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时代背景下武术散打的机遇与挑战

发布时间:2019-05-20 18:24:43
   摘要:武术散打运动从1979年在三大试点单位开始实验到今天已经有40年的发展历史。40年来, 在政府有关部门的领导下, 在武术界各位前辈的共同努力下, 武术散打运动由竞技武术的徒手对抗性项目, 发展成为和武术套路并驾齐驱的具有良好影响力的体育比赛项目, 受到了世界人们的喜爱。但是在40年的发展历程中, 武术散打运动仍然存在一些无法回避的问题, 武术散打运动的发展遭遇瓶颈期, 而“互联网 ”的出现为武术散打运动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武术散打运动如何借助“互联网 ”时代背景下更好的发展值得我们深思。
  
   关键词:武术散打; 互联网 ; 发展; 机遇和挑战;
 
  
  武术散打是两人按照一定的比赛规则, 运用武术当中的踢、打、摔、拿等攻防技法制胜对方的、徒手对抗的现代竞技体育运动。[1]1979年, 国内兴起武术热的潮流, 为了充分继承和发展作为中国古老文化遗产的武术项目, 原国家体委决定先在首先在北京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浙江省体委三个单位作为武术散打对抗项目的试点单位。时至今日, 武术散打运动已经有40年的发展史。这40年来, 在政府有关部门的领导下, 在武术界各位前辈的共同努力下, 武术散打由竞技武术的徒手对抗性项目, 发展成为和武术套路并驾齐驱的具有良好影响力的体育比赛项目, 受到了世界人们的喜爱。
  
  2015年3月5日,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隆重的开幕式。开幕式上,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会上作政府报告时第一次提出国家要制定“互联网 ”战略。“互联网 ”作为一项国家战略, 为各领域在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武术散打借助“互联网 ”这一平台, 将会加快武术散打的传播与发展, 促使武术散打更快走上产业化、职业化、国家化的现代发展道路。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图书馆、中国知网、中国期刊网等网站查阅关于武术散打、“互联网 ”等方面的资料, 并对相关文献资料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
  
  1.2 专家访谈法
  
  针对本研究的选题、写作思路结构, 对郑州科技学院相关的专家、教练及省体育局武术管理中心领导进行咨询和交流, 获取与本论文相关建议。
  
  1.3 逻辑分析法
  
  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 通过演绎、归纳、分析、综合等形式对搜索整理出来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 系统分析在“互联网 ”时代下武术散打的发展。
  
  2 武术散打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武术散打发展现状
  
  武术散打运动从1979年只有三个试点单位发展至今, 已经跻身于世界竞技体育的舞台, 秉承着“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 逐步与国际接轨。
  
  从目前武术散打运动的发展现状来看, 首先就国际方面来说, 为了让更多的外国的武术爱好者更好的认知武术散打运动、了解武术散打运动, 在国际武术联合会和中国武术协会组织的努力下, 武术工作者编写了大量的有关国际武术散打方面的教材, 以供国外武术爱好者阅读;国家多次举办各种类型的国际武术散打教练员、裁判员的培训班, 同时还派出大量的武术散打运动的相关专家、教练员到全世界去推广普及武术散打运动, 甚至是帮助一些想要组建武术散打国家代表队, 针对资源相对缺乏的国家, 派出优秀的武术散打教练员到这些国家去执教, 帮助所在国家武术散打运动方面的发展, 助力该国运动员参与世界各类的武术散打比赛, 他们所做的这些工作在无形之中不仅提高了世界各国武术散打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 而且促进了武术散打运动在世界各国的发展。目前, 全球已经超过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已经开展了武术散打运动, 通过所收集的信息反馈我们可以看出, 武术散打运动已经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人们的喜爱, 各个大洲和各个国家之间还会根据比赛日程举办洲际间的武术散打比赛以及交流赛, 一些武术散打运动发展比较好的国家还经常举办本国的武术散打比赛, 有的国家还把武术散打项目作为武术锦标赛中的正式比赛项目。
  
  其次, 从国内武术散打运动的发展情况来看, 值得注意的是, 由于最先人们对“武术散手”一词的理解以及在“散手”训练技术体系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1999年, 由中国武协、武术管理中心正式提出将“武术散打”正式更名为“武术散打”, 目的就是要体现这项运动所表现的“打”的艺术性及“打”的名族风格。[2]
  
  随着武术散打运动的不断发展, 武术散打不仅在竞赛规则的修订、修改方面逐步完善, 而且在日常的教学训练方面也已经形成了体系, 武术散打教练员每年都会参与由中国武术协会以及国家武术管理中心所举办的岗位知识培训以进一步提高自身在武术散打方面的业务能力。这些工作都为武术散打运动真正走向世界和市场化的发展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2.2 武术散打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求我们要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 仔细研究武术散打运动这40年的发展历程, 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武术散打运动在蓬勃发展同时, 也存在着一些危机, 尤其是随着现代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体育产业化的兴起, 武术散打运动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问题已经成为武术界不争的事实。
  
  武术散打比赛中特别是在一些商业比赛中, 比赛宣传力度小, 对群众的影响力小, 不能使武术散打做到往规模化的方向发展;在武术散打比赛的赛场, 经常可以看到整个赛场除了参赛运动员、参赛运动员的教练员、参赛运动员的队友、裁判员之外, 赛场的看台上大部分是空的, 没有外来群众来观看武术散打比赛, 哪怕是国家级的武术散打赛事也是如此。比赛宣传力度小, 没有外来人群观看比赛, 大众对武术散打比赛的了解渠道缺乏, 受众人群少。
  
  继“武术散打王争霸赛”之后, 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在2005年12月向大众隆重推出了“中国散打俱乐部争霸赛”, 2006年3月又推出“重庆国际武术搏击争霸赛”, 2009年6月6日至9月27日在北京隆重举办了“首届中国武术散打超级联赛”, 武术散打还参加了国际商业赛事K-ONE比赛以及MMA比赛, 武术散打市场化、职业化发展迅速, 但是在迅速发展的背后显现出影响职业化发展的诸多问题, 俱乐部自身经营管理出现问题, 俱乐部在参与职业赛事时比赛经费不足, 各省市体育局在对武术散打专业队进行统一管理时, 其方法并不适合武术散打向着职业化、产业化发展。
  
  2.3 武术散打在大众传播中及理论上出现的问题
  
  俗话说:“流氓会武术谁也挡不住。”虽是玩笑话, 却也间接说明了武术的无奈。武术散打运动在大众看来过于暴力, 并未被社会大众认可, 家长在让孩子选择运动项目时会有所顾忌, 甚至对武术散打运动有些偏见。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学习武术散打之后, 在校内出现问题有可能会使用暴力解决问题、部分家长不了解武术散打真正的内涵, 对孩子灌输错误的理念导致孩子不去学习武术散打、等等, 导致目前武术散打运动青少年后备人才严重短缺;现阶段武术散打运动已经走进大中小学校, 但是武术散打运动并未在全国学校中普及, 已经开设武术散打课的学校较少, 也存在出现学校不重视的现象, 武术散打在学校中普及还需武术散打工作者和武术散打爱好者的一致努力, 从而带动武术散打运动在学校中更好的开展, 让更多喜欢散打项目的学生得到更好的学习和训练。
  
  目前我国在武术散打运动科研方面的研究, 对武术散打技战术以及武术散打运动训练方面较为突出, 众多学者研究表明, 武术散打的发展应从散打训练、日常教学、比赛组织、裁判、武术散打产业化发展为一线的发展体系才是适应武术散打发展的最好体系, 但是目前为止远远没有做到这些。在理论研究方面, 武术散打运动随着散打运动员技战术的不断更新, 其理论研究远远滞后于武术散打在技术方面的发展速度, 更缺乏在科研界较有影响力的重大研究成果, 缺乏用多学科知识来解释并解决武术散打在发展过程用所遇到的种种问题, 我们只有坚持以理论指导实践, 实践反作用于理论, 遵循这种螺旋式上升的方式, 武术散打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3“互联网 ”时代武术散打的机遇与挑战
  
  3.1“互联网 ”发展现状
  
  1969年, 阿帕网是第一个使用包交换技术的真是网络, 1990年, “万维网”这个词诞生了, 到1995年, 互联网在全球得到了普及和发展, 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2015年3月5日, 李克强总理提出“互联网 ”概念, 互联网从诞生发展至今, “互联网 ”的发展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与互联网紧密相关的金融、电子商务、电子支付、在线教育、在线旅游、云计算、大数据、网络安全、物联网、车联网、移动医疗、云平台等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来看, 截止到2018年6月份, 我国网民规模为8.02亿人次, 互联网普及率达57.7%, 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88亿人次, 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的占比达98.3%, 我国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8.3%, 使用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上网的比例分别是48.9%和34.5%, 使用电视上网的比例达29.7%, 我国网民的人均周上网时长为27.7小时, 相比2017年末提高0.7个小时。[3]这些数据表明, 人们与互联网发生了不可预见的联系, “互联网 ”时代的各种变革引发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不断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互联网 ”时代的到来与发展为处在发展瓶颈期的武术散打运动带来了机遇与挑战。
  
  3.2 互联网 “与武术散打的融合
  
  ”互联网 武术散打“是一种融合, 是在符合实际的情况下, 对武术散打的教育资源进行重新优化和分配, 将线下内容信息化、数据化、寻找需要优化的资源配置, 让每个教师站在社会的肩膀上获取有益的资源, 又可以站到学生身边做到真正的”传道授业解惑“, 更好地为武术散打运动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互联网 “提供练习大平台, 散打练习群体较大
  
  ”互联网 “时代的到来与发展为武术散打运动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创建专门的武术散打学习网页、相关手机APP、微信公众号和微博公众号等, 给广大群众推送有关武术散打运动的相关内容, 如攻防格斗技巧、武术散打相关比赛信息、武术散打技战术分析等方面的内容, 让更多的人对武术散打运动有初步了解, 从而重点发展这部分爱好群体, 使他们真正成为武术散打练习者。散打练习群体较大, 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水平层次、不同职业的练习者通过”互联网 “提供的平台, 不需要去专门进行武术散打培训的地方就可以享受到同样的专业指导, 使他们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地点都可以随时练习武术散打, 有利于武术散打的传播与发展。
  
  4.1.2”互联网 “需要较具有活力的教学与内容
  
  散打的教学分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互联网 “的出现与发展不仅为教师提供新颖的教学方法、丰富的学习内容, 还为学生在学习方面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渠道, 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中海量信息的筛选, 选择更加适合学生的新颖的具有活力的教学方法和内容, 如使通过摄像与专门的技术分析软件对动作演示视频进行解析, 利用3D动作解析动作路线及有效击打点, 对比赛中优秀散打运动员常用动作进行解析等方法, 改变以往枯燥乏味的课程教学,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1.3”互联网 “提供优秀的散打技术训练资源
  
  互联网拥有数以亿万记的海量资源以及他人优秀的技战术训练方法, 通过互联网资源的分享, 为散打运动员提供优秀的散打技战术训练资源。利用互联网数据管理系统、数据追踪系统, 针对散打运动员在比赛中拳法、腿法、摔法等技术的使用次数、运动员运动轨迹以及所运用的动作在击打过程中所呈现的力量等进行统计分析, 查漏补缺, 针对运动员弱势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 全方面提高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 为运动员的发展提供丰富的技术和理论支持。
  
  4.2 建议
  
  4.2.1 挖掘潜在人群, 扩大武术散打的传播
  
  利用现有的网站或创建专门的网站、手机APP等, 对武术散打运动进行大规模的宣传, 利用互联网的优势, 根据人们在在线学习平台每个学习者的鼠标点击次数、位置、频率等, 将这些数据收集、整理、分析, 然后形成数据报告, 这些数据可以告诉我们学习者对网站上的哪些内容有兴趣, 在哪些内容上点击的次数较多, 在哪些内容上停留的时间较长, 哪些内容的学习比较耗费时间, 哪些学习方法更加有效率。通过群体的学习规律和特征, 逐步完善学习平台, 人们通过学习平台获得的知识也会变得越来越多, 越来越有效率。通过对网页中关键字搜索的统计、微博用户关注度和搜索榜的统计等, 分析对武术散打运动爱好的潜在人群, 针对这些人群进行专门的推广, 扩大武术散打运动的传播范围。
  
  4.2.2 依据学生爱好, 在教学内容中注入新活力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互联网和手机移动设备的使用率越来越高, 学生几乎人手一部移动设备, 而微信朋友圈、微博等社交软件在学生中的使用率更是比其他人群高, 现如今, 可以依靠学生在浏览器查看关于武术散打的浏览记录、微信朋友圈公众号推送相关的武术散打信息阅读量、微博搜索中对武术散打的搜索次数等, 对这些数据进行融合、整理, 系统分析出学生在武术散打方面的关注点, 根据学生对武术散打的关注点,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增添相关的教学内容, 提高学生对武术散打运动的学习兴趣, 为武术散打相关教学内容注入新的活力。
  
  4.2.3 利用”互联网 “, 提高武术散打技术训练水平
  
  运用互联网给予训练支持并不少见, 最先是在美国职业篮球联赛中看到的, 美国职业篮球联赛参赛队伍利用数据追踪系统计算运动员速度、距离参数和能量区域效率, 还能够计算力量、爆发力和耐力以及查询球员间隔、投篮轨迹和投篮区域等为美国职业篮球联赛参赛队伍中队员的技术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同样在武术散打中, 我们也可以借鉴和使用数据追踪系统, 针对武术散打中运动在场上位置的变化, 拳法、腿法、摔法的使用次数、运动员在场上的行动轨迹以及在击打中所呈现的力量等, 帮助教练员在提高运动员技术方面的训练水平, 全面提高运动员成绩。
  
  参考文献
  
  [1]陈永辉, 潘春娥。武术[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6.
  [2]白永正, 权黎明。武术散打教学与训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4.  
  [3] 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北京, 2018.
  [4]李亿豪。互联网 [M].北京:中国财富出版社, 2015.
  [5]曹磊, 陈灿, 郭勤贵, 黄璜, 卢彦。互联网 跨界与融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5.  
  [6] 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中国武术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7]梁石云, 尹恒, 薛立强。”互联网 “背景下中国武术传播与发展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 2015 (11) :17-19.  
  [8] 丁希洲。互联网对武术传播与发展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 2006.  
  [9]王飞。网络武术文化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 2010.
  [10]曾于久。武术散打运动30年的发展与展望[J].体育科学, 2009 (6) .  
  [11]邱丕相。中国武术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4.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