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户区改造项目资金管理问题与对策

发布时间:2012-06-18 07:59:29
   摘要:棚户区改造是城镇保障性住房的重点推进项目, 由于项目涉及征迁、建设、规划等一系列问题, 耗时长, 资金消耗量大。因此, 资金管理是棚户区改造项目运作的关键, 也是其面临的最大障碍。文章从资金管理的理论出发, 分析棚户区改造项目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以期提升棚户区改造项目的运行效率, 为推动城镇化建设, 实现小康社会的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资金管理; 棚户区改造; 融资;
 
  
  目前在棚户区改造项目中, 资金的来源多为国有银行贷款及国家财政的专项补助, 然而在实际运行中项目的资金筹集不到位, 运行阶段与资金使用计划配合不密切, 这就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造成了资金的缺口, 限制了项目的发展。因此, 在棚户区改造中, 资金的管理问题是工作的重点。资金管理是指资金管理的方法, 针对棚户区改造项目而言, 有效的资金管理能力显着提升财务风险的防御, 提高资金预算效率, 优化资金管和财务决策水平并缩减资金成本, 是维持项目运转, 提升团队活力的重要方法, 也是影响其价值创造, 关系其长远发展的关键因素。
  
  1 棚户区改造项目资金管理的特点
  
  1.1 项目资金专款专用
  
  资金专款专用是棚户区改造项目资金管理的主要特点。棚户区改造是城镇化的保障性住房建设, 棚户区改造项目是关系民生、民心的重要工程, 资金通常是来源于政策性的贷款支持、当地财政部门的专项拨款, 甚至还有一部分来自于项目建设企业的自有资金。每一项资金的使用都需要进行申请报备, 资金的使用要严格按照每个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资金使用批复进行支付, 实行全程化资金追踪, 且项目结束需要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价。
  
  1.2 商业收益低
  
  棚户区改造项目的模式主要有政府主导模式、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和政府扶持、市场化运作模式三大类。无论是哪一种模式下的棚户区改造, 都是由政府主持进行, 政府组织、监督, 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不注重商业收益, 而以惠民为主。
  
  1.3 建设工期长, 资金使用量大
  
  棚户区改造不仅涉及征迁、建设问题, 也涉及改造之后的安置问题, 关注到改造之后居民的生活状况和稳定问题, 因此棚户区改造相较于普通的房地产建设项目而言更加复杂而烦琐, 耗时更长, 因此资金需求量也更大。
  
  2 棚户区改造项目的资金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
  
  2.1 资金来源受限
  
  从前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 棚户区改造项目工期长, 资金的需求量大, 相较于普通的房地产开发项目, 虽然有政府的政策支持却需要更高的人力成本和财力成本, 后续的安置工作也增加了资金的需求量。此外, 棚户区改造注重惠民、利民, 而不注重商业价值的开发, 因此在融资方面极易受到阻碍。只依靠政府的拨款支持难以为继, 而金融机构在信贷配置方面会优先划分给商业收益较高、工期更短的项目, 棚户区改造这种工期长, 资金缺口大且商业收益低的项目在吸引社会资本和金融机构贷款方面较为困难, 因此许多棚户区改造项目在资金来源方面过度依赖国家的财政拨款, 为项目的运转埋下了隐患。
  
  2.2 资金使用受限
  
  棚户区改造项目不仅关系到政府的城镇化提升水平, 关系到相关企业、金融机构的风险收益, 更关系到拆迁户的切身利益。利益方各自的诉求既有共同点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虽然专款专用政策保障了资金的使用安全, 提升了财务风险抵御能力, 然而一些棚户区改造项目运作公司自身就存着资金管理能力低, 专业化程度低的问题, 例如工作效率较低, 资金使用的申请所需时限过长, 又如未能及时跟进项目进度来申请专项资金, 造成了贷款申请与项目进度不匹配的问题。再如忽视了项目后续建设的风险, 造成资金回流问题。
  
  2.3 缺乏系统化的资金管理风险防控机制
  
  虽然目前的棚户区改造项目在资金的申请、使用和监督方面实行专款专用, 在一定程度上, 实现了资金的风险防御管理, 提升了资金的运行效率, 然而这种方法并未形成体系, 难以在项目运行的各个阶段, 各个方面实现风险预警和防控, 也难以形成有效的后续监管。例如资金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应当结合项目进度, 实现全面、全程化管理, 事前、事中和事后都应有制度对其进行监督控制, 对于资金计划设置和执行中的各个环节风险的预警阈值、偏好、权重都应当明确。
  
  3 棚户区改造项目资金管理的优化建议
  
  3.1 扩大项目的资金来源
  
  项目的资金来源受限是影响项目资金管理的重要问题, 因此扩大项目的资金来源就成为了解决资金瓶颈的关键。在对前文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 项目单纯依赖政府的财政拨款和政策性的贷款是难以为继的, 因此, 项目的运作公司应当积极尝试更多的融资模式, 例如尝试信托融资和证券化融资, 或者是尝试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基础上实行政府采购的融资模式, 既能保证棚户区改造的惠民效益, 也能拓展融资渠道, 激发社会资本的参与, 减少一定的资金申请审批时限, 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且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3.2 完善资金管理机制
  
  首先, 应当加强项目资金的集中度和使用效率。棚户区改造项目应当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 结合相应的管理理论和制度, 建立自身的资金管理机制, 实现资金的系统化、统筹化管理。对于项目的资金实现实时掌控, 不断集中, 形成一套科学的资金管理模式, 保证资金的合理化利用, 并实现资金使用的监控。
  
  其次, 优化资金的管理流程。资金的申请审批时限长会降低资金的使用效率, 因此, 应当在满足项目管理机制的同时缩减不必要的审批流程, 将资金的审批权和监管权集中化管理, 制定制度来增加财务部门对资金使用的管理范。此外, 要通过制度来增加财务部门的监测权限和处罚权限, 删减冗余的制度和流程, 精简化流程操作, 提升监控效率。
  
  最后, 强化资金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虽然棚户区改造项目有自己的信息管理系统, 然而在资金管理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不足。应当重视自身的信息化建设与信息化管理, 开发和建设符合自身特点的资金管理信息系统, 对当前的资金管理平台进行功能的扩展和内容的充实, 利用更加先进的计算方式和数据语言实现数据的预算管理功能, 通过计算机的计算、分析、归纳, 利用其数学思维和强大的数据库支持, 增加财务决策分析和风险预警提示的功能。
  
  3.3 建立全面风险防范体系
  
  建立全面的风险防范体系。
  
  首先, 应当提升项目部门对于风险的认识。通过制度的制定和财务风险意识的灌输, 使项目所涉及的各个部门都树立风险管控思想, 重点注重对于财务相关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提升, 将风险的管理列入日常管理和考核项目, 以贯彻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其次, 建立全面风险防范的制度, 从制度、流程设置和岗位设置三个角度, 在满足棚户区改造资金管理的原则和要求的同时, 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 划清岗位之间的权责界限, 详细明确各个岗位具体工作的操作要求, 并对其进行定期的监督检查, 提升风险监测和管理的独立性和严格性, 风险检查和监督的结果结合内部控制机制进行处理。
  
  再次, 应当建立风险评估的预警机制。资金的使用, 包括投融资、借贷等都应有相应的风险评估机制进行约束管控, 评定各项活动所产生的风险, 提升投资决策分析的能力, 从而提升项目的商业收益率, 降低项目运作的财务风险。
  
  最后, 完善风险的补救机制, 对于风险的预警、评估和事中的防范措施都已完善之后, 仍然出现的风险问题要有相应的补救措施和补救方案, 健全项目运作公司的风险管理体系, 实现全方面的资金风险防控。
  
  本文通过对棚户区改造项目的资金管理问题进行分析, 对其资金管理的特点进行了探讨, 针对其中存在的资金来源受限、资金使用受限和风险防控机制缺乏三个问题, 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以期对棚户区改造项目的财务管理和长远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 刘继壮。棚户区项目改造现状及资金来源的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 2018 (16) :18.  
  [2] 司淑娴。棚户区改造专项贷款资金内部控制探究--以T市为例[J].商业会计, 2017 (18) :86-88.  
  [3] 陈晓菁。浅谈棚户区改造融资模式及其资金管理[J].会计师, 2017 (10) :46-48.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