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近期国际舆论涉华经济议题新动向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2-11-25 23:54:25
  【摘要】近期,随着我国有关重大会议的召开,经济议题成为外界关注的热点话题,我国经济的增长目标、经济结构改革、财经金融政策等都成为聚焦内容。由于我国加强了对涉华经济议题的舆论引导,国家和有关部委领导人加大了对经济议题的主动发声与议题设置,积极回应外界的关切与质疑,加之近期我国公布的部分经济数据好于预期,中国经济走向平稳,有效提振了外界对中国经济的信心,对我国经济政策与前景表示乐观的声音增多,舆论环境出现向好迹象。本文对境外主流媒体的报道基调进行了分析研判,探究了境外媒体对我国经济舆情积极报道的原因。
  
  【关键词】涉华经济;境外媒体;对外传播。
  
   一、多家境外主流媒体对我国经济政策及前景予以积极评价。
  
  我国经济增长目标区间方向正确。境外媒体普遍注意到,中国宣布 2016 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区间为 6.5%至7%,而非像以往那样公布一个具体数值,表明政府在计划执行方面有很大灵活性,同时认为,下调增速目标符合基本预期,凸显政府保持经济稳定、刺激经济和推进改革并举的方针。美国《纽约时报》指出,分析人士表示,今年将经济增长目标从一个具体数字调整为区间范围,是朝正确方向迈出的重要一步。美联社认为,此举表明中国将长期致力于以消费支出驱动的自主增长模式取代基于贸易和投资的疲软增长模式。美国《华尔街日报》认为,在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结构性改革正在推进、全球经济出现疲软之际,中国政府下调增速目标符合普遍预期。
  
  积极评价经济改革方向,认为我国出台系列金融政策意在提振经济。近期,政府推出的一系列金融改革举措受到外界关注:银监会出台新规收紧影子银行风险控制、证监会宣布整顿国内私募基金市场、政府开始实施大规模减税政策等。外媒将系列举措解读为我国进一步加大力度整顿金融市场、实施的减税政策意在提振经济。外媒直言,目前中国经济低迷是由经济结构弊端造成,呼吁我国在确保稳定增长的同时注重发展质量、推动结构改革。英国《金融时报》认为,证监会宣布整顿私募基金市场,表明我国清理市场门户、驱逐非法基金的大规模努力才刚刚开始。《日本经济新闻》称,减税政策实施后不仅能托底经济、引入发达国家的税收制度,还将有助于产业水平的提升。
  
  关注李克强总理借夏季达沃斯为市场注入信心。
  
  “2016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天津举行,李克强总理在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以及与企业家代表的对话内容受到外界普遍关注,外媒着重报道李克强总理对我国未来经济走势、人民币汇率市场、经济结构改革的信心喊话,其中“中国今年能够实现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人民币不存在长期贬值的基础”、“中国政策的‘工具箱’有应对更大挑战的准备和可能”、“中国会尽自己的努力来维护自身金融和资本市场的稳定”等表述,被外媒高频率引用。俄塔社在评论此次论坛重要性时表示,全球商界精英云集本次论坛,东道主中国是毋庸置疑的关注焦点,中国方方面面的进程将如何影响全球和地区经济发展是与会者感兴趣的问题。《日本经济新闻》在评论李克强总理有关经济改革讲话内容时称,中国在防止经济失速的同时,有必要处理企业产能过剩和债务过剩等负面遗产,加速从投资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的结构转换。能否推进伴随疼痛的改革,中国政府的执行力受到关注。
  
  G20峰会彰显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全球经济治理的首要平台,G20杭州峰会成为外界观察中国全球经济治理能力的风向标,中国积极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和G20机制改革的努力获得认可。美联社认为,此次峰会将成为一个里程碑,标志着G20从一个短期的危机应对机制逐渐向长效治理机制转型。韩联社指出,中国敦促G20各方共同改善全球货币金融体系,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峰会取得的丰硕成果引发积极报道和解读,外媒认为峰会公报中蕴含着中国智慧、中国力量。2016年中国G20特别顾问罗伯特·米林纳表示,峰会成果之一的结构性改革是中国的一大贡献,将对全球经济金融治理体系产生深刻影响。
  
  美国经济学家威廉·恩道尔认为,中国从G20的参与者变成主角,拥有了更多话语权,体现出作为世界经济引擎的大国担当。专家认为,中国崩溃论不符合当前经济形势,指出我国服务业前景成亮点。针对部分境外媒体唱衰中国经济的悲观论调,美国知名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尼古拉斯·拉迪撰文指出,中国经济正成功转型,服务业已经并将继续驱动中国经济增长,帮助中国经济避免硬着陆风险。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援引分析人士观点指出,西方的中国崩溃论不符合当前经济形势,并强调中国经济不太可能出现波动,认为我国经济将继续在全球经济放缓的背景下保持增长。英国《每日电讯报》援引专家观点指出,中国将继续推动全球增长数十年。美国彭博社援引高盛专家的观点指出,中国经济方向正确,风险可控。世界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对全球增长的贡献将远超美国。美国《华尔街日报》指出,世界银行预测,未来三年,美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预计今年为20.9%,到2018年降到15.7%,而中国的贡献率则预计从2016年的27.6%下降到2018年的26.4%.
  
  美国新书探讨中国创新战略优势。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出版社2016年4月出版《中国的下一个战略优势:从模仿到创新》一书,认为中国经济进入全新阶段,正大踏步前进,从模仿型发展战略转向创新型发展战略,中国下一个发展阶段的前景,除了制造业和出口将在创新的有力推动下出现一种基于国内消费和服务的新经济增长模式,数以百计的案例令人信服地展现了中国已经成为创新主力,且影响力逐渐扩展到全球。该书指出,中国市场不仅庞大,而且为那些有意愿的公司提供了更多参与机会,这个机会能够让中国在未来继续保持竞争优势。英国石油(BP)集团前首席执行官约翰·布朗认为,中国的商界领袖应认真思考如何在创新挑战中让中国日益增长的专业经验获取更大利益。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迈克尔·斯宾墨称,“如果想在未来几十年取得商业上的成功,了解并参与中国体系是一项迫切的任务。”
  
   二、涉华经济舆情出现积极变化的原因。
  
  我国多位领导人主动发声回应外界关切的提振信心。作为“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经济议题成为媒体最为关注的热点。两会召开前夕及期间,国家和部委多位领导人在各种场合公开发声回应外界关切,强调对中国经济的信心,并指出尽管去年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中国的表现在全球可谓鹤立鸡群。对于外界担忧的中国货币问题,我国领导人也有明确回应,指出“人民币是最稳定的货币之一”,并表示我国将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境外媒体对上述言论予以集中关注,认为我方的阐述具有针对性,并指出我以自信姿态驳斥唱衰中国经济者,解读我国未来政策趋稳。多数媒体注意到,在我国领导人发声后,市场对两会的期待推动了经济预期并带动股市攀升,认为两会政策赢得市场好感。
  
  我国多项经济数据走高被外界视为积极迹象。近期,我国公布的多项经济数据均好于预期,境外媒体围绕我国经济走势展开热议。一是认为我国通胀率跃升,显露出需求上扬的积极迹象。法新社指出,中国通货膨胀率跃升,显露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需求上扬的积极迹象。二是认为我国贸易顺差创新高,PMI指数显示服务业表现强劲。路透社、香港《南华早报》认为,贸易顺差创新高有利于缓解资本外流及人民币贬值的压力。三是注意到我国银行新增贷款创纪录。英国《金融时报》称,中国正在更加积极地放松货币政策,以提振日益放缓的经济。
  
  国际社会对我国经济增长仍抱有期待。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发展仍抱有期待,希望中国仍然作为带动世界经济恢复的重要引擎,因此有外媒和经济界人士能够客观看待我国的经济形势,认为虽然我短期内面临经济阵痛,但从长远来看,中国经济或持续放缓但不会崩溃,并指出中国经济放缓“只是跌了小跤,而非完全摔倒”,称尽管经济有所放缓但这一增速在全球仍然名列前茅,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在25%以上,同时还指出,当前放缓正是经济结构调整的最佳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和深化改革将惠及全球。
  
  参考文献:
  
  [1] 陈红梅。美国媒体是怎样报道国际新闻的?--对相关研究文献的回顾[J]. 新闻记者,2011(12) .  
  [2] 潘一禾。“国家形象”的内涵、功能之辨与中国定位探讨[J].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 .  
  [3] 杨松。大众传播建构理论和框架理论研究综述[J]. 理论界,2010(08) .  
  [4] 刘少华、唐洁琼。中国国家形象:问题与思考[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04)。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