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塔尔基达斯和约”形成的过程探析

发布时间:2017-05-23 11:05:40
   摘要:伯罗奔尼撒战争后, 希腊政治局势由雅典和斯巴达的两强并立变为斯巴达与多强并存。公元前395年, 雅典、忒拜等国在波斯支持下发动了反对斯巴达的科林斯战争。在这场战争中, 希腊诞生了最早的“共同和约”--“安塔尔基达斯和约”.该和约从最初提出到为各方接受先后经历了五年波折, 于公元前387/6年最终订立。和约确立了希腊城邦应维持独立自治的原则, 但该原则却沦为斯巴达谋求霸权的工具。“安塔尔基达斯和约”的诞生历程, 展现了波斯、斯巴达、四国联盟间复杂多变的关系, 同时也揭示了斯巴达内政与军事、外交的相互关系。在公元前4世纪希腊城邦混战的年代, 具有普遍性的和平条约只是一种理想, 国家间的争斗使希腊人无法藉此获得真正的和平。
  
   关键词:安塔尔基达斯和约; 斯巴达; 波斯; 雅典; 忒拜;

 
  
  “安塔尔基达斯和约” (英语古希腊史学界称the Peace of Antalkidas) , 又经常被学者们称为“大王和约” (the King's Peace) 1, 是古希腊最早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共同和约” (koineeirene) 2.不同于此前的“三十年和约” (haitriakontouteisspondai) 和“五十年和约” (haipentekontouteisspondai) 3, “安塔尔基达斯和约”并非两个城邦或两个同盟间的双边条约, 而是包括所有希腊邦国在内的多边条约, 科林斯战争的参战国及其他未涉足此战的城邦都被囊括其中。“安塔尔基达斯和约”确立了一项重要的希腊邦际原则, 即希腊城邦无论大小均应维持独立自治, 该原则也为之后的古代希腊邦际条约所继承。
  
  国内学界在研究公元前4世纪的希腊邦际关系时, 一般会提及“安塔尔基达斯和约”, 但鲜有学者对该和约形成的复杂过程做出系统而详尽的论述[1] (P135-142) [2] (P8-17) .西方学界对“安塔尔基达斯和约”的研究则偏重于和约的内容及影响, 忽视了和约订立的曲折过程[3] (P36-63) [4] (P69-83) [5] (P191-202) .本文旨在梳理“安塔尔基达斯和约”形成的过程并分析其产生的时代社会背景, 以期深化对古希腊邦际关系的认知。
  
  一、科林斯战争的爆发
  
  早在公元前392年, “安塔尔基达斯和约”的一些基本内容就已被提出。考克维尔 (Cawkwell) 指出:“公元前392/391年流产的和约是公元前387/386年和约的一场彩排。”[6] (P120-121) 因此, 若想了解“安塔尔基达斯和约”, 必须追溯至公元前392年斯巴达分别与波斯、希腊主要城邦的和谈。而两次和谈又都发生在科林斯战争期间, 所以必须先了解这场战争。
  
  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后, 斯巴达成为希腊领袖, 开始推行霸权政策干涉他国内政, 导致希腊的反斯巴达情绪日渐高涨, 希腊主要城邦忒拜 (Thebai) 、雅典、科林斯、阿尔戈斯 (Argos) 更是结成了反斯巴达联盟。四国结盟是基于对斯巴达霸权行径的不满和对各自城邦安全的担忧, 而公元前395年爆发的科林斯战争则是四国与斯巴达之间矛盾累积的结果。
  
  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时, 忒拜对斯巴达已有不满。公元前405年, 斯巴达召集各国使者商讨处置雅典的方案。会上, 斯巴达不顾忒拜摧毁雅典的意愿, 坚持宽待雅典[7] (2.2.19-20) , 令忒拜心生怨恨。此后, 斯巴达在中希腊的势力扩张进一步加剧了它与忒拜的矛盾。到公元前395年, 斯巴达已得到玛利斯人 (Melieis) 、佛基斯人 (Phokeis) 、奥伊泰亚人 (Oitaioi) 、赫拉克雷亚人 (Herakleotai) 和埃尼亚奈斯人 (Ainianes) 的支持[7] (3.5.6) , 在忒拜北部对之形成包围之势, 威胁着忒拜的安全。斯巴达还煽动奥尔科美诺斯人 (Orchomenioi) 反对忒拜, 意图从内部削弱忒拜对贝奥提亚 (Boiotia) 的控制4.斯巴达的这一系列举动, 使忒拜改变了此前亲斯巴达的立场, 转而与雅典联手反抗斯巴达。雅典同忒拜的联合, 表面上是因为国内大多数民众敌视斯巴达, 根本上却是雅典渴望改变其附属国地位, 恢复往日的辉煌。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时, 雅典虽然逃脱了被摧毁的命运, 但却沦为斯巴达的属国。更严重的是, 斯巴达强加给雅典的限制性条约[7] (2.2.20) 遏制了雅典的经济复苏。为复兴城邦, 公元前403年, 雅典人首先推翻了斯巴达扶持的“三十人” (hoi triakonta) 寡头政权[7] (2.2.20, 2.3.11, 2.4.24) , 重新确立了民主制, 继而重建海上交通与商贸, 加速经济恢复[8] (P1-13) .因此, 雅典反对斯巴达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恢复城邦独立, 实现国家复兴。
  
  此外, 忒拜、雅典内部的派系争斗也是推动两者反对斯巴达的重要原因。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后, 雅典与忒拜政权均由亲斯巴达的派系掌控。但斯巴达的霸权行径和对希腊城邦独立自治的破坏, 使两邦内部的亲斯巴达派及其坚持的对斯巴达友好政策遭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和挑战, 反斯巴达派趁机发展壮大起来。公元前395年, 以埃比克拉泰斯 (Epikrates) 、盖法洛斯 (Kephalos) 为首的激进民主派控制了雅典政治, 忒拜政权也从莱翁提亚达斯 (Leontiades) 领导的亲斯巴达派转到以伊斯美尼亚斯 (Ismenias) 为首的反斯巴达派手中5.公元前395年, 雅典与忒拜订立的防御性联盟, 便是两邦反斯巴达派共同推动的。不久, 科林斯和阿尔戈斯的加入, 又壮大了反对斯巴达的阵营。
  
  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时, 斯巴达维护雅典和独吞战利品的行为引起了科林斯的不满[7] (2.2.19) [9] (P73) .战后, 斯巴达插手科林斯的殖民地事务, 支持叙拉古 (Syrakousai) 僭主狄奥尼修斯一世 (Dionysios I) 扩张势力[7] (2.2.22) [10] (14.10.2) , 进一步加剧了它与科林斯的矛盾。因此, 公元前403年、公元前399年和公元前395年, 斯巴达依次发动对雅典、埃利斯 (Elis) 、忒拜的军事远征, 科林斯均未参与。公元前395年, 科林斯加入反对斯巴达的阵营, 科林斯对斯巴达的不满最终发酵成为公开对抗。
  
  反对斯巴达也是阿尔戈斯的一贯立场。自古以来, 阿尔戈斯与斯巴达对伯罗奔尼撒半岛领导权的竞争就从未停止, 反对斯巴达一直都是阿尔戈斯奉行的政策。无论是斯巴达在伯罗奔尼撒半岛的霸权, 还是更大范围的希腊霸权, 都会威胁到阿尔戈斯的独立自主。鉴于斯巴达的军事优势, 阿尔戈斯不敢贸然与之对抗, 但只要有机会, 它就会对斯巴达发起挑战。公元前4世纪初, 希腊的反斯巴达情绪普遍高涨, 忒拜、雅典又结成了反斯巴达联盟, 受到鼓舞的阿尔戈斯也加入了反斯巴达的阵营中。
  
  此外, 科林斯战争的爆发还离不开波斯的推波助澜。波斯和斯巴达原为盟友, 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 双方曾联手击败雅典, 并订立了三份和平协议[11] (8.18, 8.37, 8.58) .但战争结束后, 斯巴达染指小亚细亚, 使得它与波斯的关系恶化。小亚细亚一直以来都是波斯渴望掌控的地区。在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 波斯与斯巴达联手主要是为了消除雅典在小亚细亚的势力。战争结束后, 雅典不再是波斯的威胁, 相反斯巴达却成为波斯控制小亚细亚的新障碍。公元前404年, 斯巴达将领吕山德罗斯 (Lysandros) 进入小亚细亚, 控制了伊奥尼亚 (Ionia) 的海岸城市以弗所 (Ephesos) , 并以此作为斯巴达在小亚细亚开展军事行动的大本营。公元前400年, 波斯任命提萨佩尔奈斯 (Tissaphernes) 为小亚细亚的吕底亚 (Lydia) 的新总督。他抵达该辖区首府萨尔狄斯 (Sardeis) 后, 便要求邻近的伊奥尼亚的希腊城市臣服于自己。为免受波斯奴役, 这些希腊城市向斯巴达寻求庇护。同年, 斯巴达派提布隆 (Thibron) 前往小亚细亚, 以以弗所为基地与提萨佩尔奈斯周旋。公元前399年, 斯巴达派出戴尔库里达斯 (Derkylidas) 接替提布隆, 负责斯巴达在小亚细亚的军事行动。公元前396年, 斯巴达国王阿盖西劳斯 (Agesilaos) 又亲征小亚细亚。
  
  斯巴达在小亚细亚的行动损害了波斯的利益。于是, 波斯改变立场, 煽动并支持希腊城邦反对斯巴达。公元前398年, 波斯驻小亚细亚的赫勒斯滂·弗里吉亚 (Hellespontiake Phrygia) 的总督法尔那巴佐斯 (Pharnabazos) , 秘密出资支持雅典人科农 (Konon) 组建波斯舰队。公元前397年, 科农被任命为波斯舰队指挥官, 负责应对斯巴达的舰队。公元前395年, 波斯继续向科农提供资金支持, 同时派提莫克拉泰斯 (Timokrates) 携钱财前往希腊, 煽动希腊城邦反对斯巴达。波斯的资金支持, 对希腊反斯巴达联盟的迅速形成和科林斯战争的爆发具有关键作用。色诺芬记述到, 提莫克拉泰斯将波斯国王提供的钱财交给了忒拜、科林斯、阿尔戈斯等城邦的反斯巴达领导人, 他们得到钱财后, 即着手安排对斯巴达的战争[7] (3.5.1-2) .《奥克西林库斯希腊志》中也明确指出, 波斯提供的金钱是科林斯战争的诱因之一[12] (7.3) .
  
  科林斯战争的导火索是洛克里斯 (Lokris) 与佛基斯 (Phokis) 的领土冲突[7] (3.5.3) [10] (14.83.7) .后者曾向斯巴达寻求庇护, 前者得到了忒拜与雅典的支持。公元前395年, 斯巴达派军前往佛基斯, 在哈利亚尔多斯 (Haliartos) 与忒拜发生了激战[7] (3.5.6-7) [10] (14.81.1-3) , 科林斯战争正式爆发。在哈利亚尔多斯战役中, 斯巴达战败。此后, 公元前394年至公元前393年, 斯巴达的处境不容乐观。公元前394年, 佩山德罗斯 (Peisandros) 领导的斯巴达舰队, 在科尼多斯 (Knidos) 遭科农、法尔那巴佐斯领导的波斯舰队的封锁, 损失惨重, 佩山德罗斯阵亡[7] (4.3.10-12) .随后, 科农和法尔那巴佐斯前往爱琴海, 消除了斯巴达在那里的影响, 控制了除赫勒斯滂 (Hellespontos) 外的整个爱琴海地区[7] (8.1.1-3) .与此同时, 斯巴达在希腊大陆的战事也不尽人意。公元前394年, 阿盖西劳斯进攻贝奥提亚, 试图与反斯巴达联盟决战。他虽取得了科罗内亚 (Koroneia) 战役的胜利[7] (4.3.15) , 却未能瓦解四国联盟。公元前393年, 科林斯趁斯巴达海上力量接连受损之机, 控制了科林斯湾, 截断了斯巴达进入中希腊的通道。
  
  战争初期, 斯巴达在海陆两线的作战均不占优势, 巨额战争开销又令斯巴达倍感压力, 这些因素引发了斯巴达国内政治派系间的斗争, 同时也影响了斯巴达的军事、外交决策。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后, 斯巴达内部出现了三大政治派系, 即以海上英雄吕山德罗斯为核心的扩张派、以国王阿盖西劳斯为首的扩张派以及先后由鲍萨尼亚斯 (Pausanias) 、安塔尔基达斯领导的保守派。前两个派系均主张在伯罗奔尼撒半岛以外的地区推行扩张政策, 但他们设定的目标不同, 后者倡导对希腊大陆的控制, 前者将视野扩大至小亚细亚。保守派则反对从事半岛以外的冒险活动, 其抱负仅限于伯罗奔尼撒半岛。三大派系间彼此竞争、相互牵制, 致使斯巴达国内局势呈现出一种微妙的动态平衡。科林斯战争爆发前及战争初期, 大约公元前401年到公元前393年, 斯巴达政权由阿盖西劳斯一派主导。他在对外政策上继承了吕山德罗斯的志向, 在小亚细亚开展了一系列军事行动。然而, 接连的战争失利动摇了阿盖西劳斯在国内的地位和权威, 以安塔尔基达斯为首的保守派赢得了支持。该派改变了阿盖西劳斯的军事战争政策, 倡导通过外交和谈恢复同波斯的友好关系, 藉此切断波斯对四国联盟的支持, 以扭转斯巴达的不利局面。
  
  二、公元前392年两次和谈的流产
  
  公元前392年春, 斯巴达派出安塔尔基达斯全权负责与萨尔狄斯总督提里巴佐斯 (Tiribazos) 的和谈事宜。抵达萨尔狄斯后, 安塔尔基达斯没有立刻展开和谈, 而是将近期科农使用波斯资金重建雅典长墙、利用波斯舰队赢得希腊岛屿及大陆海岸城市对雅典的支持的情况告知提里巴佐斯。安塔尔基达斯这样做, 是因为他被派往萨尔狄斯之前, 斯巴达人已就该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如果将雅典借波斯资金和舰队扩张势力的事实告知提里巴佐斯, 可能会改变波斯对雅典的态度, 至少能切断波斯对科农的资助[7] (4.8.12-13) .至于安塔尔基达斯揭示的雅典近期的扩张情况, 是否影响到了总督对雅典的态度, 文献中并无记载。但可以肯定的是, 安塔尔基达斯随后提出的和谈提议, 赢得了提里巴佐斯的认可。安塔尔基达斯向提里巴佐斯表明了斯巴达在小亚细亚问题上的立场---“拉凯戴梦人不会质疑波斯国王对小亚细亚希腊城邦的控制”, 同时也表达了斯巴达的期望---“所有岛屿和其他城邦都应维持独立自治”[7] (4.8.13-14) .对此, 提里巴佐斯十分满意, 承诺将亲自同波斯国王阿尔塔薛西斯二世 (Artaxerxes II) 商议和谈事宜[7] (4.8.15) .
  
  听闻安塔尔基达斯前往萨尔狄斯和谈的消息后, 雅典也向萨尔狄斯派出使者, 并邀忒拜、科林斯、阿尔戈斯使节一同前往, 试图阻止斯巴达与波斯订立和约。雅典人如何得知斯巴达与波斯之间的和谈, 文献并无交代。但可以肯定的是, 安塔尔基达斯提出的和约内容, 尤其是“所有岛屿和其他城邦都应维持独立自治”, 引起了四国的担忧。因为该原则一旦确立, 四国将会失去对已占有地区的控制, 雅典将失去莱姆诺斯 (Lemnos) 、因布罗斯 (Imbros) 、斯居罗斯 (Skyros) 三座岛屿, 忒拜将失去对贝奥提亚地区大多数城邦的控制, 科林斯和阿尔戈斯的“政治联合” (sympoliteia) 6也将因此终止[7] (4.8.15) .但当四国使者抵达时, 安塔尔基达斯已经赢得了提里巴佐斯的支持和许诺。
  
  安塔尔基达斯提出的和约内容, 与当时希腊主要城邦的崛起有关。雅典正在积极争取希腊城邦及岛屿的支持, 意图恢复其海上帝国。斯巴达认可波斯对小亚细亚希腊城邦的统治, 一方面迎合了波斯, 另一方面又阻碍了雅典对小亚细亚希腊城邦尤其是对重要岛屿的控制, 如因布罗斯岛。斯巴达坚持“所有岛屿和其他城邦都应维持独立自治”, 在阻止雅典控制希腊岛屿的同时, 也遏制了其余三国的发展壮大。
  
  然而, 和约并没有按照斯巴达的意愿发展。当提里巴佐斯前往波斯帝国首都苏撒 (Sousa) 向国王阿尔塔薛西斯二世说明安塔尔基达斯所提和约时, 国王予以否决, 还下令由斯特鲁塔斯 (Strouthas) 接替提里巴佐斯的总督之职[7] (4.8.17) .斯巴达与波斯的和谈遂宣告失败。
  
  不过, 就斯巴达关于小亚细亚的承诺而言, 和约确是“波斯国王所期望的”[7] (4.8.14) .公元前411年, 大流士二世 (Darius II) 与斯巴达签订的协定就已表明波斯对占据小亚细亚的热切期望。该协定对波斯国王的权力做出了明确规定:“国王在小亚细亚的领土归国王所有, 国王可以任意处置……斯巴达及其盟友不能入侵或伤害国王的领土……”[11] (8.58) 而且, 安塔尔基达斯在和谈中表现自信, 提里巴佐斯对和约也表示满意, 雅典等国对斯巴达与波斯订立和约忧心忡忡, 这些迹象均表明萨尔狄斯和谈很可能会成功[7] (4.8.14-15) .
  
  既然如此, 和谈为何又会失败?第一, 国王阿尔塔薛西斯二世对斯巴达素无好感。阿尔塔薛西斯二世继承波斯王位后不久, 便遭其弟居鲁士 (Kyros) 的挑战。公元前401年, 居鲁士集结了一支庞大的军队, 试图推翻阿尔塔薛西斯二世的统治、夺取王位。在此期间, 斯巴达积极支持居鲁士, 为之提供了大批雇佣军[13] (1.2.21, 1.4.2-3) .最后, 居鲁士虽战败被杀, 但斯巴达援助居鲁士的举动, 令阿尔塔薛西斯二世一直怀恨在心。此外, 斯巴达还与反叛波斯的埃及为伍。公元前396年, 阿盖西劳斯出征小亚细亚时与埃及结盟, 埃及承诺给予斯巴达100艘三层浆座战船和相当数额的粮食补给, 以应对波斯舰队[10] (14.79.6-8) [14] (P70、79) .这是继居鲁士叛乱后斯巴达与阿尔塔薛西斯二世的又一次公开对立。公元前392年春, 阿尔塔薛西斯二世否定安塔尔基达斯提出的和约, 很可能是为报复斯巴达。第二, 提里巴佐斯的僭越行为, 可能也是导致阿尔塔薛西斯二世反对和约的原因之一。提里巴佐斯清楚地知道“没有国王批准就与斯巴达人交好是危险的”[7] (4.8.16) , 但他还是在未征得阿尔塔薛西斯二世同意的情况下, 秘密资助斯巴达舰队, 甚至关押科农。阿尔塔薛西斯二世令斯特鲁塔斯取代提里巴佐斯, 很可能是对后者滥用权力的处罚。第三, 在阿尔塔薛西斯二世心中, 雅典比斯巴达更值得信赖。公元前411年, 斯巴达许诺不干涉小亚细亚地区事务, 但它并未遵守诺言。因此, 阿尔塔薛西斯二世更愿意选择雅典。他任命亲雅典的斯特鲁塔斯为萨尔狄斯总督, 表明了他对雅典的信任。此次春季和谈虽然失败, 安塔尔基达斯和提里巴佐斯却建立起了友谊, 这为公元前387/6年斯巴达与波斯的再次和谈奠定了基础。
  
  阿盖西劳斯战争政策与安塔尔基达斯和谈策略的相继失败, 使吕山德罗斯一派得到了影响斯巴达政局的机会。该派认为斯巴达与希腊四国交战, 无论成败, 战争消耗都是难以填补的, 而且斯巴达的传统敌人是波斯, 因此他们希望结束希腊内战。于是, 斯巴达调整对外策略, 试图借助对希腊四国的军事胜利, 与之订立一份和平条约。
  
  公元前392年夏, 斯巴达派海里皮达斯 (Herippidas) 前往科林斯湾西部。在他的领导下, 斯巴达占领了里翁 (Rhion) , 驱逐了那里的科林斯人。同时, 另一位斯巴达将领普拉科西塔斯 (Praxitas) 则在流放的科林斯贵族的帮助下, 占领了科林斯湾东部港口莱凯翁 (Lechaion) , 拆除了科林斯的部分长墙, 控制了科林斯地峡 (Isthmos) .海里皮达斯和普拉科西塔斯的胜利, 消除了四国联盟在科林斯湾的优势地位, 使斯巴达可畅行无阻地进入中希腊, 这为斯巴达在接下来的冬季和谈中争取到了主动权。
  
  受斯巴达近期军事胜利的影响, 四国联盟的核心城邦雅典出现了和谈意向。巨额的战争开销本来就使雅典内部萌生了停战的想法, 斯巴达对科林斯湾的掌控进一步影响了雅典对斯巴达的态度。雅典人担心阿提卡会遭受斯巴达入侵, 也希望与斯巴达和谈。在这种情形下, 以安多基戴斯 (Andokides) 为首的主和派赢得了国内的支持。之后, 包括安多基戴斯在内的四人使团被派往斯巴达, 商订和平条约;返回国内的科林斯流亡贵族则暗中帮助斯巴达, 希望借斯巴达之力迫使民主当权派同意和谈。自民主派大肆屠杀贵族、建立政权以来, 科林斯内部便存在严重的对立, 以帕西美洛斯 (Pasimelos) 和阿尔基美奈斯 (Alkimenes) 为首的归国流亡贵族与民主当权派斗争激烈。公元前392年, 科林斯民主政府与阿尔戈斯的“政治联合”直接导致归国流亡贵族背叛, 帕西美洛斯、阿尔基美奈斯与普拉科西塔斯在西库昂 (Sikyon) 秘密会面, 指引后者前往莱凯翁, 使斯巴达不费一兵一卒便轻松占领了莱凯翁[7] (4.4.5-9) .对于这些归国流亡贵族而言, 如果能够实现斯巴达此前提出的希腊城邦独立自治, 将有望恢复科林斯城邦的独立。而忒拜此时仍面临着佛基斯和奥尔科美诺斯的挑战, 故也希望结束战争。
  
  公元前392年冬, 雅典、忒拜等国前往斯巴达商定和约。有关此次冬季和谈较为完整的记录, 主要来自安多基戴斯的演说《论和约》。该演说并未详述和谈过程, 但可以肯定的是, 雅典、忒拜、科林斯和阿尔戈斯都参加了此次集会。斯巴达在会上提出了新的和约提议, 内容大致如下:第一, 希腊城邦应维持独立自治;第二, 雅典拥有对莱姆诺斯、因布罗斯、斯居罗斯三座岛屿的控制权;第三, 忒拜可维持贝奥提亚同盟的完整, 但奥尔科美诺斯保持独立[16] (3.12, 3.20) .
  
  然而出于各种原因, 四国均未批准和约。在雅典, 富有且具有一定社会地位的阶层对和约表示满意, 因为它认可了雅典对莱姆诺斯、因布罗斯、斯居罗斯三座岛屿的控制, 确保了雅典从凯尔索奈索斯 (Chersonesos) 半岛、赫勒斯滂海峡到希腊的谷物运输路线的安全, 同时也减轻了战争带来的巨大经济压力。较低阶层的雅典民众则反对和约。对于那些自公元前404年便失去海外殖民地和财富的人们而言, 和约没有为他们在小亚细亚的资产提供任何保障。而原先服务于雅典舰队的下层贫民, 希望重建能为他们带来财富和地位的雅典帝国。当时, 雅典已经控制了莱姆诺斯、因布罗斯、斯居罗斯三座岛屿, 和约只是承认了既有事实, 并没有带给雅典额外的利益。因此, 尽管安多基戴斯极力说服雅典公民大会, 大会还是否定了和约。在雅典公民大会看来, 反斯巴达战争带来的潜在收益, 要比仅肯定雅典现有权益的和约更有吸引力。科林斯的富人和流亡贵族希望确立希腊城邦独立自治的原则, 阻止民主当权派主导的科林斯同阿尔戈斯的“政治联合”, 但他们不具备推翻民主政权的实力。阿尔戈斯与斯巴达本来就是宿敌, 加之和约规定的希腊城邦维持独立自治的内容会阻碍阿尔戈斯吞并科林斯, 故而阿尔戈斯拒绝和约全在意料之中。四国中似乎只有忒拜可能会接受这份和约, 但由于其他三个城邦的反对, 此次和谈终无法成功。
  
  公元前392年的冬季和谈是春季萨尔狄斯和谈的继续。它继承了后者的核心内容, 即“希腊城邦应维持独立自治”, 同时又做出了调整, 认可雅典控制莱姆诺斯、因布罗斯、斯居罗斯三座岛屿, 忒拜维持贝奥提亚同盟完整。但它又不同于萨尔狄斯和谈。冬季和谈是希腊城邦间的谈判, 波斯作为外部势力并未卷入其中。和约中斯巴达对雅典、忒拜的让步表明, 斯巴达此次和谈的目的是同雅典、忒拜交好, 缔结一份单纯的希腊条约。这一退让很可能受到了吕山德罗斯一派的影响。该派一直视波斯为斯巴达的劲敌, 他们所希望的是结束希腊内战, 开展希腊对波斯的战争。对他们而言, 如果能与雅典、忒拜就和约达成共识, 不仅可以藉此瓦解四国联盟, 还可借机拉拢雅典对付波斯。然而, 斯巴达的让步并未换来和谈的成功, 反而消磨了斯巴达和平解决争端的耐心。斯巴达政局因此再次发生变动, 阿盖西劳斯一派重新主导城邦政治, 恢复了对外战争政策, 致力于对波斯和四国联盟的战争。
  
  三、“安塔尔基达斯和约”的达成
  
  阿盖西劳斯一派重新主导城邦政治后, 继续推行和谈前的战争政策, 在小亚细亚和希腊大陆展开对波斯和希腊四国的战争。斯巴达派提布隆前往小亚细亚, 向与雅典交好的波斯总督斯特鲁塔斯宣战。公元前392年冬, 提布隆占据以弗所。次年春, 他又得到迈安德罗斯 (Maiandros) 地区各邦的支持。他以以弗所和迈安德罗斯为基地, 为在小亚细亚与波斯开战做准备。但当他领导斯巴达军队四处劫掠时, 却遭到了斯特鲁塔斯的突袭, 斯巴达军队慌忙逃散, 提布隆也不幸阵亡[7] (4.8.17-19) .公元前390年, 一支斯巴达军队在西库昂被雅典人卡布里阿斯 (Chabrias) 和伊菲克拉泰斯 (Iphikrates) 率领的军队歼灭。公元前389年, 阿盖西劳斯远征阿卡尔纳尼亚人 (Akarnanes) , 阿尔戈斯趁机完成了与科林斯的“政治联合”, 控制了此前为斯巴达控制的科林斯地峡。公元前388年, 斯巴达将领戴尔库里达斯无力阻止雅典在赫勒斯滂的复兴, 随后被派去接替戴尔库里达斯的阿那克西比奥斯 (Anaxibios) 也不幸被杀[7] (4.8.32-39) , 赫勒斯滂落入雅典手中。
  
  两线作战困难重重, 斯巴达既没有充足的人力、财力击败希腊四国, 同时也无力维持小亚细亚希腊城市的自由。由于阿盖西劳斯军事政策的失败, 安塔尔基达斯一派再次获得民众的支持, 斯巴达对外政策再度从战争转向了外交和谈。
  
  考虑到提里巴佐斯和安塔尔基达斯之间的友谊, 斯巴达派安塔尔基达斯与波斯和谈。公元前388年秋, 安塔尔基达斯前往苏撒。在提里巴佐斯的帮助下, 安塔尔基达斯说服了阿尔塔薛西斯二世接受斯巴达提出的和约, 并与之达成协议:“如果雅典及其盟友拒绝接受国王认可的和约, 国王将会是斯巴达的盟友。”[7] (5.1.25) 斯巴达与波斯和谈的成功, 与当时小亚细亚的局势有很大关系。公元前391年至公元前388年, 盖法洛斯领导的激进派和特拉叙布罗斯领导的温和派联合起来, 共同复兴雅典海上帝国[15] (P111) .在此期间, 雅典赢得原先爱琴海地区盟友的支持, 还与反波斯的埃及、塞浦路斯联合起来。公元前389年雅典与埃及结盟, 次年又援助塞浦路斯人反抗波斯[17] (178) [18] (P48) .雅典成就帝国的野心不断膨胀, 使它与波斯的矛盾不断积聚, 最终导致波斯与斯巴达交好。
  
  苏撒和谈后, 阿尔塔薛西斯二世令提里巴佐斯接替斯特鲁塔斯的总督之职, 帮助斯巴达对付雅典。公元前387年秋, 提里巴佐斯召集希腊各邦在萨尔狄斯集会。会上, 提里巴佐斯宣读了国王与斯巴达订立的和约, 并陈述国王对希腊各邦缔结和约的期望:“国王阿尔塔薛西斯认为这样是公正的:小亚细亚的城邦以及岛屿中的克拉佐美奈 (Klazomenai) 和塞浦路斯应属于他;其他希腊城邦无论大小都应维持独立自治, 但莱姆诺斯、因布罗斯、斯居罗斯除外, 这些归雅典人, 就像过去那样;但如果缔约双方中有任何一方拒绝接受这份和约, 我将联合接受此和约的人, 率领船队, 携带金钱, 从陆地和海上对他们开战。”[7] (5.1.31) 狄奥多罗斯也记述了和约内容:“小亚细亚的希腊城邦归国王所有, 但其他所有的希腊人应维持独立;如果任何人拒绝服从且不接受这些内容, 我 (阿尔塔薛西斯) 将在同意这样做的人们的帮助下, 对那些人发动战争。”[10] (14.110.2-3)
  
  从色诺芬和狄奥多罗斯的记述可知, 萨尔狄斯集会包含两方面内容:第一, 将波斯与斯巴达缔结的和约内容---波斯控制小亚细亚和希腊城邦独立自治---正式通告希腊各邦;第二, 声明波斯对斯巴达的支持和对未签署该和约的希腊国家的处罚。波斯国王强调, 拒绝接受和约的国家不仅是波斯的敌人, 还将遭到波斯和其他希腊城邦的联合攻击。斯巴达以放弃小亚细亚为代价, 换取波斯在希腊事务上对自己的支持。由此看来, “安塔尔基达斯和约”实际划定了波斯与斯巴达的势力范围, 是两国强加于小亚细亚和希腊世界各城邦之上的“不平等国际条约”[19] (P84) .
  
  萨尔狄斯集会后, 各邦使者将情况报告给本国。公元前387年冬, 斯巴达召集希腊各邦在斯巴达集会, 督促各邦向和约宣誓7.鉴于波斯对斯巴达的支持以及和约对雅典控制的莱姆诺斯、因布罗斯、斯居罗斯三座岛屿的认可, 雅典宣誓遵守和约。希腊其他城邦也纷纷宣誓, 仅有忒拜、科林斯反对和约, 尤其是其中规定的“希腊城市应维持独立自治”.忒拜人宣称他们有权代表所有贝奥提亚人宣誓。对此, 阿盖西劳斯回应:“如果忒拜人不遵守规定, 将被排除在和约外。”[7] (5.1.32) 阿盖西劳斯还说服斯巴达监察官 (hoi ephoroi) , 安排对忒拜的军事攻击。面对斯巴达的威胁, 忒拜被迫同意贝奥提亚各邦独立[7] (5.1.33) .科林斯民主政府拒绝解散城中的阿尔戈斯驻军, 阿盖西劳斯声称, 如果科林斯人不解散阿尔戈斯驻军、阿尔戈斯人不离开科林斯, 他将对两邦宣战[7] (5.1.34) .出于对斯巴达的畏惧, 阿尔戈斯人撤离了科林斯, 科林斯恢复了独立。到公元前386年春, 希腊所有城邦都进行了宣誓, “安塔尔基达斯和约”正式生效, 长达八年之久的科林斯战争也随之结束。凭借该和约, 斯巴达重创了雅典的帝国梦, 削弱了忒拜在贝奥提亚的影响, 粉碎了科林斯与阿尔戈斯的“政治联合”, 重新巩固了它在伯罗奔尼撒半岛和希腊大陆的领导地位。
  
  斯巴达与波斯、希腊各邦订立的“安塔尔基达斯和约”是公元前392年两次和约提议的延续和发展。它继承并结合了前两份和约提议的基本内容, 使斯巴达通过舍弃小亚细亚换取了与波斯的和解, 同时又利用波斯震慑了希腊各国, 并且还迫使各邦尤其是四国联盟接受希腊城邦独立自治的原则。但“安塔尔基达斯和约”又不同于前两份和约的提议。它既不是波斯与斯巴达之间的双边和约, 也不是斯巴达同雅典、忒拜、科林斯、阿尔戈斯等国间的单纯的希腊和约, 而是涉及波斯、希腊各邦在内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多边“共同和约”.凯特林·施密特 (Katrin Schmidt) 指出:“历史上‘全体希腊人’和波斯国王间的第一个‘多边’共同和约, 以‘大王和约’或‘安塔尔基达斯和约’之名记录于文献中。”[19] (P82) 作为希腊首个“共同和约”, “安塔尔基达斯和约”开启了希腊邦际关系的新篇章。公元前375年和公元前371年, 雅典与斯巴达主持订立的希腊条约就是以它为原型[7] (6.2.1, 6.3.18) [10] (15.38) .“‘安塔尔基达斯和约’能够被视作国际关系发展中的一座里程碑, 它带来了一种崭新的理想---和平与稳定, 还为实现这些宝贵的目标带来了一种必不可少的新理念。”[19] (P96)
  
  另一方面, “安塔尔基达斯和约”也是波斯和斯巴达强加于小亚细亚和希腊各邦之上的不平等和约。这意味着该和约不会给希腊世界带来真正的和平。公元前386年以后, 斯巴达打着“安塔尔基达斯和约”的旗号, 以维护希腊城邦独立自治为借口, 肆无忌惮地推行霸权政策。公元前385年, 斯巴达将曼提尼亚城邦肢解为乡村社会, 并扶持寡头派当政[7] (5.2.7) .公元前384年, 斯巴达以武力威胁的方式, 逼迫弗雷乌斯 (Phleious) 允许亲斯巴达的流亡者返回弗雷乌斯[7] (5.2.8-10) .在巩固伯罗奔尼撒半岛权威的同时, 斯巴达还向半岛以外地区扩张势力。公元前386年左右, 斯巴达以希腊城邦应维持独立自治为由, 恢复了普拉泰亚 (Plataiai) 的独立[20] (9.1.6-7) ;之后又在普拉泰亚和泰斯皮埃 (Thespiai) 设立军事据点, 牵制忒拜。公元前383年, 斯巴达攻占忒拜卫城卡德美亚 (Kadmeia) , 并在此驻防[7] (5.2.29-31) .在斯巴达的支持下, 贝奥提亚地区的其他城邦纷纷建立亲斯巴达政权[7] (5.4.46) [10] (15.5.1-3) .公元前383年, 应卡尔基狄凯 (Chalkidike) 半岛上的城邦阿堪托斯 (Akanthos) 和阿波罗尼亚 (Apollonia) 的请求, 斯巴达插手北希腊事务, 攻打奥林托斯 (Olynthos) , 奥林托斯被迫求和, 成为了斯巴达的盟友[7] (5.2.11-20, 5.3.26) .公元前386年以后斯巴达的一系列扩张表明, 其真实意图并非维护和约, 而是想确立它在中希腊和北希腊的影响。在“安塔尔基达斯和约”的掩护下, 斯巴达于公元前379年达到全盛。色诺芬评论道:“斯巴达已取得巨大成功, 忒拜人和其余的贝奥提亚人完全被斯巴达控制;科林斯人成为斯巴达的可靠盟友;阿尔戈斯人变得谦逊, 因为神圣月份8的说辞对他们不再有任何帮助;雅典人孤立无援;那些曾与斯巴达对立的盟友已经得到严惩, 斯巴达似乎完全建立了美好且永不覆灭的帝国。”[7] (5.3.27)
  
  四、结语
  
  “安塔尔基达斯和约”自提出到订立, 经历了五年之久。公元前392年春, 斯巴达试图通过与波斯签订一份双边和约结束波斯对希腊四国的支持, 旨在削弱四国联盟。但国王阿尔塔薛西斯二世的反对, 使和谈以失败告终。同年秋, 斯巴达改变外交方向, 尝试同雅典、忒拜等国签署一份单纯的希腊和约。但由于四国内部的反斯巴达势力依旧强大, 此次和谈也未能成功。之后, 斯巴达以战争取代和谈, 直到公元前388年不堪两线作战的巨大压力, 才再次转向和谈, 最终于公元前386年订立了“安塔尔基达斯和约”.
  
  “安塔尔基达斯和约”的诞生历程, 展现了波斯、斯巴达、四国联盟间复杂多变的关系, 同时也揭示了斯巴达内政与军事、外交的相互关系。军事和外交是内政的延伸, 同时军事和外交政策执行的结果又对内政产生了巨大影响。科林斯战争初期, 阿盖西劳斯对外战争政策的失利, 使以安塔尔基达斯为首的保守派主导城邦政治, 倡导实施了与波斯的首次和谈。和谈失败后, 吕山德罗斯一派趁机发挥影响, 试图与雅典、忒拜等希腊主要城邦缔结和约。当第二次和谈也以失败告终时, 斯巴达的政治主导权再次回到阿盖西劳斯手中。直到面临持续的战争消耗和军事劣势, 斯巴达才再次支持安塔尔基达斯的和谈政策。
  
  “安塔尔基达斯和约”是斯巴达与波斯、希腊四国间斗争与妥协的产物。它结束了科林斯战争, 却没能给希腊人带来和平, 而是成为斯巴达扩张势力的工具和谋取霸权的“法律武器”.这一结果在当时是难以避免的。公元前4世纪的希腊, 军事实力的强弱仍是衡量一国邦际地位高低的最终准则。城邦间确立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和约, 仅是一种理想化的道德规范。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 和约的效力始终以主导希腊秩序的大国意志为准。换言之, “安塔尔基达斯和约”的真正受益者是那些占据优势地位的希腊强国。它无法给希腊带来永久和平, 只是暂时平衡了各邦利益。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 随之而来的将是更严重的混乱和无序。
  
  参考文献
  [1]刘洪采。希腊波斯关系研究 (公元前478-386年) [D].上海: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4.
  [2]陈思伟, 徐松岩。和约还是敕令--对色诺芬《希腊史》中所谓“大王和约”实质与译名的几点思考[J].古代文明, 2012, (6) .
  [3]R.Seager.“The King's Peace and the balance of power in Greece, 386-362B.C.”[J].Periodicals Archive Online52, 1974.
  [4]G.L.Cawkwell.“The King's Peace”[J].The Classical Quarterly, vol.31, no.1, 1981.
  [5]J.G.Devoto.“Agesilaus, Antalcidas, and the Failed Peace of 392/1B.C.”[J].Classical Philology, vol.81, no.3, 1986.
  [6]G.L.Cawkwell.“The Peace between Athens and Persia”[J].Phoenix, vol.51, no.2, 1997.
  [7]Xenophon.Hellenica[A].Cambridge, 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18, 1921.
  [8]E.M.Burke.“Athens after the Peloponnesian War:Restoration Efforts and the Role of Maritime”[J].Classical Antiquity, vol.9, no.1, 1990.
  [9]D.L.Berkey.“The Struggle for hegemony:Greek Interstate Politics and Foreign Policy, 404-371B.C.”[D].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2001.
  [10]Diodorus Siculus.Library of History[A].Cambridge, 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33-1963.
  [11]Thucydides.History of the Peloponnesian War[A].Cambridge, Mass.:Harvard Universisty Press, 1919-1923.
  [12]P.Mc Kechnie and S.J.Kern.Hellenica Oxyrhynchia[M].Warminster:Aris&Phillips, 1988.
  [13]Xenophon.Anabasis[A].Cambridge, 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14]J.G.De Voto.“Agesilaos II and the Politics of Sparta, 404-377B.C.”[D].Chicago:Loyola University of Chicago, 1982.
  [15]J.T.Roberts.“The Athenian Conservatives and the Impeachment Trials of the Corinthian War”[J].Hermes, 108.Bd., H.1, 1980.
  [16]Andocides.On the Peace[A].Minor Attic orators I[M].Cambridge, 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41.
  [17]Aristophanes.Plutus[A].New York:Random house, 1938.
  [18]B.S.Strauss.“Thrasybulus and Conon:A Rivalry in Athens in the 390s B.C.”[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hilology, vol.105, no.1, 1984.
  [19]Katrin Schmidt.“The Peace of Antalcidas and the Idea of the Koineeirene.A Panhellenic Peace Movement”[J].Revue Internationale des droits de l'Antiquité46, 1999.
   [20]Pausanias.Description of Greece[M].Cambridge, 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18-1955.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