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支架置入手术治疗下肢动静脉狭窄患者的护理经验

发布时间:2019-08-22 18:35:27

  摘    要: 目的:总结下肢动静脉狭窄患者经内支架置入手术治疗后的护理方法并观察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接受内支架置入手术治疗的86例下肢动静脉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行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出院时,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低于本组术后次日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优良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依次为95.35%、6.98%,与对照组的76.74%、18.60%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动静脉狭窄患者接受血管内支架置入手术治疗后,能有效改善患者不良心理,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促进患者病情转归与临床护理质量提升进程,值得推广。

  关键词: 血管内支架置入手术; 下肢动静脉狭窄; 常规护理; 针对性护理; 效果观察; 护理体会;

  下肢动静脉狭窄是血管外科常见疾病之一,患者临床症状以下肢肿胀、疼痛、功能受限等为主,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与工作质量。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是当下临床治疗下肢动静脉狭窄的常用术式,而护理是医疗体系的重要构成,可影响下肢动静脉狭窄患者术后恢复效果与生活质量[1]。伴随“生物-心理-社会”现代医疗模式的建立与推广,传统护理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本文选取86例行血管内支架置入手术治疗的下肢动静脉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术后常规护理与针对性护理的应用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7月~2018年12月接受内支架置入手术治疗的86例下肢动静脉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男36例,女7例;年龄43~84岁,平均(63.5±2.5)岁。观察组男38例,女6例;年龄46~80岁,平均(59.7±3.0)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许可。排除凝血机制异常、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及依从性差者。

  1.2、 方法:

  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如口头健康教育、生命提升观察、遵医嘱用药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行针对性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2.1、 心理护理:

  由于对血管内支架置入手术疗效不了解,很多患者术后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不能积极、主动地配合医疗活动。护士应热情与患者沟通,耐心解答患者疑虑;详细阐述本术式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可通过讲述成功病例,增强患者康复信念。发挥家庭系统的支撑作用,给予患者足够的帮助与支持,进一步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
 


 

  1.2.2、 血压观察:

  接受支架术治疗后,狭窄的动静脉得以扩张,动静脉血液重建,血液水平会形成较大波动。因此,护士要密切监测患者术后24 h血压水平,每隔2 h测量1次,并认真记录信息,结合血压水平及时给予药物治疗或调节药物用量。

  1.2.3、 并发症护理:

  出血、栓塞、感染等均是支架置入术后常见并发症。因为术中使用的肝素化剂量较大,且不能完全排除冠状动脉急性闭塞的可能,因此术后4~6 h内要严禁拔管,可以结合患者鞘管与血压水平调控状况,设定拔管时间。应用10~12F鞘的患者,术4 h后凝血酶原时间与活动度,若实验室检查指标无异常,血压水平适宜,则拔除鞘管。通常压迫20~30 min后。使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再用沙袋压迫12 h。术后患者绝对卧床24 h,略抬高下肢(高于心脏平面30~40°),并稍微屈曲膝关节。告知患者咳嗽与排便时用手压住沙袋。术后注意观察患者肢体皮肤温度、颜色,足背动脉搏动及脚趾活动,每隔1~2 h对患者患肢进行1次被动按摩,改善血液循环,严格遵医嘱给予抗凝剂。每天要测量4次体温,定期复查血常规,按照医嘱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1.2.4、 饮食护理:

  告知患者术后饮食要遵照少食多餐、易于消化的原则,以高蛋白、高能量、高维生素类食物等为主,禁食海鲜、烧烤等食物,并提示患者戒烟酒。

  1.2.5、 抗凝治疗血栓形成与再狭窄是术后常见并发症,因此术后应给予抗凝治疗。

  肝素是常用药物,肝素12 500 IU 0.9% NaCl溶液500 ml分次微量泵静脉推注,术后24 h开始给予低分子肝素钠5 000 IU皮下注射。用药过程中需密切监测出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严密观察患者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或瘀斑、牙龈、鼻腔出血等情况,若存在以上情况,则应及时将患者情况反馈给医生,并协同医生进行对症处理。

  1.2.6、 出院指导:

  引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长时间久坐或久站,下床活动时患肢穿戴弹力袜,鼓励患者参与适量户外运动、出院后3~4周内不要进行重体力劳动,以后也应尽量不进行剧烈运动,以防球囊或钢圈掉落或位置出现偏移。嘱患者保持情绪的相对稳定性,尽量不要过度紧张、兴奋等。协助患者明确抗凝治疗的必要性,严格遵照医嘱用药,不可擅自增减药量或停药,定期复查。

  1.3、 观察指标

  1.3.1、 心理状态[2]:

  ①Zung氏自评量表(SAS):轻度50~60分,中度61~70分,重度>70分;②抑郁自评量表(SDS):轻度53~62分,中度63~72分,重度>72分。分别在患者术后次日与出院时各评估1次。

  1.3.2、 护理效果评估:

  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患者满意情况,该量表信度>0.85,分为优、良、尚可、差4个级别。优良率=(优 良)/总例数×100%。

  1.3.3、 并发症:

  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不良心理状态改善情况比较:

  出院时,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有所降低,观察组患者以上两项指标评分更小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良情绪评分情况比较(x?±s(x?±s,分)

  2.2 、护理服务情况:

  对照组优20例,良13例。观察组优、良分别为34例、7例,观察组护理优良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例(%)]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以切口感染、血栓形成、低血压及皮下血肿等为主。观察组术后有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占6.98%;对照组有8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占18.60%。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8.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4,P=0.038<0.05)。

  3 、讨论

  支架置入术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技术,目前已经在临床外科广泛应用,取得的疗效已得到临床工作者与患者的一致肯定[3,4]。患者术后的情绪状态是影响手术疗效、患者住院时间的主要因素,若患者术后存在明显的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不仅会影响治疗依从性,也会使血压水平出现较明显的波动,减缓疾病康复进程。因此,术后应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以实现对血管内支架置入手术治疗效果的明显提升。

  常规护理属于治疗性、经验式护理,护士仅是遵照医嘱机械性地对患者进行护理,护理内容泛泛且缺乏具体性,同时也未能重视对患者心理、生理的同步护理。针对性护理是一种全面的、具体的护理方法,其立足于临床实况,结合影响下肢动脉狭窄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因素,实施有效预防与规避[5]。心理护理是改善患者术后不良情绪状态、提升一次性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符合现代医学的前进方向。本组研究中,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依次为(34.8±4.5)分、(44.7±3.3)分,低于对照组的(54.5±4.9)分、(55.4±4.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饮食护理能保证患者术后身体机能对营养的需求,进而增强抵抗能力与免疫力,联合并发症预防,能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甲、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依次为18.60%、6.98%,并发症观察组明显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出院指导是对院内护理的有效延续,能够传递出“以人为本”的现代护理服务理念,体现出对患者生命负责、健康负责的职业理念[6]。

  在本次研究中,护理后,观察组患者不良情绪状态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国内部分研究结果相一致[7]。由此可见,下肢动静脉狭窄患者接受血管内支架置入手术治疗后,能有效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促进患者病情转归与临床护理质量提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朱敏真,何锦照,刘胜初.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对无症状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6):5.
  [2] 徐娟娟.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0):63.
  [3] 王黎洲,周石,宋杰,等.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疗效评估[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7):1341.
  [4] 陈琼珍.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4):296.
  [5] 徐秀红,崔宝旦,孙莉,等.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观察及护理[J].华北国防医药,2008,20(6):93.
  [6] 李冬梅,倪宝英,何玉芳,等.高危颈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观察与护理[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4,(S1):200.
  [7] 丁宇,陈贞芳,迟路湘,等.颈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3,(24):2211.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