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西游记》中的宇宙理念及其科幻思想

发布时间:2012-10-24 19:22:01

  摘    要:《西游记》将人生哲理、宗教思想、政治批判、科学幻想等思想借助神魔故事熔于一炉,同时也包含着非常复杂深刻的宇宙观,表达了那个时代作者对整个宇宙的根本认识.《西游记》的宇宙观实际上是集道教与佛教的宇宙观于一体,融汇了中国古代民间对宇宙的一些原始看法.《西游记》中提出的"天上一天即是人间一年"的惊人论断,对时间、空间及物体运动速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天才性的猜测,与爱因斯坦相对论的科学结论惊人的相似.《西游记》还借神魔故事表达了许多幻想与猜想,其中许多幻想与猜想都有科学依据.有些甚至今天已经被科学所实现.因此,《西游记》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而且还有很高的科学价值.研究《西游记》不仅要从文学的视角认识《西游记》的价值,还应该从科学的视域挖掘《西游记》的价值.

  关键词:《西游记》; 《西游记》宇宙观; 科幻思想; 天、地、人三维世界;

  作者简介: 康江峰(1963-),男,陕西兴平人,宝鸡文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明清小说.;

  基金: 宝鸡市社会科学2018年度《西游记》研究专项课题(BJSKZT-201816); 上海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3BWY003);

  On the Cosmology and Science Fiction in Journey to the West

  Abstract:Journey to the West melts philosophy of life, religious thought, political criticism, scientific fantasy and other thoughts with the help of fairy tales.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contains a very complex and profound view of the universe, which expresses the author's fundamental understanding of the whole universe at that time. In fact, the cosmology in Journey to the West integrates the cosmology of Taoism and Buddhism, and integrates some primitive views of ancient Chinese people on the universe. The amazing conclusion of "one day in the sky is one year in the world" put forward in Journey to the West makes a genius gues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ime, space and the speed of object movement, which is surprisingly similar to the scientific conclusion of Einstein's relativity. Journey to the West also expresses many fantasies and conjectures through the stories of gods and demons, many of which have scientific basis. Some have even been realized by science today. Therefore, Journey to the West has not only high literary and artistic value, but also high scientific value. To study Journey to the West, we should not only understand the value of Journey to the Wes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terature, but also explore the value of i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cience.

  Keyword:Journey to the West; Journey to the West cosmology; science fiction; three-dimensional world of heaven,earth and human beings;

  一、《西游记》的宇宙观

  (一) 《西游记》把道教的宇宙观、佛教的宇宙观和中国古代朴素自然的宇宙观整合到了一起,创造了一个天、地、人的三维世界

  《西游记》所塑造的天界以释教之佛、道教之仙为主体,建立了一个以玉皇大帝为代表的机构齐全的神魔世界的"政府";人界以普通凡人所构成的人间社会为主体;地界以幽冥、龙王、城隍、山神等为主体.在这个三维世界中,以道、佛两教为主的天界为主宰,占据着统治地位.第二维世界、第三维世界从属于第一维世界,服从第一维世界的意志.十代阎王归玉帝管,天庭每30年派神仙到地府巡查一次,决狱平冤.江河湖海的龙王也归天庭政权管辖,泾河龙王违逆玉帝旨意,私改降雨的时辰与点数而被人曹官魏征梦中斩首.不仅如此,土地、山神及城隍同样也归玉帝管,玉帝不就把太上老君看炉的童子贬下凡间作为火焰山的山神吗?

  在这个宇宙体系中,东方道教与天庭政权自成体系,浑然一体.而西天的佛界自成一体,距离天庭政权相对较远,似乎二者关系并不十分密切.造成这种感觉源于道教是在中国土壤中形成的,属于中华传统文化体系,符合中国人的思维习惯和审美意识;而西天的佛界则是在印度文化的氛围中发展起来的,与中国人的思维习惯、审美意识、行为模式及民族风俗有一定的距离.阅读《西游记》时,读者一看到元始天尊、道德天尊和通天教主就感到熟悉,看到玉帝就感到亲切,看到八仙就感到耳熟能详,看到南天门就似曾相识.因为这些都有浓烈的中国文化元素.而读者看到灵山缥缈峰灵鹫宫雷音寺,往往会感到神秘、陌生和新鲜,心里的感觉完全不一样.

  这三维世界是相通的,神、佛、精、魔穿行于它们之间,起着沟通的作用.八仙遨游五湖四海,孙悟空闯龙宫,下阴曹地府,大闹天宫,如来佛祖下界降妖等故事就形象地诠释了这一点.

  (二) 宇宙来源于盘古氏开天辟地

  林惠祥先生根据神话的性质将其分为八大类:开辟神话、自然神话、神怪神话(因神坻与妖怪同是超自然的东西,无确切界限)、死亡灵魂及冥界神话、动植物神话、风俗神话、历史神话、英雄传奇神话.后又有学者将中国的神话划分为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和发明创造神话.根据上古时期的创世神话传说,原始宇宙就像一个大鸡蛋,里边孕育着人类的始祖--盘古.有一天,盘古醒来,发现黑暗混沌,黑漆漆一片,什么也看不见.经过18 000年,盘古用一把利斧将这个鸡蛋形的宇宙从中劈开,清而轻的东西上升形成天,重而浊的东西下沉形成地.盘古怕天地重新合拢,于是顶天立地支撑其间.天每日升高1丈,盘古每日也长高1丈.再经历18 000年,盘古死去,身上的器官变化成天地间的万物:身体变为高山,肌肉变成良田,血液成为江河,筋骨变成大路,牙齿变为玉石,皮毛变成草木.

  《西游记》开篇就说:"感盘古开辟,三皇治世,五帝定伦,世界之间遂分为四大部洲,曰东胜神洲,曰西牛贺洲,曰南瞻部洲,曰北俱芦洲."[1]1这表明《西游记》是接受了宇宙起源于盘古氏开天辟地这个观念的.

  (三) 第二维世界是由四大部洲和须弥山构成的佛教宇宙观

  《西游记》从佛教那里接受了宇宙由四大部洲、须弥山和海洋组成的宇宙观.《西游记》认为第二维世界的具体结构为:地界由东胜神洲、南瞻部洲、西牛贺洲和北俱芦洲组成;四大洲的中间是须弥山;各大部洲之间依靠海洋连接;这当然不是《西游记》的独创,而是来自于佛教.所不同的是,《西游记》进一步作了发挥,认为傲来国花果山在东胜神洲,大唐帝国在南瞻部洲,天竺国在西牛贺洲.

  按照佛教的观念,第二维宇宙地界的东西南北由佛教的四大天王镇守:东方持国天王,名提多罗吒,居须弥山腰东,黄金为地,魔礼海,掌碧玉琵琶一面,职调;南方增长天王,名毗流驮迦,居须弥山腰南,琉璃为地,魔礼青,掌青光宝剑一口,职风;西方广目天王,名毗留博叉,居须弥山腰西,白银为地,魔礼寿,掌紫金龙花狐貂,职顺;北方多闻天王,名毗沙门,居须弥山腰北,水晶为地,魔礼红,管混元珍珠伞,职雨.佛教的这种宇宙观甚至对我国承德避暑山庄普宁寺的建筑产生了影响.普宁寺后半部的藏式寺院建筑是模仿桑耶寺的风格,通过建筑总体布局和个体造型来反映藏传佛教的世界观,把密宗的曼荼罗等清净佛国的理想境界用具体建筑形象表现出来,使整个建筑具有象征作用."曼荼罗"的梵语意为"轮集""轮坛"或"坛城",是密宗僧侣修行时构筑的法坛,后演变为"圆轮俱足、诸佛集会"的圣坛.

  普宁寺的后半部就是根据佛经对宇宙的描述设计的.大乘之阁巍然屹立中间,代表须弥山,象征世界中心;大乘之阁的东西两面建有日殿和月殿,表示日月环绕宇宙世界运行;阁的四面有四座重层殿宇代表四大部洲: 东胜神洲殿象征风,起着长养万物的作用,形如半月,故建成月牙形台殿.南瞻部洲殿象征火,形为三角,起着促进万物成熟的作用,所以建成梯形台殿.西牛贺洲殿象征水,滋润万物,因而建成椭圆形台殿.北俱卢洲象征地,保护万物,故建成正方形台殿;阁之四隅有四座宝塔,代表佛之"四智".西北角的白色塔为"大圆境智",能清楚地反映认识世界万象;东北角黑色塔为"平等性智",视世界万物平等无差别;东南角的红色塔为"妙观察智",表示佛能明察善恶,妙观万法;西南角绿色塔为"成所作智",表示信佛能成就自利和利他事业.大乘之阁五顶紧密连接,结成一个屋顶组群,四大部洲的台殿和日月殿是把藏式平顶建筑改变比例,作为基座,上建汉式木构建筑,而白台建筑则是藏族形式,这样使汉藏建筑巧妙结合,外形雄伟又具有园林配置,形成汉藏文化相互融合的风格独特的寺庙建筑[2].

  《西游记》幻想出来的这个宇宙结构的意义在于,它彻底打破了中国中心论.古人认为中国就在天下的中央,四周都是环绕着大海,中土、中原、中国莫不是这个意思.但看看《西游记》,就会知道大唐帝国根本就不在天下的中央,而是在偏南的南瞻部洲.这和我国古人宇宙观并不一致,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四) 科学的时空观

  爱因施坦的相对论认为:当物体运动的速度足够高时,时间就会发生变化.比如当物体以光速(30万千米/秒)运动时,时间就会变慢;如果物体的运动速度高于光速时,时间还会发生倒流,出现穿越现象.这是现代科学的经典理论,是科学大师爱因施坦提出的著名科学猜想.然而,这种观点在中国并不新鲜,古已有之.不信,你读读《西游记》.在《西游记》中的第一维世界--天界里,仙佛运动的速度是非常高的,孙悟空一个筋斗就能翻十万八千里.而孙悟空的神通与法力在天界并不是最好的,二郎神杨戬、太上老君的青牛、金银二童子、奎星、牛魔王等神魔的法力与神通就并不次于孙悟空,这些神魔的运动速度当然也不会低于孙悟空.我们看,须菩提祖师、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太白金星、镇元大仙、菩萨、如来佛祖等这些仙佛的法力与神通要比孙悟空高得多.那么,这些仙佛的运动速度又是多少?一个筋斗能翻多少里?恐怕远远不止十万八千里吧?在第一维宇宙的天界,时间当然大幅度变慢,是第二维宇宙地界时间的1/365.所以,"天上的一天等于地上的一年"."天上的一天等于地上的一年""在天方一日,在下即一年也" 这个命题是如此符合爱因施坦相对论的理论,具有惊人的科学性.笔者不知这个天才的想法在430年前的明代是如何想出来的,这比爱因施坦相对论的猜想可是早了300多年,可以说这个命题是吴承恩"天才的闪耀","智慧的光芒".

  (五) 地静日动的地心说

  中国古人朴素地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地球是静止不动的,而太阳则围绕着地球由东向西转动.天上的神鸟三足乌背负着太阳在天空由东向西飞翔,中途累了还会落在神树上休息.故而太阳升起于东方,沉落于西方大海之中.中国古代的浑天说就认为:地球位于宇宙的中心,地球的周围被大量的星辰包裹着,是一个圆球体.史书记载大科学家张衡就创造出了浑天仪.吴承恩显然是同意这种看法的.在《西游记》中,当唐僧师徒一行快要接近火焰山时,天气异常炎热."三藏勒马道:'如今正是秋天,却怎么返有热气?'八戒道:'原来不知.西方路上有个斯哈哩国,乃日落之处,俗呼为天尽头.若到申酉时,国王差人上城,擂鼓吹角,混杂海沸之声.日乃太阳真火,落于西海之间,如火淬水,接声滚沸.……'"[1]723吴承恩借猪八戒之口说出了太阳围着地球转,东升西落的宇宙观.

  二、《西游记》的科幻思想

  (一) 空中飞行的思想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蛇爬鹿奔、虎跃龙腾,大自然奇妙的进化机制使得动物各有其一套最有效率的运动方式.人由于自身生理构造的限制,只能在陆地上运动,无法像鸟儿那样在空中飞翔.但是,人类自古以来就非常羡慕鸟儿飞翔的轻灵欢快与自由迅捷,希望自己也能够像鸟儿那样在蔚蓝的天空拥抱着白云,自由自在地飞翔.这种希望就蕴含在各种神话、传说和故事当中.在上古时期的神话传说中,就有人类飞翔的幻想.我国民间流传的 "牛郎织女""七仙女下凡配董永"和"嫦娥奔月"等神话故事就通过织女与嫦娥的空天飞行表达了人类飞行的愿望.

  《西游记》的作者通过神话故事对前人的空天飞行思想进行了细化、深化和丰富化,在《西游记》里探索了空天飞行的各种方法和途径.《西游记》中的神魔大都会空中飞行,或驾云气或骑坐动物,或化狂风或坐器械.一般来说,驾云气飞行的一般是那些地位较高、道行法力较深的仙、佛、神和某些道行较深的妖魔两类人物.仙、佛、神等正面人物所驾之云一般为五彩或七彩祥云,云中瑞气蒸腾,祥云缭绕.如如来佛祖、观世音菩萨、普贤菩萨、太上老君、太白金星、二郎神杨戬等;而妖魔所驾之云多为乌云,云里妖气弥漫,黑云翻滚,间或伴有狂风.驾云的姿势与力度又有区别,年长的仙、佛、神往往驾云沉稳、不疾不徐、显得端庄肃穆、沉稳大气.如来佛祖、观世音菩萨、太白金星即属此类.而年轻的仙、佛、神驾云往往动静大,气势猛,快速威风.二郎神杨戬和梅山六兄弟即是如此,他们打猎时就驾着云气风尘滚滚的从空中而过,显得特别有派.化作狂风在空中飞行的一般为妖魔,这一般在两种情况下经常运用:一是妖魔仓促之间捞走唐僧时,另一是妖魔战败被孙悟空或天兵天将穷追猛赶之时.一句话,都是在妖魔匆忙仓促时运用.在驾着云气进行空天飞行的例子中,特别应该强调的是孙悟空的筋斗云.筋斗云是孙悟空的专利,在《西游记》中名气最大,连孺子小童都知道孙悟空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

  其实,这种纵身腾跃、凌空飞行的思想早在东晋时期就已经出现.《搜神记》里的"星外来客"就载有纵身飞行的故事:

  ……,孙休永安三年二月,有一异儿,长四尺余,年可六七岁,衣青衣,忽来从群儿戏.……,详而视之,眼有光芒,�~�~外射.……,耸身而跃,即以化矣.仰而视之,若曳一疋练以登天.大人来者,犹及见焉.飘飘渐高,有顷而没.[3]101

  骑动物飞行的也多以仙、佛、神为主,道佛两教的仙佛似乎都喜欢骑动物飞行.太上老君就整天骑着青牛没事到处乱转,禄星骑着老虎,福星骑着仙鹤,文殊菩萨骑着青毛狮子,观音菩萨骑着金毛吼,南极仙翁骑着白鹿,太乙救苦天尊骑着九头狮子等.这些仙佛就是骑着动物进行空天飞行的.乘坐器械飞行是《西游记》的作者所设想的另一种空天飞行方式,《西游记》中的哪吒就是脚蹬风火轮在空中飞行的.乘坐器械飞行是一种比较科学的飞行方式.人借助一定的器械在空天进行飞行是完全可能的.现代人经过长期的努力,不是已经能够驾驶热气球、飞机、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自由地进行空天飞行,甚至早就登月了吗?

  吴承恩的空天飞行思想对后世的小说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诞生于《西游记》之后的《封神演义》,道教里的神仙也是采用驾着云气、骑着动物和乘着器械这三种方式飞行的.尤其是哪吒的飞行方式与《西游记》里哪吒的飞行方式完全一样,这不能不说受到了《西游记》的影响.诞生于清代的志怪小说《聊斋志异》也有驾着云气、器械、动物三种方式进行空天飞行的思想.如《白于玉》中的白于玉就在月朗星稀、银辉满地的夜晚乘着青蝉飞向太空,和神仙做了一次有趣的会谈.还有《仙人岛》中的道士与神仙就是驾着竹杖和皮排,骑着龙、虎与鸾凤进行空天飞行的.更令人叫绝的是《邢子仪》中的滕地杨某,作为一名白莲教徒众,得左道之术,会驾木鸟进行长途空中飞行,并唆使继妻朱氏伪为仙姬,于月朗星稀之夜遥控操作木鸟掠走了泗上某绅家的女儿,并成功从空中逃离.

  滕有杨某从白莲教党,得左道之术,徐鸿儒诛后,杨幸漏脱,遂挟术以遨.家中田园楼阁,颇称富有.至泗上某绅家,焕发为戏,妇女出窥.杨睨其女美,归谋摄取之.其继室朱氏亦风韵,饰以华妆,伪为仙姬;又授木鸟,教之作用,乃自楼头推堕之.朱觉身轻如叶,飘飘然凌云而行.无何至一处,云止不前,知已止亦.是夜,月明清洁,俯视甚了.取木鸟投之,鸟振翼飞去,直达女室.女见彩禽翔入,唤婢扑之,鸟已冲帘出.女追之,鸟堕地作鼓翼声;近逼之,扑入裙底;转展间,负女飞腾,直冲霄汉.婢大号.朱在云间言曰:"下界人勿须惊怖,我月府嫦娥也.渠是王母第九女,偶谪尘世.王母日切怀念,暂招去一相会聚,即送还耳."遂与结襟而行. 方及泗水之界,适有放飞爆者,斜触鸟翼;鸟惊堕,牵朱亦堕,落一秀才家.秀才邢子仪……[4]363-364

  在《邢子仪》中,蒲松龄惊人地幻想出了有头、有翅膀、有尾翼、有脚,能载人长途飞行的木鸟.而且这个木鸟能够被人在空中远距离遥控操作.这是什么?这不就是我们今天经常看到的无人飞机么?更惊人的是地面上的人放冲天炮,阴差阳错竟然打下了这只木鸟.这又是什么?这不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高射炮或地空导弹打飞机么?蒲松龄不仅幻想出了杨某的妻子朱氏能驾云凌空飞行,而且还天才地幻想出了能够被人远距离遥控的木鸟--飞机,这只木鸟还能够被地面的冲天炮--地空导弹或高射炮击落,这可不就是现代空战和防空战的典型幻想吗?

  人驾着木鸟飞行、远距离遥控操作木鸟飞行,这要比纵身一跃,凌空飞翔的幻想科学多了.人类今天不是已经造出了飞机、无人机、高射炮和地空导弹吗?驾着飞机飞行,远距离遥控操作无人机,高射炮和地空导弹打飞机等这些蒲松龄三百多年前幻想的东西,今天已经变为现实.从这一点来说,《聊斋志异》的空天飞行思想要比《西游记》更加大胆,更加科学,前进了一大步.

  (二) 在宇宙中完全可能存在的时空关系

  前已述及,《西游记》里有一个著名的思想那就是"天上的一天即是地上的一年".这个思想本文已经将之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做了比对,发现二者在精髓上完全一致,非常惊人.这里,从宇宙学和天体物理学的视域看,"天上的一天即是地上的一年"这个思想和这个地方在宇宙中完全有可能存在.据报道,科学家们通过假设与构想,再通过科学实践,还真的在在宇宙中发现了这样的地方,那就是与地球一样,在围绕着太阳公转的行星.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圈是一年的时间,也就是365天,每一个行星情况都不一样,它们也有自己的节奏,有的行星转得慢,有的行星转得快.科学家们通过观察寻找,发现有这么一颗行星,其运行轨道与地球完全不同,公转一圈的速度和地球差异很大.这颗行星围绕太阳公转一圈之后,地球上才过了1.7天的时间.这也就是说,我们地球上的1.7天既是那个星球上的一年.不过,这种快速运转的星球上面并有没有什么真正的生命体,地球上的我们也没有高速飞行的神通与法力,我们也不是什么"神仙".

  天文观测表明,太阳系内海王星的时间与地球相比,就很像《西游记》中所说的"天上的一天即地上的一年".根据科学观测,海王星的时间与地球大不相同,公转的速度非常的慢,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大约相当于地球绕太阳公转84周.也就是说海王星上的一年相当于的84年,反过来说,地球上的一年只是海王星的84分之1年的时间.所以海王星上如果有真正生命体的话,那么这个星球对于我们来讲,就是现实版的"天庭"了.

  (三) 以气象环境武器改变战局的思想

  《西游记》里的玉皇大帝因恼怒凤仙郡太守口出秽言不敬自己,利用职权使凤仙郡大旱3年,以此折磨凤仙郡的太守、百姓和整个取经队伍;平顶山莲花洞的二魔王银角大王在和孙悟空的战斗中,运用了移山倒海的法术,将须弥山、峨眉山和泰山三座大山调来压住了孙悟空;在和圣婴大王红孩儿的战斗中,孙悟空被红孩儿的三昧真火烧得无计可施,最后竟然突发奇想,调来了东海龙王的水族,企图用海水浇灭红孩儿的三昧真火;在和黄风大王战斗的过程中,黄风大王一口气吹出了漫天滚滚的黄风,将孙悟空吹到了几万里之外.还有,银角大王的铃铛不仅会喷火,而且还会喷沙子,人造沙尘暴.

  其实,在中国古代小说(不管是否是神魔小说)和民间传说故事中就有大量关于气象武器的科学幻想.如《封神演义》里的姜太公做法祭天,使气温在盛夏季节陡然下降几十度,天空突降大雪,冻死殷商的士兵无数,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三国演义》里的孔明拜坛祭天,巧借东风,硬是为周瑜火烧曹操战船和营寨里的83万人马创造了条件;关羽巧借阴雨天气,堆石磊土聚水,水淹魏国大将于禁和庞德,取得了战斗的胜利;《水浒传》里的公孙胜、高濂等屡次祭起浓雾或黑云掩护自己军队的行动,以达到战争行动的突然性,取得战争的胜利;《荡寇志》里的道士、异人屡次改变天气,以取得战争的胜利;《白蛇传》里的白娘子为了救出自己的丈夫许仙和法海恶斗,水漫金山,利用海啸和洪水与法海战斗.

  所有这些都是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典型的关于环境气象武器的幻想.其实,这些幻想不是完全没有道理,而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

  (四) 人类无性繁殖的思想

  生物的繁衍有两种基本方式: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所谓的有性繁殖是指生物的雄性和雌性必须结合,生命才能复制繁衍下去,如人类就属于有性繁殖.而无性繁殖则是指不需要生物的雄性和雌性相结合,就可实现生命的复制繁衍,如柳树就是无性繁殖,春天到了,随便折一段柳树枝插入土里就可成活.一般来说,生命的形式越高级,就越有可能是有性繁殖;生命的形式越低级,则越有可能是无性繁殖.在亿万年的进化过程中,人类已经达到了生命的最高级最复杂的形式,因而也是有性繁殖.男女两性的结合被赋予了神秘浪漫、庄重复杂的文化色彩.爱情成为人类千古歌颂的永恒主题,婚姻成了人类各种故事的载体.那么,人类能不能实现无性繁殖,只靠女性或只靠男性繁衍下去呢?人类在幻想,在探索.《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给出了自己的回答:能.《西游记》第54回就描写了一个奇妙的女儿国--西梁女国.该国上自国王太师,中到太守知县,下至贩夫走卒,均为女性.在唐僧一行到来之前,该国自古就没有一个男子.所有女性都是在子母河中饮水怀孕,生女繁衍.这是什么?这是典型的人类无性繁殖的幻想.这个幻想将来有没有可能实现?笔者猜想,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无性繁殖将来完全有可能实现.为什么?因为,今天的科学家既然能够实现克隆羊和克隆牛,二三百年以后,当生物技术高度发达以后,为什么就不能实现人类的克隆呢?笔者坚信,将来一定会在技术上实现人类的无性繁殖,实现吴承恩的这一奇妙幻想.

  (五) 火焰喷射器的思想

  火焰喷射器在今天已不稀奇.在战场上,当遇到难以攻克但又怕火的目标时,士兵身背火焰喷射器匍匐前进,在火焰喷射器的有效射程内,打开火焰喷射器,一股强烈的火苗直扑敌方,引燃敌方的目标,借以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今天的火焰喷射器,射程一般为400米左右.有意思的是,早在430多年前,吴承恩就提出了这个天才的幻想.《西游记》第41回,圣婴大王红孩儿每次和孙悟空战斗时,就会令小妖推出五辆"烟火车",且按金、木、水、火、土五个方位排列好.这五个烟火车会放出一股强烈的三昧真火,烧得孙悟空狼狈不堪,焦头难额.

  在《西游记》第70回里,孙悟空在和妖魔赛太岁战斗时,那个妖魔有三个紫金铃,可以燃放浓烈的烟火和风沙.能够施放烟火的烟火车和紫金铃是什么?笔者的理解就是火焰喷射器.无论是红孩儿的烟火车还是赛太岁的紫金铃,每次都把神通广大的孙悟空烧得落荒而逃,仰面长叹,由此可见,这种火焰喷射装置的威力.在那个时代,这种火焰喷射装置就是妖魔独家秘密研发出来的高科技武器,属于杀手锏之类的武器.

  (六) 剖腹(肋、背)产的思想

  《西游记》里也有剖腹产的科学幻想.如来道:"那凤凰出世之时最恶,能吃人,四十五里路,把人一口吸之.我在雪山顶上修成丈六金身,早被他把我也吸下肚去.我欲从他的便门而出,恐污真身,是我剖开他脊背,跨上灵山.……"[1]955

  如来佛剖开凤凰的背部,飞翔而出.这是典型的剖腹产的神话变异版,把剖腹产变成了剖背产.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和神话传说中,不乏关于剖腹产的幻想.

  据《淮南子》记载:"禹治鸿水,通�S辕山,化为熊.谓涂山氏曰:'欲饷,闻鼓声乃来.'禹跳石,误中鼓.涂山氏往,见禹方作熊,惭而去.到嵩高山下,化为石.禹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启生."而屈原的《天问》则说:"禹之力献功,降省下土方.焉得彼涂山女,而通之于台桑?……启棘宾商,《九辨》《九歌》?何勤子屠母,而死分竟地?"有学者训诂后得出,所谓大禹之子"启"的降生就是剖开母亲的腹部而取出"启"的.所以,"启"是剖腹产所诞生出来的.

  除《西游记》外,清代的短篇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里也有剖腹产的思想.《聊斋志异》里的"男生子"就讲述了一个男子怀孕后剖腹产的离奇故事:

  福建总兵杨辅有娈童,腹震动.十月既满,梦神人剖其两胁取之.及醒,两男夹左右啼.起视胁下,剖痕俨然.儿名之为天舍、地舍云.[4]328

  (七)超长距离遥视、遥听

  在《西游记》中,孙悟空的火眼金睛日看一千,夜看八百.天廷的千里眼也可以看到千里之外的东西,这是典型的遥视功能和夜视功能.这种能力今天我们不是已经实现了吗?世界军事科学家和军工企业不就开发出了望远镜、夜视仪和远程信息系统,可以通过电视或电脑屏幕观看千里之外的战场动态.这不就是吴承恩创作设想的火眼金睛和千里眼吗?

  在《西游记》里,孙悟空、顺风耳、谛听及与许多神魔往往能听到数十数百里外的动静,这是典型的遥听功能.今天,我们不是已经通过电话与手机实现了听万里之外的声音的愿望吗?

  三、结语

  《西游记》是一部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包含了民俗、服饰、饮食、政治、哲学、诗词、医药、堪舆、宗教、历史等方面的丰富知识.人生哲理、宗教思想、政治批判等思想借助神魔故事熔于一炉.如果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西游记》中除了这些思想以外,还包含着非常复杂深刻的宇宙观和科学幻想,表达了作者在那个时代对整个宇宙的根本认识,提出了许多天才性的科学幻想.将"以理论与运用为范畴,站在未来学的高度审视《西游记》研究,期待开拓研究新路径"[5]2.

  从整体来看,《西游记》的宇宙观是佛教的宇宙观、道教的宇宙观和中国古代其他宇宙观的复杂融合,同时又杂有作者自己对宇宙的直观认识和一些天才性的猜想.在《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聊斋志异》《封神演义》《东游记》《南游记》等名著中,《西游记》的宇宙观最全面、最成体系,也最富有创造性.即使在《西游记》《封神演义》《南游记》《北游记》《东游记》《搜神记》和《聊斋志异》等神魔小说中,《西游记》的宇宙观也是最深刻、最有天才成分的.可以说,《西游记》的巨大成功与它的宇宙观密不可分.

  国内外学术界现有对《西游记》的研究基本上集中于孙悟空的人物形象及其来源、《西游记》的作者、《西游记》的文本、《西游记》的主题思想、《西游记》语言艺术等领域.尽管研究《西游记》的著作汗牛充栋,但截至目前尚无人研究《西游记》中的科幻思想.其实,《西游记》在大量奇幻浪漫的故事情节中,包含了丰富的科幻思想.这些科学幻想体现了作者天才般的想象力,惊人的洞察力与无与伦比的智慧.其中有些幻想今天已经被现代科学所实现;有些幻想与现代科学理论惊人地一致,具有很强的科学理论基础;有些幻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未来也一定能够变为现实.
  参考文献
  [1] 吴承恩.西游记[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
  [2] 杨时英.普宁寺概述[J].西藏研究,1989(2):107-111.
  [3] 干宝.搜神记:卷八[M].成都:时代出版社,2014.
  [4] 蒲松龄.聊斋志异[M].长沙:岳麓书社,1988.
  [5] 杨俊.《西游记》研究新探[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