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电影中河南乡村叙事的写实模式与问题意识

发布时间:2021-06-08 07:31:07

  摘    要:在新世纪后,河南乡村传统的生存方式不断被现代城市蚕食、同化,电影也不断更新着对河南乡村的言说体系。新世纪电影中的河南乡村叙事大都基于现实,呈现乡村在现代化与城市化冲击下的真实处境,对农民在城乡二元语境中如何抉择去与留、在传统与现代的交锋中能否固守本心,以及乡村的伦理意识等问题展开思考。

  关键词:电影;乡村叙事;现代化;城乡二元结构;伦理意识;

  "乡村"是一个与城市相对的概念1,它是中国电影叙事的重要母题之一,河南由于其繁荣的乡村文明而成为电影展开乡村叙事的经典场域。新世纪前电影中的河南乡村叙事,大都聚焦于农民对国家政策的态度,展现农民的日常生活。而新世纪后的电影则更关注乡村的社会民生问题以及现代化进程中农民的心理变迁,电影《念书的孩子》《不是闹着玩儿的》《钧瓷蛤蟆砚》《胡辣汤》等都是其中问题意识较为突出且具有典型性的影片。它们从不同角度聚焦河南乡村民众的生存状态,并形成独具一格的乡村叙事模式。通过电影中的河南乡村叙事,观众不仅可以看到河南乡村的真实生活图景,还可以窥见社会发展给中国乡村传统文明和价值观念带来的影响。

  一、写实的河南乡村叙事模式

  新世纪后,电影中的河南乡村叙事主要聚焦于社会民生问题和农民心理变化两方面,大致形成了三种叙事模式:聚焦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叙事、关注拥有梦想的农民的追梦叙事以及围绕河南传统文化展开的叙事。

  (一)聚焦于儿童的成长叙事

  据统计,至2019年末,河南省农村留守儿童共187.79万人2,河南留守儿童因其庞大的规模而引起多方关注。电影《念书的孩子》通过叙述河南农村留守儿童开开的念书事件,对该群体在成长过程中的身心状态进行了深入挖掘。影片中,当开开得知同龄人入城无法读书一事后,想尽办法留在农村继续自己的"状元梦".他平日里处处表现出与真实年龄不符的成熟与担当,试图通过构建更为成熟的自我以抵御对离开故土的恐惧。实则在故作成熟的成长过程中,开开一直经历着生活和心理的双重创伤,影片的开头和结尾都出现了开开追着父母搭乘的汽车狂奔的场景。生活上的不便和艰辛迫使开开快速成长,但父母缺席的孤独他却无法排解,爷爷的逝去更是揭开了藏在他内心深处的恐惧,这意味着他必须前往城市面对未知的世界。

  电影中的开开是河南农村万千留守儿童的真实缩影,父母缺席给他们造成的童年创伤往往难以愈合。影片中看似温馨的爷孙相依为命的场景,实则暴露了农村留守家庭中老无所依和幼无所养的现实问题。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大量农村剩余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而基于种种现实原因无法进入城市的老人与孩童,则成为城市化无法顾及的后果。

  (二)围绕"做梦人"的梦想叙事

  所谓梦想叙事,就是指影片在叙事过程中各色人等的梦想目标和为实现目标所设定的实现路径3.影片《不是闹着玩的》和《钧瓷蛤蟆砚》在主题和叙事模式上都十分相似,农民有才的梦想是以家乡的村子为主线拍一部电影,永生的梦想是造出飞机便利民生。这些梦想与现实之间存在强烈冲突,但是电影却实现了这些颇为荒诞的梦想蓝图,从而形成了河南乡村叙事中基于"做梦人"的梦想叙事。

  两人的梦想看似难以实现,但在他们行动的过程中,辅助者的力量大于反对者的力量,梦想实现必然是最终结果。辅助者和反对者这一概念由格雷马斯在行动元理论中率先提出,他认为"辅助者有助于主体欲望的实现,它利于交流;反对者则制造障碍,阻滞欲望的实现4.在有才拍电影的过程中,辅助者有他的兄弟、巧玲、艳丽、三爷和投资商等人,他们向有才提供了技术、人力、财力和信息等支持。而反对者包括有才的母亲和配合不到位的村民等,但这些反对力量都在有才拍摄电影时被中途加入的各类辅助力量弱化消除。永生在农村制造飞机比拍电影更荒唐,但反对者却只有他的父亲,而他的反对力量也被钧瓷蛤蟆砚所带来的价值抵消。此外,刘婷、老德福分别向永生提供了情感和策略支持,最终永生在多重力量的帮扶下完成了自己的梦想。

  (三)人文关怀与传统文化叙事

  新世纪电影中另一类河南乡村叙事聚焦于传统文化和文化传承者的现状。在现代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被不断挤压,导演韩万峰敏锐地察觉到这一现象,并通过在电影《胡辣汤》中讲述河南逍遥镇胡辣汤的传承人赵立秋和他儿孙的故事,将中原传统饮食文化的传承现状和对其传承者投射的人文关注同时呈现给观众。"赵家胡辣汤"的传承人赵立秋在逍遥镇颇有名望,他对胡辣汤拥有绝对的信念。赵立秋希望儿孙可以继承他的衣钵,但是两个儿子先后背离了他的初衷,他的孙子也爱西式快餐远甚于传统饮食。赵立秋对胡辣汤的坚守在经历了儿子们建厂、开连锁店、分家等一系列事件后逐渐崩塌,无奈之下他只能做出让步。影片最终,赵立秋接受了老店即将被拆迁的现实,并在关店之前请全镇乡民免费喝汤,这个聚众共餐的盛举仿佛是一种特殊仪式,借"家族式的共餐礼仪"纪念即将消失的正宗胡辣汤5.

  不止赵立秋对胡辣汤,许多传承者对传统文化近乎虔诚的态度都与现代社会利益为上的理念格格不入。而新一代人试图用现代制作取代传统工艺,却忽略了传统背后承载的乡风礼俗、脉脉温情。

  二、河南乡村叙事的问题意识

  新世纪后,河南乡村被整体裹挟进现代化的进程中,电影中的河南乡村叙事呈现出价值多元、影像纷繁的特征。其中既包含着农民对现代性图景的渴望、追寻、反思和怀疑等心态,也包含着对传统乡村社会的背离、厌弃、回望和皈依等心态6.同时还包含新旧思想的交锋、传统与现代的对立等根本性冲突。这是现代化的直接后果,也是造就群体性迷茫的根本原因。

  (一)新旧思想交织

  农村与外界的交流远不如城市便利,因而农村基层民众的文化意识形态普遍落后于社会整体,其现代化进程也缓于城市。因此,当现代性文明与农村传统意识交织,新旧思想之间必定会碰撞出激烈的火花,但二者并非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而是在行进的过程中互相接纳与融合。在电影《不是闹着玩的》中,新旧两种思想分别出现在两代人身上。有才和他的同龄人对拍电影乐此不疲,但他们的父辈却成为他们实施行为的阻碍力量。但当省城来人采访有才时,有才立刻成为附近乡村的"名人",他的母亲立即接纳了儿子拍电影这一行为,而此前拒不配合的村民也纷纷去应聘演员。可见,农民们并非抵抗新兴的文明成果、思想和行为方式,他们只是对和传统认知有出入的行为、思想、事物保留观望态度。当新兴事物带来的利益可以匹配他们传统认知中设定的要求时,他们自然会将其接纳,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在《钧瓷蛤蟆砚》中,永生和刘婷自由恋爱,在经历了一系列乌龙事件后,固守门当户对理念的父母们终于意识到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最为坚固。影片除了叙述农村人对现代文明成果的追寻外,还表达了新旧思想交织下两代人如何沟通以及接纳对方的思想。

  (二)离乡生存的困境与固守家园的迷茫

  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城市拥有更多的机遇和财富,因此越来越多的农村人背离故土,涌向城市,他们大都是出于寻求工作和追寻"想象"中的生活两种心态。但他们离开农村后的生活状态却往往充满挣扎困惑和焦虑无助。河南曾是全国最大的劳务输出地,电影敏锐地捕捉到前往城市的河南农村人的生存状态以及渴望城市的农村人心态,并将这一现象纳入到河南乡村叙事中。

  在电影《念书的孩子》中,开开的父母为养家糊口而外出打工,留下开开在农村和爷爷相依为命。这一相处模式使得双方看似平和的关系隐藏了深刻的矛盾,即开开对留在农村的执念和父母无法离开城市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开开进城面临着失学的局面,而开开的父母对此十分无力。他们遇到的其实是农民工群体在城市中较为典型的问题,即该群体无力跨越城市设置的获取资源的障碍,也无法放弃城市里能满足他们生存基础的工作。对于留守与生存的两难取舍让他们的现实处境更加艰难,农村成为他们回不去的故乡,城市成为他们离不开的暂居地。

  在《钧瓷蛤蟆砚》中,对于不曾离开过农村的刘婷而言,城市是她"想象的所指".城市灯红酒绿,充满开放与自由的气息,而农村只有古板守旧的滋味。如刘婷一般的年轻人对城市的追寻并非仅仅出于对物质的渴望,更多的是对自己当下生存空间的迷茫,农村亘古不变的生活生产模式让他们感到失意,从而对充满机遇的城市产生憧憬。

  (三)传统与现代的对立

  传统和现代的对立最突出的显现是礼义与利益的冲突,在传统儒道文化数千年的浸染中,中国社会一直倡导在符合礼义的基础上获取既得利益。但是在现代生活中,人们逐渐开始浮躁,仁义礼信作为为人处世的教条逐渐被利益至上的理念代替。由此,传统乡村文明逐渐被侵蚀,传统伦理意识构建的乡村文明大厦岌岌可危。

  在《胡辣汤》中,赵立秋传承的"赵家胡辣汤"不仅仅是他赖以谋生的工具,还是十几代先人心血的凝聚,且在胡辣汤的背后,暗含着赵立秋的为人处事之道。在镇上的老人辞世之际,赵立秋奉上一碗精心熬制的"金汤",以儿孙之礼送至老人床边,此举不仅代表着赵立秋的心意,更多的是胡辣汤传承人所流露出的人性光辉和与人为义的理念。同时,赵立秋遵循礼法传承,将正宗古法胡辣汤传给儿孙是他的责任,也是他留给后代的生存之道。但即使赵立秋坚持传统,固守礼义,他的信念仍改变不了古法胡辣汤在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下被分崩离析的命运。他的儿子们无法理解胡辣汤背后承载的为人处世理念,也没有数十年坚持的信念,加以利益的驱使,胡辣汤的未来走向可想而知。

  传统和现代的对立冲突似乎是后者占了上风,但是却没有绝对的胜利者,在此过程中,传统逐渐消失,现代也失去了本该承载的意义与温情。

  三、结语

  新世纪电影中的河南乡村叙事在向观众展现真实乡村图景的同时,还无形间将农村空心化、传统文化被侵蚀、农民工获取社会资源受阻等社会问题一一摆在大众面前,唤起大众对社会现代性的反思。电影中的乡村叙事不仅是大众了解乡村的影像依据,也是映射社会民生问题的指示器。因此电影人在进行乡村电影创作时,应当本着对农民投注人文关怀、关注农村现实问题等心态,在展现传统风俗人情和乡村人物命运的同时,承续乡村社会的精神内涵。
  注释
  1孙宝国。中国乡土电影史论[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8:02.
  22019年河南省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河南省教育厅,2020-4-21.http://jyt.henan.gov.cn/2020/04-21/1653228.html.
  3温军超。方言电影《钧瓷蛤蟆砚》中的乡村梦想叙事[J].电影文学,2015(06):63-65.
  4[法]A.J.格雷马斯。论意义---符号学论文集(下册)[M].吴泓缈,冯学俊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48-56.
  5宋光瑛。中原文化的影像建构与精神守望---韩万峰电影"饮食三部曲"评析[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4(01):51-55.
  6金昌庆。追寻与守望:乡村题材电影叙事中的现代性和传统性的结构性冲突[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2008(04):114-120.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