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叹调《我亲爱的爸爸》的音乐分析

发布时间:2017-06-08 00:28:26

  摘要:咏叹调是歌剧中一种富有抒情性、技巧性、戏剧性的独唱乐段,在表现剧中个性的重要环节和人物丰富情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能够很好地体现出作曲家风格和创作特色。普契尼作为一位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歌剧创作家,他的歌剧最突出的特征是关于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以女性爱情故事为创作题材,把每个女性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让观众潸然泪下。他的女高音咏叹调的数量很多,并且在很多音乐会中都会演唱他的作品,本文以歌剧咏叹调《我亲爱的爸爸》为例,对其时代背景、作者介绍、音乐特征等多方面进行论述,更进一步研究其情感表达。

  关键词:普契尼; 咏叹调; 《我亲爱的爸爸》; 演唱情感;

  普契尼所创作的《贾尼·斯基基》中一首比较着名的咏叹调便是人们众所周知的《我亲爱的爸爸》,全曲旋律真挚细腻、委婉动人,讲述的是女儿劳莱塔恳求自己的父亲贾尼·斯基基同意她嫁给自己心爱的人的迫切心情。虽然在很多音乐会中经常能够听到这首歌但是在演唱作品时,如果只有较好的声音技术,那么这样唱出的作品就是没有生命的、没有灵魂的,歌唱者必须了解普契尼所处的时代背景、作者介绍等方面,才能更加明白这首咏叹调的情感表达。

  本文主要通过研究该咏叹调的作曲家介绍、创作背景、曲式结构、歌词语言方面等方面,从音乐分析和演唱技巧入手,来探讨歌剧咏叹调的情感表达在演唱中的重要性。

  一、咏叹调《我亲爱的爸爸》的作曲家简介和创作背景

  吉亚卡摩·普契尼是意大利现实主义歌剧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其歌剧题材多以下层人物及其生活为内容,真实地揭露了所处年代里社会的不公正现象。在创作的旋律方面,善于变现情感的微妙变化。在普契尼的那个年代出现了很多各民族流派,他写的作品能够顺应时代的潮流,兼收并蓄,对二十世纪世界歌剧和以后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普契尼1880年在米兰音乐学院开始他的作曲学习,1883年在米兰音乐学院毕业,1984年就创作了他人生中第一部歌剧《群妖围舞》,在他40年的歌剧创作道路上,写了12部歌剧,有多数作品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例如《艺术家的生涯》《托斯卡》《蝴蝶夫人》《图兰朵》等歌剧经常会出现在音乐会的舞台上,经久不衰。

  《我亲爱的爸爸》是普契尼所写的《贾尼·斯基基》中女高音劳莱塔的一首的咏叹调,他的创作来源于意大利诗人但丁的长诗《神曲·地狱篇》中的一个故事。该剧主要讲述的是女主人翁劳莱塔与富贵的死者布奥索的侄儿相爱后遭到家人反对,女主人翁通过这首咏叹调向父亲诉说自己对心爱的人非他不嫁的决心。

  二、咏叹调《我亲爱的爸爸》的音乐分析

  (一)歌曲的情感体验

  演唱歌曲的第一乐句,音区较高但要注意元音饱满和连贯的演唱,更要注意气息的下沉演唱,歌曲刚开始就表达了故事的内容,女孩深受父亲的宠爱,在面对父亲时候语言表达当中的深切,同时也是引出下面自己对爱人的情感。第二乐句“Bello”那英俊少年连续出现两次的演唱,表现了女孩的爱是非常真诚而强烈和炙热的,再一次表达女孩对于爱情的执着追求时歌曲“我要到罗萨门去,买一个结婚戒指”,两句在演唱过程中要保持声音的连贯和气息的流畅,“我无论如何要去”当中出现的两个“sir”音,代表了歌词当中重音的强调,同时在演唱过程中进行肯定和强调,表达的是女孩嫁给男孩的坚定决心。

  在“天啊我宁愿死去”这句演唱中要注意力度弱的表现,用哭诉的情感表达心中复杂而惆怅的情感,用类似诵读的口音进行演唱,声音不能过于明亮而高亢,融合了女主人公的痛苦之情以及对父亲的哀求。歌曲的最后一部分,女主人带着痛苦的腔调演唱和恳求自己的父亲,烘托整个音乐剧的气氛,实现完美的结束。

  (二)曲式结构

  这是一首有引子加尾部带有扩充的变化再现的单二部曲式。调性属于降A大调,节奏是十分平稳的6/8拍多以八分音符和附点四分音符为主。演唱者在演唱这首作品时,要根据歌曲里女主人翁内心情绪的变化来决定演唱中的速度,第一个乐段是比较温柔地、撒娇地对父亲说,第二乐段比较坚定,表明自己要嫁给心爱男子的决心。

  1-4小节属于引子部分,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乐段的前奏,旋律比较平稳柔和,揭示了全曲的速度和情感的表达,为演唱者的二度创作做了铺垫。

  5-20小节为第一乐段,分为四个乐句,而且每个乐句又由四个小节构成:第一乐句(5-8小节)为整首歌曲的主题部分,其主要作用是提供全曲的基本节奏型和女主人翁的内心情感世界;在第二乐句(9-12小节)的第七小节时出现了一个八度的跳进,目的就是为了表明要与主题材料进行对比,突出情绪的变化;第三乐句(13-16小节)和第一乐句稍微有些变化;第四乐句(17-20小节)出现了全曲的第二个八度,女主人翁的情绪再次上升,为下文做了很好的铺垫。

  21-30小节为第二个乐段,分为两个乐句,第二乐句变化再现了第一乐段的主题材料,前四小节(21-24小节)是乐句的变化部分,也是全曲的高潮部分,出现渐强的符号表示。后六小节(25-30小节)的前两小节反复了前奏的两小节,意味着回归到原来的速度和力度,属于反复再现。最后加入两小节扩充,结束全曲。

  (三)演唱技巧和情感的表达

  情感在演唱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是作品情感升华的提升剂,当然这些也是建立在对作品多方面的分析研究上,才能更加深入了解普契尼以及他的作品特性,从而让自己对这首歌曲的情感表达方面更加明白,把情感加入演唱中,将演唱技巧融会贯通在歌剧当中,使自己进入作曲家的情感世界,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从演唱中去表达情感,把作曲家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这样观众就会特别喜爱。

  在演唱过程中抓住主人公对爱的强烈愿望以及对父亲的请求的双重情感,在表达上面同样是从强到弱的过程,表现主人公的矛盾心情,一方面是自己对爱的坚持,另一方面是父亲的不同意,让她在其中感觉无奈。全曲较为短小,旋律优美动听,节奏比较平稳缓和。在演唱这首作品时,我们应该更加注重歌词所要表达的情感的变化。前奏的速度和音乐感觉将演唱者带入了歌曲的演唱情绪中来。演唱第一句的时候速度稍慢,以轻柔的声音表达出人物的内心,第二句中一个八度的大跳使歌曲进入第一个高点,第三、四句可以看出劳莱塔内心的激动,向往着美好的爱情,特别幸福,演唱时要在速度上稍微缓慢,表达出女主人翁的美好心愿。第二个八度的跳进,可以看出女主人翁当时对爱情的决心,甚至对自己的父亲说“如果不成全女儿,女儿便去威克桥上跳入水里”,演唱时要坚定,由强渐弱,表达出女主人翁既无奈有痛苦的心理活动。第三个高度也就是全曲的最后一句,用急进的速度和渐强的力度将作品推向高潮,唱出人物内心的情感世界,给观众意犹未尽的感动。

  三、结语

  普契尼是十九世纪意大利着名的歌剧创作家,在他的创作当中继承了意大利格局当中的现实主义和人道主义的价值,重在表达人物强烈的情感,多以下层人物及其生活为内容,真实地揭露了在那个年代里社会的不平等、不公正现象,在创作的旋律方面,善于变现情感的微妙变化。他的歌剧创作当中实现了故事情节和音乐演唱之间的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邱军.普契尼及其歌剧题材特点研究[J].文学探讨,2008(1).
  [2]何静.经典歌剧《贾尼·斯基基》的现代演绎[J].北方音乐,2010(11):20-21.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