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倒伏性对耐密性及产量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3-05-28 11:52:12
   摘要:为研究大豆倒伏性对耐密性及产量的相关性, 以100份大豆资源为试验材料, 通过不同密度及不同结荚习性类群分析, 揭示大豆倒伏率与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及不同结荚习性类群间大豆倒伏性与产量差异均达到显着或极显着水平, 倒伏性与产量呈显着或极显着负相关, 在高密度下倒伏性与产量相关性较强。同一密度不同结荚习性类群间倒伏性与产量相关性差异不大, 同一结荚习性不同密度间倒伏性与产量相关性差异较大, 说明密度对倒伏性及产量具有较大影响。
  
   关键词:大豆; 倒伏性; 耐密性; 产量;
 
  
  近年来,随着玉米、水稻、高粱等农作物生产种植密度的不断增加,产量水平得到了显着提高,密植栽培逐渐成为主流栽培技术[1].关于大豆密植栽培技术已有较多研究报道及成效,提出了窄行密植等高产栽培技术及配套措施,并在小面积试验基础上获得了较高产量的高产典型[2,3,4].育种家根据耐密植大豆技术指标选育了一些矮秆耐密植大豆品种,如合农60、合农91等品种,其中合农60采取窄行种植和灌溉技术等措施,在2 000m2小面积获得了364.6kg的高产效果[5];合农91在新疆采取窄行密植、人工覆膜、膜下滴灌及化控等栽培技术相结合,获得了697 m2小面积423.77kg的高产典型,刷新了全国高产纪录。
  
  大豆耐密性与倒伏性密切相关,并通过产量体现。耐密性好的品种抗倒伏能力强,在较高密度条件下能够获得高产,倒伏会造成严重减产。一般情况下,耐密大豆品种为矮秆、秆强、有限或亚有限结荚习性品种,这种类型品种抗倒伏能力极强,避免了因倒伏造成减产的现象[6,7,8].本研究利用不同结荚习性的100份大豆资源群体对倒伏性及产量进行相关分析,揭示了倒伏性对大豆材料耐密性及产量的影响,为耐密植大豆品种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及提供优异材料。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材料为100份大豆资源群体,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提供。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点位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东风区安庆街531号(46°47′48″N, 130°24′24″E)。试验地土壤理化指标为有机质含量85 g·kg-1,全氮350g·kg-1,全磷224g·kg-1,全钾165g·kg-1, pH6.5.
  
  1.3 方法
  
  1.3.1 试验设计
  
  田间试验采取随机区组设计,共设3次重复,两个密度处理,分别为30万和42万株·hm-2,株距分别为0.050和0.035m,垄距0.68m,每份材料小区3行,行长3m.试验于2018年5月3日播种,机械开沟,人工精量双粒点播,V1期通过间苗保证试验区密度要求。其他田间管理同一般生产田。
  
  1.3.2 测定项目及方法
  
  在大豆生育期间进行基本农艺性状及物候性状调查,调查项目包括叶形、花色、茸毛颜色、结荚习性、始花期(R1)、初荚期(R3)、初粒期(R5)、成熟期(R8)及倒伏率[9].
  
  倒伏率:计算主茎与地面倾斜角度小于30°植株占全小区植株的比例,单位为百分比(%)。
  
  秋季大豆成熟后,全小区人工收获及脱粒,烘箱烘干至恒重,称量籽粒重量计产。
  
  1.3.3 数据分析
  
  利用Excel 2010进行数据整理,利用SPSS 21.0进行相关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密度及结荚习性大豆倒伏率与产量表现
  
  将参试的100份大豆资源材料按结荚习性及种植密度分类群,其中亚有限及有限结荚习性共有68份材料,无限结荚习性共有32份材料,按照两种不同种植密度可分为4个类群,分别为亚有限/有限低密度(A)、亚有限/有限高密度(B)、无限低密度(C)和无限高密度(D)类群。计算不同类群倒伏率及产量的均值并进行差异显着性分析,结果表明,倒伏率在D类群最高,为73.85%,在A类群最低,为18.37%,A与D之间相差55.48百分点,B类群为38.69%,C类群为31.18%,4个类群间倒伏率差异达到显着水平,说明不同密度及不同结荚习性均对大豆倒伏率具有显着影响。大豆产量在四个类群之间的差异也达到显着水平,其中B类群产量最高,小区平均产量为2.98kg, D类群产量最低,为1.54kg, A类群产量为2.15kg、C类群产量为1.87kg,可见结荚习性与密度共同对大豆产量产生显着影响。综合分析表明,倒伏率最低的类群产量不是最高,倒伏率最高的类群产量为最低,因此倒伏率是减产的最主要原因,而不是增产的主要原因,在倒伏率相对较低且密度较高的类群产量达到了最高值(B),说明倒伏率和密度共同决定了产量,是产量的主要影响因素(表1)。
  
  2.2 大豆倒伏率与产量相关分析
  
  大豆倒伏率与产量在不同类群间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四个类群中倒伏率与产量均呈显着或极显着负相关,说明大豆倒伏性对产量的影响极为显着。尤其是在高密度种植条件下,倒伏率与产量的负相关性达到极显着水平,其中B和D类群倒伏率与产量相关系数分别为r=-0.621 4和r=-0.589 6,差异达到极显着水平,A和C类群倒伏率与产量相关系数分别为r=-0.423 1和r=-0.446 8,差异达到显着水平;在同一密度条件下不同结荚习性间差异不明显,在30万株·hm-2密度下,亚有限/有限结荚类型倒伏率与产量相关系数为r=-0.423 1,无限结荚结荚类型倒伏率与产量相关系数为r=-0.446 8,相关系数差异不显着,在42万株·hm-2密度下,亚有限/有限结荚类型倒伏率与产量相关系数为r=-0.621 4,无限结荚结荚类型倒伏率与产量相关系数为r=-0.589 6,相关系数差异也不显着,表明同一密度下不同结荚习性间倒伏率差异虽然达到显着水平,但由于产量的变化,倒伏率与产量的相关性差异不大,因此倒伏率与产量的相关性不受结荚习性类群的影响(表1)。
  
  表1 不同密度及结荚习性大豆材料倒伏率与产量均值及相关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大豆倒伏性与产量密切相关,在国家和省级品种审定过程中倒伏比率是严格的审定指标。大豆倒伏性与耐密性密切相关,抗倒伏能力强的大豆品种适宜耐密植栽培,但又不等同于耐密性。大豆耐密性不但应具备较强的抗倒伏能力,同时还要在高密度下获得高产。因此,抗倒伏能力是耐密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在不同结荚习性类型大豆材料或品种之间抗倒伏能力具有显着差异,有限结荚类型品种或材料抗倒伏能力最强,生产上适宜窄行密植栽培的品种多数属于此种类型,如合农60、合农91等;亚有限结荚习性类型也具有较强的耐密性,因其茎秆强度大、韧性好,是较好的半矮秆耐密植材料,如合农76等;无限结荚习性中耐密品种较少,因为这类品种植株高大繁茂,重心高度较高、易发生倒伏现象,但这种类型品种也有耐密品种,如合农71,这种类型品种的耐密性主要体现在植株根系极其发达,在较高的密度下仍然能够保持直立不倒。本研究表明不同结荚习性类型品种或材料在不同密度下倒伏性具有显着差异,但在同一密度下,不同结荚习性类型的倒伏性与产量的相关性差异不大,说明倒伏性与产量的相关性与结荚习性相关性不大,而与密度相关性较大,这一结果证实了不同结荚习性均具有耐密性品种的事实。
  
  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及不同结荚习性类型间大豆倒伏性与产量差异均达到显着或极显着水平,倒伏性与产量呈显着或极显着负相关,在高密度下倒伏性与产量相关性较强。同一密度不同结荚习性类型间倒伏性与产量相关性差异不大,同一结荚习性不同密度间倒伏性与产量相关性差异较大,说明密度对倒伏性及产量具有较大影响。本研究结果为大豆耐密植新品种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郑伟, 韩旭东, 郭泰, 等。种植密度对黑龙江省不同年代育成大豆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种子, 2015, 34 (2) :77-80.
  [2] 盖志佳, 蔡丽君, 刘婧琦, 等。轮作体系下窄行密植免耕对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中国种业, 2017 (6) :63-65.
  [3] 吴宁, 孔祥军, 王永斌, 等。垄上三行窄沟密植模式下不同蒙字号大豆的品种筛选[J].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7 (3) :8-11.
  [4] 宋英博, 张敬涛, 王囡囡, 等。大豆窄行密植与垄三栽培主要性状的关联度分析[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0, 41 (7) :135-138.
  [5] 申晓慧。大豆新品种合农60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农技推广, 2013, 29 (8) :19-20.  
  [6] 张东来, 徐瑶, 王家睿, 等。大豆生育期间抗倒伏性状变化规律的研究[J].作物杂志, 2016 (2) :112-117.
  [7] 徐瑶, 张锐, 董守坤, 等。不同大豆品种鼓粒期茎秆力学特性与抗倒伏性差异研究[J].大豆科学, 2017, 36 (6) :905-912.
  [8] 乃珍。夏大豆倒伏的原因及防止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18 (6) :51-52.  
  [9] Qiu L J, Chang R Z.Descriptors and data standard for soybean (Glycine-spp.) [M].Beijing:Agricultual Press, 2006.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