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信托乱象:谁来管好理财产品?谁来管好银行?

发布时间:2012-02-17 12:24:43
  一、政策利好尽出,股市为何不反弹?
 
  2011年5月20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戴相龙证实100亿元社保资金入市;5月25日,中石油宣布增持公司股份,5月31日,央行的统计数据又曝出4月居民存款4678亿元出逃。这些利好出现后,再看看我们股市的表现,2011年5月份,上证综指下跌5. 77%,深证成指下跌5.26%。上证指数在4月18日摸到年内最高的3067.46点之后一路下行,且未有反弹迹象,截至2011年6月2日收盘的2705点,一个半月内下跌了11.8%e各位是不是也很奇怪,传统的三大利好都出来了,可为什么没看到股市上涨呢?其实,这些问题我半年前在电视节目里以及出版的书里都分析过了。看看今天的点位,我觉得之前的那些分析还算不失我一贯的水准。
 
  首先,社保资金钱太少。100亿元相对25万亿元A股市值来说不过九牛一毛,即使以成交额来计算,100亿元也太少。仅6月3日一天,上证综合指数和深证成分指数的交易金额就达1352亿元。
 
  其次,中石油增持不过是做做样子,托市而已。中石油2011年5月25日通过上交所交易系统增持公司股份3108.4?万股,占公司已发行总股份的。.017%。另外,中远航运、大唐发电、贵州茅台、攀钢钢钒、上海医药等国企也在出手。难道说中石油的股价已经到底了?
 
  不见得。万得资讯统计显示,截至2011年5月底,中石油A股出现102;欠增持,虽然涉及公司达51家,好像很多,但估算的合计增持市值也只有31.6亿元,相较25万亿元的A股市值和每天130,。亿元以土的成交额实在是太少。
 
  大家对中石油的托市无动于衷。中石油5月25日开始增持,当天收盘价为10.84元,到6月3日也不过10.71元,仍旧没能阻止下跌的趋势。从4月18日最高点12.11元到6月3日收盘已经持续下跌了10.5%0社保基金和中石油入市规模太小,但是央行公布的2011年4月份存款出逃数据却不得不让人思考。4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337州乙元,同比少增8325亿元,各家银行4月份居民储蓄存款净减少额4678亿元。照以往的经验来看,存款搬家股市肯定上涨。以2010年10月的存款搬家为例,当月新增人民币存款1769亿元,低于9月的1.45万亿元,也低于2009年同期的289?亿元。存款搬去哪里了?就在央行公布2010年10月信贷数据的前一周,股市周开户数创当年11个月以来新高。存款搬家成为推动股市上涨的一个重要推动力,上证综指当月累计上涨12. 17%,深证成指上涨16.56%,居全球主要股市股指第一。这次为什么出现例外了呢?
 
  二、千亿存款去哪里了?不是股市,而是转身理财产品。
 
  那各位是不是奇怪,这么大一笔居民存款为什么从银行出逃?出逃的这笔资金既然没有流向股市,那去往哪里了呢?
 
  其实应该每个人都深有体会,老百姓之所以要把存款取出来,是因为我们存款的利率太低。只要稍有点经济学常识的人都明白一个原理,如果我们的存款利率低于CPI的上涨速度,那我们存在银行的钱就是贬值的。那我们做个对比,据2011年4月26日公布的最新利率,活期存款年利率是。.5%。但是我们的CP工呢?4月份5.3%,保守估计5月份在5.6$以上。CP工比活期存款利率高出10倍还多。虽然在过去的1年多以来,央行在连续加息。但一年定期存款利率也只有3.25%,三年期存款利率是4.75%,都明显低于CP工增速。
 
  为什么这笔资金没有流入股市呢?看看我们股市的表现就很明白了。截至2011年6月2日,2011年上市的142只新股中,已有112只陷入破发窘境,破发新股占2011年上市新股的78.87%0这种情况下谁还敢进股市?
 
  就在老百姓感觉保值无门的时候,一种创新金融产品横空出世,屡创新高。这就是理财产品,这个产品最大的特点就是银行承诺保本,而且就是通过银行发行的,一年的回报率基本都在S 以上,有的回报率甚至高达日%。
 
  于是,理财产品“并喷”就顺理成章了。根据社会科学院金融所统计,2011年前4个月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豹晕状到5429款,同比增加3061款,增幅达到129%。而新发理财产品的募集资金规模超过了4万亿元,同比增长172.52%。这一规模已经超付201。年全年银行理财产品发行规模的一半。
 
  但是,我请各位思考一个简单的问题,什么东西能有这么高的回报率?动不动就有什么银行、地方政府A者企业承诺保本。如果真是这么好的投资机会,怎么可能会缺钱呢?就算缺钱,怎么可能借不到钱?
 
  大家可能猜到了,只有一个行业,就是房地产!这是截至目前唯一一个一直在赚钱,却草不到银行贷款的行业。那么,顺看这个思路我们就会发现一个惊天大秘密,原来我们这个创新产品就是美国房地产次级债券的一种翻版!所谓保本的理财产品,所谓和存款差不多一样安全的普代品,背后竟然是风险极高的房地产!中国信托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1年一季度投向房地产领域的新增信托项目金额达?10.到乙元。可能有人会说,不是才700多亿吗,和4万亿元的集资规模或者4000亿元的存款大搬家相比,好像不多吧?那好,我再跟各位爆料两个消息。
 
  第一,回报率最惊艳的理财产品几乎全是借理财之名,行房地产之实。新发行的各期限房地产信托产品预期收益均高于市场的平均值,尤其是三年以上的房地产信托产品,其预期收益率均达到15%。比如,目前市场上收益最高的一款产品一一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棚户区改造项目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它的最高收益率达到了12%,第二,现有的统计都是过去的情况,按照现在的趋势来看,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理财产品是投资房地产的。2011年4月份新发行的信托产品中,有57款产品是投资房地产的,占比为23.27%,比3月份上升2?个基点。5月最后一周,新发的房地产信托产品占比达到了47.83%。另外,据统计,2011年4月银信合作产品共发行803款,发行规模为4528.14亿元,和4月份转移的居民存款4678亿元相差无几。
 
  三、本质的问题是不管怎么调控,保护的都不是储户股民。
 
  我们总是借看各种名义进行调控,调控的结果并没有保护老百姓的利益,反而使很多既得利益者越来越安全了。比如说我们要防止房价过快上涨,然后从2010年开始,证监会对上市房企再融资的申请采取一刀切的全面关停措施,并且对所有房地产企业上市一律叫停。我们证监会真的太天真了,难道房地产企业资金吃紧,就一定要减价卖房子吗?我们太小看这些房地产商了,他们能融资的方法太多了,他们可以质押手中的股票、发信托贷款、通过银行借委托贷款等。所以说,我们的调控根本打击不到那些大的房地产商,反正它们都已经完成上市了。真正打击的是谁?是那些还没有上市的房地产小企业,因为它们没办法上市融资了。最后的结果就是,透过这个所谓的调控保护了既得利益者,并且让这些既得利益者用更少的钱来收购那些缺钱的中小房地产企业。
 
  还有,我们说是为了防止通货膨胀进一步升级,国家要收紧银根,对贷款进行严格控制。结果呢,最受伤害的还是我们的中小企业,因为贷不到款,它们要么转向民间借贷,支付高于标准利率好几倍的利息;要么就等死。更严重的是,在付出这么大的代价后,我们真的抑制住通货膨胀了吗?老百姓为此受益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为了使自己手里的那点钱不至于被通货膨胀稀释掉,老百姓都开始去买理财产品。说实话,全世界只有我们中国有这么诡异的东西。各类信托产品有一个共性,就是都不能在二级市场上流通,这样一来,你想卖掉都不行。这种融资为什么不能发行债券呢?因为对于银行和银监会来说,怎么能容忍肥水流到外人田呢?若是这些企业可以随便发行债券了,那么钱不就被券商和证监会赚走了嘛!当然,这里又是中国神奇之处,在中国竟然有两个债券市场:一个是银行间债券市场,另一个是基于证券交易所的债券市场,而前者其实不仅仅是对银行开放的,还对机构投资者比如债券基金开放,而后者的市场规模由于种种原因非常有限,所以无法起到大规模融资作用。我们更神奇的是,除了交易市场不能互通互融,我们连谁来审批债券都是个大文章。我到现在都不能完全理解,发改委负责审批的企业债,和央行目前要探索的中期票据有哪里不同?更不明白,为什么此外还有交易所债券?也无法理解为什么证监会名字里虽然有个证券,却审批不了债券这个最基本的证券品种?
 
  我们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地方,就是我们中国的储蓄率一直是居高不下的。即使出现存款大搬家这样的问题,我们国有银行吸收的存款仍然很多。于是问题就出来了,你仔细想一想,银行既要上缴存款准备金给央行免费使用,又要不停再融资圈钱来补充核心资本。
 
  如果说这些多出来的存款货不出去的话,银行是要自己掏腰包给储户付利息的。但是,由于存在很多无法预知的风险,银行又不敢轻易放贷。怎么办呢?银行就想到了最完美的产品一一理财产品。你知道通过理财产品银行能赚多少钱吗?销售佣金竟然高达5%。说实话,这东西比放贷强多了,还款还得等上三年五载,而且搞不好就会被欠钱的地方政府赖账了。而理财产品呢,利润立刻草到手,风险完全转嫁出去!实际上这也是银监会调控的思路,银监会不反对信托产品,但是反对银行为信托担保,所以现在看到的更多是地方政府或者地方国企为信托产品担保。所以对于银行来说,发行信托产品简直比美国贩卖次级债券还过瘾!
 
  这还不算完,银行为了赚更多的佣金,竟然大举降低理财产品的门槛。之前信托类产品的门槛一直都很高,起步价至少在400万元以上,现在门槛已经越来越低。比如保障房类信托产品认购金额起点已经低至50万元,一年期收益率都在s%6)、上。而实际上你去银行里看,大部分理财产品都没有信托产品这么高的门槛。我到现在都觉得神奇,几万块钱也不知道究竟购买了什么东西,银行就付给你4%Tlj5%的利息。我听到一个“不靠谱”的说法,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按照这个说法,很多这种理财产品其实就是变相竞争存款,但是对于银行来说,如果就叫存款,就不敢给你那么高的利息,否则被银监会或者央行抓到后果很严重。当然这个背后是因为银根收得太紧,银行实在缺钱,所以银行也没力币去,为了完成总行的考核目标,不得已“曲线救国”。
 
  而除了理财产品,银行还搞起了委托货款。什么意思呢?比如你想货款,银行已经没有额度了,但是银行知道谁有钱,于是银行就撮合你们两个见面,具体贷款的利率银行不管,你们两个协商就行了,但一般年利率能达到20%左右。银行充当中介,收5肠的手续费,且不用承担任何风险。其实说白了,这就是高利贷,只不过是由银行充当中间人。我没有见过比委托贷款更加糟糕的银行业务了。我请问,成立银行最原始的目的是什么?资金融通过程中的风险保障。但是在委托贷款中银行干的是什么事情?就是把风险直接转嫁给借贷双方,自己坐收渔利,而且弓欠性就把自己要赚的钱赚到了,只要合同一签,5肠就到手了。这简直就是打劫嘛。
 
  我们银行做委托贷款规模之大,完全超出我们的想象。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2011年一季度委托贷款增加32041乙元,是2010年同期委托贷款增加额的2. 1倍。其中,上市公司通过银行至少已经发放17笔委托贷款,合计金额近1州乙元,是201。年同期的近4倍。从利率来看,公布的14笔委托贷款的平均贷款利率达到16.8%,其中最高一笔委托贷款利率达到22%0这么高的高利贷其实是个天大的陷阱。为什么这样讲,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大家自己评判吧。2010年4月30日,宁波波导与青海中金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签下委托贷款总协议,委托贷款9000万元,月利率13%,年利率15.6%,期限自201。年5月5日至2011年5月4日。结果,波导到现在都没有童到还款。2011年5月23日,香溢融通披露:此前该公司将自有资金人民币5001〕万元、300。万元、,))〕万元委托宁波银行,分别贷款给宏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台州宏业混凝土有限公司、临海市宏业混凝土有限公司,委托贷款期限均为12个月,月利率12. 5肠。这3笔委托贷款,均未能如期收回。其实,这些案例都清楚地揭示了一个运作模式:银行在草到巨额手续费后,将风险转移给委托贷款双方当事人。一旦出现违约,双方当事人的权益都得不到保护。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