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与明治维新成败原因的对比分析

发布时间:2015-10-31 20:34:49
   摘要:辛亥革命与明治维新都是在列强入侵、国家危亡之时被迫发起的救亡图存运动。二者存在许多相似之处, 但其结果却大相径庭。通过对导致辛亥革命和明治维新一败一成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外部原因进行比较分析, 对两场变革产生更深入的了解, 对成败的历史影响得出更加客观的评价。
  
   关键词:辛亥革命; 明治维新; 比较研究;
  
  在19世纪时期西方殖民国家入侵亚洲, 中、日两国均陷入民族危机之中, 两国不断进行各种变革以谋求新的发展出路。中国在进行各种变法失败后, 意识到变法并不可取, 因此开始了一场从下而上的暴力革命, 但革命果实被窃取, 中国社会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辛亥革命宣告失败。日本在19世纪下半叶展开明治维新运动, 进行了自上而下资本主义改革, 结束了封建幕府统治, 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新政府, 日本从一个岛国成为一个富有强大的国家。为何在众多因素相似的基础上结果却大相径庭?分别从导致两场变革成败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外部原因入手进行比较分析, 能够得出更为清晰的答案。

  
   一、成败的根本原因比较
  
  (一) 经济基础不同
  
  马克思总结人类历史发展规律时强调: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资本主义经济基础是否强大直接关系到资产阶级革命的成败。中国封建统治长达两千年, 在爆发革命时资本主义经济薄弱, 另外也遭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两重榨取, 生存艰难。而日本国内封建势力薄弱, 幕府统治只有两百多年, 日本商品经济在江户时代就已经有了发展, 封建主义性质经济基础在本国深厚的程度与中国相差甚远, 变革之前日本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 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基础。总的来说, 辛亥革命时期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基础远没有明治维新时期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基础雄厚, 也是最终造成革命结果不同的根本原因之一。
  
  (二) 革命主体不同
  
  上层建筑所涉及的范围很广, 很难一一做出比较分析。但无论影响事件走向的因素有多少, “人”的因素是决定重大历史变革的关键。“辛亥革命有一个长期的思想酝酿的过程, 同时它的参与者来自不同阶级和群体, 并为了不同目的而参与”[1].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也促进了革命党人建立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为革命提供了组织基础, 青年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成为了革命的中坚力量。但中下层领导的革命必然是一场自下而上的革命, 缺乏有力支持, 阻力较大, 软弱性随处可见。同时, 这些革命团体成员没有政治斗争经验, 结构松散、缺乏纪律性、严密性的组织秩序。
  
  与辛亥革命不同, 明治维新则在一大批新兴大资产阶级和天皇重臣的领导下、有着先进思想的武士阶层的支持下进行。他们是社会上层, 对国家走向和社会发展有实际的影响力, 所以以“尊王攘夷”为口号的“倒幕运动”也得以顺利推行。构成明治维新中坚力量的武士中, 大部分人都受过良好的教育, 接受过西方启蒙思想, 有强烈的反封、反幕府的意识, 他们看见国家面临的严重危机, 对幕府非常愤恨, 开始反幕“尊王”, 把革新幕府和恢复“神武天皇”的目的结合, 并要求“攘夷”.明治维新充分发挥了大资产阶级和军事资产阶级的进步作用, 有着明确的领导核心、严密的政治体系, 最终促成了成功。
  
   二、成败的直接原因比较
  
  (一) 直接目的不同
  
  在根本原因的影响下, 两场变革虽然同属救亡图存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但在具体环节方面体现出不同特点, 成为影响成败的直接原因。从宏观上二者的最终目的都是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以救国图强, 但是由于直接目的不同而直接导致了最终结果的不同。孙中山颁布了大量奖赏工商业发展的政策, 激励人们兴办实业, 乃至呈现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 虽然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发展, 可是中国的革命派疏忽了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规模资本主义改革的重要性。因此, 革命没有改变社会性质, 为了逼迫清帝退位, 革命派与北洋军阀一度达成协议, “辛亥革命以同旧势力妥协告终”[2].
  
  日本所实行的改革与中国相反, 直接目的就是彻底改变国家的性质, 建立近代资本主义大国。倒幕运动将幕府统治推翻后, 以明治天皇为首的新政府进行了一系列资本主义改革。这一系列的措施使日本成为当时亚洲众多的国家里唯一一个可以保证民族独立的国家, 也使得原本落后的日本跻身强国行列, 并走上了对外扩张偏激的军国主义道路。
  
  (二) 变革手段不同
  
  对于辛亥革命的领导阶级而言, 所能采取的革命方式是组织武装发动暴力革命, “革命是唯一的法门”.[3]革命派在20世纪早期展开了一系列武装起义, 为革命高潮做好了准备。暴力革命是革命派仅有的革命手段, 反帝反建革命纲领没有提出, 农民土地问题没有解决, 无法充分发动和借用农民阶级和人民群众的力量, 没有办法建立自己的军队和革命武装力量。而日本明治维新所实行的社会变革, 虽然也发生了武装冲突但不是唯一, 在军事斗争的同时还主要采取政治、经济、宣传、外交等方法, 并充分发动日本群众, 从根本上使封建制生产关系出现动摇, 确保了革命的胜利, 使“日本在学习西方时从不停顿在照抄照搬上, 而是从国情出发, 有选择地吸取西方文化, 取其‘裨益于日本’者, 并融合到传统文化中。”[4]促使日本人从实际出发, 汲取国外先进思想文化并革新, 推广文化改良改造社会面貌的手段能够实现暴力革命难以达到的目标。
  
   三、成败的外部原因比较
  
  二者都是在西方侵略的历史背景下, 被迫发起的爱国救亡运动, 就大环境而言, 二者是极为相似的。辛亥革命爆发以前正值清末腐败的统治, 西方列强连续入侵中国, 相继爆发了一系列侵略战役, 战败后清政府和列强签订了大量不平等的条约, 导致中国从一个主权国沦为半殖半封的落后国家, 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但腐朽的晚清政府无视国家主权与人民的利益, 进一步加大了对百姓的剥削与压迫。面对“外不能抵御西方列强入侵, 内不能处理好复杂的国内局势”[5]的清廷, 人们为了摆脱这种“黑暗”的日子, 不少人开始寻找方法救亡图存。
  
  与辛亥革命相似的是日本的明治维新运动也是在西方列强不断入侵, 民族危亡时刻发生的一场变革。日本1603年开始实行的“幕藩等级制”幕府将军拥有实权, 是最高统治者, 而天皇则只是国家象征。日本社会在幕府统治下矛盾突出, 农民起义不断, 19世纪初, 日本的资本主义萌芽兴起封建经济开始瓦解, 但德川幕府却仍然将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继续实行下去。在1856年日本国门终于被美国的一只舰队而强行打开了, 成为列强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新的对象。国内原有矛盾进一步加深, 群众爱国热情被激发, 改革热情高涨, 社会变革成为必然。
  
   四、成败的历史影响比较
  
  虽然众所周知, 辛亥革命与明治维新在最终结果上一败一成, 但不可否认的是, 二者都取得了较为显着的成果, 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生产关系造成破坏。辛亥革命鼓舞了世界上其他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 因此列宁评价它为:“极大的世界风暴的新源泉已在亚洲涌现出来”, [6]辛亥革命虽然没有完成根本任务, 但最值得肯定的一点是革除了帝制, 并将革命成果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 使民主共和观念成人心所向。
  
  相比而言, 固然因为各方面缘由使得日本明治维新最终成功, 日本避免了沦为殖民地的命运, 将日本改变为近代世界资本主义强国, 可是其不彻底性也很明显, 带给了亚洲各国和自身灾难性的影响。明治维新后的日本不竭对外扩张, 将亚洲拖入了战争深渊。明治维新最大的缺陷是将极权统治象征的天皇制度一直流传至今, 然而辛亥革命废除了皇帝制度, 建立了民主共和国, 解放了人民的思想, 资本主义民主思潮不可阻挡, 开辟了中国历史新时代。因此, 从历史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 辛亥革命与明治维新对国家和区域历史发展的影响各有千秋, 不能仅以成败论英雄。
  
  参考文献
  
  [1]黄克武。从晚清看辛亥革命:百年之反思[J].近代史研究, 2012 (5) :106.  
  [2]李良玉。失败的革命?--中国革命意识形态中的辛亥革命评价[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1, 37 (4) :81.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辛亥革命一百年评议[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 2013:30.  
  [4]王宾。浅析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 18 (4) :19.  
  [5]丁建, 张华腾。辛亥革命再思考[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38 (1) :164.  
  [6]列宁。列宁选集。第二卷[M].中央编译局。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6:439.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