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创业领导行为探要

发布时间:2010-12-25 13:16:30
  【摘 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上升为中国的国家战略,创业领导力对于企业的创始人、领导团队或整个组织,都是贯穿始终的研究重点。领导者应借鉴刘备的做法,明确战略,有效执行,积极整合团队力量,最终实现成功创业。
  
  【关 键 词】刘备;创业型领导;领导行为。
  
  东汉末年,刘备没有充足资金、没有广博人脉,生逢乱世,白手起家,却能逐鹿中原,最终三分天下有其一,堪称普通人的成功创业典范。因此,本研究以Gupta等人的创业型领导理论框架为标准(见表1),对罗贯中所着的《三国演义》中刘备的创业领导行为进行分析,为现代创业领导活动提供借鉴。
  
  一、刘备创业领导行为的情景扮演。
  
  (一)构建挑战。
  
  1.绩效导向--匡扶汉室,伸大义于天下。刘备虽然出身贫苦,但胸有大志,作为汉室宗亲,领兵之初即以匡扶汉室,伸大义于天下为己任,并终生不改。在《三国演义》第一回,刘备即对关羽、张飞二人说,“今闻黄巾倡乱,有志欲破贼安民”;三顾茅庐再对诸葛亮明志,“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备不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184;永安宫托孤时,又对诸葛亮说:“朕本待与卿等同灭曹贼,共扶汉室,不幸中道而别。”411同时,在刘备的长期影响下,其个人目标也成为整个刘备军事集团中文武群臣的奋斗方向。诸葛亮为兴复汉室六出祁山,诸葛亮死后,姜维继续以匡扶汉室为使命北伐中原,二人都为刘备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雄心勃勃--舍生取义,奋力争取。匡扶汉室,伸大义于天下的目标已定,刘备在人少势孤的情况下奋力拼搏,虽屡屡受挫,仍坚持不懈。先后战黄巾军,剿董卓,救孔融、陶谦,奉“衣带诏”对抗曹操,为了心中大义,刘备不惜螳臂挡车。虽然颠沛流离,但他的仁义之名也已遍传天下。
  
  3.消息灵通--求贤若渴,礼贤下士。刘备“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十五岁游学四方,自然对天下大势熟稔于心,但仍求贤若渴,礼贤下士。在与众贤才的沟通中,刘备对当时情势有了更全面了解,对自身的未来发展也有了明确的定位,最终建立霸业。
  
  4.洞察力--慧眼识人,量才适用。刘备的洞察力尤其体现在识人方面。而事实也果然如此,吕布占领徐州后,“令军士一百人守把玄德宅门,诸人不许擅入”刘备败走新野后,赵云孤身在乱军中营救刘备家眷,被糜芳、张飞等误认为投降曹操。刘备却说,“子龙从我于患难,心如铁石,非富贵所能动摇也”.永安宫刘备托孤时,对诸葛亮谈及马谡,“朕观此人,言过其实,不可大人物镜鉴用。丞相宜深察之”最终,诸葛亮北伐,错用马谡,结果丢了咽喉要地街亭,北伐因此失败。
  
  (二)不确定性吸收。
  
  1.愿景--明确战略,徐图进取。刘备在创业之初即明确目标,坚持不懈。在得到诸葛亮的辅佐之前,刘备虽颠沛流离,但因伸张正义,赢得了世人的认同和赞许。隆中一遇,诸葛亮更以高超的战略眼光为刘备进一步谋划布局。其规划主要包括:第一,曹操有天时人谋,孙权有地利民心,二者都不可图,荆州、益州因有地利却缺少明主,可图。第二,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第三,从荆州、益州出兵,夺取天下。这一战略规划为刘备及其军事集团明确了兴复汉室的合理可行的创业路径。
  
  2.远见--爱民如子,赢得民心。刘备早知民心的力量,正如他所说,“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因此,他能始终爱民如子,从而众望所归,倍受拥戴。刘备因剿黄巾军有功被授定州中山府安喜县尉,“署县事一月,与民秋毫无犯,民皆感化”.刘备拒绝领徐州牧,“徐州百姓,拥挤府前哭拜曰:‘刘使君若不领此郡,我等皆不能安生矣。’”刘备入驻新野,新野百姓传唱,“新野牧,刘皇叔。自到此,民丰足”即使刘备因被曹操追剿败走新野,百姓也不离不弃。刘备以人为本的政治远见使其具备了其他豪强无法比拟的政治优势。
  
  3.建立自信的技能--汉室宗亲,正统的力量。刘备身为汉室宗亲,虽然家道中落,只落得织席贩屦为生,但毕竟是皇室正统。因其这一身份,刘备在创业过程中不仅屡屡得到汉献帝等刘姓势力的支持,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更容易被袁绍、袁术、曹操等世族豪门或权贵所接受。刘备汉室宗亲的身份,不仅使其更容易得到各路人才的依附,共襄义举,更使其后期荣登帝位有了合法性。
  
  (三)厘清路径。
  
  1.富有策略--披心相付,韬光养晦。刘备创业成功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其赢得了众人支持,另一方面在于其避免或扫除了众多障碍。这两方面都体现出刘备高明的策略。在赢得支持方面,最典型的莫过于刘备的三顾茅庐;在避免或扫除障碍方面,最典型的莫过于刘备的韬晦之计。刘备投奔曹操后,为了避免曹操生疑,故意种菜,“欲使操知我无大志”,青梅煮酒论英雄时故意大惊失箸。这足见其心思缜密,策略高明。最终,刘备借机脱身,“如鱼入大海、鸟上青霄”
  
  2.有效的谈判技巧--知己知彼,利用交集。刘备投奔袁绍后,关羽斩杀袁绍大将颜良,袁绍因此要斩刘备。刘备“从容进曰:‘明公只听一面之词,而绝向日之情耶?备自徐州失散,二弟云长未知存否;天下同貌者不少,岂赤面长须之人,即为关某也?明公何不察之?’”后关羽再杀袁绍大将文丑,袁绍又要斩刘备。刘备说:“容伸一言而死:曹操素忌备,今知备在明公处,恐备助公,故特使云长诛杀二将。公知必怒。此借公之手以杀刘备也。愿明公思之。”刘备之所以能两次不死,首先在于其已知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所以混淆视听,其次在于其能敏锐发现双方互惠的平衡点,寻找利益交集,互利共赢。
  
  3.说服力--大义为先,以诚待人。刘备善于表达,长于说服,其能说服众人的成功之处在于其拥有大义和诚心。徐庶因其母被曹操囚禁被迫要离开刘备,孙乾劝刘备拖住徐庶,使曹操杀其母,以使徐庶长期留用,刘备却说:“不可。使人杀其母而吾用其子,不仁也;留之不使去,以绝其子母之道,不义也。吾宁死,不为不仁不义之事。”
  
  4.鼓励--关爱下属,以情留人。刘备高举匡扶汉室的大旗争雄天下,无奈实力不济,创业初期屡战屡败,但众人仍死心塌地追随,在于其关爱下属、以情留人的激励艺术。刘备与关羽、张飞结义之后,极为珍视兄弟情谊。张飞因醉酒失了徐州及刘备的老婆孩子,要一死谢罪,刘备“向前抱住,夺剑掷地曰:‘古人云: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关、张俱感泣”徐庶回许昌救母,刘备依依不舍,伐树望徐。最终徐庶进曹营,终身不献一策,却暗中帮助刘备。
  
  二、刘备创业领导行为的任务扮演。
  
  (一)建立承诺。
  
  1.有鼓舞力--崇高愿景,坚持不懈。刘备的鼓舞力在于以下两点。首先,在于愿景。东汉末年,虽然王室衰微,但忠君爱国、匡扶社稷仍被许多人视为正道。刘备在此时以汉室正统的身份高举匡扶汉室、救民于水火的大旗,为当时的仁人志士提供了施展抱负的平台,得以凝心聚力、共创大业。其次,在于坚持。刘备三兄弟自涿郡起兵,先后因兵败投吕布、曹操、袁绍、刘表,屡遭挫折却始终能坚守大义,也因此被社会贤士和百姓视为明主而主动依附,愿和刘备荣辱与共。
  
  2.热忱--胸怀大志,积极进取。刘备创业初期虽然弱小,却始终满怀雄心壮志,勇往直前。与关羽、张飞结义后即开始战黄巾军,剿董卓,救孔融、陶谦,甚至奉“衣带诏”对抗实力强大的曹操。
  
  3.团队建设能力--高举义旗,知人善任。刘备的团队建设能力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一是提升影响力,吸引人才。刘备既有汉室宗亲的身份,又有匡扶汉室,伸大义于天下的雄心,并能身体力行,使自己声名远播,赢得众多人才依附。二是尊崇大仁大义,整合人才。刘备创业之初即已明志,一心为公、不计私利,并以此为标准识人用人。三是合理分工,使用人才。刘备自得到诸葛亮即授予其管理实权,自己则继续发挥领导功能,凝聚团队,形成了分工协作、有效整合的强大团队。
  
  4.持续改进导向--积极探索,纳贤解惑。刘备创业初期,先后投靠公孙瓒、吕布、曹操、袁绍、刘表,始终不愿寄人篱下,积极探索组织生存发展之道。经水镜先生指点,得知自己失败的原因在于“左右不得其人”,在听说“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后,刘备竟然“寝不成寐”后经单福推荐,刘备三顾茅庐,求得诸葛亮出山,最终一改颓势,三分天下有其一。
  
  (二)阐明约束。
  
  1.整合能力--知人善任,处事公允。刘备除运用个人的身份、愿景率众创业之外,也努力协调和化解矛盾,使团队力量得以进一步整合。诸葛亮初出茅庐,刘备以师礼待之,但关羽、张飞二人心里不服。为此,刘备一方面极力劝说关羽、张飞二人,另一方面,“以剑印付孔明”,使众将听令,包括自己都以诸葛亮之命是从。直到火烧博望城,曹军大败,最终使“关、张下马拜伏于车前”,诸葛亮这才树立了权威,刘备集团的力量得以优化整合。
  
  2.促进思考--把握方向,待人以宽。刘备知人善任,用人不疑,敢于授权,为下属搭建施展才能的舞台,但也并非完全放手,而是积极引导下属共同树立仁义之名。刘备在创业过程中积极扶助皇室、爱民如子、拒不接纳或抢夺同宗基业、拒绝称帝等仁义之举在一定程度上都影响着下属的价值观。另外,在细微之处对下属进行及时的激励、点拨,促其成长。刘备以兄弟情谊为重,宽容教育张飞,而张飞也日渐成熟。之后,假醉酒擒刘岱,设疑兵阻曹军,用替身诱擒并义释严颜,智取瓦口隘,一系列行为重塑了一个有勇有谋的张飞。
  
  3.积极--积极自信,百折不挠。刘备的哭虽然给人以柔弱消极的形象,屡屡失败后的颓丧也难给人以积极的感觉,但仔细看来,无论处境如何,刘备都能保持对自己的自信与高期待。刘备、关羽、张飞桃园结义时,立誓“上报国家,下安黎庶”刘备身在曹营,虽受厚待,但仍韬光养晦,借机逃脱,如他自己所说:“吾乃笼中鸟、网中鱼,此一行如鱼入大海、鸟上青霄,不受笼网之羁绊也!”刘备投奔刘表,刘表提起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夸赞刘备,刘备也自信地说:“备若有基本,天下碌碌之辈,诚不足虑也。”由此可见,刘备虽然创业坎坷,但其内心的积极自信从未有失。
  
  4.果断--舍小逐大,坚守仁义。刘备之所以被曹操视为英雄,除其胸怀大志以外,在关键时刻总能有舍小利而成就大义的果敢也是原因之一。刘备救陶谦,陶谦见刘备“仪表轩昂,语言豁达”,想把徐州让给刘备。然而,刘备之举只为仁义,坚决不接受陶谦的馈赠。直到陶谦临死再求,百姓哭求,关羽、张飞再三相劝,刘备才同意。刘备败走新野后,百姓追随。众人数次劝刘备舍弃百姓逃命,刘备却说:“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正因为果断坚守,刘备的仁义才声名远播。
  
  三、刘备创业领导行为的启示。
  
  一要明确战略。战略是一种长远的规划,刘备创业成功首先在于他能结合自身优势和对当时形势的判断制定组织发展战略并进一步合理化。现代领导者在创业过程中应审时度势,多方咨询,静心思考,明确组织可以长期坚持的发展战略,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修正,厘清路径,保证战略实施的可行性。
  
  二要有效执行。“业界和学界一致认为,许多战略的失败不是因为战略,而是在于战略执行的问题和企业的战略执行力低下。"刘备的创业最终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在于其能通过各种措施保证组织对战略的有效执行。
  
  三要积极整合团队力量。领导的本质是领导者对被领导者的影响过程,优秀的领导者能够通过识人、用人、育人、留人等一系列领导行为最大限度地激发下属的潜能,形成强大的团队战斗力。刘备在整合团队方面的优势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首先,统一价值观。刘备自己明确奋斗目标后,以此为标准选贤任能,先后得到关羽、张飞、诸葛亮等志同道合者的支持,形成核心领导团队,共同把握组织方向。其次,知人善任,充分授权。
  
  刘备深知,诸葛亮有卓越的管理才能,因此,从博望坡军师初用兵到永安宫刘备托孤,刘备都给予了其充分信任和最大限度授权,使资源得以有效整合。因此,现代领导者要在明确组织战略的前提下,精选核心团队成员,形成具有统一价值追求的核心领导团队,再通过合理分工授权,使组织成员或部门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协同合作,最终实现组织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王重鸣,阳浙江。创业型领导理论研究及发展趋势,心理科学[J]. 2006(4):774-777.
  [2]罗贯中。三国演义[M].长沙:岳麓书社,2006.
  [3]Walker,Orville C,Robert W,Ruekert. Markeing'sRole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Strategies:ACritical Review and Conceptual Framework[J]. Journal ofMarketing,1987,51(7):15-33.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