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产业对接背景下建筑装饰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4-06-19 20:34:56
  摘 要:在国家政策大力提倡高职院校专业发展与地区产业对接的背景下,分析珠三角地区建筑装饰企业发展状况及人才需求,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团队方面提出对策与建议,提出“32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学习成效金字塔理论,以教学过程为任务驱动,设置教学模块,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从上而下实现教师技能培训,完善教师团队建设,从而提高区域人才培养的匹配度。
  
  关键词:区域产业需求;建筑装饰;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
  
  1珠三角地区建筑装饰企业发展现状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城镇化进程加快、居民生活水平及对生活质量追求的提高,买房、装修仍然是大部分居民家庭支出预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力财力投入也较大,消费者用于装饰及改善住房环境、提升居住质量的消费支出,已逐渐成为家庭生活开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促进装饰行业持续发展。装饰需求迅速增长有力地推动着住宅装修行业稳步、健康发展,住宅装饰行业已发展成为建筑业中的支柱性子产业之一。根据中国建筑装饰协会统计数据,2013 年我国住宅装饰行业市场规模已达 13 500 亿元,到 2014 年增至 15 100 亿元,同比增长11.85 %.
  
  从全国区域布局来看,行业内百强家居企业主要分在珠三角、长三角及环渤海经济等东部沿海地区。其中,珠三角地区的住宅装饰企业起步较早,尤其是深圳,作为中国室内装饰行业的发源地,其住宅装饰行业起步之初即吸收了香港同行业先进的设计理念、施工技术和管理经验,并通过多年合作与创新形成了全国领先的竞争优势,行业内有“全国装饰看广东”的说法。据中国建筑装饰协会统计,珠三角地区占据了全国约十分之一的住宅装饰市 场规模,据此推算,2014年珠三角地区住宅装饰产值达 1 510 亿元,发展势头较好。
  
  在广东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提出把广东建设成为全国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文化创意产业中心[1].建筑装饰、室内装饰行业作为广东省重要的服务型产业,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链,带动大量的社会人员就业,对社会经济发展贡献突出。华南地区建筑装饰企业的分布主要集中在珠三角经济较发达地区,达到1 551家,占全省建筑装饰类企业总数的 92 %[2].城市化程度越高的地区,建筑装饰行业相对竞争力也越强。结合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制订合适的专业培养方案,从而提高区域人才培养的匹配度。
  
  2高职建筑装饰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需求分析
  
  2.1高职建筑装饰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速度加快,我国房地产和建筑装饰产业发展迅猛,社会对建筑装饰类专业人才需求非常大。受教育培养理念和教学条件的限制,现有的高职建筑装饰人才培养模式与地区快速发展建筑装饰行业需求对接有一定的落差。
  
  (1) 理论与实践衔接脱节。高职建筑装饰专业人才应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实践能力与动手能力突出,能运用职业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专业教学方面,理论与实践脱节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和实践实习方面。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常见的形式以教师为中心,以理论讲授为主的单一式教学法。基本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该教学模式单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较少,或应用理论解决问题能力得不到应有的锻炼。专业实践方面,众多高职院校校内没有理想的实习场所,去施工现场参观内容较难与教学内容保持同步。学生在公司顶岗实习以实践为主,但是普遍反映专业理论知识跟不上,基础训练不扎实。
  
  (2) 实践型师资队伍建设不足。专任教师低龄化,工作经验较少,专业实践欠缺,指导学生完成实际项目能力有限;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的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学生的实践效果管理较为松散,从而使实践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2高职建筑装饰人才需求分析
  
  建筑装饰专业人才要与地区建筑装饰行业对接。从高职院校培养人才层面,高职建筑专业应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特点,融“教、学、做”为一体,实现“做中学、做中教”,在实践中学习,符合学习金字塔成效的理论学习要求,切实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据建筑装饰行业人才需求调查分析,职业岗位群主要有设计、施工、管理三大类;与其对应的职业岗位主要有工程设计岗位、装修施工岗位和施工管理岗位。具体岗位可分为预算员、设计员、现场施工员、资料员、施工员、质检员等岗位群职业人才[3].调研反馈分析发现直接面向生产基层的技术型与管理型人员需求比例较大,主要从事设计与施工管理、造价,资料管理等工作。建筑装饰行业是综合性行业,融合多个领域,需要多个岗位工种相互协调,该行业的发展更离不开多元化、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3对接背景下建筑装饰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3.1“321”人才培养模式
  
  本文以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研究与地区产业对接背景下建筑装饰类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该学院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是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特色专业,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借鉴南洋理工学院双轨制“教学工厂”模式及人才培养理念,结合我国高职高专的实际情况,实施“走出去、引进来”策略,实施“321”模式[4].
  
  根据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特点及建筑装饰人才需求,及结合学校生源特点,有针对性制订“321”与产业对接相匹配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类似金字塔状,培养厚基础和扎实应用型人才。“321”模式主要体现在实践课程与企业生产相对接,见图1.该模式实施见图2,将高职3年制分为 6 个学期,分为“3 个学期基础技能学习,2个学期综合项目训练,1个学期企业顶岗实习”三个模块,1-3 学期用于学习专业基础课程,夯实基础,为学习更高技能做准备;4-5 学期主要学习针对实际需求而设置的能力课程,顶岗实习在最后一个学期[5],采用“实践-学习-实践”PSP 三阶段的双向反馈式培养模式。前面1-3 学期为基础技能培养阶段,第 1 学期的岗位认知实践-专业基础、技能类课程学习-企业实习课程。学生入学就开始到企业培训,接受专业认知内容,认知岗位性质,提前了解工作任务和岗位要求,符合职业教育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并完成专业基础、技能类课程,突出掌握核心的职业能力。“321”模式特色是第 4-5 学期的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的对接,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内容对接,引入实际项目进入课堂,不是模拟项目进行教学。这个部分主要是第 4-5 学期两个学期进行,分成两个大环节,分别是“综合设计”环节、“企业实习/项目”环节。这两个大环节各为 10 周,交替轮换实施。在“综合设计”环节学生以企业项目为课题进行综合方案设计,突出综合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6].在“企业项目”环节,是教学与生产对接的过渡环节。在“企业实习环节”中,教学场所在企业真实环境中,学生在企业上班,工作内容即教学内容,企业导师带领学生小组完成课程设计,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生产施工的问题;企业实习/企业项目和综合设计两大环节轮换进行。在该模式下,学习主体在轮换,学生身份从不同工作环境进行切换,学习态度在变化,学习课程轮换,锻炼学生学习主体应变能力和思考能力,有利于学生更快的成长。
  
  
  
  
  
  最后一个学期为顶岗实习,经过多轮“实践-学习-实践”PSP 学习,学生对理论认知和实践能力方面得到多重锻炼和考核,最后一个学期在企业中完成工程实际项目的综合实习,培养学生建筑装饰工程设计、施工、预决算等综合能力,学习企业文化,实现岗位胜任的最终目标[7].
  
  3.2优化课程设置,建立满足行业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直接体现人才培养需求,课程体系设置总思路要根据行业企业的实际情况和产业发展实际,采取多元的人才培养模式,及时调整课程内容的设置,优化课程设计[8].课程设置原则主要体现为:课程内容与行业岗位需求相适应,实现课程教学与行业多重对接,包括师资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对接,工作场所对接等方面,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宏观层面,建筑装饰专业课程设置以区域产业发展需求为参考点,针对不同岗位群开设模块化课程,突出实用性、应用性的职业核心能力,形成设计、测量、检测、施工和管理等建筑装饰领域五大核心能力主线,针对建筑装饰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进行现场观察、记录、访谈,确定工作岗位、职责、任务、流程、方法、所需知识、能力、职业素养等内容,分析建筑装饰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及相关业务流程,疏理、归类、整合职业行动能力,课程体系以线带动面,带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建设[9].整体课程体系由多个相对独立而完整的课程模块组成,模块之间有独立性和联系性,内容上做到承上启下。根据区域行业动态需求变化设置弹性模块,模块内容是根据社会需求灵活变化增设的课程,学生也有一定的自由选择,保持建筑装饰专业人才与区域行业需求对接的实时性和灵活性。
  
  在微观的教学过程中,应用学习成效金字塔理论,对课程教学环节进行更高效率的调整,以实践和互助学习方式为主。“学习金字塔(Cone of Learning)”用数字形式形象显示了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以两周为节点记录学习者吸收内容程度,听讲方式,知识保留 5 %;阅读方式,只能记住 10 %;影像和图片结合,记住 20 %的内容;用示范/演示的办法,可以吸收 30 %知识;小组讨论法,知识保留50 %;做中学,知识保留75 %;教别人/立即使用,可以掌握 90 %内容。由此可以看出,不同的学习方法达到的学习效果不同,研究表明在两周之后,学生对知识的保持率,从5 %-90 %不等[10].在建筑装饰各门课程中可应用金字塔成效理论指导课程教学。设置情景教学,以工作过程任务为驱动,以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工程项目管理→施工技术管理等工作过程为典型工作任务,让学生在实际的演练和操作中学习,教学内容和效果直观可视,并组成小组交流互动,并进行小组互教和演示展示成果,提高教学效果,巩固技能的掌握。
  
  3.3完善教学团队建设
  
  珠三角地区高职建筑装饰类专业是面向于实际生产,服务珠三角地区经济建设,该专业所开设课程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授课教师应具备丰富的企业生产实践经验,对授课教师的实际应用的教学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但现实情况是,高职院校建筑装饰类专业的专任教师基本是从校园到校园,工作经验缺失,实际应用能力不足,对企业所需的人才培养要求了解不够深入,由于教学团队的实际状况与地区行业的实际要求的落差与缺位,对课程体系实施产生很大的影响[11].教师是培养满足地区行业发展人才的关键,因此迫切需要提高教师自身的能力与水平。第一,自上而下参与专业实践,制定相应的师资技能培训制度,定期外派专任教师到企业参与实际项目操作,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第二,选派专业教师外出进行学术交流,学习国内外典型示范性院校先进的教学模式、教学经验,并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借鉴学习,站在兄弟院校的肩膀上看的视野更宽广,才会成长得更快。
  
  4结语
  
  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对高职建筑装饰类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院校人才培养与地区经济发展对接,要从教学模式、课程设置、教学团队建设方面进行深入探讨,贴合社会人才需求进行有针对性培养,扎实推进高职建筑装饰类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蒋述卓,郑焕钊。新岭南文化与广东文化产业的内涵建设[J].探求,2014,(1):69-76.
  [2] 广东省建筑业协会。广东建筑装饰工业化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建筑,2015,(10):36-39.
  [3] 赵亚军。基于行业需求的校企合作建筑装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现代装饰(理论),2013,(6):256.
  [4] 黄林成。珠三角地区建筑装饰类专业与区域产业对接模式探索[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101-103.
  [5] 宋劲军,刘汾涛,等。高职高专“321”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32-33.
  [6] 俞位增,张鹏飞,董彦。基于“教学工厂”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实践研究[J].职教论坛,2012,(12):18-20.
  [7] 刘淑婷,马永良。高职“PSP 双向反馈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以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为例[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28-31.
  [8] 肖文婷。从职业岗位能力需求谈高职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培养与广东区域产业的互动发展[J].教育与职业,2015,(32):87-89.
  [9] 黄林成。区域行业需求背景下建筑装饰专业课程设置研究[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67-70.
  [10] 张成尧。学习成效金字塔理论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13,(10):125-127.
  [11] 吴 荣。基于 CDIO 理念的高职装饰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15,(3):145-146.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