一再蹉跎。这些都展现了她们积极进取,勇于奉献牺牲,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和为祖国的荣誉战斗的决心。这种多频率的重现,并不是单调的重复,而是技巧性的叙述,更好的抒发了感情。
  
  在《美的探险者》中,作者写到李月久在比赛中受伤流血的这个细节时,也用了重现的方法。他在比赛中不小心伤到了下嘴唇:“已经裂开了一个大口子了,鲜血喷涌而出,溅落在他的脸颊上、体操服上,溅落在站在杠下保护的高教练身上……”[2]90下场之后,医生对伤口的简单处理:“洁白的纱布团就被渗流出来的鲜血染成嫣红的了。”但在医生问是否要送医院,他没有去,而是继续参加第二项比赛,“因刚才激烈的运动,重新裂开,鲜血又在流淌。”他还没有退缩,恳求医生采取临时措施,因为他还要继续参加比赛,强忍着开始最后一次冲刺。比赛完了,他住进医院,缝了九针。这里的重现既是节奏的加强,同时也是情感的加强,给读者以心灵触动。
  
  三、顺时序叙述与逆时序叙述相辅相成
  
  体育报告文学这种纪实性的文学作品,主要以时间为轴记载故事的发生发展过程,时间和故事各部分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特别是80年代以来,针对着叙事时间的调整便成了报告文学另外一种颇为时尚的文体革新追求。”[3]113在鲁光的体育报告文学作品中,大部分是运用顺序法来叙述,间或有逆时序叙述来补充,凸显文章主题。
  
  (一)顺时序叙述
  
  顺时序叙述指故事的发生发展基本上与时间的变化一致,像徐迟在《哥德巴赫猜想》就是采用的传统的叙事时间。“这类报告文学的叙述时间基本上谨遵自然时序,直线向前。它在中国现代报告文学历史变迁当中如影随形,彰显了中国古代连贯叙事传统强大的影响力。”[3]113鲁光的体育报告文学作品也大多沿时间进行叙述,采用这样的叙述方式能使文章脉络更加鲜明,时间线更为清晰。
  
  在鲁光早期所写的一篇体育报告文学作品《朝气蓬勃》中,就是沿着时间的发展变化叙述了乒乓球届的世界冠军庄则栋的成长故事。文章一开头先简单介绍了一下庄则栋是何许人也,接着便从他少年时代说起。“一九五五年的冬天,一夜大雪,北京城披上了美丽的银装。”[9]86传说中的小球王参加少年宫业余体育学校的考试,打败了所有的选手,成了他们中的一员,从此开始了刻苦的训练之路,经辅导员的耐心指引,他苦练基本功。当他了解基本功的意义,放假也不回家,而是在训练馆对着镜子勤学苦练。“一九五七年深秋的一个夜晚,小庄家里的古老的自鸣钟当当当敲了十下。”[9]88庄则栋还没有回来,原来是在比赛前夜他的球拍不见了。我国着名乒乓球老教练梁悼辉知道了这件事情之后,取出了一块存放多年的好球拍,请辅导员连夜送给庄则栋,好让他继续参加比赛。他在两年里的苦练有了成果,功课上也没有落下。“一九五八年春末夏初的一天,北京体育馆里,中国队和欧洲最强的匈牙利队的对抗赛正在激烈地进行。”[9]90这是他初上国际赛场。之后又写了他和队员们去欧洲参加访问比赛。一九六一年第二十六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庄则栋获得世界男子单打冠军。一九六二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后就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了。之后不断创新,寻求新的打发,提高水平。全文有明显的时间点的提示,叙事方式也基本是采取的顺时叙叙述,叙述内容与时间流转保持平行,让读者清晰感受到庄则栋的成长。
  
  (二)逆时序叙述
  
  针对单一顺时序叙述的立体感不足,报告文学界慢慢衍生了逆时序叙述,像理由的《扬眉剑出鞘》就采用了逆时序叙述,交错安排叙述时间。鲁光也顺应了潮流,除了采用顺时序叙述的方式之外,还采用了逆时序叙述,打破原有的时间安排,用倒叙、插叙等一系列方式穿插交错,丰富了叙事方式,让文章充满新鲜感。
  
  比如在《风雨同舟》一文中,作者写到比赛前出现了关于团体赛名单的难题,有七名合适的运动员,但是团体赛名额只有六个,选择谁就成了一个棘手的难题。逆时序叙述从这里开始,名单一年来排过多次,但是一直没有李月久的名字。四月的一个早晨,李月久要去做手术。术后恢复很快,他一直在争取能够去打比赛。教练指导们最终还是决定在名单上加上他的名字。这里的逆时序叙述全面介绍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使读者更加了解故事发展过程。后文在写李宁时,也插叙了李宁心态的起伏与成熟。在李宁一年前夺取冠军之后的日常训练,后在布达佩斯世界大赛的失误,以及赛后的愧疚和忏悔。逆时序叙述,补充了文章背景,丰富了文章骨肉。
  
  《中国男子汉》在描写中国女排的指导袁伟民时也采用了逆时序的叙事方式。文章一开头写的是中国女排实现“三连冠”之后激动人心的场景。写了姑娘们情不自禁热泪盈眶,接着镜头一转,写到了被忽略的一个万众瞩目的人物,即沉着冷静的中国女排指挥员袁伟民。然后记叙了他八年前走马上任时的情景:他一来就面临老队员换血的局面,已经到了这个时候了,由不得他不换。一九八三年在日本举行的亚洲女排锦标赛,中国女排以零比三惨败而归,袁伟民沉重地说:“有沉就有浮!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卧薪尝胆……”[10]接下来就是全队加倍刻苦的训练,为了重夺荣誉而奋斗。在这期间又插入了一个很感人的故事,与袁伟民的夫人郑沪英有关。那是在冬天,新春佳节没过几天,袁伟民破例写了封信给家里,诉说如今的现状和身体大不如前。作者又举例说明郑沪英对袁伟民,对中国体育事业的深情与期盼。有一年春节,她和她儿子两人病倒在床,无人照顾。她却瞒着没有告诉丈夫袁伟民,因为怕他分心。她心中的大爱让人敬佩。在读丈夫的信时其实想劝他别干了,但这是不可能的事,她能做的唯有支持。这段文字侧面描写了袁伟民对中国体育事业的付出,这种大将之风让人欣赏,甘于奉献的精神让人钦佩。这里把交错的时间进行融合,因果关系更加明显。
  
  结语
  
  鲁光的体育报告文学在叙述策略的安排上展现了他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无论在选取文章素材方面,还是在巧妙安排叙述节奏等方面,都为后来的体育报告文学创作积累了重要的经验,也提供了借鉴。同时,其作品也彰显了体育精神,传播了正能量,让我们深刻了解体育文化。尽管体育报告文学当前有边缘化的趋势,但笔者相信,经过自身突破,体育报告文学一定能够以更完美更强大的形象出现在读者面前,重铸辉煌。
  
  参考文献:
  
  [1]王晖。二十世纪中国报告文学的叙述模式[J].中国社会科学,2003(2):150.
  [2]鲁光。东方的爱[M].成教: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
  [3]郭志云。中国现代报告文学的叙事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3.
  [4]鲁光。强将手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4:32.
  [5]高木子。从完美到真实的蜕变---中国女排媒介形象探析[D].上海:复旦大学,2013:9.
  [6]鲁光。中国姑娘[J].当代,1981(10)。
  [7]鲁光。东方的爱[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4.
  [8]胡家浩,崔广莹。改革开放30年体育文学的流变[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5):35.
  [9]鲁光。朝气蓬勃---庄则栋的故事[J].人民文学,1964(11)。
  [10]鲁光。中国男子汉[M].北京:作家出版社,1985:15.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