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口述史法在历史教育中的意义

发布时间:2014-10-23 02:26:46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口述史法在人们进行相关研究时并不是主流的研究方法,“在文字社会有文献传播之前,一切历史都是口述史。而在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之后,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口述史只被当作是对正史的有限补充,无法撼动文献作为终极权威的存在”.随着全球范围内素质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应用与推广,需要实现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这就使口述史法的应用与发展获得了广阔的空间。
  
   一、口述史法的国内外研究状况
  
  口述史学的真正研究在20世纪50年代于美国发起,当时哥伦比亚大学的韦慕庭邀请中国近代史上一些叱咤风云的人物,如胡适、李宗仁、顾维钧、陈立夫、张学良等,请他们“由自己决定公开发表时机”为条件,做口述回忆。其中,以张学良数小时的录音资料最为引人注意,这成为研究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史料来源。口述史学在美国的发展经历了缓慢发展、突破发展和纵深发展三个重要的阶段。随着国际局势的缓和与中国改革开放的进行,中国对口述史学的研究也拉开了序幕。中国口述史的真正开端应该是在20世纪80年代,钟少华是在口述史学研究方面早期的“披荆斩棘者”,之后,国内相继出版了一些关于口述史学的着作,如顾颉刚口述、何良君整理的《中国史学入门》、李辉的《摇荡的秋千-是是非非说周扬》、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的《口述自传丛书》等。近些年来,中国的教育界、学术界对历史教育的研究方法有了很大的发展,统计、测试、实验、问卷等得到广泛使用,口述史法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口述史法可以让人们面对面的交流,生动形象地再现历史的场景,更为直观的呈现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历史虽然是对过去相关史实的叙述与评说,但其为现实服务的目的是切合其发展的基本点的。
  
   二、口述史法在历史教育中的意义
  
  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人们对历史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和社会经济对历史学人才的需要,随着中学历史课程素质教育的推动,口述史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日益普及,其对历史教育的影响越来越深。口述史法在教学中的应用,使历史的教学模式发生了新变革,历史教学的实用性也得到了有效改观,口述史法将学生与历史、现实同时结合,对于学生素质的提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一,口述史法把以往由教师直接“填鸭式教育”变为一种动态的教育活动,注重学生的参与性与实践性,可以很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理解历史、理解社会的能力。口述访谈把学生与社会紧密联系起来,使他们对社会的了解不再局限于书本、文献资料和某个人、某些人的观点与认识,而是深入社会民众中,倾听他们亲身经历过的事情和感受。所以,口述史法可以改变学生被动学习历史的方式,提升他们学习历史的自信心,增强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与适应社会的能力。传统历史教学是一种师生关系分离的授课式教育,教师讲台上将自己对于知识的理解与认识传授给学生,学生按照教师的思路去分析相关题目,以取得好的成绩。对于高中历史而言,教师主动传授、学生被动接受的现象非常明显,这与中国师生之间普遍存在着的权威倾向有一定历史关联,这是不符合国家素质教育的要求的,对于学生的个人发展存在着明显的桎梏性,这与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的精神也是明显不符的,如高中课标明确指出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性质与理念,指明它“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初中历史课标也有类似表述。口述史法注重了对学生的兴趣、情感、体验、感悟、探究等方面素质的培养与提升,使学生的“抽象、单调、枯燥的历史情景教学情境获得了平实、立体、多元的鲜活面貌,学生们可以更加深切地体验到那些已然远逝,却依然可以生动地存活于当下的历史影像与痕迹,进而达成对历史过往与现实情境之间一脉相承的内在关联的深刻领悟”.可以说,口述史法将生硬的、陌生的历史课程变成了生机勃勃的、生动形象的历史课程,对于提升学生对于高中历史课程的认同感具有极大的作用。
  
  第二,口述史法通过口述、叙事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社会与认识国情,培养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式,使他们能够客观辩证地认识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和社会问题,进一步加深他们对党的路线、方针与政策的认识与理解,有利于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等。在学生拜访改革开放亲历者时,口述史法可以使他们更确切地感受到改革开放这一勇敢而正确的科学决策的必要性与可能性,让他们更加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运用口述史法进行古今对比时,可以让学生深入场景中了解到古代封建社会下的处于小农经济状态下的人们是何等贫困与无奈,而我们现代的生活是多么富足而安定,同样进行中西对比时,让学生理解,虽然欧美等发达国家有可以借鉴之处,但我们一定要结合中国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等具体国情,绝不可盲目照抄照搬西方的政治、经济等制度等,我们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才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选择,这有利于增强他们的爱国之情,有利于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升华。
  
  第三,口述史法“能够纠正文字的偏见,生动形象,特别适合于表述人类生活中各种基本联系”,所以可以减少学生之间的误解,有利于学生群体之间的友好相处。口述史法可以将某些特别难以表达的情感以直观生动的方式表现出来,以避免偏见。比如,在各地的方言中都有难以用文字表达出的特定词汇,如果单看文字可能还会产生误解,但通过口述就可以将人们心中的表情恰当的表达出来,这有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和睦相处,为他们的成长、成才锦上添花。
  
  第四,口述史法可以有效促进历史教师的继续教育发展与国家素质教育的发展。近些年来,各级教育部门与相关单位组织了示范课、微课等,这些相关音像资料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口述史,高中历史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去参观、拜访历史人物,教师在参与这些活动中,可以有效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尤其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能力,推动师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实现,同时可以推动国家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与教育改革的进一步落实与贯彻。
  
  总之,口述史法仍是一个较新的学术发展概念,虽然其自身存在一些弊端与局限性,如传播失真、法律法规及语言风俗习惯的阻碍、保存相关档案与资料的不完善性等,但其对推动社会的发展与历史教学的发展仍然存在着传统教学无可比拟的一些优越性。所以,口述史法应该在历史教育中得到足够的重视并逐步推广,这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与未来的发展,也有利于提升历史教师自身的素质!
  
  参考文献:
  
  [1]王艳勤。中国口述史学的历史、现状与未来[J].史林,2004,(11)。  
  [2]傅光明。历史、价值与方法[J].甘肃社会科学,2008,(01):77.
  [3]据葛剑雄。历史是什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3. 
  [4]傅光明。论口述历史[J].河北大学学报,2007,(32):38.  
  [5]杜钢。口述史方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J].教育导刊,2012.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