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地区南枝拳武术的保护与发展

发布时间:2016-10-05 13:14:18
   摘要:通过查阅史料文献和实地走访, 以揭阳市南枝拳为个案进行研究, 梳理揭阳地区南枝拳武术项目的发展历程, 挖掘其功能价值, 剖析其保护存在的困境, 并以此对揭阳市南枝拳传承与发展提出建议, 以使本项目的开展能推动传统民族体育项目的创新性发展, 为揭阳市传统武术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揭阳; 南枝拳; 传承保护;
  
  揭阳市武术文化源远流长, 积淀深厚, 南枝拳是揭阳武术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现已经被列入广东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作为中国岭南优秀传统拳法之一, 南枝拳是由着名拳师陈南枝亲自传授的。南枝拳经融会贯通后自成一派, 在粤东潮汕地区广为流传。近些年来, 南枝拳传承人积极参加国际及国内组织举办的各类项目比赛, 都获得了优秀的成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本项目小组在保护和继承传统武术的基础上, 对揭阳市南枝拳进行系统的整理与分析, 使其得到宣传、推广和普及, 对于传承揭阳民间传统武术文化, 弘扬民族体育精神, 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南枝拳介绍
  
  1.1 南枝拳的历史渊源与播迁
  
  据相关资料记载, 南枝拳的发源地最早可以追溯到福建南少林寺, 据说由福建南少林寺的洪熙官开创了这套拳法。乾隆时期因清朝官兵放火烧毁少林寺, 洪熙官的弟子、少林寺寺僧何岩逃至广东省海陆丰一带, 途中收林转为徒, 后再传给郁纪先生、杉先生。陈南枝便是杉先生的弟子, 是何岩的第三代传人。陈南枝, 又名陈鉴山, 从小酷爱武术, 刻苦学习和研究南少林寺绝技, 并将所学拳法的套路融会贯通, 经常加以思考创新, 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技艺日渐精湛。清光绪五年 (1879年) , 陈南枝被丁日昌聘至府中当武术教师, 不久辞职。为了扩大南枝拳影响力, 他曾经“先后到过今揭东县的新亨、玉湖、曲溪, 揭西县的河婆、棉湖及潮安县的归湖等地传授拳艺。”[1]纵观陈南枝的一生, 不得不提到他在揭阳榕城传授武艺的时间长达40多年。期间, 他曾邀请揭阳本土众多拳派的拳师, 一同在榕城北门尼陀庵比武切磋, 结果陈南枝全场完胜, 名声威震潮汕地区。南枝拳后来不仅流传至澄海、潮阳、潮安等地, 还传入到南洋、东南亚一带。陈南枝在榕城居住期间, 只收黄国荣、林庭、徐英豪等7人为弟子, 他们专心勤练, 所获成就很高, 逐渐将南枝拳发扬壮大, 因此榕城也是南枝拳落地生根、发展壮大并向外传播的主要基地, 海内外各地南枝拳绝大多数是起源于揭阳榕城。武术界与当地民众为纪念陈南枝拳师传授南枝拳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将其拳法命名为“南枝拳”, 南枝拳由此而得名。
  
  1.2 南枝拳的武术套路和特点
  
  南枝拳的武术套路主要分为两种:拳术和器械。拳术包括四步、削竹、乌鸦展翅、连人带马、十二步、贝 (倍) 午、龙车水、倒节、三角、出洞、穿针、踏四转、云肩、美女梳妆、百鸟朝凤、曾字跳、杀四门、中拳等。[2]器械包括三脚虎三叉、穿针三叉、猛虎叉、杀手双锏、龙泉单剑、八卦双剑、云肩单刀、反眼角刀、柳叶单刀、太祖下山双刀、青龙大刀、十八新势棍、双头滚、虎尾抡棍、八卦棍、针棍、七星棍等。[3]南枝拳属于后发制人突出的实战高级拳种, 其运动特点体现在“动作简练, 发招刚劲, 能攻善守, 灵活多变。近身擒拿, 手足并用, 步稳力沉, 步走四面, 拳打八方, 进退快捷, 连削带打, 步法灵活。”[4]
  
  1.3 南枝拳在揭阳市的基本情况
  
  揭阳市当地政府为南枝拳申遗制定了五年保护计划, 为此每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资金, 并于2009年被列入广东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归入“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项目。揭阳市南枝拳传承人之一, 新亨镇的杨汉中曾凭借南枝拳在第一届广东省传统武术大赛获得一等奖, 使南枝拳声名远扬。2015年4月, 在台湾举行的全球华人武术锦标赛中, 揭阳市选手在竞赛项目中表演南枝拳术。在此期间, 省级非遗南枝拳代表性传承人黄烈楷还被大会授予予“武学传承荣誉金奖名家”, 极大地展示了南枝拳的文化魅力。2016年10月, 揭阳市选手在首届大潮汕武术文化节表演南枝拳、器械套路技术, 受到了武术界行家的高度称赞。2017年6月, 揭阳市南枝拳黄林跃武馆参加第十届海峡两岸中华武术大家练活动, 学徒黄信颖在会上展示了太祖下山单刀拳术, 有利于提高南枝拳的知名度。2018年春节期间, 由揭阳市着名武术家、省级非遗南枝拳代表性传承人黄烈楷任总教练训练出来的40名广州体育学院大学生, 在中央电视台广东节目展播中表演一套集体南枝拳套路, 更好地传承了地方传统文化, 同时使更多的人学习了解南枝拳这一揭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2 南枝拳的主要社会功能
  
  2.1 锻炼功能:强身健体
  
  南枝拳最初创设的目的在于强壮体格, 以抵御外来侵略, 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随着时代的变迁, 在现今社会人们已经转变对武术观念的认识, 强调以人为本, 愉悦身心, 强身健体, 保持健康。南枝拳非常注重功力的训练, 如站马步、直马横肩势等基本动作都必须苦下功夫勤练, 非常考验人的意志力和耐力, 练至动作基本合格了才会进一步教授拳术套路。练硬桩头, 久练之后人的皮肉筋骨都会变得坚韧有耐性、刚劲有力, 因南枝拳手足并用, 臂力和腿力都能得到发展, 有利于增强身体的抵抗力。练习对打, 不仅能够提高肢体的灵活性、协调性与柔韧性, 同时还可以锻炼大脑的反应能力。经常练习南枝拳, 使人延年益寿、精力充沛, 精神状态更佳。
  
  2.2 教育功能:家国情怀
  
  据史料记载, 作为陈南枝的嫡传弟子、南枝拳第一代传人, 黄国荣曾经加入过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 在革命军中教授武术;也曾经参与过推翻清朝、光复揭阳的革命运动。在抗日战争时期, 许多南枝拳传人面对倭寇入侵, 挺身而出, 勇于担当, 彰显出他们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以武御敌、保家卫国”的思想影响着当时的人们, 潮汕地区练习南枝拳者数以万计, 南枝拳在当时也被许多中小学列为必修课加以习练。南枝拳所被寄予的家国情怀底蕴隐含着一种教育功能, 有助于培养当代中国人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 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
  
  2.3 文化功能:平和中正
  
  南枝拳作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 其手形、手法、步形、步法、脚法都蕴含着平和中正、天人合一的文化内涵。如凤眼拳, 就是使四指握拳, 用食指的第二个骨节击人, 第一节由拇指的第一节以及中指的第二节钳紧, 令拳眼形似凤眼。除此之外, 还有柳叶掌、锁喉爪等, 都与自然界息息相关, 体现了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思想;马步、弓步等都蕴藏了平和中正、刚直不阿的涵义, 带给人一种正直忠和的气息。
  
  2.4 经济功能:以武创业
  
  在潮汕平原上, “有舞狮的地方, 就有南枝拳。十几个舞狮队中都有南枝拳弟子。沉重庞大的狮头, 被他们舞得灵活矫健。”[5]南枝拳与舞狮相融合, 舞狮需要一定的武术功底, 南枝拳的灵活性刚好与之互补, 若要提升南枝拳武技, 则要通过“舞狮”以练习跳、扑、转、腾等动作, 可大幅度提升身法与步法。在潮汕地区, 每逢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 或者公路建成、新建筑物落成庆典等, 人们都会邀请舞狮前来助阵, 既有驱邪避煞之意, 又可以供大众娱乐消遣, 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开展南枝拳培训班、武馆等, 能够扩大规模, 逐步规范品牌化。所谓“武医同源”, 许多南枝拳传人在跌打骨伤、关节筋骨等方面也有所钻研。以上情形能增加就业岗位, 提高就业质量, 发挥着活跃地方市场经济的重要作用。
  
  3 揭阳市南枝拳保护存在的困境
  
  3.1 政府引导和支持力度不够
  
  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在引入对南枝拳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文化价值及保护意义的宣传教育方面较为匮乏, 宣传力度有待加强, 缺乏制定有效的法律措施以保障南枝拳的发展。开展传统武术拳种的研究与保护工作需要投入足够的资金, 比如应重视和加强器械的配置、武馆场地的建设等。目前, 在揭阳市传授南枝拳的武馆也是屈指可数。作为南枝拳的传承人之一, 着名拳师黄烈楷义务为学员授拳已达10年之久。但由于场地问题, 每次招收的学员人数不得不进行限制, 致使南枝拳产这一优秀传统文化遗产更好地传承传播。
  
  3.2 校园推广程度不高
  
  学校是传承南枝拳的最佳渠道, 能够让学生得到规范学习, 但在揭阳市的大中小学, 南枝拳被推广的程度并不高。个别学校虽然设立了武术课程、武术协会等, 但其所教授的武术内容较为笼统、分散, 并未单独连贯传授某一拳种。2015年, 揭阳市榕城区相关职能部门以校本教研的方式, 把岭南优秀传统拳法之一南枝拳贯穿到本区初中体育课堂和第二课堂。然而揭阳其他地区的校园并未推广普及这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3.3 传承人趋向老龄化
  
  南枝拳的传承人群体的年龄多分布在中年阶段。随着时代的发展, 南枝拳传承已不再是以家族传承和师徒传承两大传承方式为主, 社会上出现的武馆、武校的教授标准不统一, 动作要求不一致, 缺乏系统性, 导致同一武种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学习武术的群体年龄分层明显, 因武术拳种的习练时间较长且辛苦费力, 经济收入没有保障, 难以坚持下去, 导致很多年轻人不愿学习。
  
  3.4 地域传播力度较弱
  
  因南枝拳属于南拳中的一种, 在报名参加各种竞技类的比赛时, 南枝拳只能以南拳的武术项目进行申报, 而项目申请的限制则致使大众对南枝拳的认识度不高, 且南枝拳的传播途径大都通过武馆的武友们传播和发扬光大, 事实上南枝拳这一优秀传统拳法在许多地区上仍鲜为人知。
  
  3.5 民众保护、参与意识薄弱
  
  南枝拳的传承保护是一项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工作。目前, 南枝拳文化的群众基础不足, 特别是年轻一代, 许多人不认识南枝拳, 或者对南枝拳略知一二, 广大民众对传统武术拳种传承与保护以及研究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重视。
  
  4 对揭阳市南枝拳传承与发展的建议
  
  4.1 依托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持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任务。政府要提高对南枝拳等传统武术的重视程度, 要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整体性、真实性和传承性, 建立和完善发展南枝拳的相关体制和机制, 适当投入财力物力以供发展, 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能力和水平。政府要加大对南枝拳的社会宣传力度, 唤醒广大国民尤其是年轻一代对其传承和保护工作的自觉意识。自2009年南枝拳成功申遗后, 2010年揭阳历史文化陈列馆专门在揭阳楼里开辟了“南枝拳”专馆, 这为南枝拳的传承与保护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项目组建议可在此基础上对市民实行免费开放, 从而不断扩大其传播力、影响力, 展示中华武术文化魅力。
  
  4.2 加大南枝拳在文化产业的发展力度
  
  项目组认为要重视南枝拳作为一种文化产业进行大力宣传。事实上, 南枝拳作为一种民间传统拳种表演艺术, 在潮汕地区常与舞狮文化相结合, 在此可将其拍摄成纪录片或特色电影, 在展示上可以加以创意情节, 并定期在电视媒体上播放, 让南枝拳得到更广泛的传承, 这对潮汕地区的人文、历史都能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
  
  4.3 重视“传承人”的抢救, 加强“传习人”的培养
  
  “传承人”和“传习人”, 在南枝拳传播和普及工作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 同时在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过程中扮演着主要角色, 若其不能原汁原味地对传统武术进行传承, 势必会对该门派传统武术的继承和发展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6]正因为如此, 南枝拳在传承发展的过程中要着重考虑的是“人”的问题。南枝拳现分布在揭阳各地的传承者较多, 各传承人之间要精诚团结, 共同探讨, 要建立起定期交流机制, 并加强对后继人才的培养, 共同促进对南枝拳的传承。体育局、武术协会等相关部门要出台切实有效的措施充分激发“传承人”和“传习人”的积极性。另外, 相关部门要创建和管理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档案资料, 建立传承人数据库, 壮大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队伍, 着力提升传承人队伍的活力。
  
  4.4 发挥揭阳侨乡的优势, 拓宽宣传渠道
  
  海外侨胞, 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 对推动南枝拳的发展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 通过侨胞与祖国之间的联系将南枝拳传播出去, 使其作为传播的精神枢纽, 推动南枝拳“走出去”.海外侨胞无论身在何处, 都会以他们独特的形式传播民族文化, 培养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心, 同样地, 通过华人华侨的传播可以推动南枝拳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 华人组织、报刊、学校等作为武术文化传播的奠基石, 有利于推动南枝拳武术文化的深入发展。与此同时, 国家“一带一路”大战略的出台, 推动了侨乡与祖国的联系, 这为南枝拳在海外传播提供了根本保障。通过多层次、多方位的传播, 南枝拳的文化魅力能够取得很好的展示, 这对于南枝拳的保护工作更具有深远的意义。
  
  4.5 推行南枝拳进入地方学校
  
  将南枝拳打造成揭阳又一个传统文化品牌, 建立南枝拳各武馆、武校与中小学、普通高校的联系, 让传承人们进入各校园传授, 让学生切身体会南枝拳的价值, 以便扩大南枝拳在广大学生中的影响力。陈南枝授徒时, 往往根据人的不同资质而教拳。所授拳法, 大体可分为大、中、小三式, 各式拳路、步型、演法均不同, 即使是同一名称的套路, 动作数量和次序也有所不同。大式南枝拳步型规范, 马步大而低, 出拳慢而劲猛。从书法的角度来进行比喻, 演拳较大式稍快, 似写楷书;中式南枝拳演拳似写行体;小式南枝拳马步小而高, 演拳比较快, 花招相对较多, 似写草书。[7]依据这一点, 可以按照年龄阶段教授, 与中小学的早操或课间操相结合, 融入南枝拳基本拳法, 例如南枝拳最基础的入门套路“四步拳”, 全套只有30余个动作, 看上去简单易学。从小学、中学到大学植入南枝拳课程, 形成教学连贯性机制, 能够提高青少年对传统武术文化的兴趣, 增强认同感和持续感, 承担起传承中国武术文化的责任。在这方面, 学校可以大力邀请南枝拳传承人和武术教学工作者一起进行合作和研究, 按照学生各年龄阶段的特征, 编写出规范化的南枝拳课程教材, 为南枝拳在校园的推行奠定良好基础。目前, 已有部分传统武术拳种已被推进入校园课堂中, 比如佛山市的一些学校推广咏春拳, 再如东莞市桥头镇的中小学普遍推广莫家拳。因此, 揭阳作为南枝拳的发祥地, 南枝拳进入揭阳中小学校园乃至大学校园, 已经刻不容缓, 是顺应武术文化传播发展的必然趋势。
  
  5 结语
  
  中国民间传统武术拳种的传承保护与研究最重要是厚植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诚然, 南枝拳在新时期下也呈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更多地与竞技、健身、教育、经济、文化等功能相融合。总的来说, 项目组以揭阳市南枝拳为个案进行研究, 认真梳理了揭阳地区南枝拳武术项目的发展历程, 挖掘出功能价值, 剖析其保护存在的困境, 并以此对揭阳市南枝拳传承与发展提出建议, 这不仅能够丰富传统武术文化内涵, 使人们更加全面地认识和把握揭阳武术拳种文化的精粹, 而且对于推广、普及与弘扬南枝拳项目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潮汕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编。潮汕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4:89.  
  [2] 林建华。福建武术史[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2013:151.
  [3] 李朝旭。南枝拳[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2010:24-26.
  [4] 林文�。潮汕休闲体育文化[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12:162.  
  [5] 徐燕琳。广东传统非物质文化[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2012:197.  
  [6] 陈姗。传统武术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2016:80  
  [7] 鱼盘溪, 杨汉中, 卢伟锐。潮汕平原上:有舞狮的地方, 就有南枝拳[J].国家人文地理, 2010 (1) :106-107.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