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业革命带给智库的机遇与挑战

发布时间:2012-05-17 17:33:05
  摘要:新工业革命正在发生,将彻底改变现有的生产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改变国家间的比较优势,进而重塑全球产业竞争力和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在新工业革命背景下,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路径和进程将受到深刻影响,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将迎来巨大挑战,亟待智库发挥重要的引领和指导作用。本文在研究分析未来智库的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对智库自身的未来发展提出具体了方向和建议。
  
  关键词:工业4.0;新工业革命;中国制造2025;范式转变;信息物理系统;智库建设
  
  1引言
  
  制造业大国德国推出“工业4.0”的国家战略后,得到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也受到了行业内的广泛评议。德国希望通过“工业4.0”,在生产制造的各个环节应用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与物理现实之间的联系可视化,将生产工艺与管理流程深度融合。由此,通过智能制造,生产出智能产品,形成智能工厂。“工业4.0”在德国被认为是继机械化(第1次工业革命)、电气化(第2次工业革命)、自动化(第3次工业革命)之后的以“智能化”为标志的第4次工业革命[1].
  
  在如今国际制造业竞争加剧、传统比较优势不复存在、新工业革命正在酝酿的复杂背景下,我国制造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重大的机遇。在机遇与挑战面前,由“制造”向“智造”的转型时不我待。加快制造业智能化的发展变革,推动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转型升级,也将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带来根本性变化。
  
  在如何应对方面,需要发挥智库的积极作用,提升我国制造业产业和企业的制度创新和管理变革能力。因此,本文在分析新工业革命所带来变化的基础上,探讨智库所应发挥的重要作用,并对未来智库的发展提出建议。
  
  2新工业革命对制造业造成的变革
  
  与美国的第三次工业革命说法不同,德国“工业4.0”认为,在制造业领域,将各种资源、信息、物品和人融合在一起,相互联网的众多“信息物理系统(CPS)”形成了“工业4.0”.CPS包括智能设备、数据存储系统和生产制造业务流程管理,从生产原材料采购到产品出厂,整个生产制造和物流管理过程都基于信息技术实现数字化、可视化的智能制造。
  
  由此,在未来制造业领域的市场中,必然会出现采用新商业模式的企业。传统制造业或许还会存留在市场中,但是为了应对新的竞争对手,它们的经营管理者一定会在工业革命期间改变它们的组织结构、管理流程和业务功能。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之所以能够成功,不仅仅因为它们是新事物,更重要的是紧随其后的消费文化转变和社会转型。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蒸汽机的发明实现了机械化。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电气的发明实现了电气化。20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包括计算机服务系统、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等软件系统在制造业领域的应用,带来了制造业的数字化和自动化。可以说,前三次工业革命不断进化了制造业的生产模式。而“工业4.0”则是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基础上对制造业的模式进行了转变。
  
  “工业4.0”代表新一轮工业革命的背后是智能制造,是向效率更高、更精细化的未来制造发展。信息技术使得制造业从数字化走向网络化、智能化的同时,传统工业领域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工业和非工业也将渐渐地难以区分。制造环节关注的重点不再是制造的过程本身,而是用户个性化的需求、产品设计的方法、资源整合的渠道以及网络的协同生产。所以,一些信息技术企业、电信运营商、互联网公司将与传统制造企业紧密衔接,很有可能成为传统制造业企业乃至工业行业的领导者。在成熟的社会中,根据多样化的需求,全社会可以实现大规模的定制。
  
  与此同时,过去的制造业只是一个环节,但随着互联网进一步向制造业环节渗透,网络协同制造已经开始出现,未来制造业将通过基于价值链、工程链的企业间广泛合作,实现联结人力物力、信息数据、资金、能源的物联网世界。制造业的模式将随之发生巨大变化,它会打破传统工业生产的生命周期,从原材料的采购开始,到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构成了闭环,彻底改变制造业仅是一个环节的生产模式。在网络协同制造的闭环中,用户、设计师、供应商、分销商等角色都会发生改变。与之相伴而生,传统价值链也将不可避免地出现破碎与重构,城市与郊区、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不平衡将被打破。大企业转向价值链、工程链的上游;中小企业则转向灵活多变、可应对多样化需求的下游(图1)。
  
  
  
  3新工业革命过程中智库的地位
  
  随着德国“工业4.0”的强力推动以及我国国内劳动力、土地等成本的上升,我国制造业依赖传统比较成本优势参与国际竞争的局面难以为继。加快工业智能化的发展进程,培育和发展新优势,是在新工业革命中主动出击,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的重大战略抉择。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制造业生产总值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一,目前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的转变、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质量水平已成为我国制造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在这其中,当然少不了“智库”的作用,智库工作也只有瞄准国家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才能发挥出自身的重大作用,完成其使命。
  
  “工业4.0”时代,有价值信息的挖掘能力、传递能力、知识生产性的重视将成为企业竞争力要素,平台型企业、网络化组织、开放式创新、大规模定制、社会化生产等行为将更加普遍。因此,生产者与消费者的互动将更加紧密,中小企业的作用将更加突出,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反应将更加重要。这些变化都要求适时、适度的制度创新和管理变革能力,对我国相对薄弱的制度创新和管理变革能力构成现实性的挑战。
  
  2015年8月25日,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正式组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组长马凯出席会议并明确提出要加大力度为制造强国建设提供智库支撑。马凯指出,咨询委员会要坚持战略前瞻、问题导向和可操作性的原则,发挥好决策咨询、行业引领和调查研究的作用,瞄准关系国家战略需要、国家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等重点领域和行业,紧跟世界技术前沿和国际制造业发展方向,从解决制约我国制造业发展的瓶颈和薄弱环节出发,开展重大问题和政策措施研究,提出高质量的咨询意见。要认真负责、客观公正地做好有关战略规划、分阶段及年度实施计划的论证、评估,积极参与《中国制造2025》配套文件的研究编制,滚动制定好重点领域技术创新绿皮书,抓紧启动一批可形成有效投资的重大项目论证工作。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决策咨询,为专家开展工作创造条件,做好服务保障。
  
  《中国制造2025》是2015年5月国务院发布的、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十年的行动纲领,被社会上认为是“中国版工业4.0”,是中国旨在应对新工业革命的中长期战略。《中国制造2025》并不是一般性的行业发展规划,而是着眼于整个国际国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变革大趋势所制定的长期战略性规划。不仅要推动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健康稳定发展,而且要在应对新技术革命的发展当中,实现高端化的跨越发展。不仅仅要设立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研究制造业发展的前瞻性、战略性重大问题,对制造业重大决策提供咨询评估,还要支持包括社会智库、企业智库在内的多层次、多领域、多形态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为制造强国建设提供强大智力支持(图2)[2].
  
 
  
  到2025年中国制造业应该是什么样?应该如何有效落实《中国制造2025》?中国现在是制造大国,但不是制造强国,质量、品牌都不领先,如何才能产生重要的世界影响力?另外,中国制造业当前面临的产能过剩、人口红利消失、企业利润空间下降等问题,该怎样调整产业结构?解决这些问题要充分发挥智库在应对新工业革命挑战中的重要作用。“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是高端智库,或者说是体制内的官方智库,主要是研究国家的大政方针、顶层设计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和矛盾。而“社会智库”、“企业智库”则是民间智库,为官方智库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或方案。两者只有互补所缺,相得益彰,才能有效应对新工业革命。
  
  4智库未来的“四新”工作
  
  智库如何在新工业革命中利用自身的智力优势,提出前瞻性、可操作性的措施或建议,将对带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推动国民经济经济升级提质增效起到重要作用。
  
  4.1新工业革命需要智库“新研判”
  
  近年来,发达国家纷纷出台国家战略,如美国“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德国“工业4.0战略”、法国“新工业法国”、日本“机器人新战略”等,而我国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也在加紧推进落实之中(图2)。这些战略对于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未来发展,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甚至决定着未来全球经济的国际竞争格局。在这场新工业革命浪潮中,智库引领则成为创新驱动的关键。实施《中国制造2025》,引入“工业4.0”、“智能制造”、“信息物理系统(CPS)”等新概念、新工具、新模式,坚持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强化基础、智能转型,也需要智库,加强预判性、前瞻性、可操作性的研究,有适度超前的考虑,先期提出问题所在,继而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案或战略规划。
  
  4.2新范式转变需要智库“新引领”
  
  当前制造业正面临着新的范式转变。互联网技术带给我们许多创新和意想不到,互联网思维也深深影响着制造业的产品设计与推广。可以说,互联网技术影响了人类社会,并对社会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是如今社会面临的各种变革的最大根源。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制造业正在从“物理”到“信息”、从“群体”到“个体”的演变。
  
  一是从“物理”到“信息”.以往,每当提及制造业,恐怕都认为是各种零部件构成硬件产品的核心。但是,随着封装化、数字化的进展,零部件生产加工技术加速向新兴市场国家转移,随之而来,零部件本身的利润难以维系。因此,发达国家制造业开始更加注重通过组装零部件进行封装化,将部分功能模块化,将系列功能系统化,通过服务提升附加价值。也就是,未来制造业不是“卖产品”,而是“卖服务”.
  
  二是从“群体”到“个体”.在发达国家,以规模化为对象的量产制造业将生产基地转移至新兴市场国家,以定制化为重点的多种类小批量制造业渐渐成为主流。未来发达国家制造业就像许多专家的共识那样,将在“大规模定制”的潮流下,根据多种多样的个性化需求来制造。同时,消费者本身也将有能力将自己的需求付诸生产制造。也就是,“大规模定制”随着以3D打印为代表的数字化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带来的技术革新,对制造业的进入门槛将降至最低,不具备工厂与生产设备的个人也能很容易地参与到制造业之中。制造业进入门槛的降低,也意味着一些意想不到的企业或个人也将参与到制造业,从而有可能对商业模式造成更大的、巨大的变化。
  
  此外,还有一些基本性问题,如当前我国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必要性、紧迫性、艰巨性以及推动深度融合的方向、重点、路径、方法等,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之间仍然存在不同认识。对于类似的重大情况变化和基本性问题,人们都急切盼望智库能够给出科学权威的研究和辩明,以引领行业、企业的转型发展。
  
  4.3新成功案例需要智库“新传播”
  
  工业化和信息产业部苗圩部长曾经指出,中国制造业必须走工业2.0补课、工业3.0普及和工业4.0示范的并联式发展道路。如何普及,如何示范?首要一点就是要加大对成功案例的宣贯工作。目前,新媒体、自媒体的发展,越来越多地带来“新传播”的模式,人们阅读更加方便,传递信息更加快捷,并且更加容易让大家关注。所以,现代智库也要进行相应的转型。不要再延续以前传统智囊的风格,不要再用经验性方法和官样化的文章来开展工作。而应该更多地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移动互联网先进技术,不断尝试探索“新传播”方法。比如:微信公众号“智造智库”就是通过推出脍炙人口的工业4.0文章,凝聚了大量的粉丝。
  
  4.4新人才培养需要智库“新挖掘”
  
  这是一个跨界的年代,新工业革命未来人才既要懂机械、自动化、电气等“硬件”,又要懂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软件”.打造高端智库也是如此,智库的领军人物既需要有宏观视野,懂产业,懂经济,还需要有微观经验,懂技术,懂生产,甚至还需要有国际视野,精通外语,能够第一时间把握前沿趋势。也就是,智库研究者不仅需要实践经验与理论基础并重,而且需要具备跨专业、跨领域、跨学科的知识储备和经历,只有这样才能胜任新工业革命背景下的智库研究工作,只有这样的跨界结合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才能瞄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才能容易被决策者所采纳。但是,这种跨界人才的招募和培养恐怕也是未来智库发展的一大挑战--在跨界时代,没有跨界人才来领军,如何开展智库高端研究呢?因此,就智库的人才储备而言,亟待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方式,而且要将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积极挖掘招募跨界人才,充实高端智库的人才储备。未来是新工业革命的时代,是“互联网 ”工业的时代,就前面提及的“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而言也需要既有实践经验又有产业研究经历,既懂机床、自动化等工业技术又懂计算机软件、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的跨界人才来引领。
  
  5结语
  
  新工业革命是要在制造业的各个环节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与物理现实之间的联系可视化,将生产工艺与管理流程深度融合起来。制造业是国家经济的命脉。没有强大的制造业,一个国家将无法实现经济快速、健康、稳定的发展,劳动就业问题将日趋突显,人民生活难以普遍提高,国家稳定和安全将受到威胁,信息化、现代化将失去坚实基础。以工业发达国家制造业的作用为例。分析目前美国的产业结构,制造业对国民生产总值的直接贡献始终超过20%.日本政府也认为,日本的高速经济增长是以制造业为核心进行的。可以说,制造业对于一个国家现代化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而正在发生的新工业革命将彻底改变现有的生产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改变国家间的比较优势,进而重塑全球产业竞争力和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在新工业革命背景下,将深刻影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路径和进程,对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构成巨大挑战。我们期待“智库”在以“智能化”为标志的新工革命中发挥出“新研判”、“新引领”、“新传播”和“新挖掘”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喜文。工业4.0:最后一次工业革命[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
  [2]王喜文。中国制造2025解读:从工业大国到工业强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