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逊集的编撰和流传探究

发布时间:2012-11-22 10:25:20

  摘  要:两宋时期, 何逊集传本主要是“诗集”的面貌, 且属宋人重编本, 反映了作为六朝旧集的八卷本散佚不传 (民间流通层面) 和宋代重视古文的历史事实。今存《六朝诗集》本《何水部集》并没有依据《玉台新咏》, 印证宋代重编何逊集存在其他文本来源。明张�本与《六朝诗集》本是源自同一祖本何逊集的两种版本。而洪瞻祖本则属现存最早的诗文合编本, 直接为张燮本所继承, 仅增益《咏杂花》诗一篇。经考察, 张燮本篇目之增益及校订均据自冯惟讷《诗纪》。通过何逊集版本系统的梳理, 揭示出其文本面貌及内容具有明显的“层累”性特征。
  
  关键词:何逊集; 编撰; 版本系统; 流传;
  
 


 

  六朝人集的“旧集”形态主要存在于隋唐时期, 进入两宋便多散佚不传, 但宋人又据它书重辑诗文以重建六朝人集的文本, 即所谓的重编本。何逊集也不例外, 宋代重编之传本主要是诗集 (秘阁藏有八卷本, 但并不流通于外界) , 而很少是诗文合编本的面貌, 这是宋代重古文影响至别集编撰的表现。现存最早的何逊集宋人编本是《六朝诗集》本, 按常理重编一般依据总集、类书等辑出诗文, 《玉台新咏》可谓收录何逊诗最早的总集类文本, 经比勘发现, 它却并未依据《玉台新咏》。这印证重编何逊集存在着多种文本来源可能性, 也大致符合整个六朝人集的重编情况。自何逊集的单行版本即明正德间张�本至张燮本, 篇目从以诗为主逐渐过渡到诗文合编, 篇目有着增益变化, 正文也不断进行校订改写。何逊集的个案提示一种规律性的现象, 即集子定本的形成经过了文本内容的不断渐次叠加, 从而具有明显的“层累”性特征。而这是在钩稽何逊集流传的版本之间的承继关系所得出的, 当然也为校勘整理何逊集在底本和校本选择方面提供依据。
  
  一、何逊集的编撰和流传
  
  何逊是南朝梁代重要的诗文作家, 《梁书》本传称其“文章与刘孝绰并见重于世, 世谓之‘何刘’”, 后人又将其与阴铿齐名而称为“阴何” (参见《苕溪渔隐丛话》) .何逊诗文编为集子是在他卒后, 本传称:“东海王僧孺集其文为八卷。”此八卷本为何逊诗文最早的集本, 也使得之后诗文的流传主要呈现为“集”本的形态。按《北齐书·元文遥传》云:“ (元) 晖业尝大会宾客, 有人将何逊集初入洛, 诸贤皆赞赏之。”[1]503推断集子不仅在南朝流传, 还传至北方。南朝陈徐陵编《玉台新咏》收录何逊诗十六首 (卷五载十一首、卷十载五首) , 或即选自当时所传的何逊集。以《玉台新咏》 (依据明崇祯六年赵均刻本) 和明翻宋刻《六朝诗集》本《何水部集》两本中的何逊诗文相校, 存在异文和诗题的不同, 推测《玉台新咏》可能保留了何逊诗的原本面貌。《隋书·经籍志》着录何逊集为七卷本, 疑尚属旧貌 (或不计目录一卷在内) .《旧唐志》则复着录为八卷本, 或又计目录一卷在内。大致唐末五代之际, 何逊集旧本面貌渐失。
  
  《新唐志》着录同《旧唐志》, 按黄伯思《东观余论》卷下《跋何水曹集后》云:“隋《经籍志》、唐《艺文志》逊集皆八卷。晋天福本, 但有诗二卷, 今世传本是也。独春明宋氏有旧本八卷特完, 因借传之。然少陵尝引‘昏鸦接翅归, 金粟裹搔头’等语, 而此集无有, 犹当有轶者。”[2]70“春明宋氏”即宋敏求, 所藏此八卷本或即《新唐志》着录者, 相较于唐代所传的八卷本已佚失部分篇目, 《四库全书总目》即称:“则当时已有佚脱。”[3]1275还可知北宋比较流行的何逊集为两卷本的何逊诗集, 而非诗文合编本, 印证北宋推崇古文而对南朝骈文并不重视的文化背景。南宋初的《郡斋读书志》着录何逊集为二卷本, 称:“王僧孺集其文为八卷, 今亡逸不全。”[4]824此两卷本或即北宋所传的两卷诗集本。按《宾退录》云:“葛常之《韵语阳秋》云老杜诗云:‘东阁官梅动诗兴, 还如何逊在扬州。’按逊传无扬州事, 而逊集亦无扬州梅花诗, 但有《早梅》诗云:‘兔园标物序, 惊时最是梅。衔霜当路发, 映雪凝寒开。枝梅却月观, 花绕凌风台。应知早飘落, 故逐上春来。’……后阅馆本逊集, 葛所引梅诗尚脱第四联:朝洒长门泣, 夕驻临邛杯。”[5]8-9葛常之生活于两宋之际, 他所看到的何逊集或许就是晁公武所称的“亡逸不全”之本。《宾退录》所言“馆本”即秘阁本何逊集, 据《中兴馆阁书目》应为八卷本 (《直斋书录解题》称何逊集“本传集八卷, 《馆阁书目》同”) .核以《六朝诗集》本, 诗题作“咏早梅”, 且有“朝洒长门泣, 夕驻临邛�”两句, 明正德张�本《何水部诗集》同。但略有异文, “映雪凝寒开”句之“凝”字, 《六朝诗集》本和明正德张�本均作“拟”.《直斋书录解题》又着录《何仲言集》三卷, 称:“今所传止此。”[6]465推断八卷本何逊集仅存有秘阁藏本, 属六朝旧集面貌, 而外界可以说是基本不流传的。除上述两卷、三卷本外, 还传有五卷本,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六引韩子苍 (驹) 语云:“阴铿与何逊齐名, 号阴何。今何逊集五卷, 其诗清丽简远, 正称其名。”[7]38此诸本均属宋人的重编本。
  
  宋代有端平年间赵与�タ瘫竞窝芳�, 今已不传。傅增湘据蒋氏茹古精舍写本何逊集过录赵与�グ希� 云:“诗自《文选》以后至唐初, 其间作者阴、何为巨擘。今观其词致婉约, 清深有足味者。后来藻缋之流, 发扬滋甚而古意益薄, 少陵时道二子不厌有以。夫近世学诗者, 乃概谓不足观, 往往世亦罕留本, 久远岂遂堙废耶!因刻置郡以寿其传。”跋末署“端平丙申 (1236) 下元日古汴赵与�サ马�识”.现存有明嘉靖翻宋刻《六朝诗集》本《何水部集》二卷 (只载诗篇, 属诗集) , 反映的是宋代何逊诗集的面貌。以之与《玉台新咏》所载何逊诗相校存在异文 (现存最早的何逊集单行版本是明正德张�刻本, 为了揭示其文本来源情况, 同时校以此本) , 如:
  
  卷一《拟轻薄篇》“倡女掩歌扇”, 《玉台新咏》“歌扇”作“扇歌”, 张�本同《六朝诗集》本。
  卷一《拟轻薄篇》“山川咏新识”, 《玉台新咏》作“山枝咏初识”, 张�本同《六朝诗集》本。
  卷一《拟轻薄篇》“酌羽方厌厌”, 《玉台新咏》“方”作“前”, 张�本同《六朝诗集》本。
  卷一《照镜》, 《玉台新咏》题“咏照镜”, 张�本同《六朝诗集》本。
  卷一《照镜》“朱帘旦初卷”, 《玉台新咏》“朱”作“珠”, 张�本同《六朝诗集》本。
  卷一《照镜》“玉匣开鉴影”, 《玉台新咏》“影”作“形”, 张�本同《六朝诗集》本。
  卷一《照镜》“宝台静临饰”, 《玉台新咏》“静临”作“临净”, 张�本同《六朝诗集》本。
  卷二《日夕望江山赠鱼司马》“矜黛惨如愁”, 《玉台新咏》“矜”作“歌”, 张�本同《六朝诗集》本。
  卷二《日夕望江山赠鱼司马》“舞腰凝欲绝”, 《玉台新咏》“凝”作“疑”, 张�本同《六朝诗集》本。
  卷二《日夕望江山赠鱼司马》“起望西南楼”, 《玉台新咏》“西南楼”作“登西楼”, 张�本同《六朝诗集》本。
  卷二《日夕望江山赠鱼司马》“团团月映洲”, 《玉台新咏》“月映洲”作“日隐州”, 张�本同《六朝诗集》本。
  
  推断《六朝诗集》本何逊集的重编并非据自《玉台新咏》, 而是依据了其他的文本。由于秘阁藏八卷本作为国家藏书层面的封闭性, 使得重编何逊集不仅变得必要, 而且要徒费周折地从总集或类书等文献中做辑录的工作。而张�本基本与《六朝诗集》本同, 印证其底本亦非据自《玉台新咏》, 且与《六朝诗集》本比较接近。
  
  元代何逊集仅流传有两卷本和五卷本, 分别见于《文献通考·经籍考》和《宋史·艺文志》的着录。《文献通考》着录题“何逊集”, 或即晁公武着录本, 推测与《宋志》题“何逊诗集”一样都是诗的集本, 而非诗文合编本。《宋志》着录者当即《苕溪渔隐丛话》提到的“何逊集五卷”.而八卷本 (即南宋秘阁本) 或在元明之际亡佚, 《四库全书总目》云:“旧本久亡, 所谓八卷者不可复睹。即《永乐大典》所引逊诗, 亦皆今世所习见, 则元明间已不存矣。”[3]1275明代流传的何逊集, 单行版本有明正德十二年 (1517) 张�等刻本《何水部诗集》 (以下简称“张�本”) , 比较重要的丛编本有明洪瞻组编刻《阴何诗集》本 (以下简称“洪瞻祖本”) 、张燮编刻《七十二家集》本 (以下简称“张燮本”) 等。其中张燮本是现存最早的何逊诗文合编本, 属真正意义上的“何逊集”, 颇具文献价值。
  
  清初钱曾的《读书敏求记》着录阴何二人的集子, 即《阴常侍诗集》一卷和《何水部诗集》二卷、《集》一卷 (当即文集) , 云:“吾家所藏者有二:一是旧刻, 一是旧钞, 然总名曰阴何集。末载黄长睿跋语云:得何逊旧集于春明宋氏, 八卷特完。而此止三卷, 其殆所云天福本欤!”[8]值得注意的是, 钱氏所藏何逊集包括诗集二卷和文集一卷, 印证前者即晁公武和马端临着录本, 而陈振孙着录的三卷本疑即此两者的合编本。惟《宋志》着录五卷本诗集, 面貌不详。此外, 还有雍正二年 (1724) 项道晖群玉书堂刻本和乾隆十九年 (1754) 江�P贻清堂刻本《何水部集》二卷 (以下简称“江�P本”) 等, 均为诗文合编本。
  
  二、何逊集的版本系统
  
  现存的何逊集包括两种形态, 其一为诗集, 如《六朝诗集》本、张�本和洪瞻组的《阴何诗集》本等;其二为诗文合编之集, 如张燮本等。各本之间存在诸如篇目及正文文字方面的差异, 揭示其版本关系既有助于确立何逊集各本的文本地位, 也为校勘整理何逊集在底本和校本的选择上提供依据。兹略述各本如下:
  
  (一) 《六朝诗集》本
  
  此本行款版式为十行十八字, 白口、左右双边, 无鱼尾, 版心中镌“何集”和叶次。卷端题“何水部集”.凡两卷, 卷一收诗篇目为:《行经孙氏陵》《登石头城》《九日侍宴》《哭吴兴柳恽》《赠族人秣陵兄弟》《赠江长史别》《落日前墟望赠范广州云》《胡兴安夜别》《行经范仆射故宅》《入东经诸暨县下�J江作》《日夕出富阳浦口和朗公》《塘边见古冢》《下方山》《秋夕仰赠从兄��南》《酬范记室云》《仰赠从兄兴宁��南》《见征人分别》《刘博士江丞朱从事同顾不值作》《赠王左丞僧孺》《七夕》《与苏九德别》《答高博士》《学古赠丘永嘉征还》《送韦司马别》《学古三首》《王尚书瞻祖日》《咏舞》《从主移西州寓直斋内霖雨不晴怀郡中游聚》《苦热》《西州直示同员》《拟轻薄篇》《聊作百一体》《看伏郎新婚》《野夕答孙擢郎》《下直出�G边望答虞徒丹敬》《和司马博士咏雪》《石头答庾郎丹》《咏娼妇》《登禅冈寺望和虞记室》《车中见新林分别甚盛》《同庾记室诸人咏扇》《同虞记室登楼望远妇》《临行与故游夜别》《照镜》, 计四十四篇 (另附他人诗四篇, 不列其目) .
  
  卷二收诗篇目为:《初发新林》《夜梦故人》《别沈助教》《渡连圻》《宿南洲浦》《望新月示同羁》《望廨前水竹答崔录事》《与沈助教同宿湓口夜别》《入西塞示南府同僚》《答丘长史》《还杜五洲》《日夕望江山赠鱼司马》《与崔录事别兼叙携手》《铜雀妓》《咏白鸥兼嘲别者》《拟青青河畔草转韵体为人作其人识节工歌》《南还道中送赠刘咨议别》《和刘咨议守风》《春夕早泊和咨议落月望水》《早朝车中听望》《秋夕叹白发》《寄江州褚咨议》《嘲刘郎》《临行公车》《赠韦记室黯别》《敬酬王明府》《咏春雪寄族人治书思澄》《渡连圻》《晓发》《赠诸游旧》《道中赠桓司马季��》《春暮喜晴酬袁户曹苦雨》《和萧咨议岑离闺怨》《暮秋答朱记室》《夕望江桥示萧咨议杨建康江主簿》《往晋陵联句》《范广州宅联句》《咏春风》《送褚都曹》《送司马入五城》《宛中见美人》《边城思》《拟古三首》《为人妾怨》《为人妾思二首》《相送》《闺怨二首》《苑中》《离野听琴》《相送联句》《慈母矶》《至大雷联句》《赋咏联句》《临别联句》《答》《又答》《赠新曲相对联句》《照水联句》《折花联句》《摇扇联句》《正叙联句》《咏早梅》《门有车马客》《昭君怨》, 计六十四篇 (附他人诗九篇, 不列其目) , 两卷总计为一百八篇。
  
  该本为何逊诗集两卷本, 或即晁公武着录本。按《四库全书总目》云:“《玉台新咏》载逊《学青青河边草》一首, 此本标题作‘拟青青河畔草转韵体为人作其人识节工歌', 与《玉台新咏》不同。考六朝以前之诗题, 无此体格, 显为后人所妄加。又《青青河边草》为蔡邕之作, 《青青河畔草》为枚乘之作, 六朝人人所拟, 截然有别。此效邕体而题作’畔‘字, 明为后人据《十九首》而改。复以古诗不换韵, 此诗换韵, 妄增转韵体云云。盖字句亦多所窜乱, 非其旧矣。”[3]1275《六朝诗集》本诗题恰作“拟青青河畔草转韵体为人作其人识节工歌”, 而赵均刻本《玉台新咏》 (该本保留了北宋本的面貌) 正是作“学青青河边草”, 知非旧本之貌, 推断诗集二卷乃宋人据它书 (《玉台新咏》之外) 辑出何逊诗的重编本。
  
  (二) 张�本
  
  此本系国立北平图书馆旧藏 (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 , 行款版式为十行二十字, 细黑口、左右双边, 顺黑鱼尾, 版心中镌“水部诗”和叶次。卷端题“何水部诗集”.卷首有《何水部小传》。卷末有正德丁丑 (1517) 张�跋, 云:“何诗旧与阴偕刻, 余谓二家体裁各出, 不当比而同之, 公暇独取是集, 芟其繁芜录藏焉。同寅毗陵陆懋之、永嘉李升之咸以为然。因共捐俸, 刻置郎署中, 有阙误则因之而不敢益。”卷末有黄伯思识语, 次《七召》八首。不收赋和各体文章。
  
  据张跋, 旧本多属阴何二人诗集合刻, 而此何逊诗集则为取自合刻本的单行本, 照旧保留旧本的“阙误”.检书中《刘博士江丞朱从事同顾不值作诗云尔》“浸淫水□□”句即脱去两字;又《答高博士》一首脱字尤甚, 如“幽居多□木”、“将子□□□”和“就予□耳目”诸句。傅增湘称:“篇中时有缺字, 知亦从旧本录出也。” (明张燮《七十二家集》本《何记室集》傅增湘跋)
  
  该本收诗一百二篇, 相较于《六朝诗集》本未收下述诸篇, 即《送褚都曹》《送司马入五城》《宛中见美人》《临别联句》《答江革赠何记室联句不成》和《又答》, 计六篇 (另《六朝诗集》本卷二《相送联句》有《高轩虽驻车尔》一首, 亦未载此本中) .未载的原因, 是否属张跋所称的“芟其繁芜”不得而知, 考虑到该本不载他人附诗, “繁芜”似应指此而言。至于所载的《七召》当属张�增入诗集, 傅增湘即称:“盖其标题为’何水部诗集‘, 意旧本止诗, 其《七召》录于黄伯思跋后, 亦属后来增列耳。”严可均辑本《全梁文》将此篇置于“梁阙名类”, 称:“张�所刻集本有《七召》, 张溥本从之, 《七召》出《文苑英华》三百五十二, 在简文帝《七励》之后, 无名氏前, 不言何逊作。叶绍泰又编入昭明集 (笔者注:指《萧梁文苑》本《梁昭明太子集》) , 皆无所据也。”[9]3304
  
  该本与《六朝诗集》本除存在篇目的差异外, 也存在诸多异文 (为了揭示洪瞻祖本与此两本的关系, 同时校以洪本) , 如:
  
  《九日侍宴》“凤驾启千群”, 《六朝诗集》本“启”作“起”, 洪本同张�本。
  《赠江长史别》“可用忘羁旅”, 《六朝诗集》本“可”作“何”, 洪本同张�本。
  《日夕出富阳浦口和朗公》“兹夕寒无衣”, 《六朝诗集》本“兹”作“此”, 洪本同张�本。
  《仰赠从兄兴宁��南》“相思对淼淼”, 《六朝诗集》本“淼淼”作“渺渺”, 洪本同张�本。
  《七夕》“还泪已沾�”, 《六朝诗集》本“�”作“裳”, 洪本作“妆” (属异体字同张�本) .
  《送韦司马别》“举举越中流”, 《六朝诗集》本“举举”作“举帆”, 洪本同张�本。
  《王尚书瞻祖日》“亭亭素盖立”, 《六朝诗集》本“素”作“索”, 洪本同张�本。
  《下直出�G边望答虞丹徒敬》“直庐去咫尺”, 《六朝诗集》本“咫”作“只”, 洪本同张�本。
  《石头答庾郎丹》“高树荫楼密”, 《六朝诗集》本“密”作“照”, 校语称“一作密”, 洪本同张�本。

  推断张�本所据之底本, 并非宋代的《六朝诗集》本《何水部集》。在篇目的次序上, 两本存在部分的一致性, 即自《行经孙氏陵》至《夕望江桥示萧咨议杨建康江主簿》计十一篇的次序完全相同。其余诸篇基本相同, 略有篇次上的差异, 又印证两本源出同一祖本, 属在流传过程中产生的包括篇目、篇次及部分正文文字差异在内的两种版本。
  
  (三) 洪瞻祖本
  
  此本现藏北京大学图书馆 (编目书号李5170) , 即《何水部诗集》一卷, 与《阴常侍诗集》一卷合刻称为《阴何诗集》二卷, 编刻者均为明代的洪瞻祖。何逊诗集的行款版式为十行二十字, 白口、四周单边, 单黑鱼尾。版心上镌“何诗”, 中镌叶次。卷端题“何水部诗集”, 次行、第三行均低十格分别题“梁东海何逊仲言着”“明钱塘洪瞻祖诒孙校”.卷首有《南史列传何水部节略》。何逊诗末附有何景明《赠薛君采效何逊作四首》、王世贞《何水部逊示寮》, 又附有何逊赋一篇即《穷鸟赋》, 书一篇即《为衡山与妇书》, 以及《七召》和笺两篇即《与建安王谢秀才笺》和《为孔导辞建安王笺》。次附录和黄伯思跋。
  
  该本收何逊诗一百零八篇, 与《六朝诗集》本篇目相同, 且篇目顺序基本一致, 推断以《六朝诗集》本为底本, 但又据张�本作了校订, 出现了不同于《六朝诗集》本的异文 (参“张�本”部分的校勘记) .按《阴常侍诗集》卷首洪瞻祖序称“云间陆鹾运从平、同邑江金吾元禧有旧刻, 参之他书以通其弊”.所称的“旧刻”当即《六朝诗集》本, 可证以书中《答丘长史》“短翮方息飞, 长辔日先驱”句校语云:“旧刻有’曝鳃□□走, 逸翮康时务‘, 缺二字重一韵, 宋刻本无之。”检《六朝诗集》本恰有“曝鳃□□走, 逸翮康时务”此句 (张�本中也有此句, 但从篇目与《六朝诗集》本基本相同断定旧刻指此本) .而“参之他书”, 当即指参校张�本。校语还透露出当时存在宋本何逊集, 宋本中无此二句, 故该本将《六朝诗集》本和张�本中存在的此句以校语的形式注出。
  
  洪瞻祖本何逊集虽名为“诗集”, 但也附入了何逊赋及其他各体文章, 开诗文合编的先河 (张�本虽也附有《七召》, 但仅此一篇, 尚不具备明确的合编诗文的意识) , 为此后张燮编刻的《七十二家集》本何逊集所继承。
  
  (四) 张燮本
  
  张燮编刻丛编本《七十二家集》有《何记室集》三卷, 国家图书馆藏有零种一部 (即《七十二家集》本《何记室集》) , 系傅增湘据明正德张�本校过的本子 (编目书号256) , 兹以此本为据。其行款版式为九行十八字, 白口、左右双边, 单黑鱼尾。版心上镌“何记室集”, 中镌卷次和叶次。卷端题“何记室集卷之一”, 次行、第三行均低八格分别题“梁东海何逊仲言着”“明闽漳张燮绍和纂”.卷首有癸丑 (1613) 张燮《何记室集序》, 云:“今诗存者颇多, 独他文殊落落, 仅赋一篇、七一篇 (即《七召》下同) , 笺及书数行耳!”次张燮又识、《何记室集目录》。卷末有附录。书衣题“校明正德本”, 卷一末和卷二《正钗联句》末有辛未 (1931) 傅增湘蓝笔题跋。
  
  据目录, 该本卷一收赋一篇、乐府四篇和诗三十七篇 (不计附他人诗在内, 下同) , 卷二收诗五十五篇, 卷三收联句十二篇、笺二篇、书和七各一篇。因为张燮本《渡连圻》合为一篇两首, 若按《六朝诗集》本、张�本和洪瞻祖本均是各为一篇一首, 则实际为一百零九篇。诗文篇目比《六朝诗集》本、洪瞻祖本多收《咏杂花》一篇 (“井上发新花, 谁言不经染。已如薄紫拂, 复似浓红点。状锦无裁缝, 依霞有舒敛”) .尽管张燮在辑录何逊诗文篇目上并没有增益太多 (存世何逊诗可能也就这么多了, 不能责备张燮) , 但他据它本又重新校订何逊诗, 这是突出特点。兹校以《六朝诗集》本、张�本和洪瞻祖本, 如:
  
  《九日侍宴乐游苑》, 《六朝诗集》本、张本和洪本诗题均作“九日侍宴”.
  《九日侍宴乐游苑》“重归袭帝勋”, 《六朝诗集》本、张本和洪本“袭”均作“入”.
  《九日侍宴乐游苑》“垂衣化比屋”, 《六朝诗集》本、张本和洪本“化”均作“封”.
  《九日侍宴乐游苑》“槐雾晓氤氲”, 《六朝诗集》本作“槐霭晓�s�”, 洪本同, 张本作“槐霭晚�s�”.
  《九日侍宴乐游苑》“鸾舆和八袭”, 《六朝诗集》本“八袭”作“六龙”, 张本同, 洪本作“六辔”.
  《九日侍宴乐游苑》“同惹御香芬”, “同”字有校语称“一作飞”, 《六朝诗集》本、张本和洪本均同张燮本, 无校语。
  《九日侍宴乐游苑》“恩洽厕朝闻”, 《六朝诗集》本、张本和洪本“闻”均作“文”.
  《入东经诸暨县下�J江作》“云雾江边起”, 校语称“边”字“一作傍”, 《六朝诗集》本、张本和洪本均作“傍”.
  《行经孙氏陵》“�A来已永久”, “已”字有校语称“一作易”, 《六朝诗集》本、张本和洪本均同张燮本, 无校语。
  《哭吴兴柳恽》“南州擅荆梓”, 《六朝诗集》本、张本和洪本“州”均作“荆”.
  《哭吴兴柳恽》“深衷外有规”, “规”字有校语称“一作窥”, 《六朝诗集》本、张本和洪本均作“窥”.
  
  经与明冯惟讷辑《诗纪》 (依据明嘉靖三十九年甄敬刻本) 中的何逊诗部分相核, 发现张燮本中存在的上述与《六朝诗集》等本异文及校语皆与《诗纪》合, 另外所增益的一首诗即《咏杂花》也袭自《诗纪》 (检《诗纪》篇目下小注“见《艺文类聚》”) , 断定张燮的校订和增益均援据了《诗纪》。
  
  (五) 江�P本
  
  此本现藏国家图书馆 (编目书号257) , 行款版式为九行二十一字, 白口、四周单边, 单黑鱼尾, 版心中镌“何水部集”和叶次。卷端题“何水部集”, 次行低十格题“橙里江�P砚农校刊”.卷首有乾隆甲戌 (1754) 江�P序, 云:“黄长睿称春明宋氏有水部旧本八卷特完, 因借传之。晋天福本但有诗三卷 (当作二卷) , 今世传本是也。予考宋氏本, 近不复存。兹本为钱唐洪清远氏所刊, 或即天福本, 顾流布亦鲜……爰即家所钞藏水部洪本录诸梓人。”次《本传》 (节录自《南史》) 、黄伯思跋。有傅增湘朱笔题跋。
  
  该本诗文篇目保留洪瞻祖本旧貌, 最大的价值是黄伯思跋后有傅增湘过录南宋端平间赵与�タ淌樘馐兑辉颉�
  
  三、结语
  
  通过本文的梳理, 主要得出下述六条结论: (一) 南朝时何逊集在南北方均有流传, 作为八卷本的旧集主要存在于南朝隋唐时期, 至两宋则基本以“诗集”面貌流传, 反映了宋代重古文的历史背景。 (二) 宋代秘阁藏有八卷本何逊集, 但外界传本属宋人的重编本。如今存之《六朝诗集》本《何水部集》, 经比勘其重编并没有依据《玉台新咏》, 而是存在其他文本来源。 (三) 张�本是现存最早的何逊集单行版本, 与《六朝诗集》本存在篇目及正文文字上的差异, 属源自同一祖本何逊集的两种版本。 (四) 洪瞻祖本何逊集之诗部分的篇目同《六朝诗集》本, 即以之为底本又参校张�本而成。同时增入何逊赋及各体文章, 是现存最早的诗文合编本。 (五) 张燮本的诗文篇目基本袭自洪瞻祖本, 仅增益诗一篇即《咏杂花》, 所增之篇及校订均据自冯惟讷《诗纪》。 (六) 何逊集版本系统的梳理, 表明“定本”形态的何逊诗文是渐次叠加形成的, 即其文本面貌具有“层累”性。
  
  参考文献:
  
  [1]李百药。北齐书[M].北京:中华书局, 1972.
  [2]黄伯思。东观余论[M]//丛书集成初编。北京:中华书局, 1991.
  [3]永��等。四库全书总目[M].北京:中华书局, 1965.
  [4]晁公武。郡斋读书志[M]孙猛, 点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0.
  [5]赵与时。宾退录[M]齐治平, 点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3.
  [6]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M]徐小蛮, 顾美华, 点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
  [7]胡仔。苕溪渔隐丛话[M]廖德明, 校点。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2.
  [8]钱曾。钱遵王读书敏求记[M]//管庭芬, 章钰, 校证。宋元明清书目题跋丛刊本清代卷:第5册。北京:中华书局, 2006.
  [9]严可均。全梁文:卷59[M].北京:中华书局, 1958.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