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中国古代军事技术发展的规律

发布时间:2016-09-22 19:11:20

军事历史论文研究热点范文10篇之第三篇:探析中国古代军事技术发展的规律

  摘要:中国古代军事技术发展历史悠长, 形式丰富多样, 且具有其独自的特点。本文以兵器所用材料、能源、技术为标志, 将中国古代军事技术的发展划分为三个时代, 通过简述三个时代中国军事技术的发展, 探析了中国古代军事技术发展的规律。

  关键词:军事技术; 发展过程; 发展规律;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是世界文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而支撑着这文明大厦的主要根基便是科学技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的遗产, 它不仅表明了中国人造福了人类的发展, 并且很长一段时间屹立在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在整个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中, 中国古代军事技术史是不容忽视的一部分, 它不仅源远流长, 内容丰富, 而且具有独自的发展规律。

  中国军事技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以及在同一历史时期不同的地区, 因为所处的地理环境、经济水平、民族文化等的不同, 那一时期或那一地区的军事技术发展水平也不相同。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和对军事技术需求的增加, 军事技术也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漫长发展过程, 其内容也不断丰富, 体系也日益完备。

  一、中国军事技术史的分期

  中国军事技术史有多种不同的分期方法, 若以兵器所用材料、能源、技术、工艺为标志, 中国军事技术五千年的发展史, 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前后相续相衔的三个时代, 每个时代又可划分为若干个发展阶段。

  (一) 冷兵器时代

  冷兵器时代, 约公元前30世纪-公元960年, 即新石器时代晚期至五代。根据冷兵器所使用的材料不同, 冷兵器时代又可划分为石兵器、青铜兵器和钢铁兵器三个阶段。冷兵器所用三种基本材料的质地虽有不同, 但其基本类型却是相似的。它们都是利用人力或简单机械力, 杀伤敌人和破坏敌方的战争设备。在此期间, 除了出现了兵器装备, 与之相应, 也出现了一些简单初级的战车、战船以及军事防御建筑和传递军事信息的方式。

  (二) 火器与冷兵器并用时代

  火器与冷兵器并用时代, 公元960-1840年, 即北宋至第一次鸦片战争。这一时代的军事技术是使用机械能向使用化学能过渡的军事技术。古人一方面完善了以冷兵器为主体的军事技术, 另一方面有开拓研制火器。期间可分为初级火器的创制、火铳的创制、火绳枪炮的发展、古代火器曲折发展四个阶段。这个时代所创造的火器, 是利用火药的化学能杀伤敌人和破坏敌方战争设备。在这个时代出现了专用的炮车、火箭车;帆桨战船已发展至高级阶段;炮台要塞式防御体系也已初具规模等。

  (三) 火器时代

  火器时代, 公元1841-1911年, 即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至辛亥革命前。火器时代冷兵器完成使命, 已基本退出战争舞台, 其间传统火器也已逐渐被后装枪炮所代替。炮车、战车的作战能力有了提高。蒸汽舰船已在沿海取代帆桨战船, 炮台要塞式防御体系已在沿海、沿江各要地和沿边的部分要隘建成。有线电和无线电通信技术已在19世纪末开始用于军事通信。

  中国军事技术发展史的各个时期和各个阶段之间, 都呈现出前后相续相衔的重叠性。以兵器为例, 前一时期或阶段的兵器, 都要延伸到后一时期或阶段的一定年代。每一种新型兵器, 大多又是在前一时期或阶段中各种兵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创制而成。当新型兵器在数量和质量上不能满足战争发展的需要时, 旧式的兵器便不会退出战争舞台。如夏代虽然创制了青铜兵器, 但是石兵器仍在大量使用, 而青铜兵器被钢铁兵器的全面取代却在东汉时期。我国城强城池式防御体系之所以能延续四五千年之久, 是因为其间的攻城器械和作战方式, 都不足以从根本上动摇乃至摧毁坚固城池的防御能力。当大型后装攻城炮能把城墙炸得墙破砖飞之时, 这种体系便要崩塌, 而炮台要塞式防御体系就冉冉兴起。

  二、中国军事技术的发展规律

  (一) 矛盾律

  中国军事技术的发展是辩证的, 在具体的战争实践过程中呈现出或相反相成、相生相克的矛盾律。起初, 为了打击敌人, 破坏敌人的军事力量, 发明了进攻性军事技术;同时, 面对敌方的打击, 为了保护自己, 发明相应的防御性军事技术。所以伴随着一种进攻性军事技术的出现, 必然会导致相应的防御性军事技术的产生, 而这种防御性军事技术又促使更高一级的进攻性军事技术的发明, 面对此消彼长的规律, 于是军事技术家有要创造更高一级的防御性军事技术。在公元228年陈仓之战中, 蜀魏两军的对垒就反映了此规律。面对蜀军四次采用不同的攻城器械对陈仓的进攻, 魏军四次采用新创制的守城器械。军事技术正是围绕着进攻防御的矛盾斗争中发展的。

  在不同时期的战争, 或不同地区的战争以及在战争的不同阶段, 军事技术的表现形式虽不相同, 但进攻性技术和防御性技术都呈现的此长彼消、一物降一物、一浪高一浪的发展规律。

  (二) 渐变和质变律

  中国古代军事技术的渐变和质变规律主要体现在兵器所用的材料和能源上。石兵器投入实践战争后, 古人根据经验不断地改造是兵器的外形构造, 提高它的杀伤力。当石兵器渐变到其力量的顶峰时, 人们开始研制青铜兵器。青铜兵器的制成, 标志着兵器在所用材料上发生了质变, 使兵器的杀伤力也迈上一个新台阶。同样, 青铜兵器经过约1700多年的渐变后, 又质变到第二代金属兵器--钢铁兵器。冷兵器的两次质变反映的是兵器在所用材料上的质变。火药的发明和使用导致兵器杀伤力在利用能源上发生第一次质变。火器用于战争后, 又由于新材料、新技术、裂变武器新工艺的不断采用, 使火器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 不断发生渐变。军事技术正是在渐变和跃变的不断进行中, 从一个台阶登上另一个新台阶, 从低级阶段发展到高级阶段。

  (三) 综合分化律

  中国古代军事技术按作战用途分类, 可划分为射远兵器、格斗兵器、卫体兵器和防护装具等四大类。每类又分为若干种。这种分化的结果, 使兵器在形制构造、作战用途和品种上不断改进和扩大, 其品类也众多繁杂。中国由于战争的需要, 军事技术人员往往把具有不同战斗作用的多种进攻性兵器, 或攻、防的兵器综合于一体之中。早在商代, 就有人把用于直刺的矛同用于横击和勾啄的戈综合在一起, 构成一种既能直刺又能后勾、横啄的戟。赵土桢创制的迅雷铳, 是综合射击、喷焰、刺杀三种战斗作用于一体的五管枪。宋代的战船不仅装备了多种兵器, 而且还在舱面建有战棚和女墙, 使之综合成为攻防兼备的水上战斗堡垒。近代蒸汽舰船及其防护甲板和钢甲炮塔, 则是这种综合方式的高级产物。

  (四) 周期递减律

  周期递减律是指中国古代军事技术从产生、发展到创新所需花费的时间不断缩减的规律。新石器时代, 社会生产力低下, 技术水平较低, 军事技术发展的速度极其缓慢, 一种新的军事技术产生后, 要经历漫长的发展过程, 才能在原有的技术上有新的创新。石兵器从一般石器中分化出来, 大约经历了几千年。火器在公元10世纪创制后, 由于科学技术发展速度的加快, 其更新周期明显缩减:竹制火枪大约在初级火器创制230多年后, 便成为战场上致胜的利器。从竹制管形火器的使用到金属管形射击火器的创制, 最多不到200年。从19世纪60年代到辛亥革命前的半个世纪中, 清军所用枪炮的更新周期, 已平均缩减至五六年。

  参考文献
  []赵阵2017《军事技术变革中的继承与创新》,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版) 第2期。
  []周健2002《中国军事法的传统与近代转型》, 《中国政法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王兆春2007《中国古代军事工程技术史》, 山西教育出版社。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