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的限制因素和优化路径

发布时间:2021-07-30 06:31:00

  摘    要:作为公共服务重要组成部分的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关系到体育强国目标的实现,也关系到美丽乡村全面建成以及乡村振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乡村振兴放在重要战略地位,明确提出实施农村振兴战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限制因素是当前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以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基本框架为前提,提出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合理利用乡村区域优势,多途径借智,发扬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坚持文化自信,大力发展乡村体育产业。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协同治理;

  乡村振兴是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乡村振兴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20字总要求。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措施。体育公共服务是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构建完善的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为农民体育健身活动和其他农村体育活动提供物质上的支持和制度上的保证,才能更好促进农村体育的协调持续发展。当前,体育事业在农村的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农业农村现代化也包括实现农村体育现代化,它与农村美、农民富、农业强的实施目标紧密相连。然而,不可忽视的是当前我国城乡体育发展不均衡不深入的问题尤为突出,乡村振兴关系到我国能否从根本上解决城乡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关系到我国能否实现城乡一体化和农业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1].目前我国正处于乡村振兴战略初期,需要科学把握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协同治理对乡村振兴的意义,深挖体育公共服务在农村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合理的方案策略,为推动乡村振兴贡献体育力量。

  一、体育公共服务的概念

  当前,我国对体育公共服务的概念尚无明确界定。通过文献查阅发现我国对于体育公共服务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内涵、目标任务、外在形式等相关理论方面,只有少数学者专家从基础层面入手,定义了体育公共服务的概念,并逐步演变到研究它的呈现态势及发展形式。比较典型的概念定义是:范冬云认为公共部门为满足社会群体体育公共需求而供给体育公共产品的过程便是体育公共服务。可以看出,"公共"二字是她的研究重点,因此在体育公共服务的供给上也应体现"公共"二字,体育公共服务的相关群体也是公共享受的,并不是一些特定群体的专项服务。综合各类文献对体育公共服务的解读,我们可以对体育公共服务得出以下结论:体育公共服务不仅需要满足人们的体育需求,还需提供各类体育公共产品。

  二、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现状

  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对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协同治理的重视程度。政府的政策支持推动着体育公共服务工作的开展,农村公共体育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体育公共服务水平逐年提升,多元体育元素助推农村体育发展,体育财政资金的投入也在逐渐增长,呈现良好态势,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协同治理的新思路取得了较好成效。

  但农村体育在其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多种因素的制约,使得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协调发展受到影响:一是供给粗放,农村体育活动可划分为学习性和休闲性两类。学习性体育活动指的是相关部门组织村民进行专门的体育训练,以满足村民对于专业体育学习的需求;休闲性体育活动是指定期在农村地区举办各种体育活动,鼓励村民通过参加体育活动,从而激发他们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引导他们多看体育节目、订阅体育书籍等方式更多地增加他们精神上的获得感。在实际开展农村体育建设过程中,政府为农村地区设置了大量体育器材却忽视了指导村民如何使用器材,使体育器材得不到充分利用,导致体育器材闲置、破损,价值未能充分体现。并且体育供给与群众的需求存在差距,难以符合群众需求,导致群众体育锻炼积极性不高。二是缺乏体育知识的教育,专业人才匮乏。农村人口大多是老年人口或留守儿童,信息闭塞文化程度较低,缺少专业的人才为他们普及体育知识,大多农民认为进行农业耕作就等同于体育锻炼,导致对体育的认识还很肤浅,缺乏科学依据,体育锻炼意识淡薄。

  三、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的限制因素

  1.自然条件和人力资源的限制

  我国现阶段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受到自然条件和人力资源的制约,在一定程度上还未得到重视。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和人力资源投入的匮乏是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的自然、人力困境包含了发展主体和实践主体两大对象。发展主体的困境主要表现在农村长期处于资源分布不均衡,和城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方面;而实践主体的困境表现在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界限的划分,综合农村体育在发展过程中的具体诉求,实践主体中各行业、部门、行政间的盈利性、破碎性、个性化现象严重,导致农村体育机构与不同形式的社会组织之间存在界限。

  2.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的限制

  作为历史的传统农业大国,我国长期保留着农耕文明的传统,由于农村地区信息传递缓慢、技术较为落后,这种农耕文明保守元素与体育的进取精神相违背[2].体育作为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的文化瑰宝,因其源远流长,与相对封闭的乡村文化渐行渐远。体育文化提倡奋斗、坚毅、积极、勇敢等价值观,而这些往往是坚守社会静态为主要任务的农村地区并不看重的。

  另外,农村群众思想落后迷信天命、缺乏主动体育锻炼意识,并且恶性循环。因此长期欠科学的生活方式和态度导致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缺乏自我动力。鉴于此,在缺乏体育活力的农村,如何通过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打破历史文化形成的思想桎梏任重道远。

  3.经济和物质基础的限制

  农村拥有特殊的土地资源优势,也在长期生产生活过程中形成了一些传统体育项目。但由于当前体育行政部门在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协同治理的发展过程中仍发挥着绝对的主体作用,加上农村地区体育消费能力较弱,导致社会资源对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缺乏资金投入动力,使其背后蕴藏的巨大价值未能得到开发利用,致使农村体育经济发展迟缓甚至陷入低迷。物质的匮乏体现在运动场所和器材的配备不足和使用率低下,体育基础设施在农村的普及度不够高,并且缺少体育指导员。农村体育产业和体育事业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体育的功能价值在农村得不到充分发挥。

  四、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优化路径

  针对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本文从助力乡村振兴角度提出协同治理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优化路径,希望能切实地帮助农村体育发展,进而推动乡村振兴。

  1.充分发挥政府职能

  在我国,政府作为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监督者和供给者,首先需要政府明确并强化其自身职能。政府是供给的主体,要主动提供最基础的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产品,包括基本健身设施、公共体育场馆、健身指导与服务等等。更重要的是政府需要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引进资金,吸引各类赛事在农村举办,大力推动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推进,也可以借鉴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分类推进,整合有限资源,将农村地区独特的区域优势和传统体育文化作为前提,打造不同层面的体育产业品牌,如体育特色小镇、体育康养中心及体育旅游、休闲体育主题公园等等,避免蜻蜓点水、遍地开花。

  2.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农民参与积极性

  当前农村地区的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之所以有待完善,一方面是由于农村对我国体育传统文化了解甚少,对体育的价值认同感差,另一方面农村独特的区域优势尚未充分开发,同时信息技术传递的缓慢使得供需失衡也是农村人口参与积极性下降不可回避的重要因素之一。《乡村振兴战略(2018-2022)》中明确提出:"农民才是乡村建设的主体和主要受益者。"因此,当下急需以农村体育公共服务需求为导向,完善体育公共服务的供给内容。将体育公共服务与农村特色的自然资源和民俗活动相结合,开展舞狮、舞龙等民间传统体育活动,腰鼓、秧歌等农村特色体育项目以及大众健美操、广场舞等当前流行的体育健身项目,通过农村地区独具特色的体育精神及文化传播,激发农村人口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增加体育活动参与人数。同时也应积极带动农村群众开发具有传统地域特色的体育资源,如利用沿海、湖泊、沙漠、草原、山区等区域优势开发或吸引适合条件的体育项目、旅游、赛事等,如近年来在宜昌市秭归水田坝乡举行的湖北省龙舟大赛、在长阳举办的宜昌市首届20公里清江画廊长游挑战赛等等就是成功案例。也可以与当地的人文历史相结合,挖掘体育人文资源,如充分利用博物馆、名人故居、遗址、民俗、传统节日等自然人文资源,寻找蕴含在其中的体育元素合理开发,为丰富体育公共服务的供给内容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增强农民自信心与自豪感,提高其参与积极性。

  3.多途径借智,提升农村体育公共服务水平

  提升农村体育公共服务水平和农村体育公共服务软实力。作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人才培养不容忽视。当前国内高校培养出了大量的社会体育管理指导人才。基于此,我们可以积极借助高校体育人才智慧,为农村体育公共服务注入新思想,政府作为主体需积极出台政策,吸引高校人才到农村。编写当下农村体育公共服务所需要的教材,增加社会实践要求与力度,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农村。同时,也要加强对现有农村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培训管理,定期组织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更新,保证掌握专业的体育健身知识。通过文献的查阅我们也能发现,发达国家在体育公共服务管理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我们可以吸收优秀经验,借鉴国外体育人才培养方式,并从我国国情出发制定适合农村需求的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农村体育公共服务。

  4.发扬民族传统体育,坚守文化自信

  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积累、形成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3].长期以来农村地区已积累了丰富的传统体育文化,农村体育公共服务治理助力乡村振兴应先从发扬民族传统体育入手。从思想层面坚守文化自信,激发出农村群众奋斗向上的基因,提升群众自信心。农村传统体育活动要改变传承方式,从代代相传转变为吸引各类感兴趣的人士加入其中;在各类节日活动中,增加传统体育活动的项目,提升传统体育项目的宣传力度,鼓励各年龄段人群加入,不断给传统体育注入新的血液;在保留传统体育运动原样的基础上,注入新的元素进行创新,使其既有传统特色,又与时俱进。发扬民族传统体育,坚守文化自信是农村体育公共服务治理必不可少的一步。

  5.多领域发展农村体育产业

  在体育领域里,农村人口导致的复杂性、需求的多元化、生活水平的不均衡性,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成为农村体育活力低下的常态。但体育的包容性决定了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不是单打独斗,可以从体育出发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一是根据农村地区区域特点因地制宜,科学发展农村休闲体育;二是开发和充分利用农村山水等自然资源,打造符合现代消费的绿色休闲体育之路,完善和拓宽农村体育产业链,积极开发康养小镇、漂流、攀岩等一系列绿色健康休闲体育项目,为振兴农村体育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三是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首先要提高农村群众的意识认知、尊重民俗传统,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多兼顾到人文关怀。

  五、结语

  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征途漫漫,唯有奋斗。历史和实践证明,构建完善的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不但能够改善农村人口的身体素质、乡村的整体风貌,还能够有效推动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为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促进城乡体育公共发展的融合与合作共赢的核心是解决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粗放等问题。在实践主体,文化传统和经济三大困境下,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协同治理是乡村振兴战略政策框架和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振兴战略五大目标任务的具体体现;实施"以人为本"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体育扶贫目标的可行途径。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激励更多的城市资本投资农村,实现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多元化供给,开发农村公共体育资源,建筑体育游特色小镇;建立农村公共体育文化组织,增强农村传统体育文化的信心。在乡村公共体育服务协同治理中,顺应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愿景,促进农村体育的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 欧阳建勇。乡村振兴战略下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财政政策研究[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18.
  [2] 许彩明,武传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升级路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9(5):555-561.
  [3] 陶恩海,程传银。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传承的内涵、现状及发展路径[J].体育文化导刊,2020(1):54-60.
  [4] 李金辉,王诚民,彭迪,等。黑龙江省农村体育公共体系的现状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2(14):275-276.
  [5] 胡庆山,吕钶,王健。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制的现实弊端及治理策略[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8(9):11-17.
  [6] 刘艳丽,苗大培。社会资本与社区体育公共服务[J].体育学刊,2005(3):127.
  [7] 罗兴录。基于乡村振兴的农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思考[J].农业学报,2019(12):92-95.
  [8] 莫广刚。以乡村人才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J].农业学报,2019(12):87-91.
  [9] 王凯。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扁平化治理的理论构建与路径展望[J].体育科学,2017(10):90-70.
  [10] 张传洲。中国社会阶层固化趋势及其治理研究[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1):182-188.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