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疾病的治疗作用

发布时间:2017-08-25 15:46:14
  摘要: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丰富,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硬件措施也不断完善,这给予了我国教育事业以极大支持,然而作为接受教育的主体,也是我国未来人才培养的中坚力量--大学生这一群体在充分享受物质繁荣带来各类便利的同时,心理疾病与相关问题也在不断出现并蔓延。根据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公布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有16%~25%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障。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教育,不断完善相关心理治疗手段与措施日益成为我国培养与发展人才工作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体育运动;大学生;心理疾病;治疗
  
  1大学生产生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
  
  1.1环境与角色转变而导致的不适应状况
  
  从教育学与社会学的角度而言,迈入大学校园的大学生们完成的不仅仅是学历上的提高与变化,更是由相对较为封闭与存在诸多约束的中学校园走向“半社会化”的大学校园的转变。这就给大学生们带来了一个角色转换和适应的过程,在心理学上,这一时期被称为“大学生心理失衡期”.此时由于环境与角色发生较为剧烈的转变,心理问题往往应由而生,具体表现包括大学生活与期待中存在差距而萌生失落感,面对新同学、新老师变得无所适从以及对新的教学与生活模式不够适应等。
  
  1.2面对网络诱惑无法自拔
  
  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发展的速度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同样网络游戏的诞生与不断发展也给予了大学生们一个新的寻找乐趣,追求刺激的地方,更有甚者是因为交际困难等原因而在现实生活中缺乏自信,只能把精神寄托在网络世界中寻找所谓的“存在感”,借此获得心理满足,长期以往从而产生一种心理上的病态行为。
  
  1.3强迫实现自我价值与现实产生冲突
  
  生活在“半社会化”的大学校园,许多学生依旧保持了中学时代“以成绩衡量一切,以成绩实现自我价值”的观念,但由于大学生活的多样性与课业压力等多重因素,往往有一部分学生发现自己无法实现自己观念中的“自我价值”,再加上对现实情况与自我优缺点的认知不足,极易导致较大的落差从而出现心理上的“空窗期”,特别是在面对其他人取得优异成绩的情况下,这种感觉更为强烈。这时他们往往会产生萎靡不振、消极逃避的状况,借此来获得一定程度上的心理安慰。
  
  2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疾病的治疗作用
  
  目前,大学生群体心理问题已经被社会所越来越重视,如果任由这类人群的心理压力长期积攒,紧张的情绪得不到有效的释放途径,将会导致严重的后果。但通过相关调查研究显示,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学生产生心理疾病的概率要远低于不参加体育运动的学生。
  
  2.1体育运动能够带来乐观积极的情绪
  
  体育运动是对一个人的身体与心理两个方面的锻炼,人们普遍认为体育锻炼有助于人的身体健康,但实际上其对心理健康也有莫大帮助。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在针对全美范围内的1750名心理医生进行的有关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的问答中,有近80%的人认为体育锻炼是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手段之一。并且绝大部分医生都认为体育运动能够培养良好乐观的情绪,对各类心理疾病都有所帮助。
  
  2.2体育运动有助于增强意志品质
  
  当代大学生群体多以独生子女为主,因此,其在意志品质方面往往从小在父母的宠溺之下得不到锻炼,容易养成脆弱、经不得风雨的坏习惯,这也是导致各类心理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体育运动强调的阳刚、坚韧的品质恰好可以有效弥补大学生群体在这方面的不足。如长跑运动可以锻炼大学生坚持不懈的品质,篮球足球等团体运动可以培养其合作与配合的意识,羽毛球、乒乓球等运动则可以锻炼肢体协调性,带来身心愉悦的体验。
  
  2.3体育运动可有效拓展朋友圈,促进沟通与交流
  
  在各类体育运动比赛中,“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口号会被经常提起,由此可见体育运动不但充满了竞技性,同时还可以促进每个人加强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友谊。通过在运动中体验结识新的朋友的快乐,缓解消极情绪,释放沉重压力,再和朋友投入到新的运动中去,如此反复形成良性循环,可以有效治疗因压力和消极情绪引起的心理疾病。
  
  3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疾病的具体治疗原理与方法
  
  3.1体育运动可治疗心理疾病的基本原理
  
  通过运动,大脑中会分泌一种可以支配的心理和行为的肽类。其中的一种物质叫做“内咖肽”,科学家也赋予了其一个通俗的名字--“快乐素”,它作用于人体使人能够产生愉悦的感觉。当一个人的情绪低落,压力沉重时,正确选择对应的运动项目,能够有效促进情绪好转。因此,体育运动之所以能够有效调节人的情绪,也正是遵循与运用了这一道理。
  
  3.2针对各类心理疾病的体育运动种类与具体实施方法
  
  3.2.1焦虑症
  
  针对焦虑症,可以选择趣味性较强的体育运动项目,如:踢毽子、跳绳、羽毛球、乒乓球等。同时在运动中需要注意运动的强度宜较大、速度宜较快,但幅度要适中以避免不必要的受伤。在大学生群体中,可以让体育教师针对有焦虑症症状的学生采取单独辅导方式,营造轻松、恬静的气氛,事先做好准备热身运动,在活动中给予一定的专业运动指导,活动后则注重做好放松练习。
  
  3.2.2抑郁症
  
  抑郁症患者适合有技巧性的团体类体育运动,如:篮球、足球、乒乓球等。这些体育运动,可以增强其团队协作感,感受到自己是集体的一份子,最终通过集体合作的力量取得胜利,并不断提高练习兴趣,树立自信,从而调节好自身情绪,达到有效缓解抑郁症状的目的。
  
  3.2.3神经衰弱症
  
  强度较弱,持续时间较长,同时对环境要求较高的运动适用于神经衰弱症症状。慢跑、骑车郊游、太极拳等都不失为好的选择。神经衰弱者对周边环境的变化十分敏感,因此在进行上述运动时应注意选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的时间进行,尽量避免有噪音干扰,通过不断运动,使得患者的情绪兴奋性不断降低,得到内心的安静,长此以往可以对神经衰弱症状实现有效治疗。
  
  3.2.4恐惧症
  
  此类人群往往对某一事物或某一环境极其不自信,因此,可以选择较为惊险刺激的运动项目达到治疗目的,如:游泳、溜冰等。同时在具体的运动过程中应注意两个方面:第一是对其进行适当的鼓励和表扬,帮助其增强自信心,克服恐惧心理。第二是注意对运动者的保护,以免发生受伤情况。
  
  4结语
  
  大学生群体处于从学校迈入社会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由于生活和学习环境的转变,心态上难免会发生或大或小的变化与波动,随着校园生活的日益丰富,社会与家庭环境的不断复杂,大学生群体出现各类心理疾病的现象应当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而体育运动则可以通过肢体上的舒展与锻炼,达到放松心情,增强身心品质的目的,在大学校园中,各类集体运动项目可以增强同学朋友之间的情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与情感上的愉悦。竞技性强的项目可以让其明白成功需要付出汗水与努力的,也能体会到失败后的不甘,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因此,体育运动对于治疗大学生群体心理疾病,培养其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优秀品质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未来,这一课题依旧值得社会各界进行更为深入与广泛的探讨。
  
  参考文献
  
  [1]朱唯唯。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疾病的调节和治疗[J].体育与科学,1999(5):57-60.
  [2]蔡菊英。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疾病的调节和治疗[J].四川体育科学,2003(3):17-19.
  [3]袁燕。大学生心理疾病与体育运动的相关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7(3):169-170.
  [4]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2005年度),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R].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