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的演唱发声练习方法探讨

发布时间:2016-07-18 23:31:14
   摘要:用自然说话的口腔状态, 来改善学生演唱过程中的咬字吐字僵化。用哼鸣的位置状态, 来改善学生演唱过程中的“真声多, 位置低”.建立科学歌唱的信心,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演唱的主观能动性。
  
   关键词:黄梅戏; 演唱; 自然; 哼鸣;
 

 
  
  近年来, 黄梅戏演员出现“青黄不接”现象, 而“青黄不接”现象主要表现在青年演员演唱方面的弱。究其原因, 一方面是戏曲这种舞台表演形式的相对衰落导致黄梅戏表演专业生源质量的下降, 另一方面是黄梅戏教育教学方法的相对滞后, 造成黄梅戏青年演员专业能力不强, 难挑大梁。笔者近几年来担任黄梅戏声乐课程教学工作, 结合自己多年的民族声乐学习和教学经验, 运用民族声乐的科学唱法进行黄梅戏声训教学, 取得良好教学效果。整理和总结出几点教学经验, 希望能对黄梅戏专业学生和黄梅戏青年演员们的成长之路有所帮助。同时, 笔者的抛砖引玉期望能带动黄梅戏教育教学工作者们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笔者教过的黄梅戏专业学生, 大多已经学过一段时间的黄梅戏, 学生们几乎都是通过“口传心授”式教学方法来学习的, 加上学生学习方法被动, 教师教学任务繁重, 导致部分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模仿老师的演唱, 造成了比较多的演唱问题。普遍问题是发声位置低, 真声多, 喉咙挤压, 口腔咬字吐字动作过于夸张等。针对这些问题, 笔者总结了几点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用自然说话的口腔状态, 来改善学生演唱过程中的咬字吐字僵化
  
  黑人女中音玛丽·安德森说:“歌唱者的声音必须像一个婴儿发声那样本能和自然”.也就是说, 演唱必须遵守自然规律。几乎所有的演唱问题都可以归结为不自然。
  
  演唱中咬字吐字的口腔僵化危害比较大, 导致学生基本无法完成一个简单的唱段, 这种“挣颈红”式的演唱状态可能会造成声带病变。因为这是完全背离自然演唱状态的。针对学生演唱中过于夸张的咬字吐字状态, 用体会自然说话的口腔状态来引导学生, 效果比较明显。自然说话, 每个学生都会, 可是自然演唱, 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做到。因此, 需要教师指导帮助学生找回自然的状态。
  
  首先, 要让学生完全丢掉自己原来的不自然的演唱状态, 反复练习自然的说歌词。说歌词, 就是跟说话的咬字吐字状态一样, 不要夸张张大嘴巴, 不要求音量大, 关注点一定不要在喉部, 而是要放在鼻尖下面人中的位置, 感觉嘴巴动作的大小不超过人中的点。在学生能够放松清楚的说出歌词后, 接下来要求学生拖长音说歌词。所谓拖长音说歌词, 就是延长每个字的韵母, 保持气息往下叹, 尽可能把每个字的韵母在口型保持不变的情况下, 在哼鸣的位置上送到远方。当学生能把说歌词练习的比较自如以后, 再练习唱歌词。刚开始也不要追求音量大, 只强调能自然放松演唱。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以后, 学生大多能够比较自然放松的咬字吐字, 能自然的演唱。
  
  二、用哼鸣的位置状态, 来改善学生演唱过程中的“真声多, 位置低”
  
  黄梅戏传统唱法基本就是采用真声演唱, 也就是“大本嗓”演唱。所谓真声, 就是与自然说话比较接近, 声音比较结实明亮。单纯的真声唱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表现在:1.音域窄, 高音声区容易挤压喉头;2.张力强, 容易疲劳, 严重的会出现声带病变;3.发声位置低, 喉头位置高, 声区不能统一;4.声音表现力差, 声音很难具备色彩的变化。
  
  《歌唱中的自由》中说道:学习唱歌的人要尽可能多的练习哼唱。很多声乐教师都会使用哼鸣来训练学生发声, 因为通过哼鸣能直观的找到高位置发声, 有助于喉部肌肉放松, 有助于打开喉咙, 有助于统一声区, 有助于控制声音与气息的平衡。
  
  哼鸣, 就像小声的哭泣一样, 嘴唇微微闭上, 舌头平放, 口腔里就像含着半口水一样, 气息平稳的往下叹, 声音不疾不徐的往前送, 声音和气息形成一定对抗的力量。哼鸣要求口腔具有松弛度, 是一种弱音的训练方法, 不要求音量很大。哼鸣的训练要求学生有耐心和信心, 经过反复的训练, 就会慢慢感觉到头腔共鸣的存在, 声音越来越集中, 音量也会随着腰部力量的支撑和控制慢慢变大。在哼鸣状态训练的比较稳定后, 可以慢慢加上开口音的训练, 关键是所有母音的发音都要保持在哼鸣的状态上。上文所说的咬字吐字动作尽量小, 其实也是为方便把所有的母音保持在哼鸣的位置上。
  
  对于习惯真声演唱的黄梅戏学生来说, 哼鸣训练是再好不过的改善方法了。在练好哼鸣的前提下, 要求学生每一句歌词的起音, 必须从哼鸣的位置起。起音做好了, 往往后面的字就能很顺利的保持在哼鸣位置上。
  
  虽然哼鸣能够很好的解决黄梅戏学生的演唱问题, 但是针对不同情况和不同程度的学生, 教师要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对于初学者或演唱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 我们要采用慢速的、简单的、下行的、级进的哼唱旋律, 先让学生体会哼鸣的自然放松状态, 再慢慢作进一步的要求。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学生, 可以采用中速的、流畅的、上行的哼唱旋律进行训练, 逐步加强力度速度的要求和整体共鸣的要求。
  
  三、建立科学演唱的信心,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演唱的主观能动性
  
  演唱是心理带动生理的一种运动。古人云:“凡音之起, 必由人心生也”.积极健康的歌唱心理状态, 能够让学生的歌唱状态更自然, 更松弛。可见, 对学生进行歌唱心理辅导, 让他们建立科学演唱的信心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存在演唱问题的学生, 他们会觉得自己的嗓子不好, 声音不好听, 甚至会觉得自己入错了行当。还有学生难以接受高位置的演唱, 觉得真声演唱才是黄梅戏演唱的根本方法。对于有歌唱心理问题的学生, 首先, 教师需更加关注, 更加理解学生, 要经常跟他们聊天、谈心, 慢慢取得学生的信任。接下来, 教师要给学生讲授科学发声生理知识, 让他们明白科学发声的理念, 引导他们去查找自己演唱存在的问题, 并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最后协助他们制定后期学习计划。最后, 教师再根据学情制定教学计划, 实施教学, 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习。被动学习的学生往往是机械学习, 教师推一推, 他就动一下, 不去想为什么。这样的学习状态进步缓慢, 教师费时费力。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提出问题, 然后查资料解决问题, 再来回课, 效果一定不一样。因为, 唱得好的学生一定是聪明的爱动脑筋的人。
  
  教师能解决学生歌唱心理问题,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歌唱信心, 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对解决学生的演唱问题至关重要。一个具有良好歌唱心理状态的学生, 其学习效果也将是事半功倍的。
  
  以上三点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 觉得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虽然简单, 但具有实操性。今天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 就是希望能帮助到正在学生黄梅戏的学生和青年演员, 同时, 也希望得到同行们的批评指正。
  
  作为我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 黄梅戏的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优秀演员来推动, 黄梅戏学生和青年演员的成长关系到黄梅戏的传承和发展, 他们怎样才能成长为能挑起重任的优秀演员, 是每一位从事黄梅戏教学的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希望我们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 为黄梅戏艺术源远流长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时白林。黄梅戏音乐改革漫谈[J].中国音乐, 1982, (04) :52-53.  
  [2]黄志祥。谈黄梅戏艺术教育[J].黄梅戏艺术, 1993, (z1) :153-158.  
  [3]周杨。黄梅戏对民族声乐借鉴的可行性探微[D].上海:上海音乐学院, 2013年。  
  [4]薛强华。以创新之理念释黄梅唱腔之技巧[J].黄河之声, 2011, (03) :82-83.  
  [5]周洁群。略论黄梅戏的科学发声法和安庆方言技巧的有机融入[J].淮海工学院学报, 2011, (08) :108-109.  
  [6]杨瑾。科学唱法拓展黄梅戏唱腔的应用研究[J].钦州学院学报, 2010, (03) :111-113.  
  [7]央金卓嘎。试论声乐艺术的科学发声法--民族声乐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梳理[J].西藏艺术研究, 2009, (01) .  
  [8]夏玢。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看黄梅戏文化传承[J].池州学院学报, 2008, (02) .  
  [9]鲍红。黄梅戏中安庆方言叹词的运用[J].池州学院学报, 2009, (02) .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