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养老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建议

发布时间:2021-03-13 14:47:27

  摘    要:随着我国步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时期,养老产业面临着新形势、新挑战和新发展,既遇到人口老龄化加速、产业供给不足、发展不均衡和政策制度待完善等问题,又迎来了养老消费需求剧增、国家深化创新创业、信息技术促进产业升级、国家大力支持产业发展等机遇。基于对新时代养老产业发展现状和机遇进行分析,提出创新发展智慧养老、采用医养结合和旅游养老等多元产业融合模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完善制度保障体系等对策建议,以推进新时代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为解决社会养老保障问题贡献智慧和力量。

  关键词:养老产业; 智慧养老; 医养结合; 旅游养老;

  社会养老产业的发展密切关系到我国社会养老保障问题,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社会养老工作。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步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现在的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我国会养老产业发展也迎来了新形势、新挑战和新要求[1].人口老龄化加速、养老产业有效供给不足、产业发展不均衡、养老保障制度待完善等多因素影响着养老产业的发展。同时,新时代养老产业也迎来了养老消费需求全面剧增、国家深化创新创业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带来产业升级、国家密集出台产业支持政策等新机遇、新发展。为推进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开展养老保障工作,满足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求愿望,现阶段养老产业可以从行业创新、发展模式、社会力量、制度保障方面几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一、现阶段养老产业发展面临的现状与挑战

  (一)人口老龄化加速,养老产业消费需求剧增

  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产业消费群体和市场需求在急速扩大。数据显示,200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8 811万,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1.3亿,分别占总人口的7%和10%,已经达到了联合国定义老龄化社会的标准,并且我国老龄人口总数和增速一直呈不断递增态势[2].

  一是老龄人口比重呈现连年不断递增状态。我国正经历着一个重要的转型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出生率和死亡率明显降低,社会人口老龄化成为我国人口发展主要趋势。2017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达到2.41亿,占据全部人口总量的17.3%,而到了2018年之后,超过60岁的老龄化人口达到了2.49亿,比例上升了0.6%;截至到2019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54亿人,占人口总数的18.1%[3].

  二是我国老年人口总量大量增加。目前年轻人不愿意生育,人口增长缓慢,导致未来老年人多年轻人少的局面。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将从2015年的1.4亿左右激增至2030年的2.4亿和2050年的3.65亿,预计在2055-2060年达到峰值,到时我国老龄化增速世界第一,在全世界老年人总量中约占20%,也就是说,在未来20-40年后,中国老年人在中国人口总量以及世界老年人总量中都会占据1/4至1/5的比例,其中高龄人群达到1亿左右,空巢和在家独居的老年人将会占到中国总人数的一半以上[3].

  三是老年人口规模总量扩张、增量提速,社会养老保障负担加重,老年人群体对养老消费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大,对养老产业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伴随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二)养老产业发展整体水平低,产业有效供给不足

  当前,我国的养老产业发展尚处于初步阶段,没有完全成熟的模式。养老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少有上市公司或大型企业选择养老产业为主要产业。我国养老产业的市场布局仍然还在进一步完善当中,并没有完全构成优良的供需平衡关系。整体行业体现出养老产品与服务相关人才稀少、质量效益低下、缺乏有效供给特点,产业发展呈现出水平低、供给不足状态[4].

  一是现阶段养老模式以居家养老为主,但居家养老服务项目比较单一,目前主要偏向于基本的一些家政服务类项目,涉及医疗专业的康复护理等比较匮乏,国内的精神恢复服务目前仍旧是一片空白。新时代的来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值也变得更高。具备一定消费能力的老人群体出现,他们对样式丰富且层次多样的需求不断增加,但目前养老产业的发展态势显得跟不上老年人日益增长的需求。

  其次,养老产业供给主体的供给能力有限。我国的养老机构以社会福利型的公办养老机构为主,目前养老产业供给量跟不上需求量。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在2017年国内所有的养老结构大约为5.5万个,并且可以为老人提供床位约750万张,也就是说我国的1 000名老人只能够拥有30张床位,发达国家则是平均40张左右,差距较大。我国老龄化人口正在快速增加,养老需求更多,随着我国"421"家庭数量的增多,社会和家庭对专业机构养老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即使这些年我国加大了对养老机构的建设,但是仍然无法追赶大幅度上升的养老需求[5].

  三是养老服务和养老产品两个方面的缺口较大。我国市场现在的养老服务和养老产品供给量尚且不足千亿,实际需求量达到近万亿,市场存在巨大的缺口需要填补。我国养老产业建设力度是在不断加大,但提供有效养老产品功能单一,从业的工作人员专业素养不高,导致服务项目的质量不佳,造成很多老人对于养老产品是抱有排斥抵抗心理。

  (三)产业发展不均衡、动力不足,"一半空置"与"一床难求"现象并存

  全国各地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养老产业发展差异大。产业发展仅靠政府力量,产业布局实施难度大,与相对单一的供给内容形成结构性矛盾,养老市场呈现出床位"一半空置"与"一床难求"并存的两极分化现象。民政部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养老机构床位数429.1万张,收住老年人214.6万人,近一半床位被空置。另一方面,部分养老机构却"一床难求"[6].

  第一,养老产业发展不均衡跟区域经济水平和人口老龄化水平互相关联,一个地区经济发达程度越高,人口老龄化越快。我国东部地区老龄化程度相比西部较高,而中部地区虽然经济发达程度较低,但却存在着高度的人口老龄化,以至于成为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区域,其他许多地区老龄化程度相比中部较低,地区的差异化不均衡对养老产业的整体发展带来挑战。

  第二,我国目前用于养老服务建设的资金很多都是财政下拨的,主要是用来经营养老机构,但是发挥出的作用非常有限,因为财政资金的投入是有限的,所以还需要社会资金的共同参与,不然整个养老服务体系之间是存在供需失衡的。另融资渠道狭窄、资金使用效率低等因素导致社会力量参与不充分、一并导致了养老产业发展动力不足。

  第三,是否具备专业的医养团队、服务"软实力"的强弱以及对老人个人价值实现重视程度的高低,是造成养老机构"一半空置"与"一床难求"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在北京很多养老机构大概只有1 000张床位,但是需要登记使用的老人达到了1万人,相当于供给的10倍,存在非常大的矛盾[7].现阶段,我们需要以机构为核心来发展养老产业,提高产品和服务的专业度在发达一线城市,具备专业的服务的养老机构显得供不应求。

  (四)政策制度待健全,操作性待提高

  近年来,全国各地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对深化改革,加快养老产业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然而,由于我国处于经济转型期,养老制度实践不长,养老产业发展经验欠缺,快速的老龄化又给现有的政策制度带来新的问题,一些政策在实施的过程中暴露出不少问题。

  第一,支持养老产业发展政策比较宏观笼统,执行难度较大。国家的高层规划还没有对国内的养老失业进行明确设计和界定,这就导致了很多民办的养老机构无法进入到正常的市场当中,整个行业鱼龙混杂。政府在支持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作用不明显,在土地、人才、技术和资金的扶持政策方面没有具体可落实性的细则。因此,随着社会制度改革的深入,要想不断完善加强政策配套,必须要进一步在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进行逐步完善,并做好相关的顶层规划,制定能够落地的服务细则,增加政策可以真正落地的可能性,为我国的养老服务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医疗保障配套政策不全,养老保险覆盖率低。目前,我国纳入基本社会养老保险的人群占总人口的5%,低于20%的国际最低标准。国内当下的养老金系统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种是基本养老保险,第二种则是公司养老缴纳的保险,最后是流转与市场上的个人商业保险。首先,基本养老保险是由我国政府主导推行的,能够跟个人的账户进行紧密结合。该模式统筹层次低,没有建立国家层面的统筹局面,绝大部分是各省市统筹,造成在享用养老产业服务时,造成养老保障制度的"适用性"和"便携性"效果差[8].

  第三,养老保障制度和医保制度还不成熟,制约了养老产业发展。成熟完善的医疗保险制度对老年人的医疗消费和健康是有促进效应的,能显着提高老年人的医疗消费水平,改善健康状况,带动养老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人口老龄化为财政支出带来了愈发沉重的负担,我国的养老保障制度的成长也受到了资金不足的约束,同时尚不健全的医保制度减弱了老年人的消费欲望。我国医保和养老保障制度不健全的问题日益凸显,大量的中国老人遭遇了缺乏照顾、罹患疾病、经济困难等诸多困境。虽然中国的经济增速快,老年人的经济条件有所提高,但同时也存在着贫富不均、发展畸形的问题,还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群体处于未富先老的状态,再则我国老年人口基数大,而随着人口老龄化大潮的来临,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障制度和医保制度不健全以及相对贫困问题已经成为了我国养老产业发展过程中需要面临的两大难关[9].

  二、现阶段养老产业的发展机遇分析

  第一,目前的老年群体越来越庞大,消费需求变得越来越多,蕴藏巨大发展潜力。一是存在巨大老年消费市场潜力。到2020年,中国的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人,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这一年当中我问过的养老消费超过了4.4万亿。而到了2020年,这个数值直接突破了5万亿,进展非常迅猛。预估到2023年,我国该领域的消费会超过13万亿,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值。二是养老产业需求主体需求升级、多样。当前,老年群体对于养老的需求不仅仅只满足物质的需求,而对医疗护理,精神慰藉等方面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特别是对中高端养老需求增加。另外,我国人口老龄化还呈现出空巢化、高龄化、失能化、贫困化等复杂特征,多样化、多元化养老需求激增。三是老年消费占总消费比重日益增长,老年群体消费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推动养老产品市场更加细分和完善。我国老年群体已经形成一个相对富裕的收入阶层,对养老产品如护理服务、专业护理人员、老年用品、旅游、文化娱乐和保健产品等需求将日益增多,老年保险产品出现了终身健康保险、看护保险和年金资产代管等保障老年人身体、生活等服务需求[10].

  第二,深化创新创业、万众创新为养老产业迎来创造性条件。养老产业的发展时逢全国推进深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产业发展时机,从政策、资金、平台和技术都给养老产业的发展带来创造性条件。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打造发展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力为养老产业提供创新驱动引擎。新时代新发展新机遇,任何产业的发展需要有政策支持、产业资金、创新模式、发展平台、集群效应等因素共同推进,在面临各种挑战的状况阶段,养老产业也跟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坚持"融合、协同、共享"的发展理念,不断推动创新型企业与当代潮流相融合,推动养老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11].

  第三,为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产业,国家层面密集出台多条政策和规划,为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撑。特别是在近3年,国家为了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提出了要区分类别和区分层次进行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以及要创新型养老产业发展;将现代医疗技术与养老产业充分进行结合;探索养老服务产业转变的新出路;在新的养老模式和养老概念上,出台了关于智慧养老相关政策。2017年国家卫计委发布了《"十三五"健康老龄化规划》,"十四五规划"提出了要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发展银发经济。这些规划和政策的出台既对养老产业发展提供指导建议,又对产业的发展方向创新转变提供新思路。

  第四,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科技的发展,国内掀起"互联网 "热潮,各行业"互联网 "新技术新型的技术及智能设备开始在养老产业中积极实践,特别是在医养结合和健康养老发展方面出现新的应用。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把老年人的需求和科技的应用紧密结合起来,既能解决因资源不足带来的问题,又能提高养老服务水平。这种技术手段,包括了移动互联网技术,现代通讯技术、移动定位技术、物联网技术和智能终端技术等。养老产业的服务对象是老人,因老人的身体特征和生活需求,在养老产业方面,要解决的两块重大问题。一是解决老年人的养老服务水平。包括硬件上要提高养老居住环境,养老设施的条件,还有就是要解决老年人日常生活中最迫切的基本生活、健康和服务问题,现代信息科技应用正是给这些问题提出了好的解决方案。二是,解决老人的医疗问题。老年人到了高龄阶段,身体健康程度会越来越差,医疗需求会逐步增加,但是目前国内的医疗资源因资源不足和分配不均衡,这时候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的发展和应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一矛盾[12].

  三、推进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行业创新方面,应用现代科技发展智慧养老

  推行智慧养老可以有效地解放养老产业中的人力资源,有效地优化养老院内的资源配置,推动着养老服务朝着现代化和智能化的方向持续发展,提高养老服务的质量,使老人的生活能够变得更加精彩和有意义。

  智慧养老作为一种新兴养老新概念,又称为"全智慧化老年系统""智慧养老系统"等,即老人在养老过程中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束缚,即使在自己家中,也可以过上高科技、高质量、高享受度的生活。现代养老方式可以有效地促进现代化技术和养老服务的结合,使老人和智能化服务能够充分地进行交流互动。就像是当代虚拟养老院的建设,在养老产业中,其设立了统一的呼叫帮助中心,方便了老人能够在有需要的时候寻求工作人员进行帮助。智慧养老系统依托计算机和网络,采用传感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等手段,利用现代技术对于老人的去向进行监护[13].

  现代信息科技手段大大施展出科技"智慧",提升了养老服务水平,弥补了现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不足,还缓解了一些因地区发展不平衡带来的供需不足。随着政策利好的释放,结合新兴技术的发展,以技术创新内容的智慧养老将不断深入走向养老产业,成为引领未来养老模式的更迭和发展方向,从而推动我国养老体系的逐步完善和现代养老产业转型升级[14].

  (二)发展模式方面,积极采用多元化产业融合模式发展

  目前,我国在养老方面还是以居家养老为主,很多人不愿意去选择机构养老,需要在这之后完善社会养老的途径和模式。机构养老是目前我国的主流模式,而我国养老机构数量与床位数量的供给还是显得不足。相对于日本与美国,我国机构养老的发展还处于起步摸索阶段,与国外成熟的养老产业也相去甚远,依托于社区的居家养老是我国养老的必然选择。因目前我国养老产业发展不均衡、养老产业和服务整体水平不高,实行多元化跨行融合发展可以将社会优质有效资源进行整合,解决发展供给不足,提升养老质量,满足人民对养老日益增长的美好需求愿望[15].

  第一,推动医疗技术跟社会养老互相结合,这样就可以提高养老服务当中的护理和保健问题,给于老人的健康问题给予更大的关注度,在我国,"医"和"养"长期处于分离的状态,医疗机构只为老年人提供门诊和必须的住院治疗,而养老机构则提供一般的护理和生活照看,或者一些较好的会提供一些非常简单的医疗服务,但这无法满足老年人因为慢性病等而产生的长期医学诊疗和看护需求,除非老年人长期占有本已非常紧缺的公共医疗资源,把医院当成养老院。在这种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提出,要实行"医养结合"的养老新模式。此外,国内的养老单位还可以增设一些诊疗服务,能够让老人在养老的过程中得到医疗级的慢性病或者康复治疗,能缓解一般的医疗资源紧张问题,有效减少部分老人身上的医疗资源的过度浪费;同时,养老机构中增设的医院诊疗服务,可以更有针对性、更专业性的为老年人的老年病服务。另一方面,养老机构通过增加医院诊疗服务,可以增加收入,用"以医补养"的方式提高老年人的养老质量、推动养老机构的发展[16].

  第二,推动旅游跟养老服务相互结合,这样不断可以探索出一种新的养老模式,同时还可以帮助传统的机构养老承担一部分的社会压力。既可以缓解解决当前养老市场供给矛盾,还可以满足老年人更高养老服务需求。

  旅游养老属于老年度假旅游,是老年人为了寻找更舒适的养老环境而离开他们的常住地,到其他地方休闲、度假、养生,连续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活动总称。推进旅游养老产业融合发展可以有效的缓解社会养老压力。目前我国老龄化程度比较高,各类养老服务机构的数量不能满足社会的养老需求。对于个体家庭而言,由于多种原因,家庭养老效果不理想。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养老模式必须要实现创新,要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发展旅游养老旅游,就是优化养老模式的重要选择,能够有效抵化解社会养老的压力。发展旅游养老产业能够有效满足老年人优质养老的心理需求,经济条件宽裕、享受晚年生活使老年人有着与其他年龄段人群更优质的养老生活体验[17].

  (三)社会力量方面,搭建平台鼓励民间资本参与

  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主体作用,在各级地方政府的基础服务支持下,发展养老产业。面对日益增长的养老压力,政府搭建平台,引入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进入养老市场,扩大供给是一个可行的方式。随着养老服务模式逐渐走向精细化分工化,政府出资委托专业化养老机构运营管理的公办民营养老服务模式,将会成为时代的主流[18].

  一是政府要做好政策指导,通过搭建平等和标注的养老服务制度,能够整合社会上的养老资源,并且给众多的养老机构提供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能够引导社会资本合理地推动养老产业的进步。只要是法律当中没有禁止的养老方式,社会资本都可以尝试去进行操作。二是要简化政府审批的程序,及时地调整机构建设和布局信息,为养老服务机构的发展建设提供战略性指导,对其设立所要经过的各种手续进行统一办理。逐渐优化养老机构的办理流程,包括康复医院以及护理院等,都可以简化流程和手续,加快机构的建立和运行。三是规范管理,引入评估。进一步规范养老机构设立许可程序,最好能够让第三方单位来对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进行评估,并逐渐完善评估制度,将最终的评估结果公开公示,这样有助于养老产业发展的透明化[19].

  (四)制度保障方面,加强顶层设计完善保障体系

  在现有制度体系上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包含养老保障制度和相关养老服务体系,为养老产业发展保驾护航。一方面是对不同群体、层次和项目的养老保障制度加以整合,完善现行制度与服务体系政策分立、管理分割的局面。既要落实养老消费制度保障,又要统筹规划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制度,还要结合城乡区域医疗资源分布不合理发展不均衡因素,切实让国家和有关部门制定出台的政策法规能真正对养老产业的发展起到一定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出台鼓励和支持养老产业的法律法规,在产业发展供给侧方面给予土地、人才、资金和技术支持的可落地的政策实施细则[20].

  一是完善土地政策和扩大资本供给。政府在政策上除了资金倾斜扩大养老产业的投入,还要出台优惠政策来激活和鼓励社会资本的参与,从而鼓励社会资本积极投资发展养老服务业、扩大市场供给规模。要保障土地资源供给,建立统筹规划、精准支持、合理高效的政策体系。二是培养高素质养老服务产业专业人才,逐步优化从业人员的技能素养,并且提高行业整体的服务质量。可以通过对工作护理人员的培训来加强专业技能的提升。养老机构可以定期组织专业课程培训,适当地扩大培养规模,慢慢加强体系内的职业技能锻炼。此外,还应该重视机构的管理水平提升,对高层运营的相关管理者也需要进行专业性的培训。三是政策倾斜鼓励新兴技术在养老产品方面的开发和应用。鼓励"互联网 "、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科技手段应用到养老服务与产品中,增强养老服务和产品的有效性,提高养老服务供给的针对性。

  综上所述,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养老产业既迎来了新挑战,也赶上了新机遇,在未来产业发展中,大力推行智慧养老方式,引导社会各界人士以及社会力量对老人的养老服务给予充分的关注,利用现代技术和信息技术建立起新型的养老服务体系,在政府的指导下,鼓励民间资金参与养老产业建设,通过走多元化产业融合发展道路,积极调动社会各行业产业资源,推动养老服务走向智能化、现代化和高质量化,不断提高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从而实现养老服务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从而促进解决我国因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满足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愿望。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宋悦,韩俊江。我国养老产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纵横,2016(7):103-107.
  [3] 民政部。2016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Z].2017-08-03.
  [4]王辛,程淑,孙立祺,等。供给侧改革视角下养老服务现状及保障策略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31):89-92.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中国民政统计年鉴(中国社会服务统计资料)[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6] 周卉 . 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的制度变迁及其法理反思[J].江西社会科学,2015( 2) : 164-168.
  [7]徐宏,商倩。中国养老服务资金缺口测算及PPP破解路径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9(2):161-175.
  [8]巴曙松,李羽翔。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待遇水平测算及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7,37(10):3-13.
  [9]于大川,吴玉锋,赵小仕。社会医疗保险对老年人医疗消费与健康的影响--制度效应评估与作用机制分析[J].金融经济学研究,2019,34(1):149-160.
  [10]张少芳。互联网养老产业发展现状、机遇及路径选择[J].河北学刊,2016,36(4):212-216.
  [11]吴非,崔岩,张建伟 .基于健康、养老大数据云计算服务平台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发展》。2017年第6期68-71.
  [12]成栋。"互联网 "引领下的智慧医疗发展探析[J].人民论坛,2017(24):24-31.
  [13] 左美云。 我对"智慧养老"的理解和发展建议[N]. 中国社会报,2017-05-22(004)。
  [14]王坚,张�h,朱庆华。智慧养老领域的研究现状与热点分析[J].信息资源管理学报,2019,9(1):10-20,29.
  [15]王波,卢佩莹,曹彦芹,等。中国养老政策的演进及智慧社会下居家养老的发展[J].科技导报,2019,37(6):6-12.
  [16]加瑞芳,张雨薇,袁芳。我国"医养结合"居家养老模式探讨[J].中国市场,2018, (29):119-121.
  [17] 丁建定。论中国养老保障制度与服务整合--基于"四力协调"的分析框架。[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102-108.
  [18]曹立前,尹吉东。供给侧改革下养老服务业发展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3(1):105-111.
  [19]王雪,赵成玉,白灵丽,等。中国社区居家养老现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4):1012-1015.
  [20]仝广顺,纪慧尹,俊榕。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促进养老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J].经济研究参考。2018,(46):41-45.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