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玉米产业发展的现状及优化举措

发布时间:2021-04-16 19:21:10

  摘    要:吉林省是我国主要的商品粮产区之一,在国家粮食安全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吉林省玉米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吉林省玉米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吉林省玉米产业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吉林省; 玉米产业; 产业竞争力;

  吉林省是我国主要的商品粮产区之一,在国家粮食安全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吉林省大力推动玉米种植及流通产业发展,在玉米总产值、户均产值、玉米衍生品出口量、国内外调量等多项指标方面表现优异。特别是"十三五"期间,受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带动,全省玉米种植户的积极性不断提升,玉米种植面积取得了长足进步。数据显示,2019年全省玉米种植面积达421.96万公顷,在全国玉米种植总面积中占比超过了10%[1].虽然吉林省在玉米种植方面取得了不俗业绩,但在玉米深加工、产业链打造等方面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一定的发展提升空间。

  一、吉林省玉米产业发展现状

  (一)玉米生产情况

  首先,种植面积稳步增加。2015-2019年,吉林省的玉米种植面积分别为371.16万公顷、365.69万公顷、358.97万公顷、423.15万公顷、421.96万公顷,5年间全省玉米种植面积增加了50.8万公顷,增速为13.69%,呈现出稳中有升的态势。

  其次,玉米产量稳步提升。2015-2019年,吉林省的玉米产量分别为2 805.7万吨、2 833万吨、2 802.4万吨、2 799.88万吨、3 045.3万吨,5年间全省玉米产量增加了239.6万吨,增速为8.54%,呈稳步提升的态势。

  最后,玉米加工还处在初级阶段。吉林省玉米加工产业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工业加工和饲料加工。工业加工方面,主要指的是初加工,初加工产品包括淀粉、化工醇等,可以作为药品、添加剂等高级产品的中间原料。在初加工方面,以吉粮天裕和荷兰帝斯曼两大企业为代表的工业初加工总量保持在20万吨/年。在饲料加工方面,畜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对饲料加工是极大利好,以四海、汉德两大企业为代表的饲料加工总量保持在15万吨/年。

  (二)玉米流通情况

  从玉米流通通道方面来看,由于我国各地区产销不均,使得国内跨区域长距离运输线增加,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三个南北运输粮食的主要线路,分别为东北玉米运输线、黄淮海粮食运输线、长江中下游稻谷运输线。吉林省玉米输出地域主要集中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如广东、福建、浙江等省份,还包括京津环渤海地区。玉米在运输过程中涉及多个参与者、多个环节,参与者有农户、运输公司、销售公司、消费者等,中间成本居高不下。吉林省玉米在运输流通过程中成本过高,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玉米的利润。吉林省玉米种植户以规模小的散户为主,散户在粮食贮藏方面不够专业,在贮藏期间出现浪费的情况时有发生。于是在吉林省玉米收购经纪人这一职业兴起,他们从种植户购买玉米集中储藏,以规模化运输的方式流通至粮库[2].2016年以来,我国将临储政策取消,国储库的收储职能被取缔,国家提倡多元化收购主体入市收购玉米,玉米的生产和销售环节逐步市场化,市场经济主导,缓解了吉林省玉米流通公司的压力。

  二、吉林省玉米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玉米种植结构与转化不匹配

  玉米这一作物有三重属性,既属于粮食,也属于饲料,还是工业原料。这三重属性导致了玉米种植也呈现出了三重结构,玉米被加工之后所形成的产品要将这三重属性表现出来。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吉林省的玉米种植和社会需求之间出现了一定的脱节情况。当前吉林省所有的玉米品种当中,甜糯玉米、高蛋白、高油脂、高赖氨酸等种类的玉米占比不到1%,绝大多数玉米基本都是普通玉米,一部分属于高淀粉含量的玉米,专用的玉米占比不高,对于玉米产业向深加工和广加工方向发展形成了不利影响。在畜牧产业相关领域,青贮玉米在总的玉米种植中占比较少,少数的大规模养殖场可能会种植一部分青贮玉米,而畜牧产业对玉米的使用多数集中于干玉米杆,被当成填充资料使用。畜牧业转化率和热量转化率不高,对玉米秸秆的有效使用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致使资源出现浪费。而这一情况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宏观角度来审视,需要着重强调的是国家在粮食安全领域的谋划主要集中在粮食的形态方面,而对于西方国家比较重视的大粮食以及大食品的观念,我们还没有真正重视起来,对于玉米资源的转化效率还不够重视。如果站在提升资源转化率的层面来说,种植以饲料用途为主的玉米,并且充分考虑到养殖业的相关需求,将会极大提升玉米资源的利用率,提升食品的供给量。

  (二)玉米产业竞争力较低

  玉米这一作物是土地密集型产品,而对于土地密集型作物来说,其产品竞争力的一个主要影响因素就是土地的经营规模。欧洲玉米作物土地平均经营规模在20公顷上下,而美国在200公顷左右,日本地少人多,人均土地经营规模相对较小,但日本国内玉米的主产区北海道土地平均经营规模则与欧洲类似,对旱田来说接近20公顷。吉林省全省范围内玉米作物的平均土地经营规模却仅有1.5公顷,这种小规模的经营模式导致农业生产率低下。吉林省玉米种植方面的劳动力成本是美国的两倍以上。吉林省土地资源相对丰富,在现有情况下寻求土地经营规模的扩大,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从另一层面技术上的竞争力而言,当前吉林省玉米种植技术以及日常管理技术还相对较为粗放,玉米在种植过程中投入的化肥量要高出美国0.8倍,使得全省投入产出率不高。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吉林省的玉米种植竞争力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三)玉米产业链条系统化未形成

  玉米作物的功能较多,发达国家玉米产业链较长,玉米相关产品丰富多样,反观吉林省玉米深加工领域,以长春大成为龙头的一些加工企业,在玉米作物的深加工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但整体来看,类似的企业较少,大多数的加工企业都属于初级加工层次。从玉米加工后的产成品来看,多达75%的加工品是淀粉类,而淀粉属于初级产品,说明了吉林省玉米加工品以初级产品为主,而玉米相关的深加工产品还处在试验阶段,产成品的种类及规模较小。历经40年的成长与发展,吉林省一大批玉米加工企业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其中以中小企业居多,大型的竞争力强、创新能力强的规模企业相对较少,大多数企业在地域上较为分散,竞争力薄弱、规模小[3].调查显示,全省所有的玉米加工类企业当中,只有8%的企业属于规模以上企业,92%的企业均属于规模以下企业,近半数的玉米加工企业属于传统作坊,以生产初级产品为主。虽然近年来与玉米相关的加工产业已成为了全省农产品加工业的龙头,但在打造玉米产业集群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促进吉林省玉米产业发展的对策

  (一)优化玉米种植结构与产业转化相匹配

  解决玉米种植结构与玉米产业转化相适应问题的关键在于玉米作物转化效率的提升,使玉米具备定向的使用价值,这其中主要涉及到解决三个层面的难题。一是更加科学地确定粮食总供给相关政策。如果单纯用粮食总量数据对于某一个省份的粮食供给进行评价,是不合理的,像青贮玉米这样的品种可能会被遗忘。从现代农业生产的角度考虑,需要重新审定评价指标体系,引入大食品的概念,在衡量某一地区粮食供给量的时候,需要借助食品当量指标。如此操作大有益处,可以促进各区域着力提升资源使用率,在种植饲料玉米时,紧密结合畜牧业的相关需求。二是出台相关政策,推动全省玉米产业化发展。对于专用型玉米来说,其用途专一,种植之前就应当与该产品的市场需求企业取得联系,以需定产。近几年,越来越多的玉米加工公司开展农企合作,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方式转型,在全省范围内打造了多个专用型玉米种植基地,后来这些尝试均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首当其冲的是市场信用度不高,一些农户看到玉米市场价格提高后,不再按照合同约定条款履行,而是将合同约定专用型玉米产品私自出售,一些加工企业看到市场价格下降,也会倾向于选择毁约,而按市场价格重新收购。这一情况,在一些发达国家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早期阶段也时有发生,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在于政府的引导,应从立法的角度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开展农业法治化管理。三是加快推动畜牧业产业化、区域合作一体化经营。对于肉牛以及奶牛养殖基地来说,对于青贮饲料的消费需求较大,但这一需求也只在产业化以及区域合作一体化的情况下才会发生。所以,要出台相关政策,推动畜牧业产业化和区域合作一体化经营,支持养殖业新技术的普及与发展,搭建养殖户与种植户亲密合作的沟通机制。

  (二)增强玉米产业竞争力

  玉米作物属于土地密集型种植模式,土地经营规模影响到玉米生产的成本以及该领域现代化技术的普及应用,从吉林省当前每户平均1.5公顷的土地经营规模来看,规模竞争力相对较低。提升吉林省玉米产业竞争力的唯一途径就是实现产业化发展。2000年之后,在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的驱动下,吉林省加快了工业化进程,逐步向中期工业化迈进,这一阶段,全省工业化进程发展较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效果较好。如果可以持续推进吉林省工业化发展速度,未来10年内可将全省农业人口控制在10%以内,使得全省土地经营规模与欧洲一些国家基本持平。建议国家层面将吉林省粮食安全基地建设列为国家重点发展战略,推动吉林省工业化快速发展,实现城镇化持续进步,为吉林省农业现代化产业发展提供便利。

  (三)构建系统化玉米产业链条

  持续下大力气促进全省玉米加工产业实现转型发展。首先,玉米加工企业要开拓创新,在已经取得的成绩基础上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研发水平,将原材料附加价值最大化利用,在食品领域深挖玉米的用途,主动融入到玉米产业链打造上来,从原材料种植到市场消费者全流程推进产业化,持续降低经营成本。其次,国家层面要合理调整玉米产业结构,推进加工企业间并购重组。在适度的范围内,加大对玉米深加工项目的贷款支持,对玉米深加工领域的龙头企业进行一定的补贴,在现有龙头企业的基础上,增强其经济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力争打造全球范围内知名品牌,推进品牌化建设进程,优先保证玉米深加工企业的原材料需求,适度减少出口、增加内需。再次要树立玉米产业安全理念,熟悉各类反倾销等贸易保护制度,保护玉米加工产业的安全。引导玉米龙头企业打造大型生产基地,促使生产加工更为集中更为稳定,推动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打造玉米产业一体化。另外,全社会要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政府引导科研机构积极参与,与深加工企业一道,在生物技术加工技术方面进行大力创新,力求使重点项目持续实现技术突破,围绕深加工打造技术领先激励。推动产业链品牌建设,提升品牌影响力。最后,政府要在各个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用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加大对重点科研项目的支持,为玉米深加工企业的长远发展铺平道路,为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建设保驾护航,推动一系列科研项目的加速转化落地,对于深加工企业普遍面临的融资渠道较窄的问题,要打造全社会的企业融资平台,彻底解决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随着吉林省工业化的不断推进,吉林玉米种植业即将迎来规模化种植的大好机遇,解决当前吉林省玉米大省但并非强省的有效途径就是打造玉米种植、加工、流通的一体化产业链体系,做到种植有依可循、技术普遍应用、规模化培育;加工打造产业集群、提升精深加工占比、创新加工产品;流通引入智慧物流、降低运输仓储成本,使吉林省玉米产业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赵大坤,辛阳。吉林省玉米产业链发展研究[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20,36(2):29-31.
  [2] 吉林省召开专家论证会拉开玉米全产业链大数据平台建设的序幕[J].农业工程技术,2020,40(9):56-57.
  [3] 王芳,赵辉越,王琦,沈滢。全球生产网络视角下吉林省玉米加工业产业集群发展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16):110-112.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