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作战力量的本质属性与主要特征

发布时间:2015-04-07 17:59:53

  Abstract:The new combat force is an indispensable force in winning the information war, and it is the strategic core to seize the military highland in the future. To exert the maximum effectiveness of the new combat forces, we must accurately grasp its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The article preliminarily defines the concept of new combat forces, focuses on the essential attribut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w combat forces, 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integration of new combat forces into the combat system.

  Keyword:new combat forces; connotation; essential attributes and characteristics;

  习主席明确指出, 要坚持把新型作战力量建设作为战略重点, 增强我军新质作战能力。近几次战争表明, 未来战争主要是高技术的局部战争, “信息主导、联合制胜、体系破击、精确作战”的作战理念贯穿战争全局, 多维化、信息化、多空间化成为现代战争的主要特征, 新型作战力量作为部队建设发展的新生力量, 已逐渐成为战争制胜的关键因素, 因此亟需建设适应全谱作战需要的新型作战力量。

  1、新型作战力量的基本内涵

  1.1、新型作战力量的基本定义

  作战力量是由一定的军兵种组成的, 用于作战的力量综合, 是军队战斗力的主要载体和硬件因素。作战力量与军事技术密切相关, 先进的、新型的作战力量是由代表先进军事技术的军兵种所形成的作战力量。按照2011年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中的定义, 新型作战力量是指以新需求为牵引, 以新技术为支撑, 以新能力为标志的作战力量。新型作战力量融入了先进技术和最新的军事思想, 在现代战争中, 特别是在信息化条件下, 肩负新型作战使命、遂行新型作战行动、完成新型作战任务。

  新型作战力量主要是以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牵引, 以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安全为任务, 以能够适应现代高技术、复杂环境下的作战要求为目标的作战力量, 是提升军队整体作战能力、引领军事发展的战略重点。新型作战力量反映了军事斗争的新需求, 代表着军事科技和作战方式的新发展, 是提升部队作战能力、引领部队建设的重要力量, 影响和决定着军队先进战斗力的生成。

表1 新型作战力量的不同类型

  由于新型作战力量建设时针对不同的军兵种、不同的环境, 在实际作战中处理不同的威胁、担负不同的使命任务等, 因此种类较多, 如表1所示。

  1.2、新型作战力量的主要内容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为有效履行军队使命, 以战略预警、军事航天、防空反导、信息攻防、战略投送、远海防卫等为主体的新型作战力量蓬勃发展, 数量规模与质量效能不断攀升, 对提升我军体系作战能力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根据现阶段我军发展的现状, 新型作战力量的主要内容如图1所示。

  2、新型作战力量的本质属性

  新型作战力量是实现战斗力倍增的关键, 往往也是形成对敌优势的关键, 由于新型作战力量的技术含量高, 作战机理特殊, 作战效能独特, 作战方式崭新, 因此建设呈现出专业化、多样化, 作战理念更趋向于精细的“集约式”, 作战手段更加复杂集中, 作战效果更加显着。

  2.1、作战装备的时代性


图1 新型作战力量的主要内容

  新型作战力量是先进技术发展催生的产物, 纵观整个武器装备的发展过程, 装备的新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概念, 新型作战力量之所以新是相对于传统作战力量而言的, 每一个时代、每一种技术的产生都可能运用到作战中, 进而产生一种不同于之前装备的属性, 这也是武器装备更新换代的必然之路。

  2.2、作用空间的全域性

  信息化条件下的战场区域广阔, 涉及多维空间, 是陆、海、空、天、网、电等领域的较量, 各军兵种战斗力量分布很散, 即便是单一军种的兵力部署, 也强调尽远距、大疏散、无规则、非线式的配置。新型作战力量能够纵横“全维度”、大范围、高立体、大联合的作战空间, 并在物理域、信息域、认知域等多域联合作战中发挥作用, 既能影响到传统的有形空间, 又能在电磁、心理等无形空间发挥作用。

  2.3、作战需求的复杂性

  在信息化时代, 非接触作战和网络中心战成为未来战争的主要形式, 作战过程表现为多机理支配下的多种作战力量作用于多个相关领域的综合、复杂的对抗过程, 作战力量由“简单结构”向“复杂结构”发展, 战争的复杂性、非对称性都对新型作战力量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新型作战力量的高技术含量和特殊作用机理, 导致了其作战需求涉及诸多要素和环节, 既有人才的需求, 要求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新型作战力量的联合作战指挥员队伍和装备保障的专业人才队伍, 又有装备器材的需求, 涉及很多新型材料的生产装配和配套的装备保障物资, 尤其需要先进的技术保障, 以满足新型作战力量的高技术要求和抢占技术高地的优势。

  2.4、战术战法的灵活性

  恩格斯指出:“一旦技术上的进步可以用于军事目的并且已经用于军事目的, 它们便会立刻几乎强制地, 而且往往是违背指挥官的意志而引起作战方式上的改变甚至变革。”新型作战力量的出现淡化了战略、战役、战术之间的层次区分, 从技术发展的视角看, 机械化战场是师长的战场, 20世纪80年代的空地一体化战场是营长的战场, 21世纪的信息化战争是班长的战场。以新型作战力量为主体的作战更加强调全维布势, 能够突破以往的区域式、集团式部署的定势, 通过对作战力量灵活的聚散和广泛的机动, 实现高度分散、曲直不定、多维一体的立体部署方式, 保证在最恰当的时机, 将兵力、火力、信息力等集聚到最有利的位置, 从而夺取战场主动权和控制权。

  2.5、行动效果的有效性

  未来的信息化战场, 战略、战役与战术的界限日趋模糊, 战术行动与战役、战略的联系更加紧密, 战术级作战行动往往能直接达成战役、战略级作战目的。新型作战力量运用具有“战略级指挥、战术级行动”、“小行动关联大战略”、“国内行为、国际影响”等性质, 在实际作战中, 新型作战力量不仅作战效能呈现出传统作战力量所无法比拟的指数级增长的趋势, 而且能够根据战场变化合理选择力量配备实现“一击制敌”, 使整个战斗收到奇效而左右战局。新型作战力量是战斗力生成和提高新的增长点, 是未来战场的倍增器。

表2 新型作战力量与传统作战力量对比

  3、新型作战力量的主要特征

  新型作战力量具有信息化程度高, 组成系统更为复杂, 作战空间和作战方式更加灵敏、全域、远程、精确和多能等诸多共性特征。

  3.1、突出信息化, 强化信息主导地位

  信息力已经成为构成新型作战力量战斗力的第一要素。现代战争中诸军兵种新型作战力量通过信息网络互联互通, 构成一体化作战体系, 信息在战争中的地位已从辅助性要素上升为决定性要素, 信息与武器装备和各作战单元的结合使战斗力迅速提升, 发挥出显着的“信息赋能”效应, 武器装备的信息化程度和参战人员信息素质的高低, 已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信息攻防力量是新型作战力量的“能量源”, 是新型作战力量主导战场信息权的重要保证, 在作战中可有效干扰、压制与破坏敌方信息系统、保护己方信息系统安全, 并夺取信息优势。

  3.2、科技含量高, 突显科技成果转化运用

  “以新制胜”是军事竞争的一条重要法则, 战争取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技实力, 先进技术成为新质作战能力的支撑点, 新型作战力量作为部队“新质”战斗力的主要因素, 科技含量比较高, 对先进科技的集成和运用比较多, 一种新型作战力量往往包含多项技术, 包括信息网络技术、微电子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纳米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现代科技, 可以说新型作战力量的出现和发展是先进科技的结晶。新技术的突破和运用可能使“技术决定战术”发展为“技术决定战略”。

  3.3、远程精确化, 提高远程打击能力和摧毁精度

  现代战争强调“发现即摧毁”, 从近几次局部战争看, 联合作战、精确作战、精兵作战成为主要作战样式。全球快速打击、空间对抗、防空反导和战略投送成为新的常规威慑手段, 新型作战力量所形成新的作战能力, 能够做到精确打击和远程打击, 实现全维的打击效果。在非对称战争中, 信息化战场具备非接触、精确化、无纵深的战场特点, 超视觉、远距离、固定目标精确打击是新型作战力量的攻击方式, 改变了机械化战场人员与武器装备线性胶着、大规模毁伤、前后方分明的状态, 真正做到了“非线性作战”、“快速决定性作战”。

  3.4、系统复杂化, 实现多要素高度集成、衔接配套

  新型作战力量之所以能够实现有效的打击效果, 主要是融合了各类先进技术, 实现了各类不同系统、不同要素的高度集成、衔接配套。由于系统内搭载各种技术的子系统比较多, 子系统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比较复杂, 子系统所形成的系统涌现性比较明显, 因此整个系统复杂程度较高。

  参考文献
  [1]胡世跃.“新型作战力量建设”观点综述[J].军队建设, 2014 (9) :25-28.
  [2]钱振琴, 徐小奇.“中国特色”新型作战力量建设路径探析[J].国防大学学报, 2015 (11) :30-32.
  [3]朱元东.陆军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协调发展的对策[J].陆军军官学校, 2012 (5) :53-55.
  [4]余玲.世界主要国家新型作战力量建设探析[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2012 (3) :79-81.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