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促进美术教育发展的意义

发布时间:2019-02-14 13:38:01

民族文化论文强烈推荐10篇之第四篇:广西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促进美术教育发展人意义

  摘要:教育部2014年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着力完善青少年学生的道德品质,培育理想人格,提升政治素养。"少数民族文化是美术专业的重要教学资源,发掘、利用当地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开展教学活动是推动少数民族文化融入现代社会的重要手段。广西是多民族的聚居地,有壮族、瑶族、侗族、苗族、仫佬族等多个少数民族,有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在广西建设民族文化强区的背景下,利用广西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促进当地美术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化; 美术实践课; 高师教育;

  一、高师美术实践课的范畴

  把课程分为理论课和实验实训课(实践课)是依据当前高校教学质量评估体系而定的,但美术专业的主干课程本身更多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广义的美术实践课包括素描、色彩、油画、中国画、版画、工笔画等大部分专业课程;狭义的美术实践课主要指当前高校美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有突出实践性倾向的艺术考察(采风)、毕业创作、教育实习等课程。不论是从广义还是从狭义的角度定义美术实践课,实践对美术专业课程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的观点之所以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就在于实践对认识起着决定作用,是整个认识过程的基础".这表明实践对美术课程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只有通过亲身实践,才能更容易、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理论知识,并进一步巩固、熟练运用所学理论知识。

  二、少数民族文化在高师美术实践课中还得不到足够的重视

  当前,部分高师院校美术专业的主干课程设置中,较少涉及具有显著少数民族文化特征的民族美术,如壮锦、蜡染、刺绣、扎染等,对美术理论课程的设置也以西方美术史、汉族美术史为主,对少数民族美术史涉及较少。传统少数民族文化技艺口口相传、师徒相授的传承方式,对其进入现代教学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随着老一辈传统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人逐渐老去,部分毕业于专业美术院校的青年教师虽然具有扎实的美术基本功,但对少数民族文化理论知识与实践涉猎相对较少。同时,当前部分高师院校的美术教育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价值认知存在一定偏差,能让学生近距离考察、体验少数民族文化的艺术考察(采风)课程逐渐变成"形式化活动".部分院校将学生统一安排到写生基地,而很多类似旅游景点的写生基地往往很难让学生体验到真正的当地少数民族文化,这导致与少数民族文化相关的美术课程难以有效开展。此外,当前部分院校美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过于重视美术课程理论知识与技能技法的教学,不注重本地文化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对身边的少数民族文化的挖掘、利用不够充分。这些现象也使部分高师院校美术教育的发展呈现出特色不鲜明、后劲不足等问题。

  三、少数民族文化在高师美术实践课中的意义

  1. 少数民族文化融入高师美术实践课是教育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需要

  早在古希腊时期,哲学家柏拉图就讨论了教育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认为教育的作用是综合性的,具有多方面的效益,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学、科研、服务社会是大学的三大职能,服务当地经济发展,为基层一线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应用型地方高校的重要职责。把少数民族文化与美术课程相结合,有利于学生了解少数民族文化,促使其热爱少数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身份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这对推动我国高师美术教育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少数民族文化融入高师美术实践课是打造特色教育品牌的需要

  随着社会发展,一些地方高校向应用型院校转型,部分院校的美术专业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上日益同质化。美术课程特色化教学是当今美术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广西是多民族的聚居地,有壮族、瑶族、侗族、苗族、仫佬族等多个少数民族,具有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在广西建设民族文化强区的背景下,高师院校把本地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融入美术课程设置和教学人才培养方案,能够使本地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本地少数民族的文化,更加深入地挖掘、利用少数民族文化的内涵,也能够使外地学生了解该区域的少数民族文化。这有利于加强各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学生民族情感的增强和审美的融合。

  少数民族文化资源融入高师美术实践课有利于地方高校明确自身的办学定位和特色。当然,高校在挖掘和利用本地少数民族文化打造自身特色教育品牌时,应从实际出发,在尊重文化发展规律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采取适当的方式和方法进行合理规划,以凸显办学特色。

  四、少数民族文化融入高师美术实践课的策略

  广西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如:苗族银器、壮锦、绣球、蜡染、印染、编织等工艺;桂剧、彩调、文场、山歌、长鼓舞、铜鼓舞、黄泥鼓舞等歌舞戏剧;盘王节、苗年、斗马节、芦笙节、花炮节等民俗节庆活动;苗族、侗族、壮族各具特色的服饰文化;鼓楼、风雨桥、吊脚楼等建筑;宁明花山岩画、环江长美崖画、明伦北宋牌坊等历史名胜古迹;等等。

  1. 少数民族人物形象在工笔人物画、水墨人物画课程中的运用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国家,中国绘画史上也留下了很多描绘少数民族社会生活场景的作品,如唐代阎立本的《步辇图》、元代任伯温的《职贡图》等,可见工笔人物画一直有描绘少数民族文化的传统。工笔人物画的特点是细致、逼真,技法上主要以勾线填色、多次罩染为主。广西瑶族、壮族、侗族等少数民族的服装、头饰、腰饰、耳坠、手镯等都极具特色,这一特点使其更适合细腻的工笔人物画的教学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地侧重讲解工笔人物画中的少数民族人物形象,这样可以使工笔画教学内容、形式更加多样化。

  赵望云、黄胄、叶浅予等人开创了西北民族题材中国水墨人物画的先河,少数民族人物一直是水墨人物画课程写生、创作的重要题材。相比于细腻的工笔人物画,水墨人物画更注重洒脱、奔放、画面墨色的层次变化。由于少数民族人物面部特征、服饰和民居建筑各具特色,广西少数民族人物形象同样是水墨人物画课程实践的重要教学资源。

  2. 少数民族文化在油画课程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从董希文的《春到西藏》到陈丹青的《西藏组画》,再到至今一直坚持民族题材创作的艺术家罗中立、艾轩、于小冬、龙力游等,民族文化题材对油画的写生、创作具有深远的影响。油画相关的实践课程有油画基础、油画写生、油画创作等,少数民族建筑特色鲜明、风景树木层次丰富,非常适合油画写生课程的教学实践,如三江风雨桥、侗族民居。民居、建筑风景写生更利于表现前后、深远、虚实的丰富画面关系,这是城市、公园风景所不具备的特征。少数民族服饰具有色彩鲜艳、厚重等特点,因此,少数民族人物也非常适合于油画人物写生、创作。少数民族服饰是各美术专业院校中与石膏像同等重要的写生道具。

  3. 少数民族文化在美术专业毕业创作实践课中的运用

  毕业创作是美术专业一门重要的实践课,而部分学生对毕业创作要么无从下手,要么被一些空泛的题材左右,不知所措。少数民族建筑、风景、人物等题材,可以让学生快速找准毕业创作的方向。到附近的少数民族地区考察、拍照、写生,掌握第一手资料,也能够让学生更深切地接受少数民族文化的熏陶,这样的创作可以很好地避免出现空而泛的问题。

  4. 少数民族文化在设计专业实践课中的运用

  刺绣、挑花、蜡染、印染、编织等少数民族工艺作品有色彩丰富的图案、造型多变的纹样,是设计专业的主干基础课程色彩构成、平面构成课堂训练的优质资源。广西的少数民族图案多以几何形的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的方式呈现,由简练的动物、植物、自然纹样为主构成,讲究构图的上下或左右对称,如壮锦、瑶锦等。少数民族图案的这些特征和现代设计课程对学生的训练目的与要求是一致的。在色彩构成、平面构成等课程的课堂训练中,教师可以挖掘当地民族工艺作品作为教学案例加以分析、运用。

  结语

  如何在美术实践课程中更好地挖掘、利用、融合少数民族文化是高师美术教学中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高师院校可以通过开展民族文化讲座、设置民族文化相关课程、编写少数民族美术教材、建立民族地区教学实践基地或写生基地等方式,将少数民族文化渗透到美术实践课程中。

  参考文献
  [1]夏晋。民族院校少数民族美术教育发展中的失语现象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6.
  [2]何海玲。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江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