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交通安全管理问题与完善建议

发布时间:2018-10-05 12:33:01

  摘    要: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和人口规模不断扩张,给城市公共交通安全带来巨大压力和挑战。政府安全监管和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发展速度与日益扩张的城市公共交通网矛盾逐渐显现。围绕城市公共交通管理现状,从主管部门安全监管、企业、从业人员及营运车辆安全管理等角度分析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对策。

  关键词: 城市公共交通; 交通安全; 现状; 对策;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process in China, the city and population scale expand rapidly, bringing huge pressure and challenges to the urban public transportation safety.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speed of government safety supervision and enterprise safety management and the expanding urban public transportation network is gradually emerging.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urban public transport management, analyzes the problem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safety supervision of competent authorities, enterprises, employees and vehicle safety management,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 countermeasures.

  Keyword: Urban public transportation; Transportation safety;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s;

  0、引言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令人瞩目。2019年,36个中心城市公共交通客运量673.5亿人次,同比增长2.9%,其中轨道交通客运量年增长12.4%[1],保障了居民出行需求。但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张,城镇人口规模快速膨胀,给公共交通安全带来巨大压力和挑战。

  本文将围绕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现状,针对性的分析目前城市公共交通安全管理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1 、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现状

  1.1、公共交通供给能力全面提升

  城市公共交通装备数量和运营线路长度大幅增长。2019年,我国公共汽电车运营车辆数为69.33万辆,运营线路达6.57万条,运营线路总长度达133.6万km,其中公交专用道总里程达1.49万km。城市轨道交通实现跨越式发展,41个城市开通轨道交通,运营线路190条,运营里程6172km,客运量达238.78亿人次[2],均位居世界第一。

  1.2、公共交通出行体系持续优化

  立体化的公共交通出行系统不断完善。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形成“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慢行交通为补充”的多层次、一体化出行体系[3]。武汉形成“以轨道交通、快速公交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水上巴士为补充”的多元交通网络;杭州形成地铁、公交、轮渡、自行车“四位一体”的大公交系统,保障了城市居民基本公共出行服务。

  1.3、公共交通服务品质化加快形成

  客运装备进一步换挡升级,城市公共汽电车中空调车占比达到71.5%,且基本配有视频监控、无障碍设备等服务设备。在公共交通准点率、速度和可靠性等方面,各地均有显着提升,苏州在公交准点率达90%以上,常州建设基于RFID和二维码技术的微电子站牌系统,运用大数据分析提升智能调度系统实用性。公交服务以乘客体验为先导,比如青岛交运集团制定为老年乘客服务的服规范,温州推广社区巴士。

  1.4、公共交通绿色出行渐成风尚

  绿色出行开始成为越来越多人首选,2019年,绿色出行每天服务近3以人次。各地将“慢行交通”作为城市交通系统重要组成部分,上海、杭州、武汉均开始打造自行车道和步行道交通网络,苏州加强地铁与慢行系统的换乘衔接,西安提出“135”的出行理念。新能源车辆推广应用不断加快,2019年,全国新能源公交车突破34万辆,占城市公共汽电车辆数的51%[2]。深圳市是首个公交全面纯电动化城市,太原市是首个出租车全面纯电动化城市。交通运输部2013年以来举办了六届以“公交优先、绿色出行”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各地积极响应开展绿色出行宣传月、公交宣传周等活动,共同营造“低碳交通、绿色出行”出行文化。

  1.5、公共交通法规标准日趋完善

  为推动公交、轨道交通、出租车运营管理规范发展,近年来交通运输部出台了《城市公共汽车和电车客运管理规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规定》《巡游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规定》《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等规章制度,各地相继出台了公共汽车客运管理地方性法规。同时,从场站设施、运营服务、智能建设等方面制定了10项国家标准和52项行业标准,城市公共交通逐步进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2、 城市公共交通安全管理问题

  2.1、主管部门安全监管

  (1)安全管理法规制度及标准规范仍不完善

  现行关于公共交通安全管理的依据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国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城市公共汽车和电车客运管理规定》等,行业主管部门根据实际业务管理要求,制定出台对公交运营管理相关条例,但针对安全管理的要求较少,针对性不强。与城市公共交通安全相关的技术标准已超过70项,但大部分属于客车通用标准,且内容相对滞后,可操作性不强。

  (2)安全管理基础有待提高

  主要是安全监管思想模式落后,监管力度不够,监管力量欠缺,监管方式和手段落后,先进设备投入不足,安全监管评估体系缺乏有效性等方面。目前,城市公共交通安全监管尚未能做到事前管理,一般在重大事故发生后制定实施相关政策。安全监管存在形式主义,以突击检查为主,缺乏监管连续性;监管多以约束为主,缺乏激励机制;缺乏安全监管绩效评估体系,未能发挥第三方监督力量的监管作用;先进仪器设备投入少,监管人员持续性、有效性培训有待提升。

  (3)对乘客安全教育缺失

  主要包括对乘客安全宣传教育力度以及应急知识宣传有待加强,尤其是在危险辨识、自救互救等安全知识;同时,由于社会压力大,不遵守乘车秩序的现象日益突出,乘客的心理危机也成为公交安全重要风险点之一。

  2.2、企业安全管理

  (1)企业安全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管理机构和岗位职责不明确,安全管理员安全技能和业务水平不高,安全硬件和软件条件无法满足管理要求,安全思想模式仍处于被动事故分析阶段,对事故原因研究不够深入等安全管理的基础较为薄弱。

  (2)企业安全风险管控有待强化

  企业对关键环节的风险隐患排查摸底力度以及防范力度不够,事故隐患整改效果不佳。对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社会安全以及交通事故等应急预案编制不完善,且应急预案培训及演练频率过低。

  (3)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有待加强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能够改善以人为因素的不安全行为,通过文化建设及观念培养提升职工安全意识及修养,通过自觉约束、规范行为,将职工从被动安全管理转变为主动安全。

  2.3、从业人员安全管理

  (1)驾乘人员职业健康管理与救治机制缺失

  驾驶员工作强度大,精神长时间处于高度紧张,饮食、休息不规律等因素,影响驾乘人员的健康。同时,对驾乘人员心理健康的关注度不高,驾驶员由于焦虑的心理障碍,常出现开快车、抢道、情绪激动等行为,相关健康管理措施及保障机制有待完善。

  (2)驾乘人员行为规范有待提高

  大部分企业制定了驾驶员文明行车等相关规范,但不系安全带、车上打手机等危险行车行为依然存在。

  (3)三是安全培训和演练效果有待提高

  企业在安全教育培训的管理力度不强,演练预案不完善等问题,导致驾乘人员的培训及演练效果不佳。

  2.4、营运车辆安全管理

  (1)车辆安全技术标准存在缺陷

  体现在安全技术普适性规范较多,缺乏对车辆安全的特殊要求。现行的标准执行力度有待加强,仍有些实际运营的公共交通未能达到标准要求。

  (2)行车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公交超载、车辆“带病”运行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增加事故发生概率,但企业受限于资金瓶颈,运载工具无法定期有效维护或更新换代。同时,超速、抢道、任意变道、急刹车等不安全行车现象频发,救生锤、灭火器等安全设备配套不齐全现象依旧可见。

  3、 城市公共交通安全管理对策建议

  3.1、建立健全安全监管机制

  (1)建设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

  欧洲普遍建立综合的城市交通管理机制,整合资源,强化合作,提高公共交通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3]。安全监管部门应加强监管制度、评估体系的建设,加大安全资金投入,持续开展安群教育培训,形成长效机制。

  (2)建设安全监管的联动机制

  建立多部门安全信息共享,形成道路、天气、车辆、驾驶员等影响城市公共交通安全的数据库。建立多部门安全事件联动处置机制,遇到威胁公交行车安全的事件能够快速相应处置。

  (3)发挥第三方监督力量作用。引导鼓励第三方力量参与城市公交安全监管。

  3.2、完善安全标准法规建设

  完善城市公共交通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建立法规的后评价制度,有效检查评估执法情况和法规实用性。完善安全技术标准。结合公共交通业务运营要求,完善主动安全、被动安全、一般安全等领域的操作规程及维护技术规范,发挥标准在安全管理方面的重要作用[4]。

  3.3、强化安全发展创新能力

  加强安全生产新技术、新设备研发创新以及应用推广,以“新基建”为契机,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提升行业安全监管能力。引导企业加快智能化设施设备的应用,鼓励企业建设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对公共交通关键风险点识别分析,强化科技对安全管理的支撑作用。

  3.4、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加大安全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力度,不断吸收引进前沿的安全管理理念,解决公共交通领域管理人才欠缺,思维理念滞后等问题。加大对安全监管队伍人员的培训,设立人才培训专项资金,鼓励安全监管人员开展多形式、多途径学习培训,提升安全监管人员业务知识与技能水平。

  参考文献

  [1] 交通运输部. 2019年交通运输经济运行总体平稳[EB/OL]. http://xxgk.mot.gov.cn.forest.naihes.cn/jigou/zhghs/202001/t20200121_3327332.html,2020/1/21
  [2] 交通运输部. 2019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 http://xxgk.mot.gov.cn.forest.naihes.cn/jigou/zhghs/202001/t20200121_3327332.html,20 20/5/12
  [3]魏嘉.哈尔滨市公共交通服务供给中政府监管问题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商业大学,2018.
  [4]朱鲤.新形势下的公共交通发展思考[J].交通与运输,学术版,2018(01):126-130.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