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宋词自然形象的清丽美

发布时间:2014-07-18 02:03:41
  【摘要】宋词自然形象清与丽的特点与词语的运用、自然形象的选择和色彩的运用密切相关。宋词自然形象多将清和丽结合起来,形成清丽美。宋词自然形象的清丽美有利于培养读者无功利的审美心态,扩大审美感受范围,提高色彩感知能力,为提高审美能力奠定基础。
  
  【关键词】宋词;自然形象;清丽美。
  
  宋词以写景见长。词人以优美的语言描绘自然形象,融入自身审美感受,使其呈现出丰富的审美内涵。宋词自然形象的美表现在诸多方面,本文主要论述其清丽美。
  
   一、宋词自然形象的清及其审美内涵。
  
  宋词自然形象多呈现清的特点。宋词中可见大量以清形容自然形象的词句,表现其清的特点。如“清湾幽岛任盘纡”(赵构《渔父词》“清湾幽岛任盘纡”)、“水浴清蟾”(周邦彦《过秦楼》“水浴清蟾”)、“风竹摇清影”(卓世清《卜算子》“流水一湾西”)等。除了直接用清字,宋词还经常用其它带有清意味的字眼比如澄、澹、湛等描写自然景物,同样突出了其清的特点。比如“皓色千里澄辉”(晁端礼《绿头鸭》“晚云收”)、“素云凝澹月婵娟”(晏几道《虞美人》“闲敲玉镫隋堤路”)、“水天清,影湛波平”(苏轼《行香子》“一叶轻舟”)等。
  
  宋词还多选取本身具有清特点的自然形象进行描写或形容其它自然形象,使其整体呈现出清的特点。比如水是宋词常见的意象,本身就具有清的特点。对水的描写在宋词中随处可见。
  
  如“池塘水绿风微暖”(晏殊《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溪风漾流月”(苏轼《好事近》“湖上雨晴时”)、“微茫水满烟汀”(陈允平《八宝妆》“望远秋平”)等。词人尤其经常写水波、水纹,更凸显了清的特点。如“绿波渺渺”(赵以夫《燕台春》“绣地残英”)、“小池冰解水纹生”(杜安世《玉楼春》“晴景融融春色浅”)、“晚风细起波纹�e”(张孝祥《蝶恋花》“漠漠飞来双属玉”)等。词也经常以水形容月亮和天空等自然形象,以突出其清的特点。如“月华如水过林塘”(陈亮《好事近》“的�两三枝”)、“云收天净如水”(方千里《西河》“都会地”)、“素月溶溶如水”(张炎《真珠帘》“绿房几夜迎清晓”)等。
  
  词人还经常把水与其它形象组合在一起,整体呈现清的特点。
  
  比如“溪桥阵阵花飞”(韩元吉《西江月》“山路冥冥雨暗”)和“痕沙水浅溪桥小”(陈着《渔家傲》“浪麦风微花雾扫”),把小桥和溪水组合在一起,使得整幅画面都具有清新的特点。
  
  比如“水涵山影翠光浮”(林淳《浣溪沙》“却忆西湖烂漫游”)和“倒影芙蓉明镜底”(晁端礼《满江红》“五两风轻”)都是描写水中的倒影,把水和自然形象的影子组合在一起,呈现出清新的特点。再比如“杏花时节雨纷纷”(刘仙伦《一剪梅》“唱到阳关第四声”)和“梅黄楚岸垂垂雨”(谢逸《鹧鸪天》“桐叶成阴拂画檐”),写自然形象笼罩在细雨中的场景。因为雨的存在,所有的自然形象都增添了清新的意味。词人还经常选取具有明显清的特点的形象来比喻自然形象,以突出其清的特点。比如美玉清润翠绿,在宋词中经常用来形容自然形象,使之也呈现清的特点。如“玉英乱簇春光满”(王十朋《点绛唇》“羽盖垂垂”)、“石池湛湛,一方寒玉”(刘子寰《满江红》“云壑飞泉”)、“��娥何处,驾此一轮玉”(黄庭坚《念奴娇》“断虹霁雨”)等。
  
  宋词自然形象多呈现清的特点也与色彩的运用密不可分。
  
  词人多选用具有明显清特点的色彩描绘自然形象。比如绿色往往带给人清新之感,便是宋词常用的颜色。比如“绿荷多少夕阳中”(秦观《虞美人》“行行信马横塘畔”)、“绿芜墙绕青苔院”(陈克《菩萨蛮》“绿芜墙绕青苔院”)、“绿丝低拂鸳鸯浦”(姜夔《杏花天》“绿丝低拂鸳鸯浦”)等。词人以绿色描写自然形象,突出了其清新的特点。除了直接用绿色,宋词还经常用其它表示绿色的字眼形容自然形象,比如碧、翠、青等。如“渐东郊芳草,染成轻碧”(柳永《尾犯》“晴烟幂幂”)、“翠阴庭院”(卢祖皋《水龙吟》“会昌湖上扁舟”)、“溪上青青草(辛弃疾《清平乐》”茅檐低小“)等。白色往往带给人清净之意,也是宋词常用的颜色。比如”连空十顷菱花白“(吕渭老《满江红》”燕拂危樯“)、”一点沧洲白鹭飞“(欧阳修《采桑子》”何人解赏西湖好“)、”江澄沙白“(赵师侠《满江红》”凉入三湘“)等。词人描写自然形象时的色彩搭配也往往追求清新的效果,不会过于�艳。比如绿色和白色的搭配便经常出现在词里,呈现出清新的效果。如”绿苹波上白鸥双“(苏庠《浣溪沙》”水榭风微玉枕凉“)、”茁茁抽长荷柄绿,毵毵吐净杨花白“(王质《满江红》”生�e平铺“)、”梅岭绿阴青子,蒲间清泉白石“(崔与之《水调歌头》”万里云间戍“)等。
  
  宋词自然形象多呈现清的特点,表现出追求清新纯净的审美趣味。这种审美趣味远离世俗的爱慕繁华热闹、追逐功名利禄,表现出无功利的心态。无功利心态是审美的基础。只有处于无功利心态,才能发现美、感受美。读者通过阅读宋词,感受自然形象清的特点,能培养无功利的审美心态,为提高审美能力奠定基础。这种审美趣味也明显与官场生活的黑暗复杂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词人对自然纯净人性的追求。审美的最高境界即重新发现人类和其它生命原本的存在状态,尤其是发现人自身的本质而获得的满足感。因此对人存在本质认识的程度会极大制约其审美水平的提升。读者通过阅读宋词,感受自然形象清的特点,能感受到人性的自然纯净,深化对美好人性的认识,从而为提高审美水平奠定基础。
  
   二、宋词自然形象的丽及其审美内涵。
  
  宋词自然形象还多呈现丽的特点。首先表现在多选择具有美丽外形的自然形象入词。词人都具有很强的审美意识,惯于发现自然中美丽的形象,并大量写入词中,传达了词人美的感受。比如花便是宋词常见的自然形象。词人描写了各种各样的花,如菊花、梅花、荷花、桃花、梨花、海棠花、石榴花等。词中处处可见以优美语言表现花的美丽。如”榴花开欲然“(苏轼《阮郎归》”绿槐高柳咽新蝉“)、”�花烂漫“(刘辰翁《金缕曲》”问何年种植“)、”海棠铺绣,梨花飘雪“(蔡伸《柳梢青》”数声���_“)、”艳桃�李闹长堤“(张元干《浣溪沙》”燕掠风樯款款飞“)等。除了花之外,柳树、青山、红叶、夕阳等本身即具有美丽外形的自然形象也大量出现在词里,使宋词中的自然形象整体呈现出丽的特点。
  
  宋词自然形象丽的特点还表现在对色彩的表现上。词人多具有很高艺术修养,尤其绘画造诣非凡,因此具备对色彩敏锐的感知和准确的表现能力。词人能感受到自然形象的色彩美,并以优美准确的语言表现在词中,使宋词中的自然形象呈现出丽的特点。宋词自然形象的色彩美首先表现在单一色彩呈现的美。词人有时只描写自然形象的一种色彩。比如”梧叶飘黄“(王诜《行香子》”金井先秋“)、”流水暗随红粉去“(辛弃疾《满江红》”家住江南“)、”秋水斜阳演漾金“(贺铸《减字浣溪沙》”秋水斜阳演漾金“)等。宋词自然形象的色彩美还表现在多种色彩搭配呈现的美。由于绘画造诣非凡,词人也擅长将不同色彩进行搭配,呈现美丽和谐的效果。因此写词时,词人凭借画家对色彩的敏感往往能抓住自然形象的色彩,并以画家高超的表现能力将其准确表达出来,呈现丽的效果。红与绿是宋词常见的色彩,词人在描写自然景物时多将二者搭配起来,呈现美丽的效果。比如”还是绿深红浅“(沈蔚《如梦令》”回首芜城旧苑“)、”碧梧红叶掩萧斋“(贺铸《浣溪沙》”落日逢迎朱雀街“)、”山桃红锦烂,溪柳绿摇丝“(李坦然《风流子》”东君虽不语“)等。除此之外,还有黄与紫、黄与红、黄与绿等的搭配也呈现美丽的效果。比如”红树间疏黄“(晏殊《诉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紫萸黄菊繁华处“(黄庭坚《一落索》”谁道秋来烟景素“)、”碧水惊秋,黄云凝暮“(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等。
  
  宋词不仅通过对自然形象的具体描写使之呈现丽的特点,即使并未展开具体描写也往往呈现丽的特点。很多词句里,词人只提及自然景物的名称,并未进行具体描写,但是也呈现丽的特点。因为这些自然事物为读者所熟知,并已经形成思维定势,认为一定是美丽的。所以读者在宋词中看到这样的事物,便会自动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形象,并展开联想赋予其美丽的特点。比如宋词中大量出现花的形象,但词人有时并未进行具体描写。如”淡月梨花院“(周密《拜星月慢》”腻叶阴清“)、”日高花外啭黄鹂“(谢逸《燕归梁》”六曲阑干翠幕垂“)、”春融水暖百花开“(薛师石《渔父词》”春融水暖百花开“)等。
  
  在读者的思维定势中,花必定是美丽的。所以即使词人并未具体表现花的具体特征,读者也会在脑海中浮现出花的美丽形象,赋予其丽的特点。再比如山也是宋词中常见的自然形象。词人有时具体表现山的美丽,比如”群岫凝碧“(黄裳《桂枝香》”插云翠壁“)、”湖上山横翠“(汪藻《点绛唇》”高柳蝉嘶“)、”玉钩帘外晓峰青“(吴文英《丑奴儿慢》”东风未起“)等。
  
  有时词人只是提及山的字眼,并未具体描写山的样子。比如”闲亭小立望溪山“(韦能谦《虞美人》”风清日晚溪桥路“)、”晚山千万叠“(苏庠《临江仙》”猎猎风蒲初暑过“)、”山外一川烟雨“(米友仁《如梦令》”蝶梦初回栩栩“)等。但是读者一看到山的字眼,便会认为必定是优美的,展开丰富的联想,赋予其美丽的颜色和形状,和其它美丽的自然形象比如山花、绿水等组合在一起,赋予美丽的特征。
  
  自然美是人类美感的重要来源,但是当代读者往往远离自然,无法感受到自然的美。宋词呈现大量美丽的自然形象,使当代读者重新感受自然的形象美,扩大了审美感受范围。和谐的色彩是美的形象的基本组成部分。因此色彩感知是审美感知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具备较强的色彩感知能力,才能达到较高的审美水平,从而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宋词在描写自然形象时,往往重在表现其色彩特点,通过对色彩的表现突出形象美。读者通过阅读宋词,大量感知色彩美,能提高色彩感知能力,为提高审美能力奠定基础。
  
  宋词中的自然形象多呈现清的特点,但极少有冷清、凄清之意,而是多与自然形象美丽的特点结合在一起并富于生机,呈现出丽的特点。宋词中的自然形象多呈现丽的特点,但极少有�丽之意,往往呈现清的特点。因此宋词中的自然形象多将清与丽结合在一起,呈现清丽之美。这种审美趣味表现出词人排斥世俗生活的繁华喧嚣与复杂,追求人性的自然纯净和心灵的自由轻松。由于这种无功利的心态和对人本质的认知,也使词人能处处发现生命中美好的事物尤其是自然形象的美。
  
  参考文献:
  
  [1] 唐圭璋 . 全宋词 [M]. 北京 : 中华书局 ,1980.12.  
  [2] 彭富春 . 美学 [M]. 武汉 :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5.10.  
  [3][ 德 ] 席勒 . 审美教育书简 [M]. 北京 :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5.12.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