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鲁颂》借名为颂而体实国风

发布时间:2012-11-08 02:31:39
  [摘要]《诗经·鲁颂》虽为三颂之一,但它的语言形式却不像《周颂》那样艰深古奥,而是相对浅易,接近风诗。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用语上看,《鲁颂》用语比较平易,不像《周颂》语言那样佶屈艰深;二是从表现手法来看,《鲁颂》像风诗一样多用比兴,这可以有效地化抽象为形象,激发读者联想,由此降低语言的难度,增添语言的形象性;三是从章法来看,《鲁颂》不仅像风诗一样分章,而且采用重章复沓章法,复沓的好处是各章重复之处较多,用字较少,可以减少读者阅读的障碍,这种章法不同于《周颂》的不分章;四是从诗句逻辑关系来看,《鲁颂》像风诗一样,语句的内在逻辑关系非常清楚,不像《周颂》那样字与字、句与句、章与章之间逻辑关系看不清楚。《鲁颂》共有四首作品,体实国风是其语言的整体特色,具体到每篇作品,仍然存在深浅不一的情形,其中《�o》《有�》两首语言形式完全体同国风,《泮水》主要运用风诗语言,同时也借鉴了一些雅颂语言因素,《�s宫》语言则主要采用雅颂语言并适当借鉴风诗。本来《鲁颂》应该像《周颂》一样写得古色古香,但事实上《鲁颂》作者主要用的是风诗语言。在这个现象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关键词]《鲁颂》;语言;国风;颂体
  
  颂诗在《诗经》中以语言艰深着称,尤其以《周颂》为最。颂诗语言深奥情形到春秋时期有所改变,在周公的封国鲁国,周公的后人虽然创作了颂诗,但所用的语言却悄悄地由雅颂向风诗转化。这一点非常耐人寻味,值得认真探讨。
  
  《诗经·鲁颂》有四篇作品:《�o》《有�》《泮水》《�s宫》。《毛传》将这四篇作品全部断为歌颂鲁僖公之作:“《�o》,颂僖公也。”[1]“《有�》,颂僖公君臣之有道也。”[1]“《泮水》,颂僖公能修泮宫也。”[1]“《�s宫》,颂僖公能复周公之宇也。”[1]鲁僖公是春秋时期鲁庄公之子,为鲁国第十九任君主,公元前659年至公元前627年在位。不过后人并不完全认同《毛传》之说,朱熹在《诗集传》中说:“旧说皆以为伯禽十九世孙僖公申之诗,今无所考。独《�s宫》一篇为僖公之诗无疑耳。”[2]朱熹只承认《�s宫》一首是鲁僖公时期作品,因为《�s宫》中有“周公之孙,庄公之子”诗句,其他三首无所考证,这种态度较为审慎。不过朱熹并没有将他的审慎态度坚持到底,他在注释《�o》时说:“此诗言僖公牧马之盛。”[2]这个注释与他所说的“无所考”自相矛盾,看来他是不自觉地接受了《毛传》的说法。《�o》《有�》《泮水》三首颂诗创作年代无法详考,将它们视为春秋时期作品,应该不会大错,因为鲁僖公在当政时期,委派大夫奚斯重修周人始祖姜��庙宇,这被鲁人视为一件可与当年周公制作颂诗歌颂祖宗神媲美的大事,所以鲁人创作《�s宫》对鲁僖公予以颂美。《礼记·曲礼下》说:“君子将营宫室,宗庙为先,厩库为次,居室为后。”[3]鲁僖公重修姜��庙宇,符合礼的要求,堪称是崇敬先祖的大孝行为,这是鲁人制作《�s宫》颂诗的一个契机。或许其他三篇《鲁颂》作品,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创作的。因此我们姑且按照《毛传》之说,将它们视为鲁僖公时期作品。
  
  按照礼制,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制作颂诗本是周天子的权利,鲁国是西周一个诸侯国,为什么它有资格制作颂诗呢钥这是因为,周武王去世以后,周成王年幼,周公作为西周新生政权摄政王,一身系天下之安危,他对外扫平武庚叛乱,对内制礼作乐,为巩固新生的周王朝政权作出了特殊贡献。为此,周成王给周公所封国鲁国以享受天子礼乐的殊荣作为褒奖:“于是成王乃命鲁得郊祭文王。鲁有天子礼乐者,以褒周公之德也。”[4]鲁国既然可以享受周天子礼乐,而颂诗是周礼的组成部分,那么鲁国也就因此获得了制作颂诗的权利。只不过鲁人在西周时期没有制作颂诗,他们作颂的年代是在春秋时期。
  
  将《鲁颂》与《周颂》《商颂》相比,就可以发现,《鲁颂》虽然名为颂诗,实际上它的体制却接近风诗。《鲁颂》体制风格不同于《商颂》和《周颂》而是接近风诗,这一点是唐代学者孔颖达第一次指出的,他在评论《鲁颂·�o》时说:“此虽借名为《颂》,而体实《国风》,非告神之歌,故有章句也。”[1]孔颖达这段话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说,颂诗一般不分段落和停顿单位渊即章句冤淤,而国风则分章节和停顿单位,《鲁颂·�o》共分四章,每章八句,具备了风诗章句的形式特征。第二层是说颂诗一般都是敬神乐歌,“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1].“这里所说的神明,主要是指祖宗神,如周人祖宗神姜��、后稷、公刘、太王、王季、周文王、周武王等,也包括天地山川诸神。《鲁颂·�o》描写鲁国马匹繁盛,通过描述马匹兴盛来歌颂鲁僖公仁心深远。鲁僖公此时是在位君主,他不应该被当作祖宗神来歌颂。朱熹认为:”此诗言僖公牧马之盛,由其立心之远。故美之;,思无疆,则思马斯臧矣。“[2]《�o》只写鲁国马匹之盛而未提及鲁僖公,马匹繁盛与鲁僖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钥朱熹举《�{风·定之方中》”秉心塞渊,�Q牝三千“为例,说明正是由于鲁僖公仁心深远,才有国家富强、马匹兴盛的盛况。尽管如此,通过写马来歌颂鲁僖公的仁心,仍然与颂诗”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有很大的区别,前者是歌颂活人鲁僖公,后者是颂美在天祖宗神灵。朱熹在《诗集传》中进一步指出:”成王以周公有大勋劳于天下,故赐伯禽以天子之礼乐,鲁于是乎有颂以为庙乐。其后又自作诗以美其君,亦谓之颂。“[2]”盖其体固列国之风,而所歌者乃当时之事,则犹未纯于天子之颂。“细绎朱熹语意,是说鲁国本为诸侯国,《鲁颂》本来应该像其他十五国风那样称为《鲁风》,只是由于鲁国享有天子礼乐,因此周王室乐师才将《鲁风》称为《鲁颂》。相对于”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的《周颂》和《商颂》来说,产生于诸侯国”自作诗以美其君“的《鲁颂》作为颂诗显然不够纯粹。
  
  孔颖达举出”非告神之歌“”故有章句“两点证据,来证明《鲁颂·�o》借名为颂而体实国风。其实《鲁颂》借名为颂而体实国风,并不局限于”非告神之歌“”故有章句“这两点,它更多地体现在语言方面。孔颖达关于《鲁颂》借名为颂而体实国风之说,为我们研究我们研究《鲁颂》语言打开了一条思路。四首《鲁颂》作品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情形:《�o》《有�》为第一种情形,基本符合风诗语言特征;《泮水》为第二种情形,它主要运用风诗语言写作,但也吸收了一些雅颂语言因素;《�s宫》为第三种情形,它吸收雅颂语言因素比前三首作品都要多,但其中也有某些风诗语言特征。
  
  我们先来讨论第一种情形。为了论述方便,特将《鲁颂·�o》全篇抄录如下:
  
  �o�o牡马,在垧之野。薄言�o者,有�有皇,有骊有黄,以车彭彭。
  
  思无疆,思马斯臧。
  
  �o�o牡马,在垧之野。薄言�o者,有骓有�y,有�U有骐,以车��伞�
  
  思无期,思马斯才。�o�o牡马,在垧之野。溥言�o者。有�有骆,有�有雒,以车绎绎。
  
  思无�荆�思马斯作。�o�o牡马,在垧之”.薄言�o者,有�S有�h,有�有鱼,以车祛祛。
  
  思无邪,思马斯徂。[1]
  
  我们说《鲁颂·�o》用风诗语言写作,是基于以下理由:第一,《鲁颂·�o》如同风诗一样,在章法上采用重章复沓的形式。《�o》第一章奠定了全诗语句格局,后面三章只是换了几个字,如第一章中的“�渊黑马白股冤”“皇渊黄白相杂的马冤”“骊渊黑马冤”“黄渊黄马冤”,到第二章变为“骓渊苍白杂色马冤”“�y渊黄白杂色马冤”“�U渊赤黄色的马冤”“骐渊青黑色的马冤”,第三章变为“�渊连钱骢冤”“骆渊黑鬃白马冤”“�渊赤身黑鬃的马冤”“雒渊黑身白鬃的马冤”,第四章变为“�S渊浅黑带白的马冤”“�h渊赤白色的马冤”“�渊脚胫有长毛的马冤”“鱼渊两眼外长白毛的马冤”;第一章“彭彭渊盛貌冤”,到第二章变为“��稍ㄓ辛γ苍�”,到第三章变为“绎绎渊快貌冤”,到第四章变为“祛祛渊强健貌冤”;第一章“思无疆”,到第二章变为“思无期”,到第三章变为“思无��”,第四章变为“思无邪”;第一章“臧”,第二章变成“才”,第三章变为“作”,第四章变为“徂”.全篇四章都是由重章复沓构成。重章复沓在语言上的好处是用字较少,可以有效地降低语言的难度,读者只要理解了第一章的内容,那么也就基本上掌握了以下各章的意思。第二,《鲁颂·�o》如同风诗一样,在句式上以两行诗作为一个完整句子意义单位。如“�o�o牡马,在垧之”“,”�o�o牡马“是主语,”在垧之“”是谓语,两行诗构成一个主谓结构的完整句子,译为白话就是“肥壮的公马行走在林外的郊”“.这种诗句结构与《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完全一样。以两行诗作为一个句子意义单位,与读者阅读期待视”大体一致,可以帮助读者理解作品。第三,《鲁颂·�o》的某些语汇与风诗相同或相近。例如,诗中语助词“薄言”多见于风诗。“薄”和“言”是两个发语词,在风诗中它们有时分开使用,如《周南·葛覃》:“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这是独立使用语助词“言”.《周南·葛覃》:“薄污我私,薄�任乙�”,这是风诗独立使用语助词“薄”.风诗作品有时是将“薄言”连用,如《周南·�]苡》:“薄言采之。”《邶风·柏舟》:“薄言往�濉�”《召南·采蘩》:“薄言还归。”《鲁颂·�o》也是“薄言”连用:“薄言�o者。”第四,《鲁颂·�o》语言底色不属于“殷商古语”而是使用“文言”,它所用的语汇是常字常义,这是最重要的一点。《�o》的一大特色是,在描写马匹种类时使用了不少难字,但这些难字只是今人感到困难,春秋时期马与人们生活关系密切,这些描写马匹种类和毛色的字在当时经常出现,因此当时人们并不会感到这些字是多么难认。而对今人而言,这些生僻字在古代汉语词典中一般都可以查到。如果读者在词典上查阅一下这些难字,那么这首诗也就不难理解了。《�o》的语汇不存在常字古义问题,像“�”“皇”“骊”“黄”之类的字,每个字都有清楚、单一、稳定的含义。第五,《�o》的字与字、上句与下句的逻辑关系是清楚的。每章八句,分为三层意思:前两句写肥壮的马儿行走在林外郊“,中间四句描述马匹各个种类,从中见出鲁国马多且壮,后两句写鲁君仁心深远带来马匹繁盛。读者可以清楚地把握作品内容与情感脉络。这一点与《周颂》不同,《周颂》中不少诗句,上一个字与下一个字,上一句与下一句,彼此之间逻辑关系不太清楚,读者不明白作者为什么这么写。
  
  下面再来讨论《鲁颂·有�》的语言。《有�》也是一首风诗色彩非常明显的作品:
  
  有�有�,�彼乘黄。夙夜在公,在公明明。振振鹭,鹭于下。鼓
  
  咽咽,醉言舞。于胥乐兮。
  
  有�有�,�彼乘牡。夙夜在公,在公饮酒。振振鹭,鹭于飞。鼓
  
  咽咽,醉言归。于胥乐兮。
  
  有�有�,�彼乘�C。夙夜在公,在公载燕。自今以始,岁其有。
  
  君子有谷,诒孙子。于胥乐兮。[1]
  
  《有�》同样不是告神之歌,而是歌咏鲁国君臣在处理公务之余欢聚宴饮、醉歌酣舞的快乐生活。将《有�》与《�o》进行比较,就可以发现凡是《�o》所具有的风诗特点,诸如重章复沓、划分章节、多用语气词、常字常义等等,《有�》大体上都具备了。《有�》某些诗句和词语也见于其他国风诗作品。如”夙夜在公“,同样诗句见于《召南·小星》。”�彼乘黄“一句,接近《郑风·大叔于田》”乘乘黄“.又如”振振“一词,见于《周南·螽斯》:”宜尔子孙,振振兮。“《周南·麟之趾》:”振振公子。“《召南·殷其雷》:”振振君子。“除此之外,《有�》还有一个明显的风诗特色,这就是运用比兴手法。郑玄在”有�有�,�彼乘黄“之下笺云:”此喻僖公之用臣,必先致其禄食。禄食足,则臣莫不尽忠。“孔颖达则;:”言有禄有�然肥强之马,此�然肥强者,彼之所乘黄马也。将欲乘之,先养之以刍秣,故得肥强,乘之则可以升高致远,得为人用矣。以兴僖公有贤能之臣,将任之,先致其禄食,故皆尽忠任之,则可以安国治民,得为君用矣。“[1]郑笺与孔疏对开头这两句表现手法的看法有所不同,郑笺以为是比喻,而孔疏则以为是起兴。《诗经》中有纯粹的比或兴,但也有”比而兴“或”兴而比“的情形,《有�》开头两句表现手法属于”兴而比“.诗人首先以四匹肥壮的黄马起兴,车马在古代是乘车人身份、地位、贫富的象征,这就同今人以豪车来展示自己财富地位一样,从驾车马匹的肥壮可以看出鲁国君臣生活的富足优裕。在”振振鹭,鹭于下。鼓咽咽,醉言舞。于胥乐兮“之下,毛亨传云:”鹭,白鸟也,以兴洁白之士咽咽鼓节也。“孔颖达疏:”此鹭鸟于是下而集止于其所,以喻洁白者众士也,此众士于是来而集止于君朝。既集君朝,与之燕乐,以鼓节之咽咽然,至于无算爵而醉,为君起舞,以尽其欢,于是君臣皆喜乐兮,是其相与之有道也。“[1]在对这五句诗表现手法的看法上,毛传与孔疏也有分歧:毛传认为关于白鹭的描写是运用起兴手法,孔疏则以为是比喻。他们之间的矛盾可以用”比而兴“来调和。鲁国君臣办公之余观乐畅饮,舞者手持鹭羽,或坐或伏,如一群美丽的白鹭从天空翩然降落在洁净的沙滩。此情此景,不正是众多士大夫集于鲁君朝廷的写照么钥”鼓咽咽,醉言舞“,这两句诗描写带有几分醉意的鲁国群臣离开坐席,投身舞池之中,他们踏着鼓点的节拍,在醉意微醺之中尽情欢歌曼舞。结尾处诗人发出一句由衷感叹:”这种生活是多么欢乐啊浴“全诗所展示的是鲁国君臣公务之余酣歌劲舞娱乐生活的情景,他们工作起来是那样干练,那样投入,而在公务之余,退朝下班了,他们就去喝点美酒,欣赏歌舞,喝醉了,就索性自己也投身舞场,看他们那脚步配合鼓点的娴熟的舞姿,活得那样潇洒,那样惬意。比兴是化抽象为形象、激发读者联想的艺术表现手法,它可以降低语言的难度,增添语言的形象,提高语言艺术水平。《诗经》颂诗多用赋法,而风诗多用比兴,《有�》运用比兴,是《鲁颂》借名为颂而体实国风的又一体现。
  
  现在再来看《鲁颂》语言的第二种情形,即主要运用风诗语言,同时又有一些雅颂语言因素。《泮水》是这方面的代表作。《泮水》歌咏鲁侯修建泮宫实施教化从而使淮夷归服的功德,同样不是告神之歌。朱熹注云:”泮水,泮宫之水也。诸侯之学,乡射之宫,谓之泮宫。其东西南方有水,形如半璧,以其半于辟雍,故;泮水,而宫亦以名也。“[2]泮宫是鲁侯举行教化之处,也是举行乡饮酒礼、乡射礼、献俘仪式的场所。《泮水》全诗共分八章,每章八句,前三章是歌颂鲁侯的文教,语言平易轻快,风格接近风诗淤;后五章歌颂鲁侯的武功,语言难度加深,风格接近运用”殷商古语“的雅颂。《泮水》有部分重章复沓的因素,但不像《�o》那样四章全用复沓,它的复沓只用在前三章开头两句:”思乐泮水,薄采其芹。“”思乐泮水,薄采其藻。“”思乐泮水,薄采其茆。“《泮水》的比兴也很有特色,在前三章,诗人用鲁人在泮水旁欢乐地采摘水菜起兴,朱熹评;:”赋其事以起兴也。“诗人以在泮宫前水池中欢乐地采摘芹菜来兴起鲁侯驾临泮宫。在鲁人采芹的欢乐祥和氛围中,鲁侯来到泮宫水畔,迎风飘扬的仪仗旗帜,清脆悦耳的鸾铃,还有大大小小的随从官员,共同烘托出一个热闹美好、君臣同乐的融洽氛围。从第四章至第七章,诗人改用赋的手法,歌颂鲁侯穆穆和善、勤勉理政的美德和征服淮夷的武功。后几章不仅表现手法变了,而且它的某些诗句和词语也取自雅颂。例如:”穆穆“一词又见于《周颂·雍》”天子穆穆“、《商颂·那》”穆穆厥声“和《大雅·假乐》”穆穆皇皇“;”明明“一词又见于《大雅·常武》”赫赫明明“;”群丑“一词见于《小雅·吉日》”从其群丑“;”旨酒“一词见于《小雅·鹿鸣》”我有旨酒“;”昭假“一词见于《周颂·噫嘻》”既昭假尔“、《商颂·长发》”昭假迟迟“、《大雅·云汉》”昭假无赢“和《大雅·�A民》”昭假于下“;”无��“一词又见于《周颂·振鹭》”在此无��“和《大雅·思齐》”古之人无��“;”虎臣“一词又见于《大雅·常武》”进厥虎臣“;”桓桓“一词又见于《周颂·桓》”桓桓武王“;”皇皇“一词又见于《大雅·假乐》”穆穆皇皇“.它的某些诗句也见于雅颂,例如:”济济多士“诗句又见于《大雅·文王》和《周颂·清庙》;”敬慎威仪,维民之则“诗句又见于《大雅·抑》;”自求伊祜“意同《大雅·文王》”自求多福“;”克明其德“诗句见于《大雅·皇矣》”其德克明“.有意思的是,在《泮水》最后一章,诗人又重新运用比兴手法:”翩彼飞�^,集于泮林,食我桑�l,怀我好音。憬彼淮夷,来献其琛,元龟象齿,大赂南金。“[1]诗人以恶鸟飞�^集于泮林食我桑�l来比喻淮夷的骚扰,但这些”飞�^“在鲁侯美德感召之下幡然醒悟,他们前来归顺鲁侯,献上元龟、象齿、宝玉、黄金作为贡物。据《左传》记载,鲁僖公十三年、十六年都有征伐淮夷之举,《泮水》所歌咏的或许就是这些战争。
  
  《�s宫》代表了《鲁颂》语言的第三种情形,即主要运用雅颂语言,同时又适当运用风诗语言。《�s宫》全诗共有九章于,其中五章每章十七句渊第四章脱一句冤,两章每章八句,另有两章每章十句,凡一百二十句,是《诗经》中罕见的长篇。《�s宫》虽有章句但却不用重章复沓。关于它的主旨,《毛传》说:”颂僖公能复周公之宇也。“[1]朱熹说:”时盖重修之,故诗人歌咏其事,以为颂祷之辞,而推本后稷之生,而下及于僖公耳。“[2]�s宫本是周人始祖姜��的庙宇,鲁僖公时期派大夫奚斯加以修葺,鲁人认为这是鲁国一大盛事,符合周公当年作颂诗歌颂祖宗神的初衷,故作颂诗予以颂美。全诗从周人始祖姜��诞生后稷写到太王迁岐、文武灭商、周公建国,从第三章开始重点歌颂鲁僖公”复周公之宇“盂。四首《鲁颂》,只有《�s宫》接近”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的颂诗宗旨。即便如此,《�s宫》与《周颂》仍有不小区别,诗中歌颂祖宗神的内容其实很少,主要篇幅都用来颂扬鲁僖公,为鲁僖公祝寿祈福。《�s宫》吸收了不少《诗经》雅颂语言。它的有些诗句是对雅颂作品的缩写,例如,”赫赫姜��,其德不回。上帝是依,无灾无害。弥月不迟,是生后稷“几句,就是《大雅·生民》开头两章的浓缩:”厥初生民,时维姜��。生民如何钥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诞弥厥月,先生如达。不坼不副,无灾无害。“”上帝是依“是点化”履帝武敏歆“,”无灾无害“直接取自《生民》,”弥月不迟“是暗用”诞弥厥月“,”是生后稷“意即”时维后稷“.《�s宫》单句取自雅颂的更多。例如,《�s宫》:”如冈如陵。“同样语句见于《小雅·天保》。《�s宫》:”其德不回。“同样诗句见于《小雅·钟鼓》。《�s宫》:”孝孙有庆。“同样诗句见于《小雅·楚茨》。《�s宫》:”居岐之阳。“同样诗句见于《大雅·皇矣》。《�s宫》:”不亏不崩。“语近《小雅·天保》及《小雅·无羊》”不骞不崩“.《�s宫》:”万有千岁,眉寿无有害“,与《小雅·天保》《楚茨》《信南山》等诗”万寿无疆“、《小雅·南山有台》”万寿无期“、《小雅·信南山》”寿考万年“、《小雅·鸳鸯》《大雅·既醉》”君子万年“语意相同或相近。《�s宫》:”俾尔炽而昌,俾尔寿而臧。“”俾尔昌而炽,俾尔寿而富。“”俾尔昌而大,俾尔蓍而艾。“”俾尔“这一祝福句式见于《小雅·天保》”俾尔单厚“”俾尔多益“以及《大雅·卷阿》”俾尔弥尔性“.《�s宫》”是断是度“,语近《商颂·殷武》”是断是迁“.《�s宫》”1“,语近《商颂·殷武》”松桷有�{“.《�s宫》”降之百福“,语近《小雅·天保》”受天百禄,降尔遐福“.《�s宫》”无贰无虞,上帝临女“,语近《大雅·大明》”上帝临女,无贰尔心“.《�s宫》诗句所用的词语取自雅颂。例如,《�s宫》:”天锡公纯嘏。“”纯嘏“一词见于《周颂·载见》”俾缉熙于纯嘏“.《�s宫》:”赫赫姜��。“”赫赫“一词见于《大雅·大明》”赫赫在上“、《小雅·节南山》”赫赫师尹“、《出车》”赫赫南仲“.《�s宫》”奄有下国“”奄有下土“之”奄有“,多见于雅颂,如《周颂·执竞》”奄有四方“、《大雅·皇矣》”奄有四方“、《商颂·玄鸟》”奄有九有“.《�s宫》虽然大量吸收了雅颂语言,但也不乏某些风诗语言的因素。作为告神乐歌,《�s宫》像风诗一样具有章句。《�s宫》语言中也有一些风诗因素。例如,”黍稷重�c,�稚菽麦“两句,取自《豳风·七月》”黍稷重�c,禾麻菽麦“.《�s宫》”万舞洋洋“之”洋洋“,见于《卫风·硕人》”河水洋洋“.《�s宫》”眉寿无有害“”眉寿保鲁“之”眉寿“,见于《豳风·七月》”以介眉寿“.《�s宫》”二矛重弓“,近于《郑风·清人》”二矛重英“.《�s宫》”周公之孙,庄公之子“,同样句式见于《召南·何彼�a矣》”平王之孙,齐侯之子“.
  
  本文从语言角度论述《鲁颂》名为颂诗而实体国风。本来《鲁颂》应该像《周颂》一样写得古色古香,但事实上《鲁颂》作者主要用的是风诗语言。在这个现象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个中的原因,限于篇幅,容另撰文论述。
  
  [参考文献]
  
  [1]毛亨传,郑玄笺,孔颖达疏。毛诗正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384,1392,1396,1407,1385,18,1385-1392,1393-1395,1393,1393,1404-1405,1407.
  [2]朱熹。诗集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161,162,162,161-162,163,164.
  [3]郑玄注,孔颖达疏。礼记正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14.
  [4]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1523.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