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民为本,弓}进《吹哨法案》让人民自己保护自己

发布时间:2011-01-30 12:43:07
  我们也有转移支付,可是完全变了样。我们的转移支付和美国根本不是一个概念。我以上海为例,从上海市财政局公布的预算表中可以看到,上海市2010年的医疗卫生支出是160亿元。按照第九欠人口普查的结果,上海有户籍人口1400万,外来人口900万。将这些人全部算上,政府一年平均给每个人补贴7700元。
 
  各位晓得这是多么高的福利标准吗?我们去看重大疾病的10万元商业保险,以国寿康恒重大疾病保险为例,投保10年的,一年保费是6500元,那么考虑到政府实际上给每个人是终身补贴,也就是投保70年,那么一年对应的保费也就不到930元,再考虑到时间这么长的复利回报,实际上一年保费也就700元不到。也就是说,如果上海市政府把钱都用来直接给大家买保险,那么,在政府医疗开支一分钱不增加的情况下,老百姓能在患恶性肿瘤、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搭桥手术、重症肝炎等29种重大疾病的时候都得到10万元救助。不仅如此,要是因病亡故,还能获得10万元的亡故保障金。
 
  其实你可以想想,对老百姓来说,究竟是看个感冒不用花钱重要,还是遇到重大疾病不用花钱更重要?这说明什么?说明不是我们地方政府没有在医疗上杖钱,而是杖的钱很低效。
 
  转移支付在中国基本无效的原因是:转移支付体系是个半拉子工程。前半截改革很好,中央集中了财权。1993年,我国的中央财政陷入极度困境。当时,朱镶基副总理带领着60多人的谈判队伍飞遍了17个省、市、自治区和地方政府谈分税制改革。经过讨价还价,最终相互妥协,大都以1993年的基数为标准把税收返还给地方,新增部分以增长率的,%返还给地方,余下的都归中央所有。结果,中央财力大大增长,财权集中到了各个部委手中。
 
  后半截改革不彻底,集中了财权但是没解决好怎么花钱。之后,在转移支付改革还没有完成的情况下,改革的步子停下来了。为什么说还没有完成?因为转移支付在中国起不到补贴欠发达地区的作用,我国的“西部大开发”和德国“东部开发”结果完全不一样。实行分税制以来,中西部地区财政在全国的地位下降了,中西部省、市、自治区政府的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逐年下降,与东部地区的差距进一步扩大。
 
  为什么呢?因为转移支付金额的多少是以1993年的财政收入为标准的,当时谁的多以后也不会减少,由于当时欠发达地区的基数低,所以以后的拨款也不高,而且到目前为止,都没有具体规定如何对中西部地区补贴。而且转移支付没有专业的、系统的领导机构,没有相应的法律,钱拨出去了没有监管。
 
  没有统一的管理部门。财政部只是名义上的统一管理机构,但在很多关键层面都形同虚设,因为。7个部委都有权动用这些资金。地方政府看到漏洞,为了要更多的钱,就同一个项目去不同的部委要钱,结果竟然都能要到。
 
  缺乏监管。项目资金到位后的挪用现象极为普遍。2006年,审计署对20个省(区、市)地方预算进行抽查,这些省(区、市)2005年本级预算共编报中央返还收入只有3444亿元,而中央实际转移支付7733亿元,56%的资金没有纳入地方财政预算。
 
  没有相关法律支持。截至目前,我们没有出台关于中央转移支付的法律。我们每年有几万亿元的转移支付资金,但是我们只有财政部门制定的《过渡期财政转移支付力币去》,这个只是对转移支付的原则性规定,具体操作的漏洞和空间都很大。
 
  如何让老百姓过上真正的中产生活藏富于民其中一个最重要的指标就是让大部分老百姓都过上中产生活。那什却叫中产呢?在这里我要给各位纠正一个误区,我们一直习惯用收入作为标准来界定中产,比如,国务院新闻办就“中国的发展和未来走向”举行新闻发布会,说年收入8万一11万就是中产,预计到2020年我国会有7亿中产。2011年6月社科院发布的2011年《商业蓝皮书》则定义,月收入6000认上为中产,到年末会有1.04亿中产。我们完全搞错了。当然,我不是说收入多少不重要,而是说收入不是最重要的,更不是唯一的标准。就草美国来讲吧,美国是典型的中产社会,那美国是如何定义中产的呢?首先,受过良好教育,具备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其次,有一定空闲时间,追求高质量的生活;最后,具备良好的公民、公德意识及修养。所以说中产更多是一种幸福稳定的状态,是能过自己喜欢的生活,而不是具体收入多少钱。如果我们非要定一个标准,那就是能够不为衣食住行操心、能定期旅游、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这就是中产。
 
  我觉得,当务之急我们应该想一想如何透过收钱、花钱实现再分配的公平合理。在收钱方面,我们的现状非常不合理,尤其是财产性收入和个税税率都应该作进一步的改革。而在给老百姓花钱上,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促进公平,做到真正有效的转移支付。转移支付的目的是均衡政府间财政能力的差异,实现全国各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因此转移支付资金投放要有较强的方向性,应投向教育、医疗、交通、社会保障、劳动就业、环境保护、社区发展这些与老百姓切实相关的领域,使各地居民都可以享受到相同或相近水平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比如说,基础教育要按人头拨款。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不公平。我们对比一下北京与河南,河南有人口封乙,2010年教育支出606亿元,人均教育支出606元;北京有1400万人,教育支出188亿元,人均1342元,是河南的2倍还多。
 
  除此之外,转移支付要透明,让地方停止“跑部钱进”。要做到透明,首先要对各级政府的支出责任及相应的税权进行划分,都用法律明确规定下来;同时,政府间转移支付的目标、原则、规模、标准以及具体的技术性操作程序和方法等,都要通过立法的形式加以确认。只有标准透明了,才能把该给老百姓花的钱花出去,使各地的老百姓享受相同的公共服务,使大家普遍得到较好的教育、医疗保障。
 
  一、以民为本,弓}进《吹哨法案》让人民自己保护自己。
 
  我们的经济改革还应该确立一个目标,就是以民为本,让人民能够自己保护自己。我们改革的本意是好的,可改到最后发现所有的改革成本都由老百姓来承担。
 
  要做到以民为本,就要搞懂人民的意见如何知道人民的意见呢?最简单的力币去就是透过国民统计和民意调查。可是,我们的统计局是如何作统计的呢?它让部委自己汇报,让企业自己填表,根本不作实际调查。这可是统计局自己讲的。统计局每年披露《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说,城镇新增就业、登记失业率、社会保障数据来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企业债券、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新兴产业创投等数据来自发改委;教育数据来自教育部;艺术表演团体、博物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数据来自文化部;国有建设用地土地供应、综合地价等数据来自国土资源部;环境监测数据来自环境保护部等。这充分证明,我们的统计局根本就是一个汇总部门,而不是一个统计部门。
 
  大家还记得统计局统计的房价吧,2010年2月,统计局公布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平均上涨1.5%!而实际数字究竟比这个高多少,相信大家都深有体会。为什么会这么离谱?就是因为它们的数据是统计局数据调查队从房地产开发商那要来的。
 
  除了房价,还有住房支出的统计。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0年国民经济核算中对居民消费支出的统计结果,中国城镇居民人均消支出为每月1123元,其中占比最多的前四位是:食品类月支出400元,交通和通信类165元,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类136元,衣看类120而每月住房支出仅111元,排在衣食住行的末位。我实在搞不懂是怎么得出这个数据的?因为我实在不知道在中国什么地方能找到乒111元的房子。
 
  各位晓得为什么之前讨论的个税起征点是3000元吗?也是统计局的“功劳”。因为这次个税调整的依据是国家统计局的国民经算结果,2010年度中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112。元/月,按平均每一就业者负担1.93人计算,城镇就业者人均负担的消费性乡为2167元/月,由此财政部和国税总局得出结论,起征点在3000元已经足够高了。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