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地区民间玩具的艺术特点分析

发布时间:2018-02-15 19:08:15
   摘要:中原地区民间玩具蕴含着中原地区几千年中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是中原人民生活的小的缩影, 小小的民间玩具使我们感受到远古的气息, 使我们从民间玩具中搜寻到先人通过勤劳与智慧创造生活的点点滴滴, 开展对中原地区民间玩具的艺术特色的研究不仅仅对玩具产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对研究中原地区民俗文化以及民间美术的发展, 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原地区; 民间玩具; 艺术特色;
 
  
  1 中原地区民间玩具的概念
  
  玩具, 广义而言, 它指人用来满足娱乐需求的器具;狭义而言, 则主要指为娱乐活动而专门制作的各种成品玩具, 如泥玩具、木制玩具、布玩具等等。在民间, 玩具俗称“耍货”, 专作玩耍娱乐之用, 主要是普通老百姓因地制宜, 就地取材, 为了丰富文化生活, 为了娱乐儿童而创造的一种“小玩意儿”.
  
  普通意义上的玩具, 主要是指为儿童设计的娱乐器具, 但是民间也有很多成人参加是娱乐活动, 如:放风筝, 大人和孩子都参与的活动, 都能从中体会到快乐。所以民间玩具还包括成人和儿童共同参与的娱乐器具, 但是这类活动往往是伴随着节令习俗而产生的, 如彩灯与元宵节、龙舟和端午节等等民俗活动期间产生的民间玩具。
  
  2 中原地区民间玩具的分类
  
  中原地区民间玩具历史悠久, 分布地区较广, 运用的材料种类繁多, 功能多样, 带给人们不同的感受, 民间玩具主要是供人们娱乐的物品, 它能给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是一种美的存在, 在使用的过程中能使我们心情愉悦, 给我们带来快乐, 中原地区辐射较广, 民间玩具种类交过, 如泥塑玩具、编结玩具、布玩具等等不仅仅可以作为玩具, 同时也可以作为一种工艺品, 供人们欣赏, 因为这些玩具的特征, 完全符合工艺品的要求, 无论是材质还是制作工艺, 都能体现出制作者的审美心理和对民间玩具的热爱。
  
  3 中原地区民间玩具的艺术特点
  
  中原地区的民间玩具常常就地取材, 用生活中较为常见的泥土、草木、石头、布等自然而简便的材料制作而成, 工艺上比较善于顺应材质特性, 经过别具匠心的设计, 制作出具有独特魅力的艺术品。中原地区民间玩具的造型采用夸张的手法, 创作不受时空的局限, 不受比例、透视等手法的限制, 而是创作者自我想法的一种表达。中原地区民间玩具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色彩鲜艳, 对比强烈
  
  “红红绿绿, 图个吉利”这个民间艺术的口诀, 说出了整个民间玩具乃至整个民间美术行业的用色之道。民间玩具的色彩, 是根据华夏民族古老的无色观进行搭配的。对于民间手工艺人, 他们主要生活在大自然中, 与大自然接触较多, 潜移默化受到影响, 他们选取色彩, 主要直接从大自然中选择, 是大自然色彩的一种利用, 同时又依据民俗事项的不同特点, 渲染民俗活动的氛围, 营造整个民俗活动的热闹的气氛。民间艺人善于选择色彩纯度较高的色彩如红色、黄色、绿色等鲜艳的色彩, 大面积的使用能够增加喜庆的氛围。民间玩具主要采用颜色鲜艳, 以红红火火的热烈对比为主, 但是和谐统一也是民间玩具配色的品质, 民间艺人不仅仅是模仿自然色彩, 而是突破色彩透视原理和时空观念的限制, 这种色彩观念与古老的统辖天地万物的阴阳五行相连。
  
  中原地区民间玩具的施色十分讲究视觉意匠, 既不违背色彩的文化内涵, 又讲求色彩的视觉美感效果, 色彩的整体效果明快、轻松、鲜艳、热烈。这样的色彩认识是人们长期形成的智慧的结晶, 体现出了中原地区不同的色彩特征, 与中原地区人们的衣食住行紧密联系在一起, 这种色彩的搭配是我们充分感受到中原人民的淳朴与善良, 粗犷与豪放的性格特征, 体现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中原地区民间艺人不是再现自然色彩, 而是突破色彩透视原理和时空观念。这种色彩观念与古老的统辖天地万物的阴阳五行相连。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 红、黄、蓝、白、黑为五种原色, 它们与自然、社会、人生等方面相联系, 赋予了色彩不同的象征意义, 主要为中国民间的吉祥如意等的意蕴。这种色彩的意识也造就了民间玩具的独特魅力, 色彩鲜艳, 刺激性强, 对比强烈, 有这样的口诀“黄马赔紫鞍”, “红马配绿鞍”足以证明民间玩具色彩对比强烈的特点。中原地区民间玩具主要为儿童制作, 色彩上将民间美术中大红大绿的颜色结合儿童对鲜艳色彩的喜爱, 大胆张扬的用色, 进而制作成色彩艳丽, 备受儿童喜爱的民间玩具 (如图1) .
  
  图1 淮阳泥泥狗

 
  3.2 材料天然, 取材方便
  
  中原地区地域广阔, 制作民间玩具的材料品种繁多, 因材施艺, 各种各样的材料都被可以制作民间玩具。民间玩具的材料源于大自然, 大部分都是纯天然原生态的, 经过简单的加工, 就能成为玩具, 民间玩具是纯手工打造, 更加注重手感, 比较在乎把玩时间的心理感受, 使人达到赏心悦目的感受。因此中原地区民间玩具所蕴含的自然气息浓厚, 凸显地域特色, 展示出中原地区人们的淳朴与善良 (如图2) .
  
  图2 草编玩具

  
  3.3 造型随意, 较为实用
  
  民间玩具造型质朴夸张, 乡土气息浓厚。民间玩具是有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劳动中反复调整创造出来的, 自己选取材料, 自己制作, 自己使用, 是一种自产自销的模式, 凝聚了劳动人们丰富的经验和淳朴的风格, 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是劳动人们日常生活的一种真实展示, 是劳动人民内心的一种表达。民间玩具的造型常常会受到古老阴阳哲学观的影响, 造型上经常会采用一些特定的艺术造型符号, 但是, 在技法上较为随意, 体现出了劳动人们淳朴善良的特征, 因为大多数民间玩具的制作人员都没有经过专业训练, 在制作玩具时间, 更多是根据自己的一些功能需要, 不断摸索, 不断尝试的一个过程, 是自己内心世界和生活需要的一种表达, 少了艺术条条框框的思维的约束, 制作出的民间玩具更有灵气, 具有不可复制的特点, 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民间玩具的造型千差万别, 不同地区的人们对民间玩具有不同的需求, 民间玩具造型具有一定的地域性, 民间玩具是不同地区风土人情的展示, 表达了不同地区劳动人们的特色。民间玩具的造型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与该地区的气候、材料等有密切的联系。
  
  3.4 象征运用, 寓意深远
  
  在中国民间美术中, 象征性文化从古至今一直都有, 一直被人们认同的一种文化现象。象征性在民间玩具制作中具有的独特的意境。象征性是根据事物之间有一定联系, 让人通过联想, 将不同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有时候象征中的事物彼此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因为趣味性, 使象征性成为民间玩具意蕴的一种表现, 是人们对生活和自然物像的一种抽象的表达, 通过象征性含蓄的表达人们内心的想法, 表达出自己对事物或者生活的态度, 有积极乐观的, 也有伤心难过, 借助自然事物表达自我, 这种象征手法在民间玩具中常常得到运用。
  
  象征性主要的特点就是利用象征物象和被象征物象之间的一些简单的联系或者特征相似, 通过对象征物象的具体表述, 进而使被象征的物象也就是我们需要真实表达的物象能更加真切、生动的表现出来。象征性主要是通过具体事物的典型特征引起观赏者的艺术想象, 使欣赏通过想象进入到艺术境界中, 能够更加真实的感受到事物的特点, 进而使民间玩具具有更多意蕴, 运用象征性手法是民间玩具造型中主要的特点之一。
  
  在古代社会科技较为落后, 生产力不发达, 人们的思想较为落后, 同时受到来自自然、政治等方面的影响, 只是按照固定的模式去延续, 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 使民间玩具造型中象征性的特征得到全面继承, 民间玩具本身没有太多的意义, 大部分的意义是人们赋予的, 有的采用谐音, 有的来自想象, 有的采用常用的吉祥文化, 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原地区民间玩具主要作用是娱乐儿童, 民间玩具在制作时除了注重实用功能外, 还注重一些驱邪纳祥、教化功能, 民间玩具还包含了趋利避害的等观念, 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比如:河南淮阳, 传说是上古伏羲和女娲结合, 及女娲用泥造人的地方, 河南淮阳泥泥狗是淮阳泥塑中较具特色的一种, 造型抽象、古朴, 泥泥狗中奇禽怪兽的造型, 已经超越自然中的现实形体, 手艺人凭直观感觉进行创作, 其中“双头兽”造型罕见, 在《山海经》中颇多记载, 与很多史前壁画及出土文物相印证, 是先民认为“万物有灵”, 崇拜生命繁衍观念的产物。在淮阳泥泥狗的造型中, 人面猴又叫人祖猴, 是主要、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它具有早期人类形象, 半人半猿, 周身会有毛发, 手比较长, 两腿短, 胸前与下部绘有史前人族信仰和生殖崇拜的生殖图案, 是原始图腾文化的延续, 寄托了人们对生命延续的美好希望 (如图3) .
  
  图3 淮阳泥泥狗

  
  4 结语
  
  千百年来, 中原地区民间玩具的发展是古代劳动人们智慧的结晶, 蕴含着深厚的民俗文化, 包含着多代人的美好回忆, 中原地区民间玩具作为民间传统文化中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也在“文化强省”的战略中, 得到快速的发展, 民间玩具所蕴含的美好的吉祥意蕴和美好的愿望, 民间玩具所独有的艺术特色颇受大家的喜爱。
  
  参考文献
  
  [1] 宋培贤, 丹妮。玩具与民间工艺[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 2010.  
  [2] 潘鲁生, 唐家路。民艺学概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2011.  
  [3] 苗红磊。木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9.
  [4] 靳之林。中国民间艺术的哲学基础[J].美术研究, 1988.
  [5] 董小龙。中国民间美术造型的艺术特性[J].大舞台, 2014.
  [6] 袁浩鑫。多元的中国民间美术造型方式[J].齐鲁艺苑, 2007.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