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湾经济圈沿海城市海洋经济竞争力的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14-11-14 17:50:52
   摘要:北部湾经济圈是我国海陆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一带一路”连接东盟的便捷南出口,具有独特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后发实力强。文章以北部湾经济圈沿海城市为研究单位,采用层次分析法,从经济实力、环境资源和发展潜力方面进行海洋经济竞争力的对比研究。结果发现,在竞争力层面,北部湾经济圈优势明显,形成以三大核心城市带动区域海洋经济协同发展格局,但区域协调性较差,制约了海洋产业的质效发展。为此,北部湾经济圈应从协同发展、空间集聚和资源共享等方面强化市际间衔接,提升海洋经济竞争力。
  
   关键词:北部湾经济圈; 海洋经济; 竞争力; 协同路径;
 
  
  0 引言
  
  北部湾经济圈位居中国大陆最南端,是继我国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之后的第四大跨区域经济合作圈。推进环北部湾城市群经济协调发展,事关粤桂琼经济社会发展,是落实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和继续深化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随着区域协调发展和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纵深推进,跨区域海洋经济协同发展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热点和难点。
  
  国内外关于跨区域海洋经济发展的研究成果颇丰。国外学者主要关注双边或多边海洋经济合作,较少涉及海洋经济竞争力评估。如Amrita Dey(2014) 通过文献查阅法评析了跨太平洋海岸带综合管理和海洋产业融合的效果[1]. Hugo Pinto等(2015) 通过对葡萄牙、西班牙海洋经济合作现状的调查分析,指出创新海洋经济发展方式是区域海洋经济合作的关键[2]. Mohammad Rubayat Rahman(2017)从海洋环境整治、海洋保护区、海上安全等方面分析评估了孟加拉湾地区沿海国家合作潜力[3]. 国内学者则较深入地分析了海洋经济合作和竞争状况,研究范围集中在省域层面,以城市为单元展开实证研究。如胡博(2011)运用嫡值法分析了福建省海洋经济的优劣势[4].李锋等(2015)应用因子分析法构建海洋竞争力指标,经评估得出环南海地区参与建设海上丝绸之路优势明显[5].苟露峰等(2017)运用集对分析法从经济、社会、海洋生态三个维度实证分析了我国沿海11省(区、市)海洋经济协调发展能力[6].向晓梅等(2018)通过细分海洋经济合作基础,指出珠澳合作发展的重点海洋产业[7].
  
  北部湾经济圈经过多年发展,经济体量逐步壮大,其凭借良好的海洋资源和港口条件,建立了较成熟的海洋生态经济体系和临海工业体系[8].目前,许多学者对北部湾经济圈海洋经济的分析大多是从主导产业选择、海洋环境保护和文化发展策略以及城市综合竞争力等方面展开。如朱坚真等(2007)通过SWOT分析了制约北部湾经济圈主导产业发展的因素[9].王大王等(2010)通过聚类分析定量评价北部湾城市群综合经济竞争力[10].隋博文(2013)实证分析北部湾港口群、产业群与城市群关联度[11].吴小玲(2015)定性分析了北部湾经济圈海洋文化在不同阶段和区域的发展特点[12].黄娟(2018)探讨了北部湾经济圈产业集聚和空间布局状况[13].
  
  海洋强国战略和经济新常态拓展了北部湾经济圈经济高质量发展空间,让其成为“一带一路”建设连接东盟的战略支点。探索北部湾经济圈海洋经济协同发展路径,是推进北部湾经济圈城市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粤桂琼三省区域协调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鉴于此,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研究评价北部湾经济圈海洋经济竞争力,并从注重海洋产业的质效发展角度,探讨提出北部湾经济圈海洋经济协同发展路径。
  
  1 研究区域概况
  
  北部湾经济圈位于城镇化“两横三纵”战略格局沿海环轴的最南端,地处祖国南海的西北部,背靠大西南,毗邻港澳,是一个半封闭的海湾,以广西、广东、海南沿北部湾地区港口城市为主,主要包括2个省会城市, 9个地级市和4个县级市,是中国西南最近的出海通道。北部湾经济圈海域面积约12.93万平方公里,陆域面积为 11.66 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 4234 公里,其所属海域岛屿较多,其中广西沿海有679个岛屿。北部湾经济圈海岛资源和渔业、旅游休闲资源丰富,临港工业体系较成熟,优势明显。
  
  2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2.1 研究方法
  
  层次分析法(AHP)是一种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维度决策分析方法,其目的在于量化、细化复杂的决策过程,层次分解复杂系统为数个子问题,通过逐一量化比较子问题之间单一方面的重要程度,确定决策问题的最优方案。该方法是美国运筹学家沙旦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跨区域海洋经济协同发展是要素多变的复合系统,海洋经济竞争力是其协同的关键。经济实力、环境资源和发展潜力是海洋经济发展的基础,其中经济实力是海洋经济竞争力的依托,环境资源是海洋经济发展的支撑,发展潜力反映未来海洋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考虑到海洋经济竞争力受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和空间拓展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以及数据的可获取性,将北部湾经济圈海洋经济竞争力设为目标层,层次分解目标为经济实力、环境资源和发展潜力三个准则层,结合陆海统筹战略和相关学者研究[14,15],筛选21项指标构建北部湾经济圈海洋竞争力指标体系(表1)。
  
  表1 北部湾经济圈海洋竞争力指标体系

  
  根据北部湾经济圈海洋竞争力指标体系,采用比例标度法对每一层级进行逐对比较,构成北部湾经济圈海洋经济竞争力判断矩阵(表2)。2、4、6、8是标度的中间值,其重要程度居中分布。取倒数也具有相应的类似意义。依据上述方法,采用专家问卷调查法量化各层次指标,得出判断矩阵A-B(表3)、B-C(表4)。计算各级判断矩阵最优指标因素,并经过单排序和相似性验证。
  
  表2 比例标度法表

  
  表3 判断矩阵A-B表

  
  表4 判断矩阵B-C表

  
  2.2 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2017年的《中国海洋统计年鉴》《中国港口年鉴》《广东统计年鉴》《广西统计年鉴》《海南统计年鉴》,以及三省区海洋与渔业厅官方网站和各地市海洋局网站的海洋环境监测数据,通过专家打分获取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确定指标体系权重。
  
  3 评价结果
  
  在判断矩阵A-B和B-C的基础上,得出北部湾经济圈15个城市的海洋经济竞争力情况(表5)。
  
  表5 北部湾经济圈沿海城市海洋经济竞争力总排序表 

  
  注:1.依据《全国海洋经济调查区域分类》纳入南宁、玉林等非沿海市;2.昌江、澄迈、东方、临高为县级市。
  
  3.1 海洋经济综合实力方面
  
  总体上看,北部湾经济圈各城市资源禀赋优越,海洋市场前景广阔,海洋经济竞争力从高到低依次为南宁、湛江、海口、茂名、玉林、阳江、钦州、北海、崇左、防城港、儋州、东方、澄迈、临高和昌江。通过海洋竞争力权重对比,北部湾城市群可划分为三种类型,即海洋经济核心区、海洋经济重要节点区和海洋经济潜力区(图1)。
  
  图1 北部湾经济圈竞争力类型图

  
  3.1.1海洋经济核心区
  
  南宁、湛江和海口海洋竞争力权重均大于0.08,处于北部湾经济圈核心地位。南宁相较其他城市海洋资源缺乏,但由于省会城市发展要素和资源集聚驱动海洋经济优势发展,位于北部湾经济圈中心,带动辐射湾区城市群。湛江海洋经济竞争力仅次于南宁,是广东省第三大海洋发展区,辖约2万平方公里的海域、2023公里的海岸线和散落分布的130多个岛屿,是支撑湛江海洋经济发展的后劲空间和优势。海口凭借丰富的热带海洋生物资源、海岛及海洋旅游资源和油气资源,其经济总量紧跟湛江市。
  
  3.1.2 海洋经济重要节点区
  
  海洋经济重要节点区竞争力权重在0.06~0.08之间,相对核心区竞争优势次之,集中于广西和广东两省。按照海洋经济的优势情况,可将其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海洋港口发展区,主要是钦州、北海和防城港。这些城市分布在广东和广西沿海地区,是北部湾经济圈的小金三角,其主要特征是以港口为主要依托,整合海洋资源,形成沿海网络型经济集群。二类是海洋资源发展区,主要是阳江、茂名和儋州。这类城市海域面积广阔,海岸线绵长,海洋资源丰富,海洋经济发展以综合开发海洋资源为主。
  
  3.1.3 海洋经济潜力区
  
  海洋经济潜力区竞争力权重小于0.06,处于劣势地位。这些城市海洋经济总体竞争力较弱,以中小城市为主,散布海洋特色小镇,拥有丰富的热带、亚热带资源,集中分布在海南沿海地区,主要为澄迈、临高和昌江。其海洋经济总体竞争力较弱的原因在于:距离北部湾经济圈核心区较远,辐射带动能力弱,缺乏发展要素;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陆海经济孤立发展;海洋科研投入少,新技术推广力度不足。
  
  3.2 北部湾经济圈城市海洋经济协同发展
  
  海洋经济核心区海洋竞争力权重值最大,分别高出海洋经济重要节点区和海洋经济潜力区0.02和0.04,其中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较强,均值达0.08.海洋经济重要节点区和海洋经济潜力区的环境资源较丰富,海域面积、港口及岸线资源和海洋原油产量均值达0.07,但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低于海洋经济核心区,均值为0.05,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北部湾经济圈城市协调能力较弱,核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有限。在经济总量方面,南宁海洋经济持续领跑全区。据海洋经济公报数据,2017年广西海洋经济总产值1394亿元,占广西全区GDP总量的6.8%;南北钦防四市的海洋经济约占广西海洋经济的42.5%,其中北钦防三市占比为22.4%,南宁占比最大,呈现出“三二一”产业结构布局,海洋第三产业成为海洋经济的支柱。湛江为首批沿海改革开放城市和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2017年湛江海洋经济总产值为1546亿元,同比增长15.2%,海洋三次产业结构为15∶47∶38,海洋油气、化工业,造纸等传统产业体量大,产业结构调整空间难度较大[16].2017年海口海洋生产总值约达321亿元,占海南省GDP的26%,海洋第一产业比重过大,第三产业次之,第二产业比重过低,亟待调整和优化。
  
  此外,相较于三大沿海经济圈,北部湾经济圈属于经济塌陷地带,地处西南沿海沿边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基础薄弱,海洋经济规模小。在海洋经济结构权重值中,南宁、湛江和海口较大,为0.09,其他城市普遍在0.05左右。海洋主导产业趋同,竞争力缺乏。固定资产投资额权重值偏低和基础设施较落后,其中南宁、北海、湛江、茂名和海口权重值大于0.08,发展较均衡。但缺乏高效、快速、便捷的集疏运立体交通运输网络体系,港口、公路、铁路、航空间尚不能无缝对接,市际间铁路货运较少,连接湾区外的路线少,延伸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运力不足。在海洋环保方面,城市间投入力度不均。海洋经济核心区和重要节点区拥有国家级海洋规划数量、海洋环境污染治理项目权重差异大。海洋环境保护基础数据共享度低,各类海洋生态调查和监测数据条块壁垒,削弱了北部湾经济圈生态发展能力。
  
  4 北部湾经济圈海洋经济协同发展路径
  
  构建北部湾经济圈陆海统筹的主体功能分区,有助于充分发挥地缘优势、挖掘区域特质和延伸海洋经济上下游产业链。北部湾经济圈横跨粤桂琼三省,地缘和海缘优势明显。基于北部湾经济圈海洋竞争力评价,北部湾经济圈将形成点轴式发展路径(图2)。“一湾”是环北部湾沿海城市蓝色宜居海湾,即以北海、湛江、海口三大城市点连接的海湾;“双轴”是沿海城市连接内部发展轴,即以南北钦防、湛茂阳向内陆腹地延伸。北部湾经济圈发展重心是“一核两极”,即是以南宁为核心,湛江和海口为两翼发散点, 东融、西拓、南向、北联中深入内陆腹地。拓展双轴、两翼的发展半径,以南宁-新加坡为双轴延伸经济走廊;以大湄公河次区域和泛北部湾为两翼延伸经济增长极。
  
  图2 北部湾经济圈海洋发展格局示意图

  
  4.1海洋经济核心区
  
  该区是北部湾经济圈的核心,应坚持规划先行、生态优先,适度开发,跨区统筹岸线布局和港口建设,协调产业发展和城镇布局,大力推进城市群、港口群、产业群协同稳步发展。着力破解海洋产业结构性矛盾,发展海洋生产性服务业,优化营商环境降成本,培育规模以上海洋企业。互联互通,向南深化“一带一路”沿线东盟国家合作,向东提升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开放合作水平,向西北、西南、中南疏通南向出海大通道。
  
  南宁推进人力、资本要素集聚、夯实国际合作。一是全面互联互通。实现“江海路空”交通网无缝对接,建设南宁港至北部湾的深水航道和大能力泊位,畅通与东盟国际保税物流便捷商贸;畅通信息交流,提升经贸合作水平。二是构建质效海洋产业。培育海洋新兴产业和现代海洋服务业,深耕创业创新等核心功能。三是拓展“南宁渠道 ”,便捷各国政府高层、政商与客商之间的会晤磋商、交流沟通与经贸合作。积极搭建衔接“一带一路”门户枢纽城市和筑牢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协调推进城镇化引领北部湾城市群发展,推进湾区同城化进程。
  
  湛江重点实现蓝色崛起。一是优化海洋产业结构,推进海洋油气、造纸等传统规模产业向技术、资金型转变。二是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力。以海洋经济创新示范城市为平台,吸引海洋科教人才,加快海洋“政、产、学、研”对接和转换。三是完善涉海基础设施建设,保护河海生态。推动空铁、港铁联运,实现高铁与机场、港口间“零换乘”.继续深化“湾长制”“岛长制”的试点探索,有效管控海陆污染、管控围填海范围、保护海岸线,推动海域海岛有偿使用制度落地 [17].
  
  海口重点培育蓝色引擎。一是打造湾区城市群旅游圈。挖掘滨海旅游资源,做强现代滨海旅游业。推动旅游服务、设施集约发展,带动澄临昌一体化发展。二是完善基础设施。集中力量发展海洋装备和海洋生物制药,加强南海海洋研发和综合海洋产业基地建设,高效利用南方大港湛江港的优势,协调加快构建综合性区域中转交通枢纽、智能制造业基地和海洋研究科教创新中心。三是严格保护海洋生态。努力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生态型海湾城市。
  
  4.2 海洋经济重要节点区
  
  北海、玉林重点打造 “向海经济”.一是开放港口,海陆联动。完善北海港口的布局和管理,服务铁山港区临港工业。提升北海口岸货物吞吐量,开放国际船舶航行和停泊,带动内陆经济与海上经济联通。二是发展海洋新兴产业。承接珠三角电子加工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布局以电子信息产业为支撑海洋食药品、海洋装备和现代海洋服务业为辅的临海工业体系,提升产品附加值。三是完善基础设施,保护海洋生态。利用同时兼具高铁、公路、航空和海运的临海交通优势,突出特色海洋文化特色,挖掘旅游资源。
  
  钦防两市重点做强“边海经济”. 一是优化港口、口岸经济。依托南宁-北海综合运输通道的南北钦防城镇发展轴,优化现代服务业、智能制造业,加速带动东方和崇左融合发展,搭建东盟开放合作平台。二是扩展海洋产业体系。规划海洋生物产业、海洋装备,创造条件申报建设国家级千亿元石化产业基地。三是推进海铁、水铁、公铁联运,力促钦防两市形成陆海内外联动、南北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18].
  
  茂名、阳江与儋州应加强区域海洋经济合作。一是借鉴“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3个经济圈在规划、产业经济、改善民生等融合方面经验,规划临港经济圈,实现抱团发展和对外开放[19].二是依托广东沿海综合运输通道,推动湛茂一体化发展,辐射带动阳江加快发展,提升临港产业绿色发展水平,搭建连接粤港澳大湾区、东盟的海陆路大通道。
  
  4.3 海洋经济潜力区
  
  澄临昌三县对接北部湾中心城市发展,利用处于泛珠江三角经济区、中国-东盟自贸区、大湄公河次区域,及粤桂琼、港澳旅游圈交汇点的地缘连接优势,补足海洋经济短板。一是以海口、湛江为支点,坚持海陆统筹、生态优先原则,强化与湾区城市群海洋经济联系,预留海洋资源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二是加强渔港建设,重点发展现代渔业,开发滨海旅游、观光、海上运动等项目。三是加大海洋科研力度,推广绿色技术。
  
  5 结论
  
  综合上述分析,北部湾经济圈海洋经济呈现以下特征:一是北部湾经济圈海洋综合竞争力相较于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弱,且核心城市竞争力不强。二是内陆城市群成为北部湾经济圈海洋经济发展的联动力量。三是中小城市居多,构成北部湾经济圈的重要节点,且呈现出集聚趋势。因此,建议北部湾经济圈纵深实施“一湾双轴,一核两极”的发展格局,强化省际城市衔接,推进科技、信息、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坚持规划先行、生态惠民。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加速钢铁石化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持续推进陆海经济“同频共振”.搭建人才智库、政策支持金融服务平台。深耕海洋科研,培育海洋战略新兴产业,带动海洋相关产业发展。构建北部湾经济圈经济发展支撑体系,释放海洋经济发展潜力,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的蓝色宜业、宜商、宜居、宜游的活力湾区经济体。
  
  参考文献
  
  [1] AMRITA DEY. How Relevant is North-South Cooperation in the Conventional and Unconventional Maritime Domain of Asia? [J].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4(157):317-321.  
  [2] HUGO PINTO, ANA RITACRUZ, COLIN COMBE. Cooperation and the emergence of maritime clusters in the Atlantic: Analysis and implications of innovation and human capital for blue growth[J].Marine Policy,2015(57):167-177  
  [3] MOHAMMAD RUBAYAT RAHMAN. Blue economy and maritime cooperation in the bay of bengal: role of bangladesh[J].Procedia Eng,2017(194):356-361.  
  [4] 胡博。福建省沿海六设区市海洋经济竞争力评价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1.  
  [5]李锋,徐兆梨。环南海五国三省区海洋经济竞争力评价与合作策略[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8(5):66-72.  
  [6]苟露峰,杨思维,高强。基于集对分析的中国海洋经济协调发展评价[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7,30(2):69-73.  
  [7]向晓梅,陈小红。珠澳海洋经济合作的重点产业分析[J].新经济,2018(10):14-19  
  [8]朱念。北部湾经济区海洋产业的布局[J].经济导刊,2011(1):62-63.  
  [9]朱坚真,师银燕,乔俊果,等。环北部湾海洋经济增长与主导产业选择初探[J].经济研究参考,2007(40):21-37.  
  [10]王大王,伍艳春,张雪如。广西北部湾城市群综合经济实力评价[J].企业导报,2010(4):166-167.  
  [11]隋博文。广西北部湾港口群、产业群与城市群协同发展研究[J].钦州学院学报,2013,28(7):78-81.  
  [12]吴小玲。广西北部湾海洋文化特色及其民俗形态表现[J].钦州学院学报,2015,30(3): 7-13.  
  [13]黄娟。基于点轴理论的北部湾经济区GIS产业集聚评价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10):11-12.  
  [14]孙才志,韩建,杨羽�。基于AHP-NRCA模型的中国海洋产业竞争力评价[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4,33(4):1-7.  
  [15]李娜。长三角海洋经济竞争力评价与整合[J].华东经济管理,2012,26(11):22-26. 
  [16]宁凌,李乐。我国海洋产业结构与就业效应实证研究:基于动态面板GMM估计分析[J].生态经济,2019,35(1):43-47,78.
  [17]佚名。国家海洋局:加快“湾长制”试点工作推向全国[J].给水排水,2018,54(4):118.  
  [18]刘长英。一带一路战略下海洋历史文化名城发展对策:以广西北海为例[J].对外经贸实务,2016(6):29-32.  
  [19]万必能。构建“湛茂阳”临港经济圈问题研究[J].南方金融,2012(12):96-98.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