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审美理想刍议

发布时间:2019-12-11 22:38:27
  摘要:审美人生与审美生境的对生与共生构筑了生态审美理想。生态文艺人、绿色人生、艺术人生与自然人生是生态审美历程的四个阶段,也是生态审美理想的一般目标、中级目标、高级目标与终极目标。生态审美理想是生态规律与审美目的的统一、是生态审美历史发展与逻辑发展的统一、理念与实践的统一、自然与生命的统一、生态审美艺术化与艺术审美生态化的统一。
  
  关键词:生态审美理想;生态文艺人;绿色人生;艺术人生;自然人生
  
  审美理想是审美者在审美场域中所要达到的和合状态,这种和合是审美者与审美生境之间的均衡、持续与动态和谐,是审美者的审美境界。生态审美理想是生态审美者的和合境界,是在具有典型而丰富生态性的审美场中,审美者与审美生境之间的耦合对生,是审美者与审美生境之间各自潜能的对生性自由实现。理想是分阶段的有目标差异的,不同阶段的生态审美,理想目标也不尽相同。生态审美者的审美活动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历程,根据生态审美者与审美生境之间的耦合程度、根据生态审美者与审美生境之间各自潜能信息的交流融合深度、根据生态审美者与审美生境之间的和合境界,可以把生态审美理想分为一般目标、中级目标、高级目标与终极目标。
  
  一生态审美理想的一般目标:生态文艺人
  
  生态文艺并不是生态与文艺的简单相加,而是生态性与艺术性的统一,是生态审美者在审美的过程中蕴含文艺性的特征,是在日常生活生态性基础上的生态文艺。生态文艺人是生态审美者的起始阶段,是生态审美理想的一般目标,要实现生态文艺的理想目标,生态审美者应该循序渐进,从当下的日常生活做起,积极争做一个生态人、一个文艺人、一个生态文艺人,把生态性与文艺性逐渐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使生态性与文艺性高度结合、生态与文艺和合而生,向日常生活生态性、日常生活文艺性与日常生活生态文艺性发展,逐渐实现生活的生态文艺化与文艺生态化。生态文艺人首先是一个坚定的生态理想主义者,要成为一个生态理想主义者应该具有审美的生态向性与生态维度。生态向性高度概括了事物发展的生态性方向,是事物生长的生态性根本机制;生态维度高度概括了事物发展的生态深度与生态广度,是事物生长的生态性基本机制。生态向性与生态维度是生态审美者在审美观照时的审美机制与审美原则,是判断一个人是否是真正的生态审美者的考量标准,作为生态两翼的生态向性与生态维度应在生态审美者日常的审美活动中有所显现。生态文艺人的生存与生活、生长与发展需具有生态性,应该按照生态的规律、生态的原则与生态的法则来规约自身,使之做到生态自行人,自行想之自行做之,达到生态人的规范要求。生态文艺人的生存是生态性审美生存,是在所提供的生境里按照自身的需求来存活,无需奢侈也无需过度简约,完全根据人的生存状况、生理需求来补充所需养分,达到物我双适,这样既符合生态性生存原则、符合审美均衡性原则、也符合社会发展的适度原则,是对当下社会生活追求过度消费的一种深刻返魅。生态文艺人的生活是生态性审美生活,是生态性审美生存的具体体现,其衣食住行也均具生态性。生态文艺人的生长与发展也是生态性审美的生长与生态性审美的发展,在所提供与创造的生境里,在生态向性的导引下、在生态维度的延伸中动态运动,不断实现生态审美者的审美需求。
  
  生态文艺人是生态性的文艺人与文艺性的生态人,在孕育生态性的基础上,更显文艺性特征。文艺及文艺性是对文化艺术的宏观概况,是人或事物显现出来的具有文化艺术的某些特征而言,偏向艺术性。在学理上,文艺是指文学和艺术,是人们在经历了原汁原味的生活熏陶后,按照人们的思想意识对其不断的加工与提炼、升华与表达。文艺的出现及发展,意味着将重新发现人和人格,肯定人的价值和能力,从而提出人要养育人格、增长智慧及张扬个性。生态文艺人的文艺性特征与之相似,是在生态性特征的基础上,不断的“修身齐家”,学习生态审美知识增长生态审美见识扩大生态审美见闻积累一切可以塑造自身的生态审美经验,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参与各种生态审美实践,特别是生态审美教育即美育实践,为开创出下一阶段的生态审美活动做好做足审美主体积淀。
  
  生态文艺人是生态审美理想的一般目标,是生态审美活动的初级阶段,在这一阶段,生态审美者拥有了丰富的生态性经验与智慧,具备了生态审美活动所必须的生态审美知识,掌握了生态审美活动的规律、机制与原则,付诸实施了一系列生态审美的实践活动,获取了生态审美活动的各种得失经验,总结了生态审美的方法,开创并营造了生态审美境界,为进一步重铸与升华奠定了根基。生态文艺人是生态人与文艺人的统一,是人的生态生境与人的生态实践的统一,是人的文艺生境与人的文艺实践的统一。在生态审美者的审美实践活动中,生态文艺人是第一人,是孕育真正的生态审美者的第一步,有开创构建之意,同时为生态审美理想的中级目标绿色人生的到来储藏了丰富的资源。
  
  二生态审美理想的中级目标:绿色人生
  
  绿色,是象征美好的颜色,是生态动态发展的机制;绿意,是给予人生命的希望,到处充满生机;绿象,是生态繁荣的景象,是生态平衡的象征;绿境,是人们的理想世界,是生态和谐发展的状态;绿色人生,是生态审美者的理想目标,处于发展阶段。绿色人生贯穿人的一生,是人一生全程全域与绿耦合的过程。绿是美的、绿是真的、绿是善的,绿与真善美同质同构,绿意世界与绿色人生是人追求的理想的生态目的。因此,生态审美者的一生,是追求绿、创造绿、欣赏绿、评价绿与享受绿的一生;是含绿、蕴绿、盈绿、满绿与储绿的一生。绿色人生在生态文艺人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与提升生态性,把日常生活中的生态性特征加以提炼与扩容,朝着更具生态性特征的绿色世界迈进。
  
  绿色人生是绿色性与生态性的耦合,是包含诗意性与审美性的人生,是绿意生境与生态人生对生的结果。生态,最初是有家或居住的意思,后来泛指事物的整体特征或事物间的关系;而生态性主要是指事物的原初形态。绿色,就是生态世界的原初形态,只要有绿的地方,就会有生机与活力,就会有生命的孕育,因此,绿色人生是生态审美者寻求的充满生命活力的人生之路,同时也是整个社会追求的美好世界,因为绿色世界就是共生之境、衡生之境,就是和谐世界。生态文艺人具备了生态审美者的生态性特征,在审美的生态向性的导引与审美的生态维度的发展下,宏观的生态性特征进一步升华与凝炼,向更加具体的特定领域锁定,于是更具生态性特征的绿色、绿意、绿象、绿境进入了生态审美者的视野。至此,生态审美者披上了绿色的外衣,为生态文艺人增添了绿意,使生态审美者由生态文艺人过渡到了绿色人生。绿色人生是具诗意的审美的,“在画中居住、在诗中栖息、在绿中歇养”[1]成为了生境艺术的审美特征,也突出了绿的美学韵味。生态审美者在求绿、造绿、赏绿、评绿与享绿的审美活动中,营造了绿意生境,绿意生境与生态人生相融、相合、相适与相生互长,不断的耦合对生,共同缔造了生态审美者的绿意境界,创造了不同于生态文艺人的生态审美境界。成就绿色人生,需要生态审美者的诸多修养与实践。首先,需有绿色视域与绿色眼光,这是成就绿色人生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绿色视域是在生态系统的运动体系中发现蕴含绿色世界的疆域,疆域范围可大可小,可以是整个生态系统,也可以是某地域的生境范围,还可以是小范围的景观生态等。绿色眼光是在确定的生态疆域中发现绿的视角或方法,发现绿的过程可以是理性的方式也可以是感性的方式,亦或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方式,理性的方式即为生态审美者运用研究的方法来探求绿的过程,如人工造绿、化学生绿等;感性的方式即为运用人自身的眼耳鼻口手等感觉器官实际感知绿的过程;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方式即为生态审美者对审美对象进行审美观照与审美实践的过程。其次,成就绿色人生需具备绿色生态知识,即绿色人生是绿色生态知识人、绿色生态文化人、绿色生态文明人与绿色生态审美人。绿色生态知识人是要求生态审美者掌握一定的生态知识、绿色知识;绿色生态文化人是绿色生态知识人的提升,是可以应用绿色生态知识进行生态审美的阶段、可以进行具体的生态审美实践活动的阶段;绿色生态文明人是在掌握绿色生态知识与文化的基础上,营造生态审美绿的境界;绿色生态审美人,是绿色生态知识、文化、文明的高度发展与融合,是能够自觉的进行绿色生态审美活动的阶段。再次,绿色人生是一种注重审美实践的人生经历,要成就绿色人生,应该经历绿色阅读、绿色创造、绿色评价与绿色审美的过程。绿色阅读是对经典作品的接受过程,包括文学的、艺术的、自然的、景观的欣赏与接受,以攫取绿的世界、发现绿的存在,从而在绿的追寻中培养绿色阅读的良好习性;绿色创造是在生态审美者的审美中付诸实践以获得绿意,如人造景观生态;绿色评价是对自然绿色与人造绿色给予生态性的阐释与生态分析;绿色审美是生态审美者在所营造的绿色意境中的整体审美感受,这种审美感受是美的是善的是真的,是充满生命力的和谐景象。
  
  绿色人生是生态审美者在生态文艺人基础上的进一步生态化显现,更显生态性与绿意性,在追求生态审美理想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为生态审美对象的扩延标识了方向,也为生态审美者的审美之路指明了方向。绿,是大自然的颜色,是天然天成的,是最原初的形态,它充满着生机与活力,赋予了人生命的象征,也给予了人生命的顽强,为创造人生的美好提供了强大的感召力,因此,没有了绿,也就没有了生命,绿色人生也就无从谈起,要成就绿色人生,必须珍惜绿、爱护绿和培植绿,让绿充满在人们的生活之中,处处生绿、处处泛绿、处处有绿意、处处有绿色人生。
  
  三生态审美理想的高级目标:艺术人生
  
  绿色人生与艺术人生在生态审美者的审美活动中同时生成、生存与生长,它们之间是相融相合、相生共长的生态关系,在审美活动的历程中,两者的生态位总体上是等格的,但因生态审美者整体素质的差异性,有时绿色人生与艺术人生也显现出不同的生态位。因此,为了更好的阐释生态审美理想的生发历程,绿色人生与艺术人生之间的前后关系是可以稍微调整的,可以把绿色人生调整在艺术人生之前,也可调整其之后,对其在生态审美中的作用无利害关系。
  
  艺术有强烈的情感特征与想象特征,依靠情感与想象对物质或非物质进行创造、加工、欣赏与评价,从而满足生理上的欲求,达到精神上的享受与超越。因此,艺术与人生不可分离,艺术可以成就人生,人生中蕴含艺术,艺术与人生是对生与共生的关系,艺术人生是艺术与人生对生的结果。朱光潜先生说:“离开人生便无所谓艺术,因为艺术是情趣的表现,而情趣的根源就在人生;反之,离开艺术也便无所谓人生,因为凡是创造和欣赏都是艺术的活动,无创造,无欣赏的人生是一个自相矛盾的名词。”[2]艺术人生是对人的艺术化的高度概括,是对人的艺术境界的深刻领悟,艺术人生是艺术的人生化与人生的艺术化。艺术人生是在生态文艺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生态文艺人为艺术人生提供了文艺情感与文艺特质,为艺术人生的出现培育了艺术性的生态人生。
  
  艺术人生是艺术性人生与生态性人生的耦合,突显艺术性与生态性,美或审美即是艺术哲学,艺术性即审美性,艺术人生在生态性特征的基础上更显审美性特征,因此,艺术人生即是艺术审美生态化与生态审美艺术化。艺术与审美成为了艺术人生的两翼,在生态审美的历程中全程全域地贯穿人的一生。艺术人生培育艺术化生活、艺术化生产与艺术化生存,即审美化生活、审美化生产与审美化生存。艺术审美化生活,就是作为一个生态人,要热爱生活、感受生活与享受生活,在生活中能够投入自己丰富而饱满的情感,能够以理想的态度来观照生活、审视生活,以艺术化的情感方式与想象方式来熏陶自己或他人,从生活中发现真的存在、善的存在与美的存在,从而感受生活的真实、人的善意与社会的美德,在日常生活中以真善美来规约审美、提升审美、丰富审美,增厚审美内涵,达到提高审美质的目的。艺术审美化生产,是指艺术创造、艺术加工、艺术欣赏与艺术评价,艺术审美化生产是艺术审美化生活的具体实践,是艺术审美的创造、艺术审美的加工、艺术审美的欣赏与艺术审美的评价,具体实践行为既符合艺术性规律与原则也要符合审美性规律与原则,从而使作品具有艺术性特征与审美性特征。艺术审美化生存,是指生存要艺术化与审美化,是在艺术审美化生活与艺术审美化生产基础上的精神境界的提升,是一种“诗意的栖居”,诗意的栖居就是一种审美化的生存。中国古典文集《尚书·尧典》记载,“夔!命女典乐,教胄子。直而温(正直而温良),宽而栗(宽宏而庄敬),刚而无虐(刚毅而不苛刻),简而无傲(简易而不傲慢)。诗言志(诗是表达人的情志的),歌咏言(歌是用咏唱的语言表达诗的内容的),声依咏(声音的高低随咏唱而变化),律和声(以律吕来调和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提出了“音乐与诗歌的‘神人以和’的标准,以及‘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的艺术以及接受者感受的基本特点,包含了‘诗意栖居’的意蕴。”[3]艺术化生活、艺术化生产与艺术化生存是艺术人生的三个不同的领域,但三者之间不是独立存在与发挥各自功能的,三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生共长的关系,共同发挥着艺术人生的艺术作用、审美作用与生态作用。艺术人生的理念与实践不但对生态审美者有导向与示范作用,对社会大众同样起着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艺术人生》是中央电视台的一档电视节目名称,该节目的宗旨是:用艺术点亮生命,用情感温暖人心,探讨人生真谛,感悟艺术精神。这不但是艺术人生的宗旨还是艺术人生的导向力,艺术人生充满真、蕴含善与弘扬美,这里有品德美、品格美、价值美与人格美,艺术人生指导人生、引领人生,也体现了艺术人生价值的普适性。
  
  艺术人生是生态审美理想的高级目标,是生态审美活动的高级阶段,是艺术性与审美性、艺术化与审美化对生的结果,是生态艺术的审美化与艺术审美的生态化,在生态审美的循环网格中,始终处是诗意化的人生,是诗意性生活、生产与生存的人生,在生活、生产与生存的各环节营造艺术审美化的境界,在这种境界中实现艺术人生的情感作用与想象作用,从而规约艺术、规约审美与规约人生,在艺术、审美与生态人生的共生状态下感受真善美的存在、认识真善美的道德作用、体悟真善美的精神陶冶,真正地做到诗意的栖居。
  
  四生态审美理想的终极目标:自然人生
  
  自然这一概念,首见《道德经·第二十五章》,“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里讲的“道法自然”是指万事万物的根本道是自然而然的存在。《道德经·第十七章》“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意思是事情成功应当如此。《淮南子》较多以“自然”的观念论述天地之道和为政之道,称“天下之事,不可为也,因其自然而推之”.意思是自然界或人类社会,凡事都要循道而行,自然而为,不可强求。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自然》“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着手成春。如逢花开,如瞻岁新。真与不夺,强得易贫。幽人空山,过雨采苹。薄言情悟,悠悠天钧。”司空图在《自然》中以清新的笔调、形象的言语、家常的情感、生活化的片段创造的诗画意境中,向人们阐释了自然的道理。自然“俯拾即是”,犹如“逢花开、瞻岁新”,不用强求“着手成春”,就像“悠悠天钧”一切都真切自然,如同天体默默地运行。自然,现在一般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大自然,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相对应;二是指一种运动发展规律、一种机制与一种状态。概括起来,自然是指事物存在、运动、变化的一种特性或状态,自然人生就是指人生的自然状态,突显其自然性,遵循自然的规律、遵守自然的法则、符合自然的格调。
  
  自然人生,是生态审美理想的终极目标,是生态审美活动的最高阶段,处于生态的最高位,是生态审美者最理想的生存状态。生态审美者在历经生态文艺人、绿色人生与艺术人生的重重熏陶后,逐渐的变化成一个自然人、一个自然而然的人,一个拥有生态性、绿意性与艺术性的自然人,一个完整而饱满的自然人,一个重视生命存在、生命品质的自然人。因此,生命、生命性成为了自然人生的核心范畴。美学的目的在于使生命处于最佳状态,使生命个体具有自然品性。生态美学也是一种生命美学,美国着名的生态美学家杰伊·麦克丹尼尔在《生态美学:中国之希望、世界之希望》中说“生态美学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哲学,更是一种对生命的态度。它存在于对生命和环境的一种尊重感之中,存在于一种想要与周围的世界和谐共存的渴望之中。生命美学的目的在于帮助个体找到生命中的完满,帮助他们构建和谐社会。”[4]自然人生的生命与生命性特征,是指生命是自然的生成、生存与生长的,生命性是伴随着人的生成、生存与生长的,没有了生命,也就无所谓生命性,也就无所谓自然人生。自然人生的生命及生命性,是自由、自觉、自律、自足、自信与自然的,即自然人生是自由的自然人生、自觉的自然人生、自律的自然人生、自足的自然人生与自信的自然人生。自由是生命的本质特征,生命的生成、生存与生长均是自由天生、天然天成,这构成了自然人生的自由品质,生态审美领域中的自然人生首先应该是自由的,若在生态审美的过程中受约束、阻碍、捆绑与破坏则不构成自由,更谈不上自然人生,或者在自由的生态审美活动中,其生态性、绿意性与艺术性得不到彰显也不是自由的状态,也不是自由的自然人生,因此,自由品质成为了自然人生的第一品质。生态审美者在审美的过程中应该是主动的、合规律又合目的的,这就是自然人生的自觉与自律,在生态审美的活动中,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的观照不是被动的、而是积极参与的状态,不是毫无章法任意肆为的进行,而是按照生态法则、审美原则与艺术规则有条不紊的进行生态审美实践,才能最终通达自然人生的境界。生态审美者在经历了生态文艺人、绿色人生与艺术人生的重重熏陶后,其“重量”与“质量”均已得到提高,其生态性知识、审美性才华、艺术性修养与生态审美实践能力已“炉火纯青”,生态审美活动前几个阶段的丰富积累为自然人生的出现提供了自足与自信,使其在生态审美的过程中自在自为、任性任意、尽心尽意与尽质尽能,尽显自然人生的自然性与生态性。
  
  自然人生是自律自觉、自信自足与自由自然的状态,是生态审美的终极理想,是生态审美的高端运行状态。自然是天性,既合规律又合目的;自然人生,是生态审美活动历史发展与逻辑发展的生态景象,是生态审美历史与逻辑的统一、理念与实践的统一、自然与生命的统一、生态审美艺术化与艺术审美生态化的统一。
  
  生态审美理想是生态审美者追求的目标,生态审美的历程是人生感知、感悟与领悟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有生态性的自然存在、有审美性的情感寄托与有艺术性的思维缠绕,也有非生态性的事象、非审美性的情绪与非艺术性的观念伴随,生态审美历程是艰辛而劳累的,但能在充满荆棘的荒原中发现清泉、感受绿意、体悟艺术与获取自然,那是一件相当惬意之事,有不枉此生之感。
  
  参考文献:
  
  [1]袁鼎生。整生论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175.
  [2]朱光潜。朱光潜谈美[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8:66.
  [3]曾繁仁。生态美学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4]曾繁仁、[美]大卫·格里芬。建设性后现代思想与生态美学[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3.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