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档案史料看太平天国时期琦善在扬州的作为

发布时间:2019-01-21 16:15:14
  扬州在清代享渔盐之利居交通要冲,是全国着名的工商城市,又为南京远处犄角,战略位置重要。因此,1853 年 3 月太平军攻占南京后不久便进占了扬州。清钦差大臣琦善随后率军赶到,成立江北大营。从此,扬州成为太平军与清军反复拉锯的最前沿。
  
   一、奔赴扬州 组建大营。
  
  琦善,博尔济吉特氏,满洲正黄旗人,祖上因率众投诚有功,受封世袭一等侯爵。1806 年,琦善由荫生以员外郎用,后历任郎中、副通政使、仓场侍郎、热河都统、驻藏大臣等职,并在多省出任藩臬督抚。期间“奉职无状,屡遭严遣”,至 1852 年被劾遣戍时,已宦海沉浮近 50 载。当年底因太平军兴,琦善被赏三品顶戴,命署河南巡抚,不久又以捐备军饷“,赏热河都统衔,授钦差大臣”[1]3145,南下堵截太平军。次年初,清廷又命直隶提督陈金绶帮办琦善军务[2]·4240.
  
  此时太平军正从武汉顺江东下,进军江南。27 日,琦善在庐州(今合肥)获悉南京丢失,决定“先驰赴浦口”.与此同时,清廷连发数道上谕要求琦善严防太平军“北窜”(进攻北京)[2]·5167~477.
  
  太平军攻克南京后即于 4 月 1 日出兵直趋扬州,驻守该地的清漕运总督杨殿邦等逃往清江(今淮安)。太平军“鼓行入城”“,城中人裹红巾以应”“,金玉、环宝、钟鼎、图籍、米粟、缯纩,累千万计”,皆入圣库,居民“门额黏顺字示降服”[3]103.
  
  琦善与陈金绶则率 4000 清军于 3 月30 日抵达江浦,4 月 11 日,太平军得知陈金绶进犯扬城,“遂畏甚”,又悉琦善为主帅,“则拍掌大笑,登城吹唱”,蔑视这名畏葸无能的钦差大臣[4]416.14 日,琦善驰抵距扬州城东,此时太平军“于郡城四围城壕以外,环筑木城三重,布置周密,层层防守,并于各要路深挖陷坑。”琦善不禁哀叹“着手颇不易易。”
  
  京杭运河位于扬州城东,地势南低北高。琦善下令将“清江各闸严行封闭,并将扬城近河一带之拦江坝全行启泄”,使淮扬沿线的运河水位仅剩尺许,“水路贼船不能窜上淮安”.同时,琦善驻兵扬州西北两面“,将仙女镇之万福桥、二道桥、三道桥梁全行拆去。”初步完成对扬州东西北三面的包围。
  
  5 月 27 日,上谕“所有江北各路官兵,着统归(琦善)节制”.在此之前的 4 月 4 日,清廷添派胜保补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帮办军务[2]·6468,组建江北大营。该部约 2.4 万人,但由于诸多原因,一线兵力不过万余人。
  
   二、顿兵坚城 老师糜饷。
  
  清廷成立江北大营的初衷,本在事权划一、以专责成,但琦善与各统帅之间却是纷歧丛生,以致“彼此不相知,几于胡越”[3]107.
  
  琦善主持重“,自三月中旬开始,渐不欲急攻”;胜保则“心急如焚”,不时“出队进攻”.5 月 7 日,胜保、陈金绶用江南大营调来的川勇打头阵“,当晚越城而进”.但琦善“不发兵接应,坐视成败”,川勇只得撤出。5月 8 日凌晨太平军主力“由南门逸出,带领贼兵及难民数万,放炮吹打而去”.指挥曾立昌留守扬州,所辖士兵“不足千人”.曾收缩防线,将士皆撤入城内,全力加固工事[4]414.
  
  清军 5 月 15 日发起新的攻势时,太平军“已布置周妥”,击退了清军。胜保对琦善已忍无可忍,怒而弹劾:琦善但求自立脚步,不计实功。以致扬城贼匪不能迅就扫荡,屡失机会,实为可惜[2]·6603.但琦善城府很深,精通自全之策。他在奏疏中婉转地写道:与其分兵远防,莫若合兵迎剿。仰恳天恩,迅速添派北岸绿营官兵,兼程前赴浦口、六合、仪征,使逆贼知我有备,不敢萌北窜之心[5]2.
  
  于是扬州战局日趋消沉,琦善“居北门距城二十余里之袁姓花园,终日取乐”.扬州“西南一面滨临运河,绝无一将一兵。贼终日大开南门,出入自由,船只络绎与江宁之贼声息相通。一切米盐食物,市易纷纭。琦善佯为不知,犹大言贼已被我围困。”为敷衍清廷,他“传令东、西、北三面各营将领,间日用炮轰城,炮远不能及城。”
  
  5 月 27 日琦善攻天宁门,胜保、陈金绶牵制西门。清军先以大炮滥轰,毁坏 10 余座城垛,再于天宁门旁开凿隧道“,洞穿数穴”.
  
  太平军反击“,不避炮火,蜂拥齐至天宁门。”一面在城垣内“实以厚木,架以土石,竭力抵拒”;一面投掷滚木、擂石,击退清军进攻。此后直至 6 月 3 日,琦善连攻扬州 7 昼夜,然皆虚张声势,并无实效。咸丰帝接报后痛批“所谓统筹全局者安在耶!”[2]·720此战过后,太平军继续“将南门进城大路尽用砖石填砌狭窄,仅容一人出入。又于进城民房内打通迂曲,以便行走。城外挖掘深坑,多插竹签,并当城门设有大炮四座”.
  
  此时太平天国分兵北伐、西征,暂时无暇顾及扬州。但即便如此,江北大营却仍毫无建树,“每次攻城,贼于城上笑谈歌唱,击鼓吹笛”[2]·6565.6 月 18 日胜保奉旨增援北方战场,23 日上谕刑部侍郎雷以�P帮办江北大营军务[2]·7203.琦善因兵力减少,再次缓攻。后因阴雨连绵,盛夏来临,“吉林、黑龙江、察哈尔、土默特诸兵,不习南土炎�变嵊辏�疫痢杂起,人无固志”,他便干脆休战。
  
  7 月 2 日雷以�P抵营,次日清军攻坚。
  
  总兵双来率队渡河梯城,漕督福济遣盐知事张翊国统带壮勇 200 人策应。扬州太平军“在城楼施放枪炮,抛掷火弹”,使清军无法立足。双来左颊中弹,所部伤亡惨重。陈金绶消极怠战,策应迁延,遂致双来被太平军逐出城外。张翊国在内应向导下“鼓行至财神庙”,遭到太平军猛烈狙击“,翊国顾无济,跳而出”,壮勇亦多损折。“官军衄后,惟轰大炮,按期操,捕间谍,应故事”,甚至杀良冒功“,日必数人”[3]109.
  
  7 月中旬,原属江南大营精锐的总兵瞿腾龙部因六合防堵事竣而折回,琦善遂令这支精兵与双来协同攻城。23 日,清军渡河直抵城下,遭到太平军火力压制。清军坚持仰攻,太平军开炮下击,弹中双来,清军丧胆撤回,双来不久重伤殒命。咸丰帝对扬州战局的拖延十分不满,于 7 月 16 日下诏:现在度支告乏,军饷不济,大势实属可忧,是以特加朱谕,限于夏季以前,全数扫荡,此朕不得已之苦衷,该大臣岂竟不动心耶[2]·7571!
  
  但琦善置若罔闻,继续怠战,还在给咸丰帝是奏疏中振振有词的写道:扬城四面,西北皆有重濠,东南滨临运河,臣等因隔河难于兼顾。而贼匪避匿坚城,时时缒城而下,窥伺多端,见兵即退。其不隔运河之处,亦有城壕,城内各有土坡,一时难以攻陷。
  
  当局者心知肚明,旁观者自然也看得很清。8 月 5 日,雷以�P“拿获贼匪汤百川一名,搜出黄白绫逆书四封。至逆书内有官兵不足为虑之语,批阅之下,愤与愧并。”[6]85三、进克空城 纵兵虐民。
  
  相持到 9 月,扬州乏粮,盼援急切。天京(今南京)方面也屡次组织增援,但都为清军阻回。其时清军增调兵力,雷以�P、四川总督慧成等均率部来援。10 月初咸丰帝严责琦善“,如再不知愧奋即正法”[7]273.
  
  无论激励或威胁,都无法使琦善积极进攻。大营其他主帅也以逍遥为能事:(雷)以�P乃梓道经,锓文集以戈誉,间下令谋军械,乃掘死人骨为喷炮,将以制贼。火矢一值一金,终夜燃之无少惜。营幕之中,悬灯帛,列钟表壶�小<溉熘�属以为丽。(琦善谑为娃娃营,益藐之)及攻城,且使团民曳旗挥械出,兵勇后之。乡农无安枕,士夫恣太息,而以诚讫不悟。总督慧成、漕运总督福济、布政使查文经、提督陈金绶合军闭壁,不能一攻击。
  
  如此窳漏的军政体系是难以攻取坚城的。年底,天京派出的援军从瓜洲北援扬州,于 12 月 26 日从南门进城。当夜太平军便有条不紊地“启南门走瓜洲、仪征。”东岸清军惊魂未定“,诸帅惧不出”[3]109.27 日,太平军后队携带辎重,安全转移。当天,琦善入奏:
  
  此次贼来乃扬子桥一营首先奔溃,各勇纷纷效尤,所有招募管带练勇之参将冯景尼,请旨即行正法。五品衔张翊国,请旨发往新疆充当苦差[2]1·1375.
  
  1854 年 1 月 3 日,上谕照准。
  
  如果仅看琦善的奏章,似乎太平军突围都因东路空虚。但其他材料似乎不赞成这个观点。据由时在扬州城内的人士所着《咸同广陵史稿》载:二十四日黎明,群贼定计速行。用巨舟满载金玉锦缎暨百万余两银砖,由徐凝门外运河出三江营口,渡江诣金陵。
  
  东西北三路营兵置若罔闻。二十五日,午后,南关外旌旗节钺,吹笛鸣金,导引伪指挥以下伪官骑马乘舆由四方石旱道�g呼而逝,而东西北三路营兵置若罔闻。二十九日,琦侯坐八人大轿驻臊狗山。逾时,城中烟焰蔽天,飞马报闻贼之遗火突起,其实皆大兵之所放也。三十日,城内火未息,大兵复入城掳掠重赀,已逾十之五六矣。(雷以�P部进城,托名施粥救济,而以“贼遗之件纳诸空桶刮噪而归”,此举引来营兵不满) 乃以古董纳于粮台,字画献于大帅,即祈粮台李某请诸大帅,出示禁勇。帅示云:本营自有施济之方,该勇等无得以送粥而带进奸细,切切毋违。勇退而大兵肆掠,逾十之七八[8]97.
  
  两段史料稍加对比,其中的是非曲直便一目了然了。
  
  1854 年 6 月,“仪征刘桂馨、何二矮制万民伞二柄,一送雷营,赏收。一送琦营,琦却之,并云‘:本帅在江北御贼,颇不负人,而绅商远遁,绝不来见,且忘肆讥评,增兹多口,又何万民伞之是需'.”[8]105原来早在琦善尚未总统大营以前,扬州绅民即于 1853 年5 月 19 日联名上禀,要求“早将误国害民之帅撤回,则天下幸甚,万民幸甚”[4]414.
  
  但在清廷眼里琦善“满洲世仆”的身份还是备受青睐的。当琦善 1854 年 8 月 27 日病逝扬州的遗折递到北京时,咸丰帝亲批:“卿之不幸,实朕之不幸也”十字以示哀惋。9月 2 日,又上谕“(琦善)即照总督军营病故例赐恤,并准其入城治丧;任内一切处分,悉予开复。”[2]1·5202太平天国失败后,清廷在各地大肆修建昭忠祠,以“表彰”那些在农民起义中“被难”的文武官吏。经两江总督曾国藩、江宁将军富明阿叠次上奏[4]436,琦善牌位被供到扬州的昭忠祠内,这也算是清廷对他的“褒奖”.
  
  参考文献:
  
  [1]钟翰点校。清史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1987.  
  [2]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史料[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0~2001. 
  [3]中国史学会主编。太平天国(五)[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2000.  
  [4]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扬州市档案局编。清宫扬州御档选编五[M].扬州:广陵书社,2004.  
  [5]本书编委会。续修四库全书(404)[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6]罗尔纲,罗文起。太平天国散佚文献勾沉录[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  
  [7]郭廷以。太平天国史事日志[M].上海书店,1986.  
  [8]罗尔纲,王庆成。太平天国(五)[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