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军人再教育的现状与需求探究

发布时间:2020-10-03 09:49:40

  摘    要: 国家鼓励退役军人进入高职院校接受教育和培训,面对退役军人的求学,高职院校则需要根据退役军人的需求及特点,优化专业设置,改革教学方法,全面培养退役军人专业的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较强的就业能力。本文主要分析退役军人再教育的特点、面临的困境与需求,并提供一些对策。

  关键词: 退役军人; 再教育; 职业院校; 教育; 需求;

  2011年,国家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和《退役士兵安置条例》,其中提道:国家建立以扶持就业为主,自主就业、安排工作、退休、供养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退役士兵安置制度,妥善安置退役士兵。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完善,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不断提高,退役军人“自主就业难”日益凸显,此时的“扶持就业”就显得特别重要。

  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中明确提到“支持适合的退役军人进入职业院校和普通本科高校接受教育和培训”,同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着重指出:“高职院校要面向退役军人、下岗职工等扩招100万人”。从相关的政策文件中可以体现出国家对退役军人安置工作的重视。

  对于高等职业院校而言,为了有效推进退役军人的职业教育,切实提高退役军人的职业技能及素养,需要认真研究分析退役军人的特点及需求。根据退役军人的特点及需求,需要有针对性的改革现有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及管理方法等。

  1、 退役军人再教育现状分析

  1.1 、退役军人再教育的特点

  由于退役军人服役年限的不同,所以退役军人群体出现明显的分层现象:
 


 

  首先表现在年龄跨度大,退役军人的年龄段大致在20-30岁左右;

  其次在家庭责任上,年龄的大小也代表着担负家庭责任轻重,20-24岁的退役军人一般未婚,没有家庭负担,在退役后就业需求不是很迫切,而25-30岁左右的退役军人,比较大一部分已有家庭负担,迫切需要一份社会工作担起家庭责任;

  第三表现在适应社会的快慢,20-24岁的退役军人在军队的时间不长,进入社会后的适应较快,而25-30岁的退役军人在军队的时间较长,与社会脱离过久,适应社会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

  退役军人的学历水平普遍较低。据调查显示:“现役士兵以高中或中专学历为主,占全部人数的64.6%,并且高中及以下学历的现役士兵占到了总体的75.7%。”[1]同时,学历水平不高也反映其收入水平低、社会地位不高等一些特点。

  退役军人的求知欲强。由于退役军人的学历水平普遍较低,再加上家庭压力及就业竞争压力,退役军人急需提高个人学历及职业技能,以顺应社会发展与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寻求机会。进入培训机构或职业院校后,退役军人在求知上有明确的方向及强烈的欲望,但也存在着重技能轻理论的思维。

  1.2、 退役军人再教育的面临的困境

  不能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培训机构或职业院校的按目前的教育方式,一般采用集中培训方式,教师与学生在统一的时间及地点进行教与学。但对于退役军人而已,在学习时间上不能自主选择是一个学习的困境。退役军人有家庭经济压力,大部分是有职业在身,因而基本没有较长的空余时间进入自由的学习状态,面对特定的时间段及特定的地点进行学习,就算提供再多的利好政策,在这个困境面前退役军人对再教育接受也是有些力不从心。

  学习能力不足。退役军人普遍是高中或中专学历,在军队服役时基本上是进行军事理论和技能的学习。在进入培训机构或职业院校接受职业教育时,自学能力不足,学习进度会比较慢,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习自信心,这也会导致进入一个恶性循环的过程。这也是部分退役军人在进入职业教育后可能会中途退出的原因之一。

  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目前很多培训机构针对退役军人的培训,时间上一般采用短期培训为主,形式上采用以讲座方式,内容上以安置政策的宣讲或知识结构的分析。未能从退役军人个性化需求基础上进行分班或有序的教学,从而导致退役军人对这些培训不感兴趣。

  2 、退役军人再教育需求

  退役军人接受再教育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再教育,能够提高自身的社会价值,提高他们的经济水平和生活水平。所以退役军人对于再教育充满了期待与希望,他们有比较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基于此教学安排上需要有多重考虑:

  2.1 、多元化的学习内容

  比较多的退役军人进入社会后,除了在职业技能上需要提升外,还有更多的隐性需求。由于退役军人适应了军队的环境,而进入与军队环境有着显着差别的社会环境,退役军人一时无法适应。例如不知如何与身边的同事进行相处,与同事聊不到一块、公司的规章制度与部队的行为规范不一样等等难题。从而导致退役军人在进入社会前期,会出现被孤立感、迷茫,如果个人无法转变观念或者得不到缓解,将会影响个人生活、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所以退役军人进入职业院校学习,不仅仅是提高职业技能的需求,更希望职业院校能够在社会化的行为规范、思想、观念等给予帮助。

  职业院校对于退役军人的多元化需求,设计针对退役军人的人才培养方案,提高职业技能训练的同时,加大社会实践课时。在课程教学安排上,有意识地将退役军人与高年级统招生进行混编分组。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使统招生与退役军队的行为规范与思想素质等相互影响,便于退役军人循序渐进的接受社会观念、思想与文化。全面培养退役军人专业的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较强的就业能力。

  2.2、 灵活化的学习途经

  由于退役军人有工作或家庭责任的限制,很难像统招生一样,有一整个学期的学习时间,让退役军人抛开工作与家庭,全心投入到职业教育中是不现实的。所以退役军人希望能够有利用碎片化时间或短期集中的学习方式,灵活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并能够兼顾自己的工作与家庭。

  这样职业院校根据退役军人学习途经的需求,考虑设置弹性学制,利用“互联网 教学”模式,运用网络平台与数字化教学资源,结合专业和课程性质,合理安排网络学习内容,任教教师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在线答疑及辅导。退役军人自主学习后,通过课程考核,认可其课程学分。对于自学能力较弱,进度较慢的退役军人,可以加长学习时间,可与下一届学生一起再次修读该课程。职业院校可为退役军人提供弹性学制,专业总学分可在3-5年间完成。除了利用“互联网 教学”模式进行授课,职业院校也要考虑集中授课的课程比例。因为有些课程并不适合在网络上进行,例如社会实践课程,实操性较强的课程。对于这类的课程,可以将一些理论知识部分利用数字化的方式进行授课,而集中式的教学可以考虑短期的一周、一个月或一段时间的每个周末等等时间段进行。

  2.3、 迫切提高职业技能

  退役军人之所以选择再教育,其主要目的是提高自身职业技能,增强自身在社会上的竞争力,加大自身职业发展的机会。

  受过党和军队培养的退役军人,有着较高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素养3。所以职业院校在针对退役军人的人才培养设置上,不建议去除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但可以考虑适当减少课时,加大专业课程的课时量。通过加大专业课程的教学力度,让退役军人在短时间内牢固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专业教师实时根据社会岗位的需求,调整教学内容,缩短学生从学校学习到企业岗位就业的转换过程。

  3 、结语

  “加强教育培训,加大就业创业的服务扶持力度,提高退役军人的就业竞争力”是2019年退役军人事务部重点工作其中的一项4。针对退役军人求学特点与需求,高职院校对其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安排,优化专业设置,全面培养退役军人专业的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较强的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张鹏伟.退役士兵再教育问题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 2016.
  [2]陈榕芳,卢庆梁,潘志斌,等.退役军人健康管理专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思考[J].教育观察,2019,8(28):129-130.
  [3]李颖.退役复学高职生参与学校教育管理方式探究[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35(3):80-83.
  [4]刘继安,陈志文,李马英夏.高职教育扩招:一个社会治理角度配置教育资源的案例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19(4):6-9.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