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央嘉措》舞剧的编创特点与审美价值

发布时间:2016-10-24 04:55:57

  摘    要:舞剧《仓央嘉措》以情作舞、以舞作传,是难得一见的符合人物性格和舞蹈冲击力的作品,用诗情画意的舞蹈描绘出六世达赖对家乡的爱、对母亲的爱、对恋人的爱,表现了他作为一个诗人的内心以及他背后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

  关键词:舞剧; 仓央嘉措; 编创;

  舞剧《仓央嘉措》是2015年由中央民族歌舞团出品的大型藏民族舞剧,讲述了仓央嘉措的传奇人生。他是雪域的神话,也是文学界一朵圣洁的莲花,是高贵的活佛,也是向往平凡的普通人。全剧共分为山南的春天、几年后的寺庙里、几年后的宫里、拉萨八廓街、数日后的宫里等五幕,通过精心的构思和设计将舞剧中仓央嘉措的"情"层层推进到极致,并以矛盾为主线,包括仓央嘉措与母亲、姑娘之间直接的情感矛盾,还有他对师傅所授多年的佛法与自己向往自由的人性间的选择矛盾,展现了生之使命与心之渴望间的沟壑与对抗。巧妙的是,编导采用了藏族传统的"打阿嘎"、奔放的"热巴舞"以及宫廷舞蹈"囊玛舞"等风格性舞蹈,来展现仓央嘉措年幼时生活在藏族人民群众当中的热情洋溢与其成年后深处布达拉宫的寂寞愁苦间的矛盾冲突。甚至,这些优美的舞蹈成为了矛盾最好的催化剂,带领观众体验了一次真正的矛盾之美。本文分析舞剧《仓央嘉措》诗情画意的编创特点,以此探究其内在的审美价值。

  一、诗情画意的动作语义

  《仓央嘉措》的诸多舞段中都运用了特定的体态语姿势和仪式化姿势,来传递当时特殊的情感、表现藏区的宗教文化。第一幕中,母亲背着幼年仓央嘉措的姿态,本是生活中的寻常体态动作,编导以"情"为出发点塑造舞蹈动态,弓腰行进的母亲与背上儿子的双臂合着舒缓恬适的音乐节奏一起轻摇慢摆,这个亲昵的舞蹈动态中蕴含着藏族舞蹈撩袖、屈伸的动律,淳朴的动作造型让人心中升起丝丝暖意,生动而真实地构筑了只属于他们母子的温暖与幸福。第三幕中,母亲双手举至额前向仓央嘉措五体投地叩首跪拜的仪式化姿势,是藏族人民平日遵循的一种信徒向活佛磕长头的文化礼仪。在剧中,母亲一叩一拜时的弓腰匍匐与其肌肉的微微颤颤,都蕴含了一个母亲对儿子的无尽思念与不舍以及不得已的卑微与尊敬。另外,仓央嘉措将经书高举后放至胸口,曲膝下腰、仰头望天的动作,以及师傅引领仓央嘉措立脚单腿半蹲自转一周的动作在剧中反复出现,都具有代表性含义。从动作语义的表现来看,这些动作既是一种仪式,也是仓央嘉措对佛法的参悟过程,既展现了佛法和藏族子民在仓央嘉措心中的重要地位,也承载着他由此所经受的思念家乡与亲人的寂寞。

  编导将这些体态化、仪式化姿势进行艺术化创造,加之情节设定,在原有动作语义的基础上丰富了情感,塑造出具有浓厚情意的舞姿动作。美国着名美学家科林伍德申说:"舞蹈是一切语言之母。"笔者认为,正是这些生动的肢体语言,让舞蹈拥有了超越言语的无声力量;正是编导丰富了体态化姿势与仪式化姿势的动作语义,既关注实际动作的文化含义,又满足大众审美需求,才给舞剧增添了诗情画意的人文审美色彩。

  二、诗情画意的美感造境

  编导在舞剧的舞蹈、服装、道具、灯光、音乐等细节的设计上付出了巨大心血,才构成了一个个美轮美奂的舞蹈画面。舞蹈方面,编导在舞剧的开头就用传统的"打阿嘎"营造了藏区人民生产生活的场景。"打阿嘎"是藏族修筑房屋的一种传统方法,是村民们合着自己清亮的歌声夯土劳作的过程。编导将舞蹈语言融入其中,村民们围圈劳作,木夯在愉悦的群体氛围中轻松而有力地挥舞着,整齐、简单、欢快的夯土舞段,体现了仓央嘉措自由快乐的童年时光。第三幕中仓央嘉措在布达拉宫欣赏的囊玛舞段,编导使用藏族宫廷舞蹈囊玛舞中最原生态的撩步与撩袖动作进行编创,众女子上身轻摇慢晃、下身慢撩轻移,加之端庄的手位变幻,沉静的目光中透着布达拉宫的肃穆与庄严,向我们展现了藏族静谧和谐的传统宫廷舞蹈文化。

  第四幕中,编导选用藏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热巴舞描绘拉萨八廓街头的热闹非凡,运用现代手法让跳、转、翻等技巧巧妙地呈现出浓烈的藏族风格,配合欢畅的舞姿、热烈的节奏、激情的呐喊、飞旋的热巴鼓,彰显藏族人民的纯真、质朴与热情。一阵欢快的起舞过后,仓央嘉措与美丽的姑娘因为一只掉落的牛尾鼓槌相遇了,引出使人心旌荡漾的爱情舞蹈。编导将现代舞的气息和藏族的动作元素相融,两位舞者没有任何托举炫技,而是通过或俯或仰、或近或远的位置变幻,你进我退、你寻我躲的巧妙动作处理与节奏处理,用肢体零接触的独特双人舞方式演绎了一场禁忌而又缠绵的爱情。

  服装层面,不同于以往将染布均匀上色的工艺手法,麦青老师模拟了绘画的方式,用刷子蘸上颜料直接给衣服上色,让衣服呈现出既有明显的笔触感又有渲染韵味的视觉效果。舞台设计方面,十座转经筒一齐出现的画面,立刻营造了身处布达拉宫的真实感与神圣感。尤其是最后一幕中,LED上的7朵圣洁的白莲花由小到大绽放,散发出无数道纵横交错的、圣洁的佛光,像心灯一样照耀着仓央嘉措的内心与前方的路。他双手合十望向远方,背后成群的藏民从升降台上缓缓落下的同时,漫天白雪徐徐飘下,这画面令人不由得赞叹,并且这一幽静浪漫的氛围又具有剖开矛盾的哲思意味,不禁引人试图从仓央嘉措平静的眼眸中探寻出些什么。正是编导对每一处细节的精心构思设计,才让舞剧描绘出了仓央嘉措心中"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的诗情画意。因而,我们便有幸欣赏到了诗一般的舞剧、诗一般的舞、诗一般的演员、诗一般的画面和诗一般的经历。

  三、诗情画意的动态意象

  舞剧中蕴含的种种矛盾冲突,都离不开一个"情"字。这里的情,有仓央嘉措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对母亲的亲情、对姑娘的爱情、对师傅的感恩之情以及对藏民的守护之情。我们所体验到的《仓央嘉措》的矛盾之美,是借由"情",诉说仓央嘉措对自身命运安排的接受与反抗;借由"情",演绎他在感性与理性中艰难的徘徊与挣扎;借由"情",体会他对美好爱情的执着与向往。编导将"情"注入舞蹈动作及舞台画面的创造过程中,形成了诗情画意的动态意象。

  第三幕中,扮演仓央嘉措的演员奋力抵抗着舞台一侧由鼓风机刮来的狂风的场景,令人久久不能忘怀。这股夹着金光的狂风就像是一条仓央嘉措自己选择的路,强大的阻碍使他寸步难行。僧袍迎风肆意飞舞,他通过顿步、跺步、双臂的张开或紧抱胸前、身体前俯后仰、迅速旋转等动作来表现每前进一步的艰难,我们似乎透过那一个个坚定沉重的步伐看到了仓央嘉措身上无形的枷锁,也看到了一种坚定不移的决心。苏珊·朗格说:"一种舞蹈越是完美,我们能从中看到的现实物就越少。"的确,我们已分不清站在舞台上的人是饰演仓央嘉措的演员,还是真正的仓央嘉措。灯光的渲染、舞蹈的抒情、音乐的烘托与演员的技艺,使舞台上的情感被放大到极致,创造了完整的舞蹈动态意象。这种动态意象是一种虚的实体,仓央嘉措的舞蹈动态是实,塑造出的舞蹈意象是虚,看着演员极具穿透力的动作变化,我们感受到了以仓央嘉措为中心向其四周扩散的力,接着感受到了整个舞台画面向我们发射的力的冲击,即这种舞蹈动态意象给观众带来的视觉震撼与精神震撼。

  另外,在使人心神震颤的感性体验过后,回归理性品位舞剧,我们会发现,在整场舞剧素雅、简洁、神秘的氛围中,舞段虽然无一不美,却或多或少让观众生出莫名的隐忍之感,无论是童年的欢乐、少年的成长还是青年的惆怅等舞段,似乎都被仓央嘉措的矛盾纠结所笼罩了。因此,观众期待一次爆发,一个酣畅淋漓、让人观后大呼过瘾的舞蹈段落。笔者认为,若编导能在热巴群舞的编创上加入更多精湛的技术技巧来描绘热闹的街市场面,让姑娘独舞部分的舞姿更加花哨、夸张、热烈,突出她热情奔放的性格,便会形成一个高难度绚烂技巧与民族女子独特风情完美融合的精彩舞段,以此大幅提升舞剧的舞蹈技术含量,定会使观众凝神屏息,在这样炙热火辣的舞段中忘掉仓央嘉措的内心惆怅,使舞蹈纯粹到极致。

  四、结语

  仓央嘉措的诗歌以情为由、以诗为寄,描绘了一颗属于凡人的心。舞剧《仓央嘉措》以情为由、以舞达意,描绘了其在神与人之间寻找归宿的一次思索,呈现出"住在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的诗情画意。正如总导演丁伟所说:"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个哈姆雷特,那么每个人心中也有一个仓央嘉措。"他既复杂又单纯,距离我们既遥远又触手可及。因为,哪里有爱,哪里就有永远的仓央嘉措;哪里有仓央嘉措,哪里就有永远的爱的方向。舞剧带我们在仓央嘉措的世界里肆意徜徉,也引领着每个人探寻自己内心最深处的渴望;带我们在仓央嘉措的诗情画意中如痴如醉,也让我们与他一起,经历一次艺术与思想的修行。
  参考文献
  [1]中国藏学出版社。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诗意三百年[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11.
  [2] 姚敏。仓央嘉措[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1.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