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表皮媒介语言对城市环境的建构和影响

发布时间:2013-08-23 20:56:23

  摘    要:当建筑表皮被视为人与城市环境交流沟通的媒介来进行分析与探讨时,建筑表皮就已经媒介化为媒体表皮,拥有了传递信息和建构城市环境的能力。该文将建筑表皮研究范围缩小至媒体表皮,从相互建构和相互影响两个方面阐释媒体表皮传递信息和建构城市环境的过程和结果。其过程具体表现为通过刺激人的感知系统来引起人对城市环境变化的觉察,并得出相应个体性认知,再通过分布式思维将个体认知转换为群体性认知。其结果体现了由媒体表皮与城市环境的相互影响,并推动媒体表皮语言艺术化的设计趋势。

  关键词:建筑表皮; 媒介语言环境; 生理感知媒介环境; 心理感知媒介环境; 群体感知媒介环境;

  Abstract:When the architecture facade is analyzed and explored as a medium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people and the urban environment, the architecture facade has been transformed into a media facade, which has the ability to transmit information and construct the urban environment. In this paper, we narrow the study scope of architecture facade to media facade, and explain the process and result of media facade in transmitting information and constructing urban environment from two aspects of mutual construction and mutual influence. The process is to stimulate people's perceptual system to arouse their awareness of the changes in the urban environment, and then to derive individual cognition, which is converted from individual cognition to group cognition through distributed thinking. The result i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media facade and the urban environment, which promotes the design trend of media facade language art.

  Keyword:Architecture facade; Media language environment; Physiologically perceptive media environment; Psycho-perceptual media environment; Group perception of the media environment;

  谈建筑表皮媒介语言环境之前,需了解由媒介语言所构建的建筑表皮是怎样的。从人类的需求角度出发,将建筑表皮视为人与城市环境交流沟通的媒介来进行分析与探讨,让不可见的信息可视化,是当今由媒介语言组成的建筑表皮所显现的作用,此后建筑表皮媒介化为媒体表皮。对于媒体表皮的概念界定,国内外皆有探讨,国际媒体建筑协会(Media Architecture Institution,简称MAI)创始者之一的M.Hank Haeusler教授认为"媒体表皮包括显示动态图形,动态文本,动态图像和空间移动的所有方面"[1].国内常志刚教授则认为媒体表皮是其媒体功能形式、艺术特质和专业整合的综合体[2].赵湘伟、耿伟等人则将媒体表皮简化为由LED图像显示技术所嵌入构建的建筑表皮[3].张健则将媒体表皮纳入城市新兴景观的范畴去理解,认为媒体表皮是将建筑表皮媒体化,使之以信息传递功能为主,并辅之以新媒体内核中的信息传播技术,将建筑表皮与周边环境相关联的桥梁与介质[4].

  但不论如何去理解媒体表皮,物质属性媒介语言和符号形式媒介语言都是构成媒体表皮的基础,而建筑表皮媒介语言环境则是此基础所营造出来的一种社会情境。该社会情境通过影响人们对城市事物的感知与认识,来实现建筑表皮媒介语言与城市环境之间相互建构与影响。因此本文从建筑表皮媒介语言对城市环境的建构和影响两个方面来论述建筑表皮媒介语言环境的作用。

  1 建筑表皮媒介语言对城市环境的建构

  建筑表皮媒介语言对城市环境的建构通常需经历从影响个体对城市环境的认知体系和行为活动,到影响复杂的群体性认知体系和行为活动这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依据人类的感知系统,可以将建筑表皮媒介语言所构建的媒介环境依次分为生理感知媒介环境、心理感知媒介环境和群体感知媒介环境三个层次。其中,生理感知与心理感知和群体感知媒介环境不同,前者依靠于人类自身的感官和神经系统,后两者则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对已获得的感知数据符号系统进行使用和经验上的转化而形成的媒介环境。可以说,生理感知媒介环境的存在是形成其他两个媒介环境的先决条件。

  1.1 生理感知媒介环境

  人类的感知来源于自身的感官系统,而媒介语言结构则决定着人类以何种感官器官,且以何种形式来感知或接受媒介所传达的信息。例如面对同一部小说文本,我们以书本的形式看小说、以广播的形式听小说和以电视的形式看小说,所得到的是全然不同的媒介信息,这是因为使用的感官器官的不同而导致我们所获得的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也就不一样了。正如加拿大媒介理论家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 Luhan)所说的那样:"每一种媒介都是我们感官的延伸,他们都体现着一套不同的感官特征,每一种媒介都要求使用者以不同的方式让自己的感觉器官参与其中"[5].阅读书籍延伸的是我们的视觉感官系统,广播延伸的是我们的听觉感官系统,而电视所延伸的是集视觉与听觉于一体的感官系统。每一种媒介都有着与自己语言结构相对应的一套生理或心理感知媒介环境,其中生理感知媒介环境的构建主要依赖于媒介物质属性符号结构的构成。

  建筑表皮媒介物质属性符号主要是由LED图像显示技术、建筑立体投影技术、传感技术和移动设备等组成。其中LED图像显示技术和建筑立体投影技术所延伸的主要是我们的视觉和听觉感官,传感技术所延伸的主要是我们的触觉感官,而移动设备所延伸的是我们的全身感官系统。例如Hotaru Visual Guerrilla受2019年乌克兰灯光节邀请创作的基辅市国家行政管理局建筑投影作品"Artificial Nature",其以建筑投影视觉手法和生成音乐所用的制作技术,向人们展示了人工所创造的自然世界的感受(图1)。当然,表皮媒介对物质属性符号的运用常常是综合性的而非单一性的,但这种综合性的运用并非是单个技术的简单叠加,而是提供一种全新的多重感官体验,其突出的表现在互动性建筑表皮媒介中。互动性建筑表皮媒介是在LED图像显示技术或投影技术基础上,采用传播技术或移动设备进行双向互动式的信息传递,因此融入了视觉、触觉、听觉等多重感官系统,再者互动性建筑表皮媒介是通过各种技术从不同的感官方向来阐述同一个主题,营造一种全身心的感官体验环境,其目的并非仅仅是创造单纯的感官享受,而是依据媒介的面积、体量、针对性人群特征以及所要传播的主题来进行适时性的处理与运用,通过给人以强烈的感官体验来促使其进行深刻的思想和行为反思。例如2010年,德国柏林VR/Urban公共艺术媒体组织则利用自制的移动设备、投影技术、超高频无线电技术、激光定位技术、动作捕捉技术等在英国利物浦FACT媒体艺术中心上演了一场名为SMSLINGSHOT的建筑表皮互动活动,旨在通过调动全身的感官系统,为当地城市市民提供一个与他人进行信息沟通互换,抒发自己对城市生活、城市文化环境构建及自身情绪、感想的自由互动平台。参与者首先将自己想要说的话输入到移动设备弹弓中,然后弹弓上的信息会通过超高频无线电输入到电脑进行信息的控制与处理,指挥投影仪将信息投影到建筑表皮上,与此同时,动作捕捉技术和激光定位技术会对参与者拉弹弓的动作和其在建筑表皮上选取的瞄准点实行捕捉和定位,最终实现弹弓信息在媒体建筑表皮上的发布与互动交流(图2)。

  建筑表皮媒介对多种技术的集体使用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感官材料,如图片、文字、声音、视频、影像等。同时人们可以在其中自主地选择想要感受到的信息数据,例如在远处听建筑表皮媒介所播放的声音信息而不亲临现场去看,或以旁观者的姿态去看其他群体与建筑表皮媒介进行互动而不亲自去体验。总之,建筑表皮媒介语言塑造的生理感知媒介环境具有多种技术共同使用,多重感官同时体验,感知材料丰富,选择自主性强的特点。

  1.2 心理感知媒介环境

  每一个媒介都有属于自己的符号代码和语法结构。我们在使用媒介的同时,会潜移默化地融入到其所创建的符号环境中,并逐渐遵循其符号法则从媒介符号体系内部去思考、感知和表征物质世界。

  心理感知媒介环境的构建依赖于媒介符号形式结构的构成。建筑媒介的媒介符号形式结构主要是由推理性符号形式结构和表征性符号形式结构组成。其中,由于推理性符号形式结构呈现的是对客观事实的逻辑性描述,因此给人思考想象的空间小且参与性低,常用于反映客观社会现实状况的LED视频式宣传片或广告等。例如2011年1月,美国纽约时报广场媒体建筑表皮上,以LED图像显示技术展示了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制作的《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反映当代中国形象(图3)。表征性符号形式结构是以自由、非逻辑的方式将人类主观情感转变为他人所能感知的外在表现形式,因此其给人思考想象的空间大且参与性高。例如2014年5月,在美国波士顿东北大学的Ryder中心媒体建筑表皮上开展了一项名为Dotvot.es的活动,旨在反映学生每天在学校里的情绪活动。让学生在智能手机上的应用软件里设置的情绪选项进行投票,并将结果以带颜色的圆显现在媒体建筑表皮上,通过彩色圆数量的多少来判断学生群体一天的情绪与感受(图4)。而建筑表皮媒介作为人类主观构想下的产物,其所形成的心理感知媒介环境大部分来源于表征性符号形式结构。

  建筑表皮媒介对多重技术的运用使其创建出多样化的符号语言和多元化的符号环境。也就是说,人们对于表皮媒介感知符号的解码可以选择无数种方式,每种方式都会产生相应的媒介符号环境。例如对表皮媒介技术效果的感受,对表皮媒介使用的传统文化像素元素的认同,或对表皮媒介传达的符号信息的感悟。这一方面是因为受众者自身知识结构背景的不同,使所获取的媒介符号信息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对媒介符号的感知需经历编码和解码两个阶段,即传播者将编好的媒介符号向接受者进行传播,倘若接受者没有或仅有部分相关知识,则无法对媒介符号进行解码或使所得到的符号信息产生误差,无法完全感知媒介符号的象征意象;另一方面是由于受众者情感投射程度的不同导致媒介符号信息量的取得存在某种程度上的差别。其中,情感投射是指人们心理上对媒介符号的感知度。苏姗·朗格将情感视为一种由外界刺激和内部行为引发的情感上的冲动,这种情感冲动并非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媒介符号对人体全身感知系统刺激程度的强弱以及冲动持续时间的长短而发生变化[6].普遍上来说,媒介符号对人体感知系统刺激程度高且时间长,则其所获得的媒介符号信息数据量大,反之,媒介符号对人体感知系统刺激程度低且时间短,则其所获得媒介符号信息数据量小。

  虽然媒介符号的感知途径有许多,但当它被我们所感知时,只有一种媒介环境被呈现,换句话说,心理感知媒介环境的构建是人们对媒介符号的理解与其想要到达的目的相契合的结果,具有一定的排它性,这与之前所说的符号信息选择上的差异和情感投射的程度有关,我们大部分会选取自己已知的表皮媒介符号或与自身有着强烈情绪上共鸣的表皮媒介符号进行第一时间上的解码,如拥有表皮媒介技术知识的人会对LED技术、投影技术、传感技术等的使用方式和其所呈现的视觉效果加重关注度,对传统文化有着喜爱之情的人会将情感部分投射在传统文化像素符号中。总之,建筑表皮媒介语言下的心理感知媒介环境是以表征性符号形式结构占主导,具有多元化和排它性的特征。

  1.3 群体感知媒介环境

  因为城市环境的构建是一个复杂的群体性认知体系和行为活动的结果,因此需将个体的认知体系和行为活动变为群体性的认知体系和行为活动,建立群体感知媒介环境,这其中分布式思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分布式思维原是用来阐述计算机互联网的运作模式,现今,借用这个观念来对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进行解释说明。美国《连线》杂志创始主编凯文·凯利(Kevin Kelly)在《失控》这本书中讲述了蜜蜂的管理模式,认为蜜蜂的运动是蜜蜂群体通过一个密切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结果,而并不是由某一个蜜蜂或蜂后决定的。以搬迁为例,每当需要新搬迁到一个地方时,首先是由几只工蜂出去探路,找到一个地方,回来后以旋转舞蹈的方式来表示那个地方不错,建议搬家。随后引发了更多的蜜蜂到所说的地方去探路,回来后以更为夸张的姿态进行舞蹈表明对所选位置的赞同,从而吸引更多的蜜蜂前去侦查,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个由庞大的蜜蜂群所组成的旋转舞蹈,表示群体接受去指定的位置安家。美国昆虫学家威廉·莫顿·惠勒(William Morton Wheeler)将蜜蜂的这种行为视为一种持续的波涌或进程[7].而这种持续性的涌动也很好地解释了分布式思维:拥有自治特性的个体在没有中心控制的情况下(去中心化),借用信息交流媒介保持高度的连接所形成的点对点影响的非线性因果关系。与蜜蜂一样,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也是通过观察其他人的行为在所处环境中留下的痕迹和影响来进行的,如商贩们经常通过观察其他商贩们所兜售的物品种类和数量来了解货物的销售情况。群体感知媒介环境的建构也是人们将自己对城市局部环境的思考或行为反应通过表皮媒介语言(蜜蜂中的旋转舞蹈)将信息传递给他人,借此引发更多的人凭借表皮媒介来知道或传递信息,从而形成一个集体性的效应作用于城市环境的构建中。

  实际上,建筑表皮媒介语言对城市环境的建构是多重感知媒介环境,这一方面是指由多种媒介类型(复合型媒介)使用多套媒介符号系统而组建的媒介环境,其本质是在同一个媒介环境中实现媒介与媒介之间的共存。另一方面是指多重媒介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即人们是在生理感知媒介环境、心理感知媒介环境和群体感知媒介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媒介与人、物、环境的信息交流与互动。

  2 建筑表皮媒介语言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建筑表皮媒介语言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是相互的,即建筑表皮媒介在推动城市环境发展的同时,也受到城市环境的影响。

  2.1 表皮媒介语言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建筑表皮媒介语言对城市环境的影响,一方面表现在表皮作为城市信息发布、沟通交流的公共露天媒介,是城市居民自由地将自己对城市环境发展的思考、看法和理解公开并与他人分享的天然公示板,有利于调动城市居民的积极性,使之成为生产者主动参与到城市环境的构建中,推动城市更富生命力和活力的同时,也让生活在其中的城市居民感受到一种地方归属感。另一方面表现在表皮媒介挖掘城市环境中可视或不可视的信息,将其以一种较为艺术化的语言显现在世人面前,例如以漫画或艺术字母的形式来代表城市环境、生活文化的主题以及城市居民这一天对城市环境的感受,向城市原始居民或外来人口展示新时代都市独有的文化魅力和生机。再者,表皮亦可作为城市与城市之间跨文化信息传播的媒介,使表皮媒介成为城市居民与其他城市居民即时性沟通的窗口,为城市环境的构建增添了多样化的信息元素。

  例如2015年,美国新墨西哥州阿尔伯克基市(Albuquerque,New Mexico)的女艺术家Andrea Polli在加利福利亚州圣若泽市(San Jose)的AT&T大楼建筑表皮上开展名为"降落的粉尘颗粒"(Particle Fall)的活动,旨在通过空气混浊程度测量计即时性地检测建筑表皮周围的空气环境情况,并将其可视化,显示在有亮点的LED表皮屏幕上(其中亮点的数量代表建筑表皮周围环境粉尘颗粒的数量)将不可见的空气环境可视化,以激起人们保护环境的行为与意识(图5)。

  2.2 城市环境对表皮媒介语言的影响

  媒介通过建立新的媒介环境来影响人感知系统的同时,新的媒介环境也会对原有媒介本身产生影响。新媒体时代对城市环境信息化的要求使得建筑表皮媒介语言表现出艺术化设计的趋势。所谓艺术化设计趋势是指,建筑表皮媒介语言倾向于使用艺术化的像素语言或行为互动方式,对周围环境、人类感知生活进行解析式的挖掘和探讨,而非强调对LED、立体投影、传感器等媒介技术上的研究。例如,由英国建筑师马克·费舍尔(Mark Fisher)设计的武汉汉街汉秀剧场的LED建筑表皮,便采用各种类型的"武汉"字体和黄鹤楼等象征性的艺术像素语言来向人们表达武汉市的文化精神面貌(图6)。

  艺术是人与技术相互沟通的媒介,麦克卢汉曾说,艺术在生物遗传和技术创新所创造的环境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没有艺术,人就只能成为技术的伺服机制。也就是说,艺术是消解人与技术鸿沟的桥梁,推动着技术应用与艺术审美教化功能相结合。新媒体时代,也是媒体技术快速发展的时期,建筑表皮媒介艺术化的设计能弥补人们对表皮媒介技术理解上的差异,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建筑表皮的媒介性质,促进人、物、周围环境三者之间的互通有无。再者,艺术展示着我们所生存的最新媒介时代,具有全方位感知周围环境特征的能力,并以反差对比或相互融合的方式告知于人们,以协助人们更好地融入到新的环境中。对于建筑表皮媒介来说,其艺术化的设计趋势有利于提高市民对城市环境各方面变化的感知程度,并促使其作出相应的反应以参与到城市环境的构建中,推动城市环境向健康宜居的方向发展。

  结语

  本文阐述了建筑表皮媒介是首先通过刺激人的感知系统来引起人对城市环境变化的觉察,并作出相应的行为或观念上的反应,再经过分布式思维(群蜂思维)将个体的认知与行为变为群体性的认知与行为,最终推动城市环境信息化的构建。媒介推动了城市环境的发展,城市环境也对媒介本身产生了影响。本文最后在叙述建筑表皮媒介对城市环境影响的基础上,表明了新媒体时代建筑表皮媒介艺术化的设计趋势,为媒体化建筑表皮在今后的设计提供了一个思维方向。
  参考文献
  [1] M. Hank Haeusler. Media Facades--history,technology,content[M]. German:AVEdition,2009:152-155,23-24.
  [2] 常志刚。媒体建筑发展的线索[J].美术研究,2015(1):101-107.
  [3] 赵湘伟,耿伟,马强。建筑表皮媒体化设计中LED图像显示技术的运用[J].华中建筑,2011(5):74-78.
  [4] 张健。作为城市新兴景观的媒体建筑解析[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13(10):106-109.
  [5] 林文刚(Lum Casey M. K)。媒介环境学:思想沿革与多维视野[M].何道宽,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27.
  [6] 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M].刘大基,傅志强,周发祥,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20-52.
  [7] 凯文·凯利着。失控[M].东西文库,译。北京:新星出版社,2014:10-13.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