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中县低山丘陵地区休闲农业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5-01-17 06:26:45
   摘要:休闲农业作为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三产融合”的重要体现。该研究以榆中县低山丘陵地区休闲农业的发展为例, 从自然条件、交通情况、景观现状、旅游情况等方面分析了该地区休闲农业的现状。在此基础上, 归纳了现阶段其休闲农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针对性地提出应突出休闲农业产品的季节性, 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 深度挖掘本土文化, 加强宣传力度等发展对策。
  
   关键词:休闲农业; 乡村振兴; 低山丘陵;
  
  休闲农业 (也称观光农业) 是指充分地将田园的景观、人文的景观、农村的传统文化、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以及农村的生态环境相结合, 运用市场机制进行开发和策划, 为人们提供相应的休闲需求, 从而促进传统农业与第二、三产业有机融合的一种产业[1,2].换句话说, 休闲农业是将传统农业在市场需求的基础上进行了“三产融合” (即生产、生活和生态) , 从而在满足人们各种各样的需求的同时增加了农民和企业的经济效益的一种现代化农业。
  
  20世纪50年代, 休闲农业在我国台湾省开始发展实施, 现在台湾省的休闲农业已经发展到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 而我国大陆的休闲农业自19世纪80年代开始实施, 目前仍然处于初步阶段, 在管理和理论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3,4,5].在以往对某地区休闲农业的探索时, 主要是对某地区的山区丘陵地区、平原地区和湖泊地区的综合探索。该研究尝试以榆中县低山丘陵地区为研究对象, 探索榆中县低山丘陵地区的休闲农业发展。
  
  1 榆中县低山丘陵地区休闲农业发展基本情况
  
  榆中县位于甘肃省中部, 属于兰州市管辖。榆中县西靠七里河区、城关区, 东邻定西市定西县, 西南与定西市临洮县交界, 北隔黄河与皋兰县、白银市平川区相望, 东北和内银市靖远县、白银市会宁县接壤。榆中县位于103°55′~104°34′E, 35°34′~36°26′N, 南北长92 km, 东西宽54 km, 全县总面积3 302 km2, 其中耕地面积68 680 hm2, 森林面积50 553 hm2.至2016年末, 全县有11个镇12个乡268个行政村[6].
  
  现阶段榆中县低山丘陵地区休闲农业的发展主要覆盖“三大山区”, 西北部以青城风景区为主, 中部以和平镇和金崖镇的长青生态园为主, 南部以兴隆山风景区为主要开发对象。“三大山区”发展为榆中县低山丘陵地区休闲农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三大山区”在发展上也存在差异, 如:西北部的青城风景区的主要景点有青城镇、千亩荷塘和东滩湿地公园等;中部主要以长青生态园为主, 同时景点也有勇士城、三圣殿和明长城等;南部主要依托兴隆山风景区进行开发, 主要的景点有兴隆山滑雪场、官滩沟和马家山遗址等。
  
  1.1 自然条件
  
  榆中县自然环境相对脆弱, 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传统农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①水资源短缺, 易干旱。通过图1兰州市年平均降水分布图和《兰州年鉴 (2017) 》可知:榆中县北部地区年降雨量300.0 mm, 南部地区比北部地区降雨量相对较少, 南部地区年平均降雨量为410.4 mm, 榆中县年平均蒸发量为1 326.3 mm.榆中县年末有效灌溉面积为196.7 km2, 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28.6%, 其中机电有效灌溉面积为116.6 km2, 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17.0%.从地形看, 榆中县四周为山区丘陵地带, 不利于铺设水渠和管道, 这严重影响了该地区的水资源灌溉。②水土流失严重, 森林覆盖面低。根据2017年榆中县人民政府网站提供信息, 榆中县森林深林面积为505.53 km2, 其覆盖面仅为15.34%.通过走访发现在整个榆中县的山地区田地间都凸显出较深的沟壑, 这主要是森林覆盖面低, 导致土壤的蓄水量较低。③土壤贫瘠、生态恶劣。榆中县地处西部地区, 土壤营养较低, 土质黏重, 土地紧实, 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榆中县年使用化肥量为57 255 t, 约占兰州市总化肥使用量的46.92%, 长期使用地膜、化肥、农药不利于土壤的良性发展[7].
  
  图1 兰州市降水分布
  
  通过上述分析, 可以看出传统农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榆中县地区农业的发展。因此, 进行休闲农业的发展有利于提高榆中县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提升农业产品的附加值, 从而促进榆中县的可持续发展。
  
  1.2 交通条件便利
  
  现有陇海铁路、G20和G30高速公路、兰渝铁路和宝兰铁路穿境而过, 规划建设的夏官营机场将成为继中川机场后的第二大机场。兰州到榆中县的公交有 901、906和905班次, 对外交通便利。
  
  1.3 文化景观突出
  
  文化景观 (人文景观) 主要是指各种自然景观的基础, 通过一些文化特质而构成的一种综合景观, 其目的是满足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精神和物质等方面的需求。榆中县境内有明肃王墓、青城古民居2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有青城镇、金崖镇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 境内省级文物保护地7处, 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28处。境内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项, 分别为:金崖镇的“七月官神”、和平镇的“太符灯舞”、马衔山原生态秧歌、青城水烟栽种制作工艺。境内还有国家4A级风景区2处, 分别是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青城古镇景区[8].
  
  1.4 旅游消费需求增加
  
  通过查阅《兰州年鉴》发现, 2016-2017年, 榆中县实现生产总值增长分别为9.60%和7.40%, 其中, 第一产业增长分别为6.80%和6.20%, 第二产业增长分别为5.10%和2.00%, 第三产业增长分别为13.10%和10.90%, 三产比重分别为18.07∶24.13∶57.80和16∶26∶58[9,10].通过比较榆中县2016-2017年的财政收入和一二三产业的增长, 可以看出榆中县经济发展较快, 特别是第三产业近两年增长始终保持在10%以上, 呈快速增长趋势。
  
  榆中县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优美的自然风光, 在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和对美好田园生活的向往的大环境下, 成为周边城市居民休闲农业旅游的首选。而政府和企业的合作开发和宣传, 为榆中县发展第三产业创造了良好条件。
  
  2 榆中县低山丘陵地区休闲农业存在的问题
  
  虽然榆中县发展山区休闲农业占据着良好的区域位置, 但在实地调研走访中发现其还存在很多问题, 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山区休闲农业的发展。
  
  2.1 季节性明显, 基础设施老化
  
  榆中县山区的休闲农业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季节性, 如青城镇的千亩荷塘、和平的牡丹园和南部兴隆山附近的月季园等。每年的4-10月是榆中县旅游的高峰期, 11月份至次年的3月份游客较少, 年游客量约200多万人次。虽然部分山区积极在淡季采取措施, 但整体效果不理想。如兴隆山风景区在冬季打造兴隆山滑雪场项目, 但由于雪场距离兰州市中心较远, 周边又有安宁区滑雪场项目与其竞争, 兴隆山雪场基础设施老化、消费水平高且项目单一, 竞争力不足, 致使冬季游客人数较少。
  
  2.2 文化特色挖掘不深
  
  榆中县“三大山区”景点虽有不同, 但通过细致比较可以发现雷同之处较多。在道观、广场和人造景点上实际差距非常小。并没有在原有的基础进行深一步的挖掘, 只是把表面的文化现象表露出来, 与此同时在建设方面只是在不断的模仿其他景点。导致多处景点大同小异, 使得游客一去不复返。如在兴隆山风景区的开发上, 既有过去的道观和道僧, 也有现代的索桥和木梯, 但这不能充分体现兴隆山的独特之处, 优美的自然风光应与该地区的特色小吃、民间风俗和民年故事结合为一体, 才能让游客更好的体验当地的文化习俗。
  
  3 榆中县低山丘陵地区休闲农业发展对策
  
  3.1 突出休闲农业产品的季节性
  
  榆中县季节性明显, 这就需要针对不用的季节推出不同的休闲农业产品。
  
  春季是是赏花踏青的最佳季节, 可借鉴湖南省长沙县江背镇五福村的“一路花海, 一路财”的模式, 重点推广和平的牡丹园, 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牡丹花推出一些衍生产品, 如牡丹花茶和牡丹花糕点等。赏牡丹花, 喝牡丹茶, 吃牡丹糕, 穿牡丹衣, 打造“西部的牡丹之乡”.
  
  夏季是榆中县西北部山区和南部山区发展的主要方向, 北有千亩荷花塘, 南有兴隆山避暑之处。因此在青城风景区打造古城景点和千亩荷塘, 推出“赏荷花, 吃莲藕, 青城古城、湿地公园走一走”的休闲农业旅游产品。
  
  秋季是赏红叶的最佳季节, 可以重点推广兴隆山风景区。兴隆山红叶种类繁多, 主要有辽东栎、小柏和桦树等, 其面积约2 000 hm2, 其发展模式可借鉴济南的红叶谷, 推出不同的特色赏叶休闲农业服务。
  
  冬季要结合现代化技术, 通过设施农业来带动休闲农业的发展, 如打造温室大棚休闲农业项目。顺应季节变化, 凸显冬季季节特色, 开展一些篝火活动、特色烧烤活动吸引客源。同时结合年俗文化推进民间手工艺艺术展等活动。
  
  3.2 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
  
  以兴隆山自然保护区为例, 分析如何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首先, 在交通方面, 榆中县至兴隆山自然保护区的公交车仅有榆中6路, 发车时间间隔为每20 min一班。这在旅游旺季严重影响到游客出行, 可以根据旅游淡旺季合理增减公交车次。
  
  其次, 在基础设施方面, 兴隆山沿山路的护栏多处失修, 景区中的休闲娱乐设施也需要维修更新, 集中体现在秋千和木梯的护栏等处, 这需要景区工程人员及时发现及时维修, 在保护游客安全的同时, 提升游客的体验质量。
  
  最后在环境清洁方面, 通过对兴隆山自然保护区的走访发现, 沿山路边垃圾较多且垃圾回收点相对较少, 在旅游旺季这一现象更为突出。游客手中垃圾处理不当, 会严重干扰景区环境, 这就需要景区在旅游旺季增加清洁工作人员数量和垃圾处理点, 从而保护景区生态环境, 提升游客满意度。
  
  3.3 深度挖掘本土文化, 突出特色
  
  通过对榆中县山区的“三大山区”走访发现, 虽然“三大山区”都在展示各自不同景区的文化, 但尚停留在表面, 缺乏对文化的深度挖掘。以兴隆山为例, 兴隆山被称为陇右名山, 山上有成吉思汗文物陈列馆, 山下有朱德纪念亭, 山前有云龙桥, 山后有蒲家坟, 文化符号特色突出。但现阶段的开发设计, 仅仅只是进行了物品的陈列摆放以及提供普通的讲解, 这很难让游客深入地去了解该地区的文化。在开发过程中应结合新媒体和民间演艺让前来游玩的游客深入了解该地的特色文化, 如将成吉思汗在该地区的历史拍摄成视频, 播放给游客观看。
  
  3.4 加强宣传力度
  
  对景区宣传的投入较少, 部分景区主要通过个人代理和旅游社的宣传, 这导致周边城市的居民对其认识不足, 景区知名度低。这就需要通过广告、让利活动吸引客源, 增加让消费者了解该景点的渠道。如兴隆山滑雪场对消费者的定位较为准确, 客源群体锁定大中专学生, 发展势头良好。在政府层面, 榆中县作为兰州市重要的旅游发展地区, 应出台相应的政策配合景区的宣传工作, 如结合当地的节日举办大型民俗活动, 吸引游客前往游玩。
  
  参考文献
  
  [1] 詹玲。发展休闲农业的若干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9.  
  [2]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A].2018.  
  [3] 刘小蓓。大陆与台湾地区休闲农业发展模式的比较分析[J].世界农业, 2017 (4) :194-200.  
  [4] 田逢军。近年来我国观光农业研究综述[J].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7, 26 (1) :107-112.  
  [5] 吴长波。我国台湾地区农业产业化政策及启示[J].理论月刊, 2012 (6) :126-130.  
  [6] 林军维, 孙鹏举。 榆中县耕地破碎化影响研究[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5 (9) :32-35.  
  [7] 冷鹏, 汪天, 杨帆, 等。江淮分水岭地区发展观光农业的可行性及发展思路[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4, 23 (4) :28-33.  
  [8] 榆中县党史办。新编《榆中史话》出版发行[EB/OL]. (2017-07-31) [2018-10-20].http://yzx.lanzhou.gov.cn/art/2017/7/31/art_1756_389057.html.  
  [9] 兰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兰州年鉴[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 2017.  
  [10] 冯月旺。2016年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Z].2017.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