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篱笆》中的互文性和副文性探析

发布时间:2011-12-10 09:18:39

  摘    要:文章以热奈特的狭义互文性中的三类文本间的跨越关系,即互文性、副文性、超文性为理论框架,探讨《篱笆》中所体现的勇士精神。通过分析,《篱笆》揭示了在种族歧视依旧盛行的20世纪50年代,非裔美国人要想在这样一个充满敌意并由白人主宰的环境里求得生存,就必须突破现实为他们所设的形形色色的“篱”,铸造出美国黑人独具特色的“勇士”形象。

  关键词:勇士精神; 隐喻; 棒球神话; 互文性;

  作者简介: 丰小隆(1986.10-),男,汉,浙江省绍兴市,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在读博士,研究方向:西方戏剧、英语教学法、组织发展。;

  基金: “2019年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科研项目”(N2019029);

  一、引言

  “勇士精神”一词是奥古斯特·威尔逊提出的,旨在颠覆1920年阿拉巴马州听话和愚蠢的黑人南方人的刻板印象。在比尔·莫耶斯进行的一次采访中,威尔逊对该词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自从第一批非洲人踏上这片大陆,他们就遭到了抵抗。那些环顾四周,想看看社会为他们提供了什么的人,却看到了参与到社会中的种种局限性,但是他们却愿意说:“不,我拒绝接受您强加给我的这种限制”,这就是战士的精神。这些人最终进入监狱。因为他们的精神引导他们……我向这种战斗甚至死亡的意愿致敬。所有角色都表现出了战斗的意愿。并非所有人都在监狱里,但有些人由于这种精神而发现自己处于社会的对立面,而社会在不断地试图压制他们的这种精神。(莫耶斯 79)

  对于威尔逊来说,战士精神的本质是抗拒或具有战斗的意愿。无论输赢,都没有关系。《篱笆》的主人公特洛伊(Troy)就是战士精神的典型代表。就像特洛伊古城一样,特洛伊·麦克森就像史诗般的力量,充满了坚不可摧的感觉。无论他生活中的情况如何,他都表现出战斗意愿,将生活与他的战士精神融为一体。

  本文以热奈特的狭义互文性理论中的两类文本间的跨越关系为基础,分析了《篱笆》中的互文性和副文性,探讨《篱笆》中所体现的“勇士精神”。

  二、互文性之隐喻手法(intertextuality of allusion)

  在分析文本中的互文性时,本文采用热奈特互文手法中的隐喻手法(allusion)。通过探讨剧中的剧名、棒球神话及人物名字的隐喻义揭示剧中人物对作为社会理想的美国梦的追求与对种族主义的抗争并存。

  1.对剧名的隐喻

  正如剧名Fences所暗示的,主人公Troy生活的周围充满了形形色色的“篱”,这些“篱笆”中有的是Troy自己本人给自己设的“内篱”,有的是以白人为主导的美国社会给非裔美国人所设的“外篱”。

  主人公Troy认为他生活的周遭环境就是一个困住他的藩篱。在他事业的巅峰期,由于种族歧视使他加入棒球联盟的梦想破灭;而当种族融合让他看到一丝曙光的时候,他年事已高。其实他没有明白,他生活中的很多“篱笆”正是他心中为自己所设的一道道“心理栅栏”—他自认为跨不过去的坎。他本想着给自己的家庭筑起一道用以保护妻子和儿子的藩篱,却不曾想这道藩篱成了阻碍夫妻关系和父子关系的“隐形墙”:他先是跨出自己亲手筑起的家庭围栏到外面去搞外遇),使得他与妻子之间筑起了一道“婚姻栅栏”,导致婚姻出现裂痕;后来他还极力阻止他的儿子Cory进入棒球联盟,使得父子之间筑起了一道“代际栅栏”,结果导致父子紧张关系升级。形形色色的篱笆让他感到孤寂无奈。这些篱笆有的是由个人原因导致的,有的是社会大环境的必然产物。

  Troy修筑了自身的“篱笆”,但他又不甘被这些藩篱所禁锢,他选择冲破樊篱,用实际行动证明他的勇士精神)。剧中他选择成为开车司机,而不做垃圾收集工(“为什么让白人全去开车,黑人都去卸载?”)。他不当栅栏的奴隶,不受命运的摆布,敢于对种族歧视愤愤不平。在第一幕中他与拟人化的死亡(Death)摔跤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2.对棒球的隐喻

  棒球是《篱笆》中的核心意象之一。这一运动起源于美国,是地地道道的白人文化形式。在《莱尼大妈的黑臀》和《篱笆》中爵士乐与棒球似乎成为黑人实现美国梦走向成功的两条捷径。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两种方式都未成为剧中人物的幸运符)。这是否意味着非裔美国人无路可走了呢?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篱笆》的时代背景是1957年,在民权运动开始之前,一个棒球运动最终融合起来但种族歧视仍然普遍存在的时候。Troy在监狱里学习如何打棒球,使他之后能够在黑人联赛中扬名,但是由于他的肤色,他后来被禁止在各大联赛中打球,但这并没有使他退缩。对主人公Troy来说,棒球就是他的美国梦。他把追求棒球梦看作是获得自由和平等的尺码,它支持着Troy努力在美国谋求自由、平等、幸福,即寻求精神上的救赎和文化上的再联系的一种手段。虽然最终他的棒球梦破灭了,但它却教会了他如何在白人主宰的文化中生活,并且有尊严的生活,而不是仅仅为了生存。因此Troy留给观众的不是一个失败者的形象,而是一个敢于抗争,不同凡响的勇士形象。

  其实剧中很多地方Troy都在用棒球这一意象来表明自己的英雄形象。比如在第一幕中他一次次的向他的家人及朋友炫耀他的棒球才华。“Selkirk! That’s it!Man...Ain’t nothing to it.I can hit forty-three home ”。Troy借此想证明在他内心深处他依然是一个年轻有威慑力的棒球选手,是一个打不败的棒球勇士。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美国白人对黑人的极其肤浅的认识。威尔逊在阐述自己创作戏剧的宗旨时说过,他创作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把美国黑人的传统形象有些有肉的展现在人们面前,改变美国白人对黑人的极其肤浅的认识(对黑人的刻板印象:驯服的,愚蠢的),改变美国黑人自己对自己肤浅的认识。

  3.对主人公名字的隐喻

  本剧中主人公的名字为Troy Maxson。Troy象征着古代的特洛伊城,坚不可摧,像一股史诗般的力量屹立在那里。这也正是剧中主人公的真实写照:无论发生什么,无论现实对他如何不公,他都不甘于现实,而是敢于抗争,争取存在的理由。

  另一方面,Troy的姓氏(Maxson)是梅森(Mason)和狄克逊(Dixon)的结合体,后者是从著名的梅森-狄克逊(Mason-Dixon)系列衍生而来。这是两个美国州之间的分界线:宾夕法尼亚州和马里兰州以及战前美国的北部州和南部州。Troy的名字暗示了非裔美国人在奴隶制和解放之间为争取黑人的人权而进行的斗争,也暗示了他被两种不同思想和观点所左右。作为不成功的农民的儿子,Troy无法承受南方的野蛮条件。由于重建失败,许多黑人徘徊了多年,到达了梅森-狄克逊线以北—在他们眼中的应许之地,却发现所谓承诺的自由只是一场空话,没有人向他们提供任何权利。他感觉黑人没有享受和白人同等的权利和机遇,由于特洛伊在打棒球时没能享有这种机遇,他成为一个愤世嫉俗之人。特洛伊的名字暗示了他在奴隶制和解放之间为争取非裔美国人的人权而正在进行的斗争(Nadel 89)。

  三、副文性(paratextuality of the prelude)

  所谓副文本,指的是一件作品的序、跋、标题、封套以及手记等,副文本在客观上引导和调控着读者对该作品的接受。对热奈特而言,副文性的作用就是要最大限度还原作者的意图。

  在《篱笆》这部剧的开头有一段序幕(prelude),这段序幕描述了美国黑人1920年代至1950年代从南方农业区迁到北方后所面临的挑战与困境。威尔逊本人对此做法持消极态度。他认为离开南方是非洲裔美国人犯的一个大错误,因为它让美国黑人受到更严重的种族歧视和压迫。威尔逊借此序传达了两个意图:一是美国黑人逃离南方是一个错误的选择,因为他们的“根”就在南方。离开南方就意味着忘根。他们在北方的种族困境表明美国黑人同其种族历史及文化传统保持密切联系的重要性。威尔逊笔下的Troy借助非洲中心黑人文化传统重新审视了非裔美国黑人个人及种族的历史,既抵制了白人主流文化对黑人文化的侵蚀与同化,又实现了自身及群体的解放。二是美国黑人既不能失去他们的历史又不能放弃他们的今天。既然从南方迁徙到北方并不能改变黑人的种族困境,就要激发自身的勇士精神,敢于同现实相抗争,争取存在的理由。从南方迁往北方,这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威尔逊的目标是要展现积极的形象—坚强的黑人男性角色,并且摆放自己的位置,使其指向未来,展示角色的精神,使他们成为英雄。换句话说,此序幕的目的之一是唤起角色的勇士精神,从刻板印象中解放出来。

  四、结语

  从热奈特的狭义互文性来看,《篱笆》中人物的勇士精神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篱笆》描绘了一位非裔美国英雄,歌颂了特洛伊的勇士精神—这种精神后来主宰了1960年的民权运动时代,也表明了威尔逊对变革可能性的坚定信念。在《篱笆》中,观众最终看到的是特洛伊这样一位英雄的形象。事实上,盖伯瑞尔在戏的最后一句大喊:“这就是那条路!”,就好像特洛伊打了最后一个本垒打,胜利地绕着垒跑。
  参考文献
  [1]Moyers,Bill.“August Wilson:Playwright” [A].Conversations with August Wilson.Ed.Jackson R.Bryer and Mary C.Hartig.University of Mississippi Press,2006.
  [2] Nadel,Alan.1994.May All Your Fences Have Gates:Essays on the Drama of August Wilson[M].Iowa City:University of Iowa Press.
  [3] Wessling,J.2006.Wilson’s Fences[J].Contemporary Literature Criticism.
  [4]吕春媚.奥古斯特·威尔逊《篱笆》的心理空间建构策略[J].当代外国文学,2017,38(02):20-26.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