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青年女子排球运动员慢性运动损伤的原因调查分析

发布时间:2019-02-16 18:15:10
   摘要: 排球运动一直是我国比较重视的体育项目,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排球运动中来.而排球本身的隔网对抗性特点,使得相关的训练和竞赛都会对运动员造成较大的运动负荷.在缺乏科学的训练竞技指导和合理的作息安排的情况下,极易使运动员的肩、膝、腰背关节长期承受过重压力,导致慢性运动损伤的出现,这种现象在优秀青年女子排球运动员中更为普遍.本文就造成排球运动员慢性运动损伤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并就如何预防和恢复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对保护优秀青年女子排球运动员的身体健康,保证其在日常的训练和比赛更好地发挥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 女子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原因

  0 引言
 
  经过长期的发展和革新,现代排球运动在技术上得到了不断提升,与此同时对于运动员体能、身体素质的要求也更高.由于该项运动自身的特点,虽然由于是隔网比赛,对阵双方运动员基本不会发生身体碰撞,看似比一些运动更安全,但是平时的训练和比赛中,排球运动员起跳的动作多,运动度也相对较大,常常会出现倒地救球的情况.根据专业统计,一场国际排球比赛中,主力队员的起跳平均次数达到了 65 次,倒地救球的次数为 13 次.为了更好地完成起跳和倒地动作,这要求运动员花费更多的时间训练肌肉的爆发力和耐久力,从而导致了排球运动员慢性运动损伤的出现.
 
  1 排球运动的特点
 
  排球运动是一项集体运动项目,比赛中规定球不能落地,也不允许持球或连击,主要通过肌肉发力达到控制球的方向和落点的目的,是一项高精确度、技战术灵活的技术性运动.因此,对运动员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强调身体动作协调性方面,为满足比赛时能自如扣球、拦网、跳发球等动作,需要运动员在身体的反应力、柔韧性、力量及耐力方面都有出色的表现.
 
  在比赛中,发球、传球、进攻的要求各不相同.发球讲求力量、速度、落点的控制,传球讲究准确、位置、战术实现,进攻则要求能够承担较强的对抗性.在掌握各项技术的同时,各个队员之间还要紧密合作,才能做到攻防有序,这些都需要在长期的反复训练中完成,运动员身体的慢性运动损伤也是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2 从宏观角度分析造成排球运动员慢性运动损伤的原因
 
  造成优秀青年女子排球运动员慢性运动损伤的原因比较多,主要分运动员本身的因素、教练员的因素以及社会等外在因素三种.
 
  2.1 运动员自身因素分析
 
  由于运动员自身的生理及心理等方面的原因,在运动中常常形成一些对身体不利的习惯,致使慢性运动损伤的形成.一些人对于安全运动的知识和技术了解不够,没有充分认识到日常训练中的某些规定、要求的制定是为了保护运动员的健康和安全,技术动作不规范、长期处于过度训练状态,甚至带伤训练及比赛等,都会造成慢性运动损伤的发生.
 
  2.2 教练员方面因素分析
 
  教练员的职责是为运动员提供科学的教学指导和技术培训.然而,部分教练员由于本身专业水平不够过硬,或者盲目追求比赛成绩,没有真正地为运动员考虑,在日常训练时忽视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水平,加大训练的强度,使得运动员最终落下难以治愈的伤痛.
 
  2.3 社会因素
 
  排球运动的开展,需要社会及学校的投入、推动和管理.部分学校和训练机构由于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在管理上也出现了诸多疏漏,如训练场地不合要求、运动器材陈旧老化等,都会造成运动员在日常训练中承受更多的运动伤害,最终形成慢性运动损伤.
 
  3 从训练的角度分析�成排球运动员慢性运动损伤的原因
 
  在日常的训练中,相关的训练项目主要分为技术训练和身体训练两大类.两种类型的训练虽然内容不相同,但都具有强度高、运动量大的特点,稍不注意就会造成对排球运动员的伤害.
 
  3.1 技术训练与损伤的关系
 
  技术性训练是针对排球运动中的技术要求和应用特点而为排球运动员制定训练课程.科学合理的技术性训练能有效提高运动员的技术水平,使其拥有更长的成熟运动年龄.但是,想要达到技术成熟的目的,需要付出非常大的努力,通过长时间的高强度训练才能完成,难免会造成对运动员身体的伤害.
 
  在排球运动中,发球和扣球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比赛的得分.相关技术中对于击球点和发力点要求非常严格,因此需要长时间的反复练习,但是在练习中一旦出现偏差就极易造成运动员肩关节受伤,长此以往就会形成这个部位的慢性运动损伤.另外,扣、发球还要求运动员的有力起跳,起跳动作的完成与股四头肌有重要的关系.由于跳跃动作会引发股四头肌的强烈收缩,由此造成的髌骨和股骨的碰撞又极易造成这两块骨组织软骨的磨损,形成髌骨-股骨关节病.一旦出现这样的问题,运动员在完成起跳动作时常会出现膝关节疼痛"、打软"的问题.
 
  拦网是排球运动中常见的防守技术,需要通过有力的起跳动作带动运动员上网拦截对手的进攻,因此这个技术动作带来的慢性损伤也体现在了上肢伤病和下脚伤病两个方面.上肢伤病主要涉及到肘、腕、掌指和指间关节及韧带.由于运动员对于拦网动作要领的掌握程度不够出现的起跳时间和位置的偏差、拦网手型的问题等,都会造成高速运转的排球对运动员的关节脱位、韧带撕裂及软骨组织挫伤.下肢伤病主要涉及到踝关节和膝关节.拦网后落地的过程极易造成与对方进攻队员的膝关节的撞击和脚部的踩踏,这就提升了踝关节韧带拉伤或撕裂、足跺部的撕脱骨折等情况的发生,这种伤痛需要长时间恢复,但由于训练和比赛的需要,很多运动员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息就带伤参加训练和比赛,从而造成膝关节的劳损.
 
  防守在排球技术中貌似是相对安全的技术项目,但是防守的基本动作是长时间处于半蹲状态的,另外防守时常需要倒地救球,倒地时由于动作不正确等问题,常会出现膝关节与地面的强力碰撞,从而引起髌骨和股骨软骨面的损伤.
 
  3.2 身体训练与伤病的关系
 
  身体训练在排球运动的日常训练中主要是锻炼运动员的力量、速度、耐力和专业素质,以帮助运动员预防伤病或促进伤病的治疗.一般情况下,我国较为普遍的训练安排是一周有 2-3 次的身体训练,其中力量训练占比较大,主要训练项目有负重蹲起、杠铃提拉挺举、负重斜扳腹肌、手腕和脚踝的力量训练等.这些训练如果没能专业教练的现场指导和帮助,极易造成身体的损伤.如负重蹲起训练中常见腰部肌肉拉伤、腰椎的损伤及骨折、腰椎间盘突出、腰骶关节损伤等,做杠铃提拉挺举训练时,不仅会造成腰部的伤害,还可以伤及腕关节.
 
  进行身体训练之前,需要充分地进行准备活动,并保持整个训练过程的精神集中,避免疲劳训练的发生,否则很容易造成一些意外事故.训练时,要佩戴必需的护具,如护腕、扩肘等,如果运动员已经有伤在身,在训练前必需用胶布或支持带对伤病部位进行固定.训练的内容要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安排,比如可以通过加强局面力量训练使身体的相对训练负荷降低.如果运动员出现身体某个部位的劳损情况,则说明该部位的肌肉力量不足以承受现有的训练强度,需要进行适度调整.以上问题,如果在身体训练时没有得到合理的处理,都会造成运动员慢性运动损伤的形成,尤其是在伤病后强行训练,不仅会加重伤性,延长伤病时间,还有可能造成新的身体损伤的形成,严重时会危及运动员的运动寿命.
 
  4 排球运动员慢性运动损伤的预防及恢复
 
  从以上对优秀青年女子排球运动员慢性运动损伤原因的调查分析中,可以总结出预防和恢复损伤的措施.
 
  4.1 加强运动员的自我保护意识
 
  为避免慢性运动损伤的形成,运动员首先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主动学习排球训练和比赛中的规则和要求,充分认识可能造成慢性运动损伤的各种因素,并在训练和比赛中预防错误动作的出现.
 
  4.2 提高身体素质,增加体能训练
 
  慢性运动损伤的发生与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有密切关系.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体能,能使运动员在掌握专业技术时表现出更好的稳定性和灵活性.比如,排球运动中的半蹬状态虽然对膝关节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但如果加强小腿三头肌和股四头肌的力量训练,就可以提升膝关节周围的韧带和肌腱的力量,使膝关节的稳定性更好.在力量训练中,加强肩、膝、腰、背的力量训练,不仅可以缓解运动疲劳,还有可降低出现慢性运动损伤的机率.
 
  4.3 加强营养摄入,主动休息放松
 
  排球运动对于肌肉的爆发力和耐力的要求较高,为快速缓解运动造成的肌肉疲劳,应在运动前后适当的补充糖分.在日常生活中,要合理膳食,补充缺失的矿物质和营养物质.这样才能促进身体快速恢复.在高强度的训练或比赛后,可以通过按摩、做放松运动、拉伸韧带、泡澡、电疗等手段帮助运动员提高休息放松的质量,使运动员从紧张的训练比赛中摆脱出来.
 
  4.4 加强受伤部位的恢复练习
 
  针对慢性运动损作,单纯的治疗所获得的效果往往不及治疗与运动结合的效果.缺乏运动,反而会使伤病部分的肌内力量、柔韧性下降,从而降低其修复能力.在伤愈后恢复训练时更易造成旧伤复发.因此,在受伤后需要根据医生的治疗配合性的进行恢复训练,尤其是在伤愈后参加训练之前,一定要对受伤部位进行加强性锻炼,这样才能保证身体素质的快速恢复,预防再次受伤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徐利,钟秉枢.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排球运动科学探蹊[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1:310.
  [2]朱晓军.排球运动员膝关节损伤调查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9(vol7.No3).
  [3] 崔笑梅,刘志敏.排球运动员要背部损伤的预防和治疗[J].考试周刊,2010,32(2):168-169.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