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书学专业发展格局与态势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1-05-13 17:38:24
  摘要:“秘书”作为词语由来已久,作为职业亦自古有之。随着“秘书专业”的开设与发展,至今,秘书专业形成了自己的特点:文科基础性、学科交叉性与复合性、应用性与现代性、技能性与实践性。文秘专业的发展格局:“文秘 ”,具体采用资源整合型和技能创新型;文秘专业的发展态势是:小而美,“小”是规模,“美”是内涵。“大而全”不现实,也无必要。
  
  关键词:秘书学;专业;格局;态势
  
  “文秘”与“秘书”专业,有时通用,有时各有所指。狭义的文秘专业往往特指文秘专科,秘书学专业往往特指秘书本科。本文所言文秘专业意为文秘专科,所言秘书专业意为秘书学本科。
  
  一、“秘书”与“秘书”专业的发展
  
  “秘书”,作为词语,最早出现在汉代,其本意并非指人,而是指物,《说文·易部》:“秘书说曰:日月为易。”段玉裁注:“秘书,谓纬书。”即谶纬图�等书。“秘书”作为一种协助性活动,则源远流长,早在原始时代就已经出现了。在现代,“秘书”一词是对在领导身边工作,为领导处理信息、掌管机要、协理事务的服务人员的总称。在国外,与中文的“秘书”一词一样,英语的secretary,法语的secreaire等,都具有“秘密”的含义。①国外对“秘书”一词的解释,通常包含了对秘书人员的要求。如美国着名的梅里姆---韦氏出版公司20世纪70年代出版的《韦氏秘书手册》认为:一个精干而可靠的秘书,不仅是经理和工作人员之间的桥梁,而且还应当是协助经理的左右手。②又如全美秘书协会对秘书的定义是:高级官员的助手,掌握机关职责并具有在不同上司直接监督下,承担任务的才干,发挥积极主动性,运用判断力在其职权范围内对机关工作做出决定;国际秘书联合会对秘书的定义是:秘书应是上司的一位特殊助手,他们掌握办公室工作的技巧,能在没有上司过问的情况下表现出自己的责任感,以实际行动显示出主动性和判断能力,并且在所给予的权利范围内做出决定。
  
  “秘书”作为高等教育专业,在我国最早出现在1980年,上海大学文学院(当时叫复旦大学分校)开设的秘书学专业(专科)。由于秘书专业适应了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秘书专业发展迅猛。到1985年全国设秘书专业或秘书学课程的高等院校已达120多所,到90年代中期,开设秘书专业的高校达到300余所,2005年全国设置秘书专业的高校已近800所。
  
  2011年之前,秘书专业多以专科形式招生,本科秘书仅限于专业方向招生,如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秘书学方向),在此期间“秘书学”专业始终未出现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之中。1998年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秘书人才的迫切需求,教育部批准在本科专业目录之外的专科层次增设文秘专业,主要在高职高专招生。后来为了解决师资问题,经宁波大学等高校申报,教育部批准在本科专业目录之外增加文秘教育专业,代码为040355W,作为本科目录编外专业。
  
  秘书专业与我国的改革开放同步发展,从1980年至2011年,申报本科专业数次受挫,但学界专家一直没有放弃,至2011年在中文专业委员会的大力扶助和秘书学专业专家组的不懈努力下,经秘书学界老中青三代努力,“秘书学”专业终于出现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
  
  二、秘书专业的特点
  
  本文所言秘书专业1包含了秘书本科和专科两种办学模式。对秘书专业特点的讨论,着眼于宏观,鉴于篇幅,笔者在此不对秘书学本科专业开设与申报历史进行梳理,因此对秘书专业特点的讨论,只从不同的角度加以简括,容不赘述。
  
  文科基础性。文秘专科专业,属文化教育大类;秘书学本科属文学学科门类之下的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类下的一个特设专业。因此,从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科专业目录》对秘书所属的学科划分来看,秘书本专科专业具有先天的文科基础性学科的特点。
  
  应用性与现代性。秘书专业与我国改革开放政策同步诞生,并伴随着市场经济与计算机、网络等科技的演进而发展,秘书专业的每一次发展、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人才规格的变化等均在市场需求下进行调整。由此观之,秘书专业具有突出的应用性、现代性特点。
  
  技能性与实践性。从文秘的职场特点、岗位职业特征看,秘书人才应具备“两头”、“三办”、“七大”等能力。这些能力的获得,不能靠纸上谈兵,必须通过反复的实践和技能训练才能获得。学科交叉性与复合性。从行业职业岗位实践的角度看,秘书专业具有跨学科的特点,秘书专业对文学、写作学、档案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学科专业的知识技能都有所涉猎,秘书人才具有复合性人才特征。
  
  秘书专业的这些特点在实际的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紧密融合,要通过具体的建构方式、教学方式方法将其加以融合。然而,从目前秘书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模式看,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和传统重理论等观念的影响,国内秘书专业教育有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的现象。这些弊端要通过理念更新、改革实践来逐步得以改观,通过校企合作、双主体参与,引进企业的经营理念与机制,在重基础、强素养的基础上,重视技能与实践教学,对于教育者、教师逐渐实现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改变的过程,通过校企双主体培养,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的高素质的应用型秘书人才。
  
  三、文秘专业发展格局与态势
  
  从专业设置时间看,秘书专业尚属年轻专业,尽管30多年以来,文秘专业数量发展迅猛,取得了一些经验,但由于秘书专业进入本科专业目录时间短,期间缺乏系统的学科指导,秘书专业一直处于几个学科的交叉地带。如学界有“文学秘书学”、“管理秘书学”、“中庸秘书学”等观点。
  
  另外,秘书学专业尽管年轻,但秘书职业由来已久,受传统教育教学理念以及秘书学科附属性特点等观念的影响,秘书专业办学理念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的现象。
  
  从秘书专业在全国高校的设置布局看,部属院校一般很少开设秘书专业,地方高校开设秘书专业较多,但由于长久以来对文秘专业认知存在偏颇,地方院校尽管开设文秘专业较多,但出于院校自身学科发展定位以及从普遍存在的“大而强”等观念的考虑,地方高校对秘书专业的扶持力度普遍不足。如文秘专业发展所需要的师资力量、实验实训场地设备等资源往往捉襟见肘,文秘专业发展存在软硬件条件不足的情况。以上诸种问题,有些是客观原因,有些恐怕是主观原因,如组织管理者认识上的偏颇、没有找到秘书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执行者(教师)的惰性使然等等。属于客观的原因,我们且不讨论。在此,我们从文秘专业如何发展,即文秘专业的发展格局和发展态势方面加以分析。我们讨论的落脚点是秘书专科---文秘专业。
  
  (一)发展格局:文秘
  
  1.资源整合型
  
  针对部分院校文秘专业软硬件资源不足的情况,可以采用合作办学的形式。其一,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合作的模式很多,可以是人才培养模式、科技产品开发模式、共建实验室模式等。以人才培养模式为例,校企之间可以从培养人才和需求人才的角度达成一致,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招生、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组织实习,把握人才的“进口”和“出口”,协调好中间的环节。由学校提供理论课程师资、教学场地、主导学生日常管理;企业方提供技能教师、实训设备、主导学生实习。其二,校校合作模式。这种模式比较适合在招生数量少、实验实训设备以及师资不足的院校之间开展。校校之间充分协商,联合招生,实现优质教师资源、实验实训设备共享。其三,校内合作模式。为解决资源不足的问题,资源整合型的“文秘 ”模式也可采用校内的系系合作、专业与专业合作等模式。
  
  2.技能创新型
  
  现代社会,科技、网络、经济迅速发展,文秘岗位渗透于各行各业,文秘岗位技能必须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需求。如果文秘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中缺乏对现代社会岗位技能的解读,在课程设置中缺乏面向新技能、新方向的课程,人才培养中缺少具有现代特征的新技能的培养,那么这样的文秘专业恐怕很难走远。所谓技能创新型的“文秘 ”,是在现代科技、经济社会背景下,文秘专业在传统的“办文、办事、办会”的三办能力之外,增加新技能的专业模式。可以在原有文秘专业的基础上,通过强化某项与文秘相关或融合的技术性技能,如开设速录或摄影、摄像、平面设计、图文修订、网站编辑等技术性课程,实现“旧瓶装新酒”,重构文秘专业,形成宽泛的文秘素养与精专的职业核心技能相统一的专业发展新形态。
  
  技能创新性“文秘 ”模式,新的技能来源,可以是企业、行业、外校、校内,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多条腿走路。以速录技能为例,国内速录课程被多个专业 ,如司法、会计、商务、文秘等,其结果是增加了速录技能的毕业生供不应求,于是就有了国赛,就上了专业目录,就产生了良性循环。道理很浅显,因为速录本身就是一种职业(2003年原国家劳动部颁布了速录师国家职业标准),速录(速记)与文秘工作紧密相连,速录是标准的可视的技能,速录存在广阔的市场需求。
  
  “文秘 ”,一方面基本解决了社会对传统文秘“没技能”的认知,增加了新技能的文秘专业,其技能很显性,很技术,很市场;另一方面,各地各校专业建设又都能形成自己的特色,不会一个标准、一套教材、一个模式,体现出人才培养的个性化特征,形成错位发展;就人才市场而言,技能多元的人才最受用人单位的青睐。
  
  专业重构,就必须要有改变、改造、改革,甚至于颠覆传统教学的信心和决心。专业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管理、教学方法和手段、实习实训等方方面面。因此,要进行总体规划,明确专业建设中近、中、远期目标规划,并分解为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目标,不断探索科学的、具有现代教育特色和自身专业特色的文秘专业教学模式。
  
  (二)发展态势:小而美
  
  文秘专业起步晚,但文秘职业古已有之,文秘岗位渗透于各行各业、各种大中小型机关企事业单位。文秘职业的这些特点决定了文秘专业不会出现岗位需求的火爆场面,当然文秘岗位的用度宽泛、渗透性强等特点也决定了文秘专业不会消亡。鉴此,我们用“不温不火”来概括文秘专业的整体发展态势,在此前提下,我们再来追求文秘专业发展的节奏:稳步发展、常态化发展。高校文秘专业的发展态势就是:“小而美”,“小”是规模,“美”是内涵。“大而全”不现实,也无必要。
  
  走小规模发展、内涵建设的“小而美”的道路是文秘专业的发展态势。“大而全”需要背景、需要基础、需要一定的主客观条件,“大而全”不意味着就好,“小而美”也不意味着不好。当代社会的发展让我们充分地认识到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小而美”就是最适合文秘专业发展的客观态势。在四周处处追求“大而全”的场景中,追求“小而美”也需要思考和创新,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的是:如何让“小而美”的专业具有竞争力、具有创造力、具有生命力?
  
  1.文秘专业既办不大也不能办大
  
  文秘专业的规模是由专业特点、社会认知、招生现实、用人单位需求、学校重视程度等因素所决定的,在目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内,文秘专业注定是小众专业。
  
  2.小众专业同样可以办精办强、办出特色
  
  如今,一方是人才市场招聘不到理想的秘书人才,一方是文秘毕业生找工作难。因此,我们专业未来的目标即所谓的“小而美”,办出优势、办出精品、办出特色。
  
  3.文秘专业必须有持续不断的创新,实现“小而美”
  
  文秘专业不该与别的专业比大小,而应学会合作,并持续不断的创新。只要合作,文秘专业就很有了优势;只有创新,文秘专业就能成就未来。
  
  校企合作、“文秘 ”的格局之下,走“小而美”的内涵建设之路,是文秘专业未来发展态势。
  
  参考文献:
  
  [1]向国敏主编。现代秘书学与秘书实务新编[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
  [2]严华编译。韦氏秘书手册[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司,1985.2.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