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军民融合建设现状与强化对策

发布时间:2019-05-02 08:24:28

  摘    要: 军民融合是我国科技振兴战略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镇江市在军民融合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镇江市军民融合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也存在着许多不足。本研究提出了镇江市军民融合的近期策略,为镇江市军民融合的整体推进提供了理论借鉴。

  关键词: 镇江市; 军民融合; 近期策略; 协同创新;

  Abstract: The military-civilian integration i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link in China'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italization strategy.Zhenjiang Cit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military-civilian integration construction. Although the military-civilian integration in Zhenjiang has made some progress, there are still many shortcomings. This study puts forward the recent strategy of military-civilian integration in Zhenjiang City, which provides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overall promotion of military-civilian integration in Zhenjiang City.

  Keyword: Zhenjiang City; military-civilian integration; near-term strategy;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1、 镇江市军民融合现状分析

  军民融合是我国一项国家发展战略,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但是,我国军民融合的发展还存在着许多障碍,严重阻碍了我国军民融合的发展。当前,我国军民融合在投入产出、规模效应、创新水平上都低于美国、日本和俄罗斯等国家。

  军民融合是我国军队建设的优良传统,从建国延续至今,对于我们军队科技开发和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建国初期,毛泽东同志就提出了我国国防建设的总体方针是“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奠定了军民融合的基础,拉开了军民融合的序幕。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军民融合的十六字方针,对毛泽东同时的军民融合方针进行了补充,即“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促进了我国国防工业的重组和国防建设的体制改革,促进了国防科技工业和国民经济的深度结合。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江泽民同志提出了“寓军于民”的思想。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做出了“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战略部署。2015年3月12日,习近平主席在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军队系统务必要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努力开创强军兴军的新局面。2016年,习总书记再次强调:“把军民融合的发展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强军的必由之路。”2017年1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设立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
 


 

  在十九大报告中,“军民融合”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要坚实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2018年10月15日,习近平主席主持召开了十九届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军民融合发展法治建设的意见》,再一次强调:要完善法律制度,推进军民融合领域立法,尽快实现重点领域的全面立法覆盖,注重提高立法质量,立改废释并重,增强军民融合相关法律制度的时效性、协调性、可操作性;要加快职能转变,降低准入门槛,降低制度性成本,释放社会生产力。

  江苏省是经济大省,也是军民融合建设的领先区域。镇江市是江苏省军民融合建设的重点单位和试点单位,在全省六个军民融合示范区中占有两席。可见,镇江市军民融合建设可以代表江苏省乃至全国性军民融合建设的一般性规律。

  2017年6月13日,镇江市市长张叶飞在镇江市军民融合产业联盟正式揭牌的致辞中指出:“推进镇江市军民融合的发展,是顺应当今世界军事革命要求提出的重大战略,是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重要途径。在当前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加快军民融合产业集群化、规模化、特色化发展,对镇江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十余年来,镇江市军民融合在稳定推进,取得了不少成就,体现在如下方面:一是军用技术向民用技术的转化卓有成效;二是军工科技与民用科技的融合度在不断加深;三是“民参军”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展,军民两用技术进步明显;四是军工企业和军事科研院所的体制改革步伐在加快,国防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的速度在加快;五是军工行业对外部的合作不断加强;六是军民融合的保障措施在不断完善,进入了深度发展阶段。

  但是,镇江市军民融合建设在当前也面临着较大的阻力,存在着不少问题,致使镇江市军民融合发展不仅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也落后于苏州、无锡、南京等本省城市。因此,在现有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下,镇江市军民仍应上下同心、励精图治、风雨同舟、再接再厉,才能再创辉煌,使镇江市军民融合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2 、镇江市军民融合近期策略

  针对于镇江市军民融合当前所存在障碍或阻力,本研究提出了军民融合的近期发展策略。近期策略是指在当前经济、政治和社会环境下镇江市为改进军民融合而实施的具体策略,策略效果具有即期性,可以直接提升军民融合的效率。

  第一,构建完整的军民融合体系,为军民融合创造有利的环境。十余年来,镇江市军民融合体系已经初步构建,但还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有待进一步完善,继续增强各主体的融合功能。一般而言,军民融合体系包括政府、军工企业及科研院所、民用企业、金融机构、中介机构等基本主体要素。政府的主要职能是引导和协调军民融合的发展,制定适宜的政策环境,解决政策上的问题。军工企业或科研院所的主要职能是提供科技成果和生产技术。民用企业的主要职能是提供合作开发产品所需的市场需求信息和用户反馈信息。金融机构的主要职能是为军民融合提供借贷支持。中介机构的主要职能是为军民融合提出信息服务,并协调军工企业和民用企业在融合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当前,在镇江市军民融合中,这些主体已经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还有待深化、扩展和完善。

  第二,进一步发挥镇江市政府在军民融合中的引导作用。军民融合是一项典型的制度创新工程,涉及到技术、法律、市场、人才等各种因素,因而需要发挥政府的引导、协调和支持作用。十余年来,镇江市政府在军民融合中已经做了很大的工作,极大地推进了军民融合的进步,但是,对于军民融合的现实发展需求而言,还存在着很大的推进空间,融合度还不够,政府的引导功能需要进一步发挥。镇江市政府需要进一步在宏观层面和战略层面加大对军民融合的顶层设计,将军民融合纳入到镇江市的经济发展规划之中,建立完善的军民融合体制和机制,组建高层机构对军民融合的重大问题进行指导和决策,减少军民融合的制度壁垒,将军民融合纳入到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规划之中,纳入到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之中,为军民互融创造良好的条件。

  第三,进一步提高民用企业在军民融合中的自主性。当前,对于镇江市而言,在军民融合中,无论是军转民、还是民转军,都是以政府行业为主,参与企业缺乏独立自主性,缺乏积极主动性,将军民融合作为行政性指派的任务,因而融合效果并不理想,并没有形成在技术层面和工业基础层面的深度融合。民用企业在参与军民融合中大多处于被支配的状态,远离核心技术,主要负责产品生产、销售和市场信息反馈,研发环节参与较少,这就往往使民用企业在军民融合中缺乏自主性,进而缺乏主动性。事实上,军民融合是军工企业和民用企业在自愿基础上的融合,双方具有平等的地位,不存在从属关系,在融合过程中都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四,推进镇江市军民融合向协同创新转变。军民融合的根本目标就是推进军民科技创新的发展,发挥科技创新在军队武器装备和民用产品中作用。当前,科技创新已经上升到协同创新的高度,国内外掀起了协同创新的热潮,但是,镇江市军民协同创新远远没有达到协同创新的境地,甚至严重缺乏协调创新的思想和理念,在这方面落后于苏州、南京、无锡等城市的军民协同创新发展。协同创新的目标,就是将军民融合系统中的技术、资金、人才要素进行深度的整合,发挥出超过独立效应之和的总体效应。在未来的若干年内,镇江市只有将协同创新作为军民融合的创新目标,才能使镇江市军民融合获取超越式的发展。

  第五,加强镇江市军民融合的法律法规支撑和建设。众所周知,军民融合的发展,不仅需要与市场环境相适应,还必须要有法律法规作保障,运用法律法规来规范军民融合的发展。当然,镇江市军民融合所依赖的法律法规并不是镇江市所能独力完成或完成之事,是由国家层面的法律建设来推进。当前,从国家层面上来看,我国军民融合所依托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相当一批的法律法规出自计划经济时代,已经不能适应国家发展形式的需求,甚至成为寓军于民的障碍。本世纪以来虽然有所补充和修正,但远未尽善尽美,距离预期的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在这种情况下,镇江市应该依托现有的法律体系对军民融合进行灵活机动地处理,在既有权限的范围内充分发挥在法律法规解释上的自主性,尽量通过政策性的文件来绕过法律法规上的障碍,为军民融合的事实提供更大的法律空间。

  第六,大力推进镇江市军民融合的社会公共服务网络体系建设。当前,镇江市军民融合发展中所呈现出来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缺乏军民融合的社会公共服务支撑平台,融合信息不通畅,其结果是,军工企业不熟悉民用企业的技术和人才优势,民用企业不熟悉军工企业的技术需求,从而导致军民融合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甚至服从行政性指派。近年来,由于军事保密的需要,军工企业往往由于缺乏对民用企业的了解而缺乏对民用企业的信任,进而使潜在的合作无法实现。社会共同服务网络体系的作用就是实现信息共享、加强信息交流、提高相互认识和信任,进而确保技术转化、技术转让和项目投融资的顺利实现。镇江市军民融合社会公共服务网络体系的建设要充分依赖于大数据视角下的互联网的作用,开发大数据下的“互联网 军民融合”信息服务平台,构建大数据下的“互联网 军民融合”资源配置系统,建立大数据下“互联网 军民融合”风险管控系统,使军民融合向人才、技术、资本、服务、管理、信息、标准等全要素融合延伸。随着军民融合的深入发展,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应逐步引入到军民融合的社会公共服务网络体系建设之中,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新格局。大数据可以整合“互联网 军民融合”生态系统中的各个要素,使之在军民融合中充分发挥作用。

  第七,继续推进镇江市军民融合产业联盟建设,将镇江市军民融合逐步纳入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战略规划布局。镇江市军民融合产业联盟的起步较晚,2017年才开始起动,滞后于苏州、无锡和常州,因而需要进一步推进。产业联盟构建的主要目标是汇聚军民融合的相关资源、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强化联盟成员在技术、人才、成果转化、科技研发方面的信息共享和交流。当前,在军民融合中,镇江市已经初步形成五大特色产业链:通用航空和无人机航空航天产业链、碳纤维高温合金新材料产业链、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链、以特种电子元器件和自动控制系统为特色的信息技术产业链、特种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

  第八,重视对军民融合知识产权和成果转化的保护。知识产权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创新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军民融合科技创新成果的重要标志。为了更为有效地维护军民双方的利益获取,需要加强对国防和民用知识产权及成果转化的保护,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将军工企业、民用企业、金融机构、中介机构的利益需求整合在一起。当前,在镇江市军民融合过程中,知识产权纠纷较少,但并不意味着镇江市军民融合知识产权保护做得较好,只是因为镇江市军民融合尚未达到一定的规模。近年来,南京、苏州、无锡等地出现了一些军民融合知识产权纠纷,从而为镇江市军民融合的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了警示,要尽早做好知识产权及转化的保护工作,防患于未然,坦然迎接或面对军民融合高峰的到来。

  第九,镇江市积极学习苏南其它城市的军民融合经验。近年来,苏州、南京、无锡等市的军民融合建设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在产值规模、企业参与、管理创新等方面都走在镇江的前列,因此,镇江市应充分借鉴这些城市的发展经验,逐步提升自身的军民融合水平。苏南城市在军民融合的促进上各有千秋,有的城市在税收激励上独具特色,有的在公共服务网络平台建设上经验丰富,有的在协同创新上大有长进,因此,镇江市要有针对性地借鉴,取长补短,实现务实、高效、顺畅地吸收和利用。

  第十,镇江市应进一步发挥税收的积极作用,促进镇江市军民融合的深入发展。当前,镇江市的税收制度安排在军民融合领域尚未发挥突出性的作用,军工企业和民用企业在税收支持政策上存在着差异,偏“军”轻“民”的税收政策安排并为给民用企业融入军工建设铺平道路,税收政策的“指挥棒”功能并没有得到很好地发挥。镇江市在军民融合促进上的税收改革主要沿循如下四条路径:一是突破民用企业生产军品的免税界限;二是减免民用企业为制造军用产品所进口的相关设备产生的增值税额;三是民用企业在突破生产军用产品免税界限时享有进口减免优惠,享受与军工企业相同的免税规则;四是取消军用产品免税优惠的政策,军工企业和民用企业按照同一要求征收增值税。

  第十一,积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军民融合的经验。西方国家一直注重军民融合的发展,注重军民融合在军队建设和经济发展中的价值和作用。二十世纪初期,美国就提出了军政协同的合作模式,在国家层面上由政府机构对军民融合进行监督,军政部门协同推进,以军用技术拉动地方经济的增长,以民用技术推进军事装备的研发,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采用了“先民后军、寓军于民”的军民融合策略,有效地促进了军民两用技术的发展和军民产业的协同,建立了稳固的寓军于民的工业体系。欧洲许多国家在军民融合中都强调军工技术和民用技术的协同发展,将技术协同作为军民融合的基础,不仅实现了一个国家内的军民融合和技术协同,还实现了不同国家之间的军民融合和协同发展。

  3 、结束语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又进入了一个紧要的关头,在国际社会中面临着强大的竞争。尽管我国GDP已经达到世界第二的位置,但是,科技创新能力并不高,难以支撑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尤其是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了蓄意已久的政治经济双重打压,给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阻力,同时也威胁着我国国防安全。在这种环境下,我国更应该大力促进军民融合,推进军民融合的发展,使我国军民融合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不仅可以更为强劲地巩固国防,也会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开辟出一条更为广阔宽敞之路。

  参考文献

  [1]秦政强,魏志祥,谢振宇.核心价值观认同、心理幸福感和成功智力的相关性研究———基于知识型人才的数据检验[J].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17(5):20-29.
  [2]王建成,卢桂成,常光辉,张同建.论知识经济时代会计职能的弱化及重构[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8,34(173):105-110.
  [3]张成华,王海军,王华.虚拟公司治理视角下国有企业产学研公共地悲剧治理研究———基于寻租、合谋、机会主义行为抑制的中介效应检验[J].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18(6):81-90.
  [4]刘瑞文,黄洪斌,曹利莎,等.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对风险防范促进效应实证研究[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7,33(170):30-38.
  [5]王哲,张星,徐楠.军工产业军民融合发展中的产融结合模式研究[J].价值工程,2019,38(17):96-98.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